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看冯小刚的悲悯情怀

2015-02-26饶军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8期
关键词:冯小刚弱势同情

摘 要:关于冯小刚的电影,人们常常是研究他的电影结构、电影语言、电影转型,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电影中流露出的深沉的悲悯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对他电影创作的影响。冯小刚的悲悯情怀在他的电影中主要体现在他对草根生活的关注,对弱势个体的同情,以及对民族灾难的抚慰。

2013 年无疑是冯小刚辉煌的一年,7 月12日,央视召开春晚新闻发布会,聘请冯小刚为2014年春晚总导演,使冯小刚成为非央视人员的春晚总导演第一人;12月19日上映的贺岁片《私人订制》收获7亿票房,创冯小刚电影票房的新高。无疑,如今的冯小刚已经是大腕级电影导演和文化名人,人们关注他的电影、他的晚会、他的动态,甚至是他的大炮言论,研究他的电影结构、电影语言、他从草根电影到贵族电影的转型,热议他的电影票房,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电影中流露出的深沉的悲悯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对他电影创作的影响。这种悲悯情怀的形成即出于他的本善、他的社会责任感,也与他在影视圈的成长经历密切关。悲悯情怀在他的电影中主要体现在他对草根生活的关注,对弱势个体的同情,以及对民族灾难的抚慰。

1 对草根生活的关注

从冯小刚早期的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到近期的《非诚勿扰》《私人订制》,市井小人物的草根生活一直是其反映的对象。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影片,也为冯小刚通过电影表达自己悲悯情怀奠定了基调。片中想当将军的书店营业员英达、想当英雄的饭店大厨李琦,与阿依土别公主相亲的失恋青年刘震云都是生活在市井中的平民百姓,和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怀揣各自的梦想却无法实现,表面上看是冯小刚用他们圆梦的经历进行喜剧化的调侃,实际上是冯小刚通过对普通百姓梦想的彰显告诉观众,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职务,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在梦想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应多一些对有梦想的平民的关爱和宽容,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使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启迪。影片最后,姚远和周北雁拿出了自己的婚房,圆了因没房分居20年、妻子已经是癌症晚期的一对夫妇的团圆梦,是本片的一个点睛之作,也体现了冯小刚对于身处困境的普通人的悲悯和关怀。

此后冯小刚的电影无论题材、人物生活环境如何变化,对草根生活的关注,希望他们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梦想的情结却始终没变。《不见不散》把背景放到了美国,主人公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没有正当职业、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小人物,影片通过刘元和李青的相遇、相爱、离别和重逢,呈现了在异国他乡,在艰难困境中,普通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理解和渴望。《非诚勿扰》关注的是大龄青年婚恋,通过海龟大龄青年秦奋相亲的经历,揭示了当下受社会世俗影响有些畸形的大龄青年婚恋观。现实社会中,大龄青年因学历文凭、物质条件、家庭境况、年龄偏大、情感受挫等现实问题,已经失去了追求情感的激情,往往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待感情小心谨慎,多注重物质交换而轻情感交流,讲究门当户对。冯小刚以秦奋作为自己思想的代表,让秦奋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抚慰在感情生活中受伤害的女青年梁笑笑,打破梁笑笑心中坚硬的壁垒,用真诚和善良收获纯真的爱情。

2 对弱势个体的同情

冯小刚对弱势个体的同情和关怀在他早期的电影中已有所体现,如《甲方乙方》中对因无房分居20年、妻子患癌症晚期的,一对夫妇的同情,《没完没了》中对韩东及其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的同情等。而真正把弱势个体作为影片主角,对弱势个体的同情贯穿整部影片的主要是《天下无贼》和《集结号》。

《天下无贼》中憨厚淳朴的农民傻根,带着常年在外打工赚的几万元钱,准备回家盖新房、娶媳妇。傻根不相信在回家途中在他身边来往穿梭的人群中会有贼,对任何人都友善,不设防,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群贼环视。傻根的单纯善良感化了王薄、王丽一对贼夫妻,从开始准备对傻根下手,到一路保护傻根免遭被盗,与另一帮以黎叔为首的窃贼斗智斗勇,最后甚至以牺牲王薄的生命为代价,来圆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对于那些凶险狡诈的窃贼来说,傻根无疑是弱势个体,无论是王薄、王丽夫妻,还是火车上的便衣警察,都是在保护着傻根这个弱势个体。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道德失范、价值感频遭扭曲的时代,冯小刚把傻根设定成一个没有经历物质社会生活、没有经过不良社会风气浸染的善良的纯粹的人,他代表人性的善的本源。对傻根的保护以及王薄、王丽夫妻弃恶从善,代表了冯小刚对善的呵护,以及对道德失范的社会中人们能进行道德自救的希望,也体现出冯小刚内心中的善本源。

《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某团9连连长,团长刘永水交给了谷子地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领全连仅剩的47名战士掩护全团撤退,要求谷子地没听到部队的集结号不准撤退。结果9连面对百倍于己的敌军拼死阻击了4个多小时,始终没有听到集结号,直到47名战士全部战死,只剩身负重伤的谷子地。当解放军重新收复了阵地,奄奄一息的谷子地因御寒身穿国民党军军服而被当作俘虏兵收容。找不到原来的部队,说不清身份,谷子地被作为俘虏兵改造后重新加入解放军,并随军参加了朝鲜战争。回国后,谷子地遇到了一名9连战士的家属,因9连番号被撤销,9连士兵下落不明,家属只能作为“失踪人员”家属,无法得到烈士家属的待遇。为了给壮烈牺牲的47名9连的兄弟讨个说法,谷子地走上了寻找烈士遗骸的使命之旅。虽然电影的前半部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使冯小刚赢得了诸多赞誉,但电影中最能体现冯小刚拍摄诚意、最打动观众的却是它的后半部,谷子地以近乎疯狂的执着寻找以前的部队,寻找战友的遗骸,为9连47名兄弟正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我们看到谷子地作为一个弱势个体的悲凉,这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冯小刚在影片中设置了一系列有利于谷子地的情节:朝鲜战场上生死与共的兄弟赵二斗到了汶河军分区当团长,从各个方面竭尽全力帮助谷子地;找到了由一三九团老班底改编的解放军某防化团;找到了当年的团长刘永水的烈士墓以及当年的司号员小梁子,解开了当年没听见集结号的原因——根本没有吹过集结号;五八年大跃进大修水利时,从莽莽煤山中挖出了9连47名烈士的遗骸。这些情节的设置,帮助谷子地完成了寻找烈士遗骸,为烈士正名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在谷子地完成使命的背后,是了冯小刚对谷子地类带有悲剧色彩的弱势个体深深的悲悯,冯小刚曾经说过《集结号》是为受委屈的人拍的,他对这群在战争中牺牲生命却得不到认可的悲剧人物充满了同情和敬意,并用电影手段充满善意地、理想化地为烈士们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有名的纪念碑。

3 对民族灾难的抚摸

对民族灾难题材的选择和处理是冯小刚悲悯情怀最显著的体现。影片《唐山大地震》反映的是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大地震,那次震惊世界的大灾难,造成24万人死亡,名列20世纪地震史上死亡人数第一,无数家庭因此残缺不全,地震给唐山人民心灵造成的伤害经年不能愈合。正如宣传海报上写的“23秒,32年”,影片“围绕一个家庭在经历灾难之后的聚散别离,时间和地点的跨度沿着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延伸开来,堪称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四口本是幸福美满一家人,地震过后,方大强遇难,年幼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巨大的水泥板下,无论救哪一个,掀动水泥板就会压死另外一个,在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母亲元妮选择了救儿子,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使幸存者陷入长达32年的情感困境。哪知女儿在这次灾难中也幸运地活下来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开始了另一种生活。32年后,姐姐方登与弟弟方达相遇在汶川地震的救助现场,随后来到唐山和母亲元妮相见,母亲跪求女儿原谅,弟弟方达把一大包书打开,原来母亲每年买书都买两份,一份给弟弟一份给姐姐,一直到高中毕业,方登理解了母亲这32年的伤痛,紧紧地抱住母亲。

不是去粗暴地撕裂人们心中的伤口,而是带着对灾难中人们心灵所受伤痛的理解和同情,充满善意地让经历灾难的人们完成自我救赎、心灵治疗,愈合心灵的创伤,以新的充满生计和希望的姿态继续自己未来的生活。轻轻抚摸人们心中的伤口。

冯小刚作为一名洞悉电影市场,擅长拍摄商业电影、喜剧电影的导演,心中的本善和深沉的悲悯情怀决定了他的电影不会仅仅为了商业、为了市场,而无视道德坚守、正义弘扬和人性良知,对平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悲悯关怀也会一直贯穿在他今后的影片创作中。

猜你喜欢

冯小刚弱势同情
她的委屈,没有同情分
冯小刚横看成岭
将弱势变为优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不该有的同情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