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与日本的近代化

2015-02-26王长汶

学术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加藤进化论理论

王长汶

社会进化论是以黑格尔和康德有关社会进步的学说为基础,吸收了生物学上影响深远的进化论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理论。 加藤弘之(1836 年-1916年)的社会进化论主要来源于斯宾塞和海克尔。 从斯宾塞到海克尔,社会进化论从侧重自由主义变质为强者理论,加藤弘之更多地继承了后者,强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一面。 以往的研究都侧重于对加藤弘之社会进化论的弱肉强食理念的批判①此前的研究主要有松本三之介《加藤弘之对进化论的摄取》(《社会科学论集》 1962 年第9 期)、中园嘉巳《加藤弘之与社会进化论》(《青山标准论集》2012 年第7 期)、邨扬《关于加藤弘之的分歧》(《外国问题研究》1985 年第4 期)、赵乃章《论加藤弘之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日本研究》1988 年第3 期)。,但是作为日本启蒙思想家、东京大学首任综理、帝国学士院院长,加藤弘之在日本学界和舆论界影响举足轻重,其社会进化论在日本向资本主义迈进的过程中对于打破传统义利观、 深化竞争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理论上指引了方向,并在日本近代化遭遇挫折之时被演绎成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他国的理论武器。 由于这一理论给日本的近代化带来理论上的迷津,梳理这一理论与日本近代化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从中寻找某种可资借鉴的规律性认识,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或有裨益。

一、社会进化论在日本的传播

最早将进化论传入日本的是美国博物学家莫尔斯(Edward Sylvester Morse,1838 年-1925年),他于1878 年到日本,在东京大学理学部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 (时任东京大学综理的正是加藤弘之)。1883 年,石川千代松将莫尔斯的授课笔记加以整理,以《动物进化论》的书名出版。 达尔文的进化论先是得到外山正一、石川千代松、有贺长雄等人的推崇和提倡,后又因丘浅次郎的努力得到大力普及。 进化论不仅对日本的生物学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物理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几乎所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思想领域,达尔文提出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概念被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社会领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进化论。 1878 年, 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1853 年-1908 年)到东京大学讲授哲学,开始介绍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他的弟子有贺长雄未完成的著作——《社会学》“作为日本人写作的体系性的社会学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P431)。

社会进化论逐渐成为思想界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与明治维新之后翻译西学书籍的热潮以及现实的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伴随着文明开化、启蒙运动的展开以及西学书籍的译介,日本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欧化风潮。 “天赋人权”的理论盛行一时,福泽谕吉的“天不生人上之人,亦不生人下之人”[2](P3)的名言被人们争相传颂,相信将西方文明移植到日本,追求一身之独立必能最终达到一国之独立。 但渐渐地人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自由、权利思想以及自主爱国精神的宣扬, 本来应该使国家达到独立、统一和富强,但实际上却带来了君与臣、官与民的对立。 民权派与国权派在思想上的对立日趋尖锐,而随着明治政权的稳固,国家权力不断得到强化,维护现存秩序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 于是,民权论在相当程度上被消解也就在所难免了,社会进化论正是在这一土壤之上得到广泛传播。

二、加藤弘之对社会进化论的接受

加藤弘之作为日本文明开化的旗手之一、东京大学的首任综理,无论在学界、教育界,抑或是社会舆论中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加藤弘之在日本被称为“转向第一人”。 其初期的著作《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国体新论》等都以天赋人权论为基础致力于宣传立宪政体思想,在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史上,对人权思想的普及贡献良多。 但是,加藤弘之也因此受到国学者和皇学者激烈地批判,加上明治政府政策的转变,在各种压力之下,加藤弘之宣布将上述的《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国体新论》绝版,并且改变自己的思想立场,在1882 年出版的《人权新说》正式提出了其社会进化论思想。

实际上,在此之前,加藤弘之的思想转变已经可见端倪。 岛井博郎曾指出,加藤弘之的“《人权新说》没有任何表明他转向的迹象,早在十年前,他就以德国、奥地利思想为基础拥护官僚政府,连上层的民权说都加以反对,这是他理所当然的归宿”[1](P433)。 岛井博郎的观点解释了加藤弘之思想转变的内在原因,但并不足以解释其何以选择社会进化论。 加藤弘之在明治初期以文明开化为导向,宣传其天赋人权论及立宪政体思想,也就是说天赋人权论和立宪政体思想是追求文明开化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当这种手段不再适合时代要求之时,就必然需要选择新的手段。 而且,“开化”的观念主要是着眼于人类周边的自然、社会现象的历史变迁,这一点反映在加藤弘之在明治初期对文明论的关注之上。 加藤弘之在其读书笔记《疑堂备忘》第一册中从文明论的视角关注日本古代的人口、宗教、生活状况等,并且对东西方风土、历史的差异着墨甚多,引用了种种对开化的外在原因的叙述。 在后半部分,这种文明论的视角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对“人种”的关心越来越多,该书的最后部分有这样的记述:“巴克尔等大家说,人民的开化由于气候土地的性质、事物地形等诸事而产生深浅迟速,话虽如此,但依余所见,在论述此事之前,应该探究各人种的体躯肤色并非只缘于土地气候,近世的心理学已辨明身心非别物,如果人种的体格肤色无关土地气象等, 乃由其他原因产生差异,那么心神之上亦必有同样之原因,故必先探究人种之事。 ”[3](P170-191)可见,他的关注焦点已经从人类周围的自然、社会现象的历史变迁(开化)转向了人本身(进化)。沿着这一脉络,加藤弘之在《日本的开化》中将文明论与社会进化论相结合,进一步阐释了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自然法则[4](P251-337)。1882 年,加藤弘之在《人权新说》中旗帜鲜明否定了主张人天生便有平等地位与权利的“天赋人权论”,并根据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自然法则主张社会成员各有优劣,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区别只在于究竟是体力还是精神力的竞争决定强者和弱者的地位;另一方面, 加藤弘之为了批判蓬勃发展的自由民权运动,强调国权的重要性,认为国家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下层民众需要通过自由竞争获得财富和知识,才能最终通过自身的实力保障权利不被剥夺。而从思想的渊源上来看, 加藤弘之深受伯伦知理(Johann Kaspar Bluntschli,1808 年-1881 年)、 比德尔曼 (Aloys Emanuel Biedermann,1819 年-1885 年)、巴克尔 (Henry Thomas Buckle,1821 年-1862年)、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年-1882 年)、斯宾塞(Herbet Spencer,1820 年-1903 年)、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chel,1834 年-1919 年)等人进化思想的影响。

三、加藤弘之社会进化论的理论架构

加藤弘之在《自然界的矛盾与进化》中对比了两种宇宙观:目的论的宇宙观和因果论的宇宙观。目的论的宇宙观指“宇宙中产生的现象,本来是有目的的,现象是依照目的产生的”;因果论的宇宙观指“宇宙中产生的现象,本来绝无目的,原因和结果的必然连锁导致现象的产生。 有一原因,相应地必有一结果,结果又会成为原因,相应地又会产生结果”[5](P2)。“因果论的法则可称之为自然法,目的论的法则可称之为超自然法。 ”自然法是按照绝对因果的法则运行的,“完全根据原因和结果的必然连锁来支配这个宇宙”[5](P19)。 在此,加藤弘之规定的“自然法”是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的自然法思想,不同于主张自然界由神创造、视自然法为神法的自然法思想。 而“所谓的超自然法是超越此自然法的领域,在宇宙之上存在支配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力量,自由自在地支配宇宙。 基督教的唯一神是其代表,支那所说的天、上帝也属于此类。 不仅如此,哲学家所言的实在也多指此类事物”[5](P19-20)。 加藤弘之认为,这宇宙之中无一神秘、无一不可思议、无一绝对意志、无一目的、无一超自然法。 “支配宇宙的大势力除了彻头彻尾的因果法即自然法之外别无他物。 ”[5](P21)

那么,加藤弘之所言的支配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具体是指什么呢? 那就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法则。 动植物的进化是指在动植物界必然会发生的生存竞争中,优者战胜劣者,这是永世不易的自然规律。 生存竞争是天则(天然的法则),“此天则不仅支配有形的万物,而且在无形的心性以及吾人的社会之上发挥力量”,“社会的进步、发达也源于生存竞争、自然淘汰”。 概而言之,竞争无处不在,是进步的杠杆。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宇宙“宛如一大修罗场”“万物为维持自身的生存,获得成长,常在此修罗场互相竞争以决胜败”[6](P421)。

加藤弘之所说的自然法不同于天赋人权论的自然法,乃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进化的法则,他将这一法则视为支配宇宙的铁的法则。 在这铁的法则的约束下,人与万物一样都是其奴隶,人类“也与动植物相同,在体质、心性上受到祖先、父母的遗传、 以及自己生存中遭遇的身外万事万物的感应、影响……各人的体质,心性上必定产生优劣的等差……其间产生的生存竞争在万物法的尺度之上难以避免,但是,在竞争之上,优者常获胜,压制劣者,即自然淘汰的作用也无可避免,此即所谓优胜劣败。 由此可见,万物法的一大尺度——优胜劣败的作用不仅存在于动植物世界,而且在我们人类世界也必然会发生”[6](P421-422)。只不过,在今日的社会, “随着世道趋向开明,道德逐渐形成,法律渐次完善,风俗习惯脱离鄙野、奔向文明,邦国制度也日益完备,分业之法、教育之路也日益进步……于是,人的精神力产生的差别逐渐扩大,精神力的强者经常获得优者的地位,在知识、才能、胆略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精神力上占据强者地位者必定会压制弱者,并掌握权力”[6](P425-426)。

这种“精神上的优胜劣败”并不是通过以暴力为后盾的权力关系来实现,而主要是体现在经济层面的自由竞争。 在加藤弘之看来,只有解放个人的“利己心”,通过自由竞争才能积累财富,增长知识,并由此改变对统治者卑屈的态度。 一味地提倡权利从实际效果上来说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从统治者那里争取到的、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权利,随时都有被统治者的强大权力所剥夺之虞。 统治者以法律形式给予的权利仍需被统治者通过自身的实力加以保障。

当然,加藤弘之也意识到社会进化论所提倡的“优胜劣败”有可能成为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元凶,而他为此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一是社会政策,二是道德教育。 这里的道德教育并不是让贫困阶层忍受现状,其主要目的是让上层统治者养成对下层民众的“爱他心”,以社会的流动性为前提,如果上层统治者的道德心增长,则对下层民众的“暴虐”态度就会有所收敛,而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憎恶之心也会变少,从而减少暴动发生的可能性。

在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中,上述“利己心”和“利他心”相辅相成,犹如双引擎共同推动日本向近代化前进。 加藤弘之理想中的近代化路径是采取渐进主义,通过伦理和法律约束强权统治,在经济活动中倡导自由竞争,并辅以社会政策和道德教育进行调控。 在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看来,这体现出一种“近代市民社会的绝对化取向”[7](P203)。

四、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与日本的近代化

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抹杀自然界和社会的区别,鼓吹宇宙的唯一法则就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这种弱肉强食的逻辑即便只是在经济生活中运用也难免会导致竞争的无序状态。 更为危险的是,如果将这种法则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蔑视其他民族的倾向,成为侵略扩张政策的注脚。 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日本军国主义之时,将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视为源头也自有一番道理。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加藤弘之理论的另一方面。 加藤弘之终其一生的理论建构都是围绕如何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进行的,无论前期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介绍西方立宪政体,抑或是后期通过社会进化论宣扬以权力保障权利,其理论渊源在西方思想脉络中都可追寻到相应的踪迹,即便是饱受争议的社会进化论也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 而且加藤弘之的思维方式以及治学方法基本上都是西方式的,他的著作在体系上更可以称作日本最早的学术性著作,所引用的理论、示例也几乎都来自西方学者的著作。 加藤弘之的理论相对于日本当时的所谓“国学者”“皇学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封建思想的束缚。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深受西方理论影响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封建残余划清界限的这种理论为何会被无限发挥、滥用,并与法西斯理论结合,沦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呢?

据笔者所思,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加藤弘之理论内部的漏洞为军国主义者的扭曲利用提供了可乘之机。 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过度宣扬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对相应的纠错机制(社会政策、道德教育)却语焉不详,缺乏具体可行的措施,以至于难以令人信服甚至被人忽视。 因此,生存竞争、 优胜劣败的一面被无限放大, 体系被割裂,枝蔓被嫁接。 其次,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困境决定了加藤弘之社会进化论的走向。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其中尤以日本的危机最为深刻。 众所周知,危机来源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 生存竞争、优胜劣败在自然界固然可以维持生物圈的自我平衡,但是在社会中却是另一番图景,虽然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但却难以避免竞争的混乱无序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的产生, 而这最终会影响到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 因此,加藤弘之社会进化论的悖论其实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悖论。 最后,在资本主义体系及其理论遭遇困境之时,各自国家的环境决定了国家的走向和理论的适用对象。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社会主义的做法,通过取长补短来调整无序的竞争状态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 即使在战后,美国在福利政策等方面的做法依然难以摆脱社会主义的影子,一向被视为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相互融合。 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足够成熟,也具有足够的胸怀容纳、借鉴社会主义。 但作为后发国家的日本却步履维艰,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封建残余尚且积重难返,一旦资本主义遭遇困境,日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向前看,而是回头寻找经验。 于是,原本尾大不掉的封建残余借机抬头,利用天皇制极力推行军国主义,而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他们又需要近代性的理论为自己服务。 于是,加藤弘之的社会进化论与法西斯理论的嫁接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很多学者感叹,是军国主义毁掉了日本的近代化。 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表述其实颠倒了因果关系,应该说是正因为日本的近代化遇到了困境,才在上述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左右下选择了军国主义道路。而此时距离加藤弘之去世仅仅20 年,无论加藤弘之是有心抑或无意,理论的提倡者也许永远也无法预料自己的学说在后世会经历怎样的演绎和评说。

[1] 高桥彻.日本社会心理学的形成[A].今日的社会心理学[C].日本:培风馆,1965.

[2] 福泽谕吉.劝学篇:初篇[M].日本:福泽谕吉,1872.

[3] 加藤弘之.疑堂备忘[A].加藤弘之文书:第1 卷[C].日本:同朋舍出版,1990.

[4] 加藤弘之.日本的开化[A].加藤弘之文书:第1 卷[C].日本:同朋舍出版,1990.

[5] 加藤弘之.自然界的矛盾与进化[M].日本:金港堂,1906.

[6] 加藤弘之.人权新说[A].日本的名著:第34 卷[C].日本:中央公论社,1984.

[7] 丸山真男.加藤弘之著、田畑忍解题“强者的权利的竞争”[A].丸山真男集:第1 卷[C].日本:岩波书店,1996.

猜你喜欢

加藤进化论理论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达尔文与进化论
日媒追忆亲中政治家加藤纮一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著名围棋大师系列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