实验操作与数学思考力的拔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启示
2015-02-2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沈伟英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 沈伟英
实验操作与数学思考力的拔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的启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沈伟英
【摘要】实验操作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活动,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思考”是人们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信息,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效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习惯指向方法价值
一、操作习惯的前延准备——在兴趣中养成主动的自律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在充满趣味的实验教学中有所发现,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律的能力,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技能。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前人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在数次的磨课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像“角的初步认识”这样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给老师的挑战,不是对教材的理解,不是教法的设计,也不是学法的探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上。
【课例】“比较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儿有两块形状相同的三角尺,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先把这两块三角尺摆在一起。(课件依次出示)
师:仔细观察这2个角,(课件演示)猜猜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要知道是不是大小相等,直观观察行不通了,怎么办呢?
师:你们看是不是这样操作?动画演示。(课件依次出示)
组织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将两个角的顶点与顶点重合,边与边重合。
师:说说你比较的结果。
生:两个角一样大。
【反思】学生课前需要熟悉照样子摆放,需要养成倾听和按要求操作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深度参与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升。缺少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因此,这样的课成败就在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于学生是否紧紧随着自己的猜想一起去探讨,更在于学生内在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
二、操作指向的灵活把握——在形象中发展抽象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准确、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顺利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具体化与形象化,便于掌握及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不仅能让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丰满,也会让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富有新奇感。但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常常被他们感兴趣的学具色彩、形状所吸引,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这时,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指向性,这是决定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如此才能相得益彰,让实验教学洋溢灿烂光芒。
【课例】在立体图形上摸角导入“角”。
师:继续看纸工袋,老师示范摸角:这是一个角,这也是一个角,第3个,第4个……小朋友,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摸出纸工袋面上的角吗?(生摸一摸三角尺上面的角)
师:钟面上也有一个角,在哪里?
师:你还能在哪些物品的面上找到角,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我们到小明和小红做手工的现场看一看。
【反思】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中的角,明确的操作要求,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具操作使数学知识变得有本有源。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知识迁移获得的。
三、操作方法的有效选择——在“领悟”中寻找正确的方法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检验自己一切猜想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捕捉学生思维的“偏差”,让实验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也要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精当的学具并予以科学示范,逐步引导,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探索。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案例】感知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2根纸条,怎样做出一个角?
生:把一头(顶点)固定。
师:有道理。(课件当场做角)
师:你们看,一个角做成了。(指顶点和边)老师想让角变大一点,怎么办?
生:把边掰开点。
师:老师理解你的意思。是把角的两边张开一点。
师:我们用两手捏住两条边,(课件演示,学生观察)两条边张开一点了,(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角大了吗?(课件演示)再张开一点(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变大了(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变大了。
师:能把角变小吗?
生:把边合拢一点。
……
师:同学们玩了这么多次,你有没有发现把角的两条边怎么样,角就能变大变小?
生:边张开、边合拢。
师:同学们既看到了边的变化,又观察到了角的变化,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师:通过观察活动角,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
【反思】学生操作与课件科学演示,有助于学生规范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有序组织与适度开放,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手、脑、口并用,使操作和讨论有效结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实中的“角”高度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上的乐趣。
四、操作价值的适度提炼——在探求中达成真实的高度
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但是,过多的价值期望,“欲速则不达”,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考。
数学实验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为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提供素材,又为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与储备,提升数学素养提供有效的训练方式。适度的提炼可以明确探索的方向,让思考逐步明晰。但如果在教学效果上过度求快求多,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死学知识,难以变通。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