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15-02-25杜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老年

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杜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净化科, 北京, 100020)

关键词: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 老年; 护理

血液透析是目前挽救和延长尿毒症等终末期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肾脏有效替代疗法[1]。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老化,老年透析患者不断增加,尤其是基础病较多,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透析时易出现并发症,加之透析时的体位受限,使他们对透析产生畏惧情绪,给治疗带来了困难。为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舒适度,提高透析效果,延长患者寿命。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对老年患者实施了舒适护理[2], 使患者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达到最愉悦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3]。本研究主要对老年透析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的舒适护理,旨在增加患者对透析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透析舒适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70~92岁,平均(80.6±2.61)岁;透龄5~13年,平均8.65年;其中糖尿病肾病32例,慢性肾炎11例,高血压病肾病9例,其他疾病8例。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患者,按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模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透析前给予患者宣教,透析中常规平卧位,并进行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少量进食、饮水,测量生命体征及透析运行中各项参数的监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本研究中,舒适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根本区别在于遵循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依次满足老年患者各个层次的需要。

1.3 舒适护理

1.3.1生理的舒适护理: ① 透析的环境:透析室应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适当的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清新,物品摆放有序,床单位干净整洁,床间距合理。有危重症患者应用屏风遮挡,避免产生不良刺激。控制家属的探视,不在透析室内大声喧哗,为患者安心治疗提供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②护理人员的仪表态度:护理人员应衣帽整洁,仪表端庄,对待患者温和有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老年患者常常听力下降,动作迟缓,反映较慢。护士要不厌其烦耐心指导,主动帮扶老人。对重要的数据要多次核对,做到多观察,多巡视,主动询问关心老人,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意外的发生。

1.3.2体位的舒适护理:年老体弱的患者要协助其上床,动作轻缓,小心防止跌倒,必要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对于老年患者,透析卧床4个小时,肢体活动受限,有的老年患者常因耐受力较差而提前下机,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为了帮助老年患者减轻不适,我们在透析开始时给予患者平卧位,枕头垫高,上肢自然放松,双腿屈膝。当透析到第二小时,患者背部疲乏麻木时,协助患者向穿刺侧肢体侧卧位30°,下腿伸直,上腿弯曲,背部用棉被垫到舒适的位置,同时帮助患者轻扣背或按摩减轻疲劳。透析第3小时协助患者恢复平卧位,抬高床头30~40°,双腿伸直,脚底蹬住棉被,防止透析超滤造成患者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直至透析结束。

1.3.3动静脉内瘘的舒适护理: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动、静脉内 瘘至关重要[4]。护士应掌握患者的血管的走向,动、静脉内瘘 的搏动以及周围皮肤情况。动静脉穿刺对患者有一定的损伤,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部位采取绳索式,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护好患者的血管,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不要盲目穿刺破坏了血管,可请经验丰富的老师穿刺。针翼部位妥善固定,胶布要塑型处理,即针翼边缘压实粘贴,连接管路妥善安置,长短适宜防止脱针。

1.3.4透析并发症的舒适护理: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是否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哈欠、发冷或发热、出虚汗有便意等症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情况,为了防止透析中低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防止体重增长过多。体重测量时要准确,透析当天尽量不更换衣物,换季加减衣物应准确计算。在透析中应严格执行透析医嘱,脱水量不要过多,脱水速度不要过快,控制引回血的速度,老年患者血流速度不要过快。发生异常时立刻通知医生,停止脱水降低流速,放平体位头偏向一侧,给予吸氧,快速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缓慢推注50%葡萄糖等,采取紧急措施有效处理,必要时给予回血停止透析。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安抚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冷静处理,忙而不乱,让患者有安全感。

1.3.5心理的舒适护理:由于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加上患者对该病的远期治疗效 果和并发症的担忧,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抑郁及焦虑等负性心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主动关心、理解患者、尽可能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5]。在透析过程中,我们要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3.6安全的需要:透析前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为其提供心理安慰和支持,为他们讲解透析的基本知识,包括透析的用药、饮食、排尿、测量体重、监测血压,监测动静脉内瘘的必要性,放松情绪避免紧张,使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透析治疗。在透析中护士始终守候在患者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详细讲解透析的目的,促进护士与患者的感情交流,最大程度的增进了患者的安全感。透析后嘱患者不要立即下床,休息5~10分钟,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眩晕,跌倒。协助患者测量体重并记录。

1.3.7爱与归属的需要: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与他们沟通;全面评估患者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指导子女和亲属多体贴、安慰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情感支持。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说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让家属负担起监督和管理的任务[6]。透析时责任护士多关心、多安慰、多观察,满足老年患者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1.3.8尊重的需要:老年患者在透析期间,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主动作自我介绍,尽早熟悉患者的性格趋向,起居习惯、饮食特点、家庭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关心体贴,护理过程充分注意保护其隐私,使其心理舒适并有一种安全感和被尊重感。

1.3.9自我实现的需要:透析后护士妥善处理血管通路,对患者的内瘘包扎松紧适宜,让患者和家属掌握内瘘护理常识[7]。告知患者松解压脉带的时间及观察内瘘搏动的要点,保持内瘘干燥,观察有无渗血和肿胀,防止剧烈运动,剧烈的咳嗽也可能会导致穿刺部位突发渗血,肿胀。发生渗血时不要慌乱,害怕恐惧,及时按压出血点,如果透析部位肿胀, 24 h内可用冷敷,超过24 h可用热敷。症状不缓解要及时就医。定时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老年患者起床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控制饮食和饮水,给予低盐低钾优质高蛋白饮食。防止体重增长过快,加重水肿,喘憋等症状。鼓励患者自我观察、自我活动、自我照顾,自我管理的信心,利于恢复体力和记忆的能力,协助其进行角色变换。

1.4 调查方法

满意度:采用医院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信效度经检验均大于0.7,信效度较好,满意度评价分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4个级别。并发症:统计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低血糖、肌肉痉挛、呛咳等并发症。

2结果

2.1 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达100%,与对照组比较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舒适护理强调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以患者感到舒适为重点,使患者在环境适宜、体位放松、备受关爱的氛围中接受各种有创以及无创的操作,让患者从心理、生理上感受到尊重和满足[8-9]。让舒适护理贯穿于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始终,降低病痛及治疗带来的不舒适感受,能使他们积极参与透析治疗,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10]。舒适护理包括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护理,生理的舒适指环境,体位,动静脉内瘘和并发症的舒适护理,其中舒适的体位有利于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患者在舒适、安全、满意的环境中完成治疗。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平卧位4小时,由于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造成患者腰酸背痛、进食呛咳等不适,随着透析超滤脱水的增加,患者低血压、低血糖、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明显高于观察组[11-12]。

观察组在透析开始选用平卧位,枕头垫高,第2小时后改向穿刺侧肢体侧卧位30°,背部用棉被垫起,第3小时后改为抬高床头平卧位,双腿伸直,脚底蹬住棉被。实践证明,透析中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是安全可行的。透析第2小时取半侧卧位,减少腰背部受压时间,有利于肌肉放松和静脉回流,增加了老年患者的主观舒适感。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患者少量进食、饮水、补充能量丢失,防止低血糖的发生[13]。透析第3小时平卧位脚底保暖,可防止低血压、防止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即减少了并发症,也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求。

心理的舒适护理能减轻老年透析患者的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文化、经济、陪伴等的局限性,常会产生恐惧等不安全的心理障碍,影响透析治疗。因此,开展心理舒适护理使护理人员更加关心爱护患者,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透析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帮助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透析时始终陪伴在患者的身边。同时主动增加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鼓励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老年患者由过去的被动接受透析治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逐渐实现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了心理舒适水平的提高[14-15]。

参考文献

[1]陈海平. 舒适护理模式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2, 19(12): 72.

[2]王怡力, 周艳, 钟玉杰. 产妇分娩期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14): 1394.

[3]韩梅英.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09, 49(16): 114.

[4]薛海英. 血液透析39例人性化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1): 67.

[5]梁霞英, 杨卫红, 余洁玲, 等.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1, 3(2): 689.

[6]张拥华, 傅晓如, 彭伟, 等.舒适护理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2): 34.

[7]汪萍.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 28.

[8]时秋英.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 85.

[9]寥铭燕. 舒适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3, 1(11): 51.

[10]廖秀梅. 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 2011, 3(3): 135.

[11]谢瑾琳, 聂琴琪, 李霞飞.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10): 1345.

[12]姚秀华, 童晓艳. 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8): 134.

[13]范文霞, 肖琼, 周克.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36.

[14]邓彩春. 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6): 20.

[15]吕爱娥, 李晓允. 营养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6): 23.

收稿日期:2015-06-10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2-125-03

DOI:10.7619/jcmp.201522044

猜你喜欢

舒适护理血液透析老年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