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在律动教学中的运用

2015-02-26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泡泡糖小树律动

□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李 芳

童话在律动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李芳

【摘要】律动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童话故事运用其中,让幼儿感受童话故事魅力的同时,感受律动节拍,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关键词】律动教学童话故事感受魅力

律动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的审美体验活动。律动是舞蹈的要素之一,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进行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适宜地多组织律动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中美的情趣。那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律动教学?笔者尝试以童话故事为载体,让幼儿感受童话故事魅力的同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初步欣赏感受

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首先要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些适合他们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在选材时应该考虑到音乐的价值及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如音乐的长度是否适宜、结构是否方整、幼儿的可参与性是否充足等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以意大利民歌《啄木鸟》为例。这是一首ABC结构的乐曲,A段音乐平稳、流畅,B段音乐节奏跳跃,C

段音乐抒情优美。三段音乐节奏突出,特点鲜明,幼儿易于理解区分。

选择好音乐作品后,我们就要选择或者创编适宜的童话故事为幼儿创设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首先我们要考虑到童话故事的内容必须与音乐的旋律结构相吻合。在乐曲《啄木鸟》中,三段音乐各有特点,平稳流畅的A段就像啄木鸟正在挨棵检查小树,看看哪棵树长了虫子。节奏跳跃的B段就好像啄木鸟“笃笃笃”地在给小树捉虫。抒情优美的C段就好像小树的病好了,又像以前那样充满了生机。《小树找医生》这个故事似乎是为乐曲量身定制一样,与乐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童话故事是否有空间给幼儿想象与创作。在故事《小树找医生》中,小树生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啄木鸟是怎样给小树看病的?小树病好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情?给幼儿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为接下来的表现音乐做好铺垫。

二、采用多种表现手段,让幼儿大胆表现

表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用、表现。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各种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律动活动能为幼儿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表现手段,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满足和发展他们的表现欲,使其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情绪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律动活动中的表现。

1.与多媒体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要属炫彩夺目的动画片。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如果将动画片运用到律动教学中,是不是会将律动教学变成幼儿非常喜爱的一件事呢?在《水族馆》的活动中,我就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制作成了动画故事,使得幼儿在欣赏音乐时视听结合,同时又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幼儿在欣赏时都特别专注,熟悉了乐曲的旋律之后,根据自身感受到的,与同伴一起,自由、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各种水草舞动和小鱼游动的不同形态。如果没有幼儿主动的参与,那么乐曲的欣赏环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而情感是不能强迫的,情感体验是不能替代的。幼儿没有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又如何能表现音乐?动画故事是一种辅助教学,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中发现美、体验美,从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

2.与语言相结合。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在律动活动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师示范动作、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励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实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乐曲,接着启发、鼓励幼儿用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利用语言来帮助幼儿对大脑思维的整理。如小班《兔跳》的活动中,我以兔子一家做游戏为背景,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们的各种形态,引导幼儿大胆说出兔子是以什么样的动作跳的,跳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等等。小班幼儿的经验比较缺乏,他们的表达往往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在表达时有时会加上稚嫩的肢体动作一起来诠释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此时,就需要老师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帮助其形成系统性的经验,使幼儿更自信地表现。

三、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幼儿想象创造

创设情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设情境,会让其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在律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幼儿欢乐、愉悦的积极情感,引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感受与创造。

1.游戏情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理念突出了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游戏最接近幼儿天性、最易引发和维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它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律动教学中,当我们创设了形象、趣味的游戏情境,幼儿就能更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中班的律动活动《我和椅子玩游戏》中,我为幼儿创设的是“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和平时一直陪伴在身旁的小椅子捉迷藏。幼儿趴在椅子上表示躲好,我当找的人。当我一直找不到时,有幼儿提出可以探出来头引诱一下马上缩回去。的确,这是个非常妙的主意。第二次游戏时幼儿都兴奋但没有规律地向各个方向探出脑袋。第三次游戏时,我画出了图谱,乐曲《泼水歌》前面8小节,每小节2拍,前一排蹲在椅子后面,后一拍探出脑袋,这样幼儿就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躲好”和“探脑袋”的动作了。又如小班的律动活动《可爱的小猫》,教学内容设计为“每人是一只快乐的小猫”,在草地上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小猫们”在音乐的变换中变成各种各样的花躲在花丛里。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音乐,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2.表演情境。音乐是律动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音乐的内容,有声有色的表演必不可少。孩子们最喜欢自己表演,同时也喜欢看同伴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乐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孩子体会乐曲的情境。如果说“听”能引导孩子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如中班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我让幼儿模仿小老鼠。有的幼儿模仿贼头贼脑的老鼠;有的模仿快速奔跑的老鼠;也有的幼儿模仿米奇。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表现出了不同的老鼠形态。当要表现小老鼠粘到了很黏的泡泡糖时,我让幼儿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身上粘了一块很黏的泡泡糖会怎么做。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幼儿大幅度地甩手,表示想用力甩掉泡泡糖;有幼儿两脚交替地往上抬,原来这只“小老鼠”的泡泡糖粘在了脚上,都不能抬脚走路了。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两位幼儿合作的一组动作:幼儿A和幼儿B屁股贴屁股,两人向两边倾斜,一会儿又把屁股撞在一起,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两只“小老鼠”的屁股被泡泡糖粘在了一起,想要分开却又分不开的样子。这两位幼儿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幼儿的喝彩。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示范,在一个简单的表演情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自由地想象与创造。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渠道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猜你喜欢

泡泡糖小树律动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泡泡糖惹麻烦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泡泡糖飞船
吹泡泡糖
送你一棵小树
童年的泡泡糖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