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化探索
——以耻感文化为中心

2015-02-26刘代容

学术探索 2015年2期
关键词:耻感日本文化

刘代容,江 昊

(1.云南财经大学 外语外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北京蓝美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日本文化探索
——以耻感文化为中心

刘代容1,江 昊2

(1.云南财经大学 外语外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北京蓝美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本研究探索日本文化中的耻感文化。首先探究日本耻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耻感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最后分析耻感文化对日本人行为规范的深刻影响,从而让他们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言行得到合理的解释。

耻感文化;起源和发展;集体规范;惩罚

日本,一个与中国临近,自古以来就与中国颇有渊源的国家,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到今天的军事经济大国,它的巨大转变无疑是引人瞩目的:西方国家用了近200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仅仅花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巨大转变。在此的65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拉上了帷幕,战后的日本处于经济崩溃、国土一片疮痍的危机状态。而日本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目前我们所知的军事经济大国也仅仅用了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日本的发展模式因此成了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的发展模式之一,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有加强了解的必要。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和深入,对各个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了解也成为必要。因此在此研究中我们对日本的文化进行一次探讨。

提到对日本文化探索以及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和她的《菊与刀》。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进行全面的战争,但是美国部队发现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如此的不同,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了能正确地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4年6月,美国战争情报部委托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日本社会及日本民族性进行研究,并要求她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手段开展调研,最终要说出日本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群。在此压力之下,露丝·本尼迪克特便利用一切资源对日本和日本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项任务中,她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同时,露丝·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日本文化定义为“耻感文化”。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日本文化在一般情况下都被限定为“耻感文化”。但基于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了解,我们认为“日本文化即耻感文化”的观点有失偏颇。为了探寻日本耻感文化的本质,就得从日本耻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了解日本耻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该文化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的体现,也可以帮助我们以一个正确合理的态度去看待日本民族。故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探索日本耻感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并进而探讨日本耻感文化的本质以及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一、日本耻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一个民族所居住的地理区域是影响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探索日本文化的起源也应从日本大和民族所居住区域的地理特点开始。日本列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四周被太平洋环绕,正好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由于受海洋影响,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多雨。故此,地震、海啸、飓风、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时,个体的力量是极其弱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因此,以部族为单位的群体便开始同自然做抗争,并力图把损失减到最低,而在不断地抗争中,以群体利益为最高行动准则的群体意识便慢慢扎根于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仅如此,因为地处地震带及其气候的特点,日本国内地貌以多山多水为特点。而在古代,频繁来往于山水相隔的不同区域之间是一件非人力能为的事情,所以被地理条件天然划分居住区域的各个部族慢慢发展成为村落。由于村落与村落之间少有往来,使得村落内部的集体意识不断加强。村落之间的隔阂与陌生感随之不断增加,再加上相邻村落间对于资源的争夺,最终导致了集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以及排外主义的产生。

村落之间的不断摩擦导致了排外意识的增强进而演变成为相互间的敌对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又慢慢演化成了地方势力之间的抗衡。在被认为日本历史最混乱也是最精彩纷呈的战国时代,以武士为主的各方军阀势力渐渐不受中央政府管辖,最终演变成了各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各地的大军阀——也就是“守护大名”们以自己的辖区为界,自立为国,形成了以普通居民以及军队为包围层,自己居住行宫为核心层的“城下町”。而要保卫好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等区域对于守护大名们来说至关重要。为保持“城下町”的繁盛兴荣以及稳定,避免居民通敌,限制人口流动便成了当时统治阶层采取的主要手段。别国的人进不来,本国的人出不去。这就导致了排外主义与集体意识的再次加强。

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以及日本本土的宗教思想也在日本文化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文化的文明时代开始于2000年前的“弥生时代”,而在此前的“旧石器时代”和“绳文时代”,移居日本的人类还只会用土、石、陶等作为器械进行简单的生产。“弥生时代”起,古中国先秦炼丹士徐福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了冶炼、农耕等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习俗甚至文字。从此,日本文化才真正意义上踏出了它的第一步。同时,日本文化也极大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在之后的“飞鸟时代”,当时执政的圣德太子大力引进中国文化,并鼓励“遣唐”,从那时开始中国汉字正式地成为日本的官方文字。在不断的“遣唐”交流过程中,当时在中国最为盛行的儒家文化也随之传入了日本,成了影响日本文化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儒家文化讲究“三纲五常”,讲究“忠孝”,而且这种规则所维护的就是社会的分层,也就是所谓的阶级:处于下层的人就必须听命于上层的人。这个规定对于处于上层阶级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们必须对此大力发扬。于是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阶级便把儒学奉为国学,同时把人按照尊卑不同划分为三个等级:皇室成员、武士和平民。而平民又被分为学者、农民、工人和商人。在平民中“学者”地位最高,而“商人”地位最低。同时一方面因为政府授意,另一方面也因为为了保持他们在平民阶层中相对的较高地位,学者们也开始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用以加强和巩固阶级意识。

那么,这些学者们进行宣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最有影响效果的方式莫过于借助老百姓们早已接受并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神道教。在外来的“儒家思想”发挥功效的同时,日本本土最古老的宗教“神道教”也在为日本耻感文化的形成提供助力,并逐渐地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日本的神道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它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癨,认为全日本有八百万神明。其他教派比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崇拜的神癨都是集大美德大智慧于一身的。与这些宗教不同的是,神道教中的神癨不仅包括这些神明,也包括某些极为恐怖的凶神恶煞。神道教经典《古事传记》中有如下的记述“凡称神者,从古典中所见的诸神为始,鸟兽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称为神。不仅单称优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凶恶者奇怪者极可怕者亦都称之为神”。所以在别的教派中,对神的感情,大凡都是“敬畏”二字。而在神道教中,“畏”的成分远远大过了“敬”,因为不论如何,“神”们都能力通天,平凡百姓在他的面前只能任其宰割。对于“神”的畏惧之情,其实也源于多发的自然灾害。对于反复无常而又无法抗衡的自然灾害,人们便认为是某个人触怒了神灵,而神灵就让所有人都受难。这种神灵便是日语所称呼的“KAMI”(神)。因此在他们的意识中便有了“神比我们更为高贵,远远比我们高几个阶层”的想法。

学者们便利用这一点向广大民众宣传: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应该划分成不同的阶级。“神”所处的就是比我们所有人都高的那个阶级,而且它的所有意志都不能违背。所以阶级高的人下命令给阶级低的人,阶级低的人也不能违背,否则就会像“神”降下惩罚一样,这一阶级的所有人都要接受来自更高阶层的惩罚。这一学说很符合日本人对神明的理解,于是普通百姓开始接受了分阶层的思想,开始接受统治阶级为自己所处的阶层订立规则并相互监督同一阶层的人是否触犯的规则。否则,一旦触怒了上层人士,那就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强烈的阶级意识以及“不能违背群体规则”这一原则,逐渐成了日本耻感文化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

二、日本耻感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前面提到过,我们认为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有失偏颇。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分析耻感文化的本质及其特点。

简言之,广义上的耻感文化是大众注重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们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或者怎么评价自己。因而民众的行为会被诸多的外在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纵观整个亚洲地区,耻感文化不仅存在于日本文化之中,同时也是所有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文化的起源之地,耻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也是一种耻感文化。因为中国儒家文化在为人处世的方面以“礼义廉耻”四字为基本准则。这四字准则中以“礼”为最高准则,而以“耻”为最低规范。这就意味着“知耻”是人类必须要遵守的底线。

既然中国文化也是一种耻感文化,那么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日本文化即耻感文化”的观点正确与否便了然了。不仅如此,日本耻感文化与中国的耻感文化在性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如前面所分析,耻感文化中都有一系列外在的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作为人们最基本的约束条件。而日本耻感文化与中国耻感文化最本质的不同也在于此。由于中国文化从古代开始慢慢积淀,虽说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部族,也因此诞生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但是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不断相融于一的过程,整个中国文化已经诞生了一套完整的以道德为主导的行为体系。这套体系在人们的平常生活中规诫着中国人。比如尊老爱幼,这是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的某个社会性习惯,但却由道德代替法律去完成了规范作用。在中国的耻感文化中,道德成了“知耻”的标准以及底线。虽然,日本耻感文化中也有属于他们“知耻”的标准以及底线,但这个标准并非道德。日本人的道德体系相对于其他文化中的道德体系来说并没有“发育”完善。在他们的道德体系中并不存在明确的对于“善恶”的定义,并且他们认为由于人的本性所导致的行为不分绝对意义上的“善恶”,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却有着详细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日本人来说,“知耻”的标准以及底线并不是建立在精神上的约束,而是建立在对集体行为准则的完全遵循之上。

三、日本耻感文化对日本人行为规范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在日本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大量地吸纳外来文化,自身的文化积淀并不多,同时融合外来文化的时间相对较短,这直接导致了日本文化发展过快,但并没有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所以其道德体系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而在儒家思想以及神道教思想的相互作用下,日本民众开始广泛接受阶级制度,同时为了避免遭受灾祸,他们开始严格遵循社会上层对于下层的规范,并督促他人也严格遵循,甚至同一阶层的最高领导人会对这一阶级的其他人订立规矩。比如村规以及“村八分”①一种在日本古代,用于惩罚各个村落中破坏了村规的村民的一种措施。便是对这一现象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对日本文化历史的追踪,我们认为日本耻感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以集体行为规范为基础的耻感文化。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的有些行为让所有的人都没法理解。战争中即使他们对自己所做的灭绝人性的行为或许会感到内疚,但是一旦上级发出命令,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并且整个集体也跟着做同一件事。类似的现象在当今日本也继续存在,比如校园欺凌问题,虽然其他国家也广泛存在,但是在日本尤为严重。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学习优异,同时和大家都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学就是他们的带头人,只要是带头人认为班集体里有谁违反了规矩,那么整个集体都会把这位学生排斥在外。即使有不愿意去欺凌其他人的学生,但是由于害怕自己也被排斥在外,也不得不跟风。受到欺凌的学生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孤立,而自己本身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宁愿自杀。这种文化特质在社会上也存在,所以在日本文化里有“内”和“外”的概念。在集体内部,日本人会严格遵从上下级关系,懂礼貌讲文明,但在集体之外,日本人就相对冷漠,所以日本人在内部非常团结,但是给外人则留下了排他性极强的印象。

正因为日本耻感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以集体行为规范为主导基础上的耻感文化。因此,每一个生活在日本社会中的人都有条不紊地遵守着伴随自己社会角色而来的各种规矩。这一点在日本人的语言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开饭之前,用餐者必须在食物前双手合十并说“いただきます”(罗马音为:“i ta da kima su”),以表示对所食之物的感谢,而烹饪食物的主妇在饭后必须说“お粗末でした”(罗马音:“o so ma tsu sama de shi ta”),这句话的大意便是“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用餐者吃完饭后需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 chi so sama de shi ta),来表示对烹调食物者或提供者的谢意。虽说都是套话,但不能因为省事而不说。在公司的上下级之间,每天的工作结束后,作为下级的员工则要说“お疲れです”(罗马音:“o tsu ka re sa ma de su”),表示对上级或同级工作的称赞,而上层领导则要说“ご苦です”(罗马音:go ku ro sa ma de su),来表示对下层员工工作的称赞与肯定。其实这两句直译的意思都是“工作辛苦了”,但是身处于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却不能混用。除了每天必用的套话外,日语里的尊敬语与谦逊语或者谦让语,也是日本人必须严格遵守并每天使用着的。对话中,如果话题提及社会阶级较高的人,例如长辈、师长、上司、客户等,须使用尊敬语。同时为了显示对对方的尊重,说话人通过谦虚地讲述,甚至是贬低话题中说话者自己的动作,从而对听话人表示尊敬。同时,日本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守好各种规矩,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这也是日本社会秩序良好度居世界之首的主要原因。

同时,日本耻感文化强调以集体行为规范为主导,这就直接导致了道德约束对于他们来说影响甚小。虽然来自上层的诸多行为规范大多出于服务上层利益的目的而定,但是一旦接到了命令,处于下层的人群会在即使违反道德的情况下也会毫不犹豫地根据上级命令而采取行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军人会屡屡做出违反最基本的战争道德的行为——上级军官有命令,下层士兵不得不立即行动。否则,轻者会被当作军人之耻而被大家疏远排斥,重者则当场被军事处刑。

从理论上讲,日本人认为对于已有的规矩必须遵守。但是所有人都要做到完全遵守规矩,这是一件几乎不能完成的事情。换言之,一定会有人打破规定。而打破规定的人会受到怎么样的处分呢?由于打破规定的人会给整个阶层的人带来厄运,所以这个给集体带来厄运的人必须接受惩罚。因此,伴随着日本耻感文化而来的惩罚机制应运而生,同时这个惩罚机制适用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中破坏了规矩的人。接下来我们以“村八分”为例,对这种惩罚体制下所采取的惩罚措施进行了解。

何谓“村八分”?古代日本人认为一个人在整个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十件,它们分别是:成人礼、结婚、生产、照顾病人、房屋改建、水灾、火灾、埋葬、祭拜法事和旅行。“村八分”规定:对于破坏规矩的村民,其他村民除了“埋葬”以及“火灾”之外,对其他的八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对其进行帮助。而至于剩下的“两分”,村民们会去帮助,其原因也只因为不帮忙及时埋葬的话,尸体会发臭甚至会导致传染病,进而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火灾的时候,如果不协助进行灭火,火势大了也会殃及其他村民。可以说,“村八分”是建立在不影响他人生活之上而对破坏村规的人采取的完全隔离措施。虽然现今日本的各个地区早已废除了这种陋规,但是“村八分”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惩罚措施的基本核心依然存留于日本社会之中。比如刑满释放的犯人回到社会,会被普通民众自然隔离;在某个班集体中,被认为能力或性格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学生会被自然隔离在日常交流之外。这种以完全隔离为惩罚措施的行为,对于其他文化中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可怕,但是对于以集体为基本单位而生存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最严厉的惩罚。而承受不了这种惩罚的日本人将会选择自杀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也是日本自杀率高居全球榜首的原因之一。并且日本耻感文化的种种遗留问题和影响也绝不会轻易在日本社会消失。

四、结言

总而言之,日本耻感文化与普通意义上的耻感文化以及中国耻感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日本耻感文化是以行为规范为准则的耻感文化,整个日本社会的民众们都在条条框框的行为规范中度日,同时督促着身边的人一起执行这些规范,即使某些规范明显与道德相悖。而在破坏了规范的情况下,破坏者会被其他人排斥隔离。

日本耻感文化是日本人行为、思考以及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了解日本耻感文化,我们也许就能理解日本人的某些匪夷所思的行为的潜在诱因。而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对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而与中国一衣带水,作为世界经济军事大国的日本也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国家。这对我国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Ruth Benedict.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Patterns of Japanese.Culture First Mariner Books,2005.

[2]富永健一.日本的现代化与社会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孔祥旭.樱花与武士[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4]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5]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6]土居健郎.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小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An Exp loration into Japanese Culture:A Shame-based Culture

LIU Dai-rong1,JIANG Hao2
(1.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650221,Yunnan,China;2.Beijing Lan Mei Video Technology Co.Ltd,Beijing,100080,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l nature of the shame-based culture of Japan.It first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culture,and then explores its real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Finally,its impacton Japanese people and Japanese society are discussed.By learning the nature of the shame-centered culture in Japan,we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seemingly absurd behavior of Japanese people.

shame-based culture;origin and development;collective norms;punishment

G03

:1006-723X(2015)02-0115-05

〔责任编辑:左安嵩〕

刘代容,女,云南财经大学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主要从事日中英对比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江 昊,男,北京蓝美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耻感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消失的耻感
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消失的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