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劫械及其影响
2015-02-25邵德沛
邵德沛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秦皇岛劫械及其影响
邵德沛
(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1918年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秦皇岛劫械事件。皖系的核心人物徐树铮私下勾结奉系军阀,劫走了北京国民政府向日本订购的军火,作为交还条件,奉系引兵入关,武力威胁直系政府,逼迫恢复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的职务。这件事标志着直皖联合的破裂与皖奉联盟的形成,对中国政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北洋军阀正式走向分裂。
徐树铮劫械影响
徐树铮为皖系军阀的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段祺瑞,其私下勾结奉系张作霖,擅自劫走北京政府所购之军械,引奉军入关,与直系彻底决裂,导致政局恶化,形成直皖奉三雄鼎力的局面。
一、事件发生背景:直皖交恶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了核心,发生了分裂,嫡系主要分成了直皖两派。在各地方还存在晋、奉、桂等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中国进入一个地方割据对抗中央的时代。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出任国务总理,掌握中央实权,但其威望难以服众,导致其他派系对皖系专权的不满。
张勋复辟后,段祺瑞在马厂组织“讨逆军”讨伐,再次登上国务总理的宝座。但直系的冯国璋出任了代理大总统一职。段祺瑞上台后,南北军阀的矛盾激化,双方关于如何产生新的国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分歧。1917年8月,120多名旧国会议员在孙中山的提议下陆续抵达广州,召开了国会非常会议,在西南军阀的支持下成立了军政府,要求恢复临时约法。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南北出现了两个政府,南北战争爆发。
此时的直皖两派虽是联合执政,但是二者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双方都想独霸政权,明争暗斗不断。尤其是在处理西南军阀的问题上,双方各有各自的目的,斗争激烈。段祺瑞的皖系积极主张“武力统一”,希望通过武力消灭西南军阀等“反叛”势力,实现对全国的独裁统治;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则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西南问题,其实际目的则是希望保留西南军阀作为牵制皖系的一种制衡力量。但是皖系本身并无足够的兵力讨平西南军阀,必须借助直系的力量,但直系又一直拒不合作,导致“武力统一”政策难以执行[1]P490。
11月14日,在冯国璋的指使下,王汝贤、范国章在湖南前线通电主和,不经过北京政府的同意就自行撤兵。这一行动完全打乱了段祺瑞的计划,导致湖南战场的失利。11月18日,以曹锟为首的四位直系主将再次通电主和,愿意“抱宁人息事之心”,充任调停人[2]P212。这对段祺瑞的统一计划更是沉重的打击,不得已,段祺瑞于提出辞职。
作为段祺瑞的头号心腹,徐树铮不甘心放弃 “武力统一”的政策,与靳云鹏等人到处奔走联络,希望段祺瑞东山再起。徐树铮不仅不认为段的辞职是件坏事,相反认为“正是大好进取之机。相荡相磨,必有佳兆”[3]P477,没有了牵绊,正好可以毫无顾忌地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经过徐树铮等人的多方联络,1917年12月3日,督军团会议在天津再次召开。在这次的会议上,主战派压过了主和派,不得已,冯国璋让步,两派达成协议,一致对西南军阀主战。然而要各省“令其出兵,则索饷索械。与政府纠缠不已”[3]P458-459。而此时从日本平泰公司订购的军械不久之后就会运到,这批军械立刻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谁得到了这批军械,谁就会在将来的战争中获得主动权。
二、秦皇岛劫械准备及其过程
这批购自日本的军械,是在1917年7月下旬由北京政府提出的,在12月30日由陆军部与日本平泰公司正式签订军械借款合同,共计一千八百万元。这批军械是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订购,一共有步枪27000支,除了一部分是划分给陕西、山西外,其余的将分批运京,由陆办公处同陆军部调配[1]P490。此时直系掌握了中央大权,冯国璋“有以该批武器装备其直属军队的企图”[3]P610,徐树铮得知这事以后,就想办法截留这批军械。
徐树铮仅靠个人的实力是不可能截留住军械的,其便把目光投向了奉系。在天津会议期间,杨宇霆代表张作霖参加了会议。徐、杨二人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徐树铮便利用这一层的关系,通过杨宇霆与张作霖联络。恰逢此时,奉系也想染指关中,但苦于军队实力有限,想要扩军但又缺少军械,徐树铮的这个建议正中张作霖下怀。
徐树铮在2月1日发电给皖系一派的军阀,告知他们得到了段祺瑞与徐世昌的同意,决定“由奉省抽调生力军队,以助战为名,分运京奉京浦路次,强请明令罢李,李去后王必自退,不退在请罢之,另选公正无私以国为重耆德硕望之人出任总理”,明确表示了要联合奉系倒直系的台,依靠奉系的支持再次抬出段祺瑞出任总理。此后,徐树铮等加快了劫械的步伐。
这样奉系便实现了入关的目的,奉系作为回报,重新扶持段祺瑞登上国务总理的宝座,皖奉两派联合对付直系。二人一拍即合,正式达成了协议。随后,杨宇霆带领着徐树铮送给的空白领取军械的证件,率领奉军五十三旅张景惠部开到秦皇岛。
张景惠、杨宇霆率领军队于2月25日抵达秦皇岛后,冯国璋派来的接收军械人员,也到了秦皇岛,与张景惠、杨宇霆同住在一个客栈里。张、杨二人与之极力拉拢,每天都在一起吃喝玩乐。等到运送军械的日本轮船靠岸以后,张、杨二人早已安排妥当,在军械装上火车以后,暗将机车倒挂过来,车头朝东,汽笛一鸣,火车满载军械出关而去。待冯国璋派去的接收人员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而张景惠、杨宇霆却声称这批军械是奉中央的命令,划拨给奉天使用,写了一张收据给他拿回北京销差。不费吹灰之力,劫械成功。
事后,张作霖在给北京政府的通电中说:“奉省南下之师,已开往滦州,惟枪械缺乏,事机紧迫,不得不变通办理。现已将中央所购军械运奉,除将军械开单呈请备案外,谨将奉电请领”[2]P206。张作霖虽然与皖系结成联盟,但不想彻底与直系决裂,在电文中丝毫没有提及皖系在此事中的作用,张作霖态度相当谨慎。
但徐树铮则没顾忌那么多,直接通电声称 “至军械一节,窃谓督办处甫经著手,待用之期尚远,与其运京闲置,或更拨王、范等类无耻军队,溃弃资寇,诚不如留奉编练,视机调用之为愈”。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直接表达了对直系的不满,火药味十足。
事后,北京政府对此提出抗议,但于事无补,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徐树铮都不会停止脚步,利用这批军械大肆扩军,然后以南下“讨伐”为借口,大举挥师入关,陈兵于廊坊与丰台一带,威胁北京政府的后方。冯国璋面对这样的威胁,无法武力应对,不得已,再次请段祺瑞出山,收拾危局。3月23日,冯国璋同意了王士珍的辞职,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三、事件的影响
从事情的结局看,最大的获益者是段祺瑞与张作霖,皖奉两派实现了各自的目的。段祺瑞重新回到了总理的宝座,之后段祺瑞组织了安福国会,真正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权,又编练了参战军,皖系实力达到了顶峰。奉系军阀依靠这批军械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原先奉军只有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个师,劫械之后,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实力大增,增编了七个混成旅,在9月张作霖被授予了东三省巡阅使一职,依靠武力逐渐统一了东三省,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军阀之一,而且奉系实现了入关的野心,正式参与进了对北京政权的争夺之中。“自民国七年至十五、六年间奉军在关内掀动战争,操纵政局中原板荡而莫可告言,论世者不能不以截械一役为厉之阶也”。
从更深一层来看,秦皇岛劫械之后中国政局进入了一个更加混乱的局面,北洋军阀正式分裂,走向了衰亡。直皖两派的斗争更加激烈,奉系军阀也参与进来,形成三方争雄的局面,互相拆台。首先,皖奉联合作并未长久,随着皖系实力的增强,与奉系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段祺瑞将参战军改编为边防军,势力伸入蒙古一带,威胁了奉系的后方,导致二者的合作破裂,奉系转而与直系合作,一起对抗皖系,并通过直皖战争打垮了皖系。其次,皖系失败后,直、奉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权力,接连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直系先胜后败,奉系最后夺去了北京政府的统治权。最后,奉系政权也没维系多久,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张作霖仓皇逃出关外,最后死于皇姑屯。
此次劫械事件的三位主角皖系的徐树铮与奉系的杨宇霆、张景惠三人的命运也因此事发生巨大改变。作为段祺瑞的头号心腹的徐树铮,在之前大部分时间从事着行政工作,没有机会真正掌握军权,在劫械事后,徐树铮摇身一变成了奉军的副总司令,开始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但是徐树铮为人过于跋扈,在奉系地盘内扩张自己的实力,与杨宇霆就利用截留的军械私自组建了五个旅,引起了张作霖的猜忌,最后因擅自挪用奉军军饷之事辞去副司令的职务。经协商其所建的五个旅中四个经协商划归参战处,后改组成为边防军,依靠这支军队收复了外蒙古,达到了个人声誉的顶峰。但是随着皖系的溃败,徐树铮也不得不随之下野,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最终因为陆建章一案,被冯玉祥枪杀。杨宇霆、张景惠二人虽然是此次劫械事件的直接执行人,并且合作得亲密无间,但二人在事后却走向决裂。杨宇霆之前一直是张作霖的智囊,为张作霖统一东北立下汗马功劳,凭借劫械有功担任了援湘军的参谋长,但是杨宇霆之后与徐树铮来往又过于密切,二人合谋利用奉军的名义招募新兵,私自扩展自己的势力,引起张作霖的不满,被免去职务,不敢回东北,只能继续依附徐树铮。
[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12号.
[3]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三)[Z].武汉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