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校联谊,“鱼”(余)味无穷——点评李吉光、余少丽老师之《鱼游到了纸上》同课异构

2015-02-26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小学陈广玲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李老师文本语文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小学 陈广玲

两校联谊,“鱼”(余)味无穷——点评李吉光、余少丽老师之《鱼游到了纸上》同课异构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小学陈广玲

【摘要】“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同课异构咬文嚼字拓展练笔读悟结合

今天,非常感谢石岩公学幽默风趣、青春活力的李老师和我校典雅大方、青春靓丽的余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小学语文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的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这两堂课成功的基础。课堂语言或幽默诙谐,或亲切自然,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总之,两节课各有千秋,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个性,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李老师抓住教材的特点,教学大气、简却丰厚;整体框架明晰,个别细节丰满,看似读悟,实则训练,是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语文课。此堂课有如下几个特别之处跃进我的心里——

一、追求走进文本,咬文嚼字,彰显语言为中心

这堂课立足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把语文课上出了“语文味”。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在平等对话中,闪烁智慧的火花,在充分体验中,有水到渠成的生成。李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钻研,从“举止特别”一词入手,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特别”之处,抓住“呆呆地、静静地”等简简单单词语背后隐藏的不简单,引导孩子深入感悟青年的勤奋与专注。

在教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青年人如何画鱼的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反复地朗读感悟重点词语“一丝不苟”;对“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像姑娘绣花那样”、“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是对青年人绘画的细致描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青年人画的鱼栩

栩如生。李老师启发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关联词(有时——有时——),渗透作者的写作手法,不仅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李老师充分认识到运用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可见李老师对句子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做到了准确的解读。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李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整堂课没有明显抛问题给学生,而是通过“哪些特别的词跃进你的心里?”“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再读一读,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句子中的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并且运用巧妙的评价语,把握契机指导朗读。例如:“我挤过去一看”,李老师抓住“挤”字问“谁来挤?”一位学生读完后追问:“还挤得不够,谁再来挤?”这样几次“挤”来“挤”去之后,学生也“挤”出了味道,“挤”了课堂,使学生“挤”得身临其境。

三、激发想象,拓展练笔,重语言文字的应用

一堂课的练笔应该巧在哪?我想,这必须依据文本的特点,做到真正的一课一得。李老师的拓展练笔妙在切入点。当围观的人们都“挤”过去欣赏这位青年栩栩如生的画时,人们可能怎么议论?可能怎么赞叹?把大家的驻目赞叹写给这位聋哑青年看。此时不但发挥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还填补了作者在文中的留白。并且此环节在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如截取文章的一段和学生的小练笔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效果好。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想必在座的各位老师也与我感同身受。李老师在设计本课时进行了精心设计,所以亮点也特别多。当然,任何一节语文课首先都要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这样的课才会出彩,才能上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而余老师这节课也不例外,教者对文本已经达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胸有文本而游刃有余。其精心设计与巧妙引导主要体现在:牵一线而动全文。一线:鱼之所以游到了纸上,是因为——?抓一线,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文本主题,学习文本写法。这与朱瑛校长在讲座中给我们带来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思考”不谋而合。

余老师的课是牵一线而动全文,而我想阐述的是“牵一细节而观全课”。

细节一:切入巧妙,主线清晰。

余老师紧紧抓住课题,抓住课题的题眼“游”切入文本的学习。巧妙地抓住了“游”这个字眼,引导学生质疑:要想鱼“游”到纸上,必须先做到什么呢?再非常巧妙地揭示文章结尾处的聋哑青年的话来——鱼先游到我的心里。那又如何才能让鱼游到心里?这样思路清晰,从观察鱼的专注、认真、坚持不懈,到画鱼画得栩栩如生顺理成章,同时也为下文铺垫,为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奠定基础。再结合板书设计的呈现,因果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细节二:围绕主线,读悟结合。

余老师这节课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引导学生边品悟边朗读。朗读帮助了品悟,品悟提高了朗读效果;朗读与品味互为促进,提高了文本学习的效率。比如,“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这个句子是这样处理的:先(这里根据上课实际进行点评)引导个别读、齐读、同桌互读、汇报读;接着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品析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体会青年观鱼的神情,体会青年观鱼的忘我、入迷。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这样,读品结合,青年专注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已经深深感染了学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再引用关联词揭示主问题:“因为有了青年忘我、入迷的观察鱼,所以才使鱼游到了心里”。

品读看鱼的句子2:“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几个“忘记”,启发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课堂可贵的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因为青年的‘废寝忘食、勤奋、认真、忘我’”(随机板书),使鱼游到了心里,所以画鱼时鱼便游到了纸上。整个环节中,紧紧围绕“忘我”一词进行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阅读教学。从句到词,感悟、理解、品读。学生始终紧跟“忘我”探究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在学生体会、品析“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时,学生朗读后指名评价:没有惊奇。教师点拨:什么情况下才会惊奇?学生回答后再试读。教师再点拨、引导:“那这话是小女孩惊奇地说的,还是惊奇地……?”学生:“叫。”然后教师再示范朗读、学生品析。这样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很好地领悟了这句话蕴涵的感情,从而体会到青年的画确实画得栩栩如生。进而感悟作者通过平实的字眼刻画出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旨,体会文本写法。

细节三: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完成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余老师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引导孩子们看图,观察围观的人的外貌、神态、动作,模仿作者如何刻画形象、表情等进行想象他们会如何赞叹和议论,并写下来。崔峦老师不是说要“扎扎实实学语文”吗?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体现。

纵观两位烹饪大师采用不同的配料、不同的制作方法,精心为我们烹饪的丰富、香醇、美味的“鱼”餐,令我回味无穷。但正所谓: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以下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浅见:

1.余老师在课尾能否把文章提升到另一个高度,那就是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勤奋、专注、持之以恒。这样就把学生的知识目标上升到了情感目标,更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2.李老师在课堂中的朗读指导,不管从方法及环节上都做得很到位,但学生的朗读没有明显层次性的提高。我想可能是课堂时间限制吧。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上述的回顾和反思,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猜你喜欢

李老师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该得奖的李老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的心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