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海一勺

2015-02-26

乡音 2015年4期
关键词:窝窝头程颐杨贵妃

毛泽东身体力行反对特权

1950年9月,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在韶山为毛泽东修建了一所房屋,并修了一条公路通往他的家乡。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即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以为至要。”

开国大典后,湖南老家一些亲戚和乡亲来到北京,要毛泽东安排工作,当干部,结果都被他一一劝了回去。

(摘自《新周报》)

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清末,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北京,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支”。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李鸿章遂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说:“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摘自《今晚报》张亚凌/文)

唐代高官家居何处

隋唐时期的京都长安,办公区与生活区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凡百官衙署,大都建造在皇城里,官员们的住宅则分布在皇城外郭城内的居民区内。假如拖上老婆、儿女一大家子在京城当官,在长安又无祖业,就得自己掏钱为“长安居”之“大不易”埋单了。一种是买地建房或直接买现成的公馆。唐玄宗时任相的姚崇,可能是因为中心地段房价太贵的缘故,所以他在京的住所在偏远的地方,为上下班方便,又在皇城附近的旅馆里包了一间,终因起居失调而病倒在旅店里。玄宗得知情况后,下令在专门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和外邦使节的“涉外高级宾馆”中为他开了一间“套房”,以方便妻孥同住照顾。但姚崇觉得宾馆太豪华了,不敢居住。

唐朝一般不为京官提供免费住房,自京都到各地州府,都设有楼店务作为主管国有房产和邸店的行政部门,负责出租及修造事宜,相当于近世的“房管局”。在京都任职却无私第的官员,皆租屋而居。杨砺官居枢密副使,照样借住“房管局”的房子。他死后,宋真宗登门悼念,才发现这位与副宰相平级的大员,居然借居在弯曲的巷子里,皇帝的乘轿都抬不进去。

(摘自《人民论坛》完颜绍元/文)

“窝窝头会”是干什么的

旧社会,戏曲表演团体(或称戏班、剧社)都是私营,政府不管发工资或什么补贴,全凭本事吃饭。这样,名演员往往收入颇丰,而一般剧团的演员或票房不佳,或发生事故,常常陷入生活困境。所以,在戏曲界形成了一种惯例:每年年中或年底,各戏班的演员都要联合起来演义务戏,用演出收入救济穷困同行,大家把这种演出叫作“窝窝头会”。这体现了旧时艺人的一种“艺德”。

梅兰芳对“窝窝头会”历来积极参与。1931年,兴建“剧界同人义园”时,他就拿出一大笔款。1934年,承华社在汉口演出,一家戏园子失火,梅兰芳得知后,立即捐款,让同行渡过难关。1948年春夏之际,北京艺人举办“窝窝头会”义演,梅兰芳正在上海演出,但他没有忘记“窝窝头会”,就于5月23日、24日专门在上海为上海和北京同行举办了两天义演,将收入中的3.7亿元(旧币)汇北京“窝窝头会”主持人萧长华处,信中说,这笔款项“应如何支配,请先生劳神,到会主持诸位商量,兰芳对此并无意见”。

“窝窝头会”旧时在戏曲界历年不乏,还多是名角。有名的如1924年初的农历年底,在北京第一舞台举办筹款赈济同行大义演,杨小楼、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余叔岩主演《打渔杀家》,马连良、王又宸合演《探母回令》等,从下午6时一直演到次日早上5时。观众踊跃购票,以示支持。

(摘自王德彰著《谈戏说史》)

杨贵妃因何没能成为皇后

唐代,杨贵妃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却一直没有成为皇后。这是为何?这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抢夺儿子王妃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让这么得来的女人做了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

另外,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到时候发生政变也很有可能。杨贵妃得宠后,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是很不利的。

还有,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后一直没有子嗣。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硬要那么办,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摘自《老年生活报》文裁缝/文)

“程门立雪”是在雪中立着吗?

“程门立雪”是个典故成语,用来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在一些报刊的文章中,讲到这个成语的由来,大都说是在门外雪中立着,以示求教之诚。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这个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原文是:“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杨)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颐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杨时、游酢也是北宋学者。《宋史》中这段话记载的是,当时程颐居住洛阳,杨时也40岁了。在一个下雪天,杨时和游酢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在屋里打盹儿,杨时二人不敢惊动,便在一旁站立等待。待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有一尺深了。在《二程全书》中也有同样记载,都是说杨时二人在屋中侍立,以不惊动程颐,而不是大雪中立在门外。

(征 明)

猜你喜欢

窝窝头程颐杨贵妃
THE NUCLEAR OPTION
杨贵妃死亡之谜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程门立雪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
抬头辩解,不如低头认错
当年的饭香
三合面窝窝头
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