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文献综述
2015-02-26章雨威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章雨威(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文献综述
章雨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 要:退役运动员就业率逐年下降,如何安置退役运动员始其在社会中立足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总结有关文献优缺点,为构建退役运动员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学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滞后,造成就业率逐年下降,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已经举步维艰。检索中国知网上有关退役运动员安置方面论文,并从论文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从我国现实的国情出发,后教育是提高运动员安置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安置后教育文献
1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文献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上,以“退役运动员安置”为主题进行搜索,限制条件为核心期刊篇,搜索到相关文献16篇。在学位论文库检索,查阅到10篇文献。通过CNKI学术搜索趋势,学者们对退役运动员学术关注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的关注度也在2011和2012年创历史新高。(见图1、图2)
图1 我国退役运动员学术关注度历年趋势变化图
图2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学术关注度趋势变化图
2 对有关退役运动员安置论文研究内容的分析
通过阅读分析文献资料得知,对退役运动员安置的研究包括对就业安置方式的研究和就业制度的变迁,并且对于各省的现状以及对策的研究较多。这些省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3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文献的研究方法分析
我国退役运动员安昌文献的研究方法分析(见表1)。
4 对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原因的研究分析
有关运动员安置困难原因,于文谦[1]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方式行不通,加之存在退役时间与毕业时间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影响分配。竞技运动中由于不断向人体的极限挑战,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损伤,甚至有可能使其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卢志成[2]认为职业技能与文化水平的缺失是重要原因。郝志伟[3]认为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国家的政策性安置变得困难,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是主要原因。练更生[4]则认为退役运动员的不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张凤霞[5]认同运动员的素质不高,董国勇[6]认同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低,周庆生[7]认同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化程度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殷勤[8]认为运动员个人素质,运动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身不努力等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以及社会意识的偏见是运动员安置问题困难的原因。
大部分学者认为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是运动员就业安置困难的根源,另外一方面是我国的国家体制造成的。加上有些运动员从业技能差、期望值偏高,因而形成了结构性的就业困难。
表1 研究方法一览
5 对于退役运动就业困难对策研究分析
杨涛[10]提出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建立政策性与补偿性相结合的安置体系、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等。陈祥林[11]提出鼓励优秀运动员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加快体教结合的步伐,推进职业技能的培训,大力提倡自谋职业。于文谦[1]提出在退役这一环节上,抓好运动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积极促进竞技与高等院校、竞技与职业技术型学校的有机联合,弱化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化、法规化的宏观控制,制定并实施运动员“货币化”退役政策。
学训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提高其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科学选材,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竞技体育制度。
6 建议
6.1合理构建我国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得知造成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和学习训练矛盾。必须培养运动员的就业意识、提高运动员的自身文化水平,使得学习与训练能相辅相成。另外,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运动员退役后的一系列政策,为保障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信息资源。
6.2注重成材率
科学的选材对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基数大,减少退役运动员安置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选材可以减少国家在成绩一般运动员身上的投入经费,使资金更多的投入到运动员退役的安置中。因此应该注重运动训练的效率和成才率,控制运动队伍的规模。
6.3处理好学训矛盾是关键
训练和教学必须要两手抓,这样才能够增加运动员的就业率。切切实实的让运动员回归到校园,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另外,要进一步加强退役优秀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自主择业退役优秀运动员的就业能力。注重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培养,包括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治标治本。竞技体育激烈的时代,更多的运动员接受的是专门化的训练,因此运动员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因此,运动员的专项训练与文化知识教育之间的矛盾就凸现出来。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6.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与我国的体制和基本国情有很大关系,社会保障是通过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把运动员的基本的保障和利益落实即可。第二,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择业退役优秀运动员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明确职责,开展工作。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渠道,做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第三,培养社区体育辅导员。
参考文献
[1]于文谦,李强,牛静,刘科.转型时期竞技运动员的退役与继续教育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调查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4,7(24):16-19.
[2]卢志成,郭惠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困境及对其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策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22):23-24.
[3]郝志伟.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成因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5):66-68.
[4]练更生,阴志慧.我国职业教育前景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113-115.
[5]张凤霞山西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障就业现状的初步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23-25.
[6]董国永.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2(4);88-89.
[7]周庆生.从无情退役到有情安置:对退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8]殷勤.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22):614- 616.
[9]李琳瑞,刘峥.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22-25.
[10]杨涛.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现状及设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5):7-8.
[11]陈林祥.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8-11.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