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初探*
2015-02-25黄晓峰
黄晓峰 仲 彬
三网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初探*
黄晓峰 仲 彬
本文探讨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分别从“模式”的创建基础、如何构建、教育效能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信息网络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范式,对于当前和今后我们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的“网络融合”式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三网融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 宣传模式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是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创新理念和物理链接为基础,所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范式,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话语创新和生活化传播为特点,以贴近人们生活、融入人们生活理念为主导,坚持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以引领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目标,是信息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一种典型的“网络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模式的创建基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形式、生活方式等日趋多样化,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心理状况、接受能力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网融合”理论宣传模式的创新构建适应了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需要,也趋同了信息网络条件下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网络化发展。
第一,渐已形成“三网融合”发展的国家政策环境,为创建“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软实力支撑。“三网融合”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早在1999年,国办发布[1999]82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广播电视及其传输网络,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强调要“促进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经过十多年的酝酿、建设和发展,“三网融合”已经提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全国有限电视互联互通平台正式开始筹建,标志“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并推出了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三网融合”正式启动。2013年7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指出年内向全国推广“三网融合”,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这说明,国家战略性层面的“三网融合”发展已初见端倪,构建我国“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模式有了现实可依的国家政策环境。
第二,我国业已形成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格局,为创建“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在公共服务方面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据资料统计,截止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51%和98.20%。全国共设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9个,其中广播电台169个,电视台183个,教育电视台42个,广播电视台2185个(含县级广播电视台1992个)。开办4165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31套(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1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节目1334套。截止2013年5月23日,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突破900万户,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覆盖。在视听新媒体发展方面,网络视听领域迎来合纵连横谋求更大发展的全新时代。截止201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另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截止2012年底,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接近3000万,CMMB用户规模达4700万。在广播影视数字化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各省(区、市)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一省一网”,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15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户,开通双向业务用户超过2000万户。“三网融合”两批共54个试点城市基本遍布全国,覆盖人口已超过3亿。这些业已取得的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全国性覆盖发展成就,为创新构建我国“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设施,大大保障了我国“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物理实现。
第三,“三网融合”生活化传播理念契合了现代信息网络社会人们的信息需求心理,为创建“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提供了内在动力。当代社会信息广博、文化多元、形式各异,在不同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民族特征、岗位特点等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成效。“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立足人们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一客观现实需要,坚持从人们的理论认知规律和信息需求、心理需要实际出发,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化传播理念,坚持高举旗帜跟党走的中心宣传内容不动摇,借助广播电视已有的全时空覆盖,积极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创新路子。具体而言,它主要是运用贴近人们生活需要的宣传语言方式,不断激发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要,并通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的运用上注重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着力从生活之于理论传播的本体性地位视阈,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要,并且深度融入人们生活实际,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们思想、言行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进而引导人们把这种内在需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人们自觉、主动地追求人生进步和全面发展。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强调指出,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思维层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信息网络条件下,构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三网融合”模式,不能简单地把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进行物理合一,而要在“生活化传播”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导,着力在理论宣传话语转化的生活化传播方式上构建三者之间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宣传格局。
第一,确立“生活化传播”的“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新理念。“生活化传播”是指在“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要强调生活之于理论宣传的本体性地位,以现实生活为基点来考虑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给予人们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贴近人们生活,并融入人们生活实际,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在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主动追求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曾明确地揭示了理论要想成为批判的物质力量,就必须回归理论之根基的“生活世界”。只有生成于“生活世界”的理念,才能说服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和掌握,毋宁说理论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否则,任何脱离“生活世界”之根基的理论只能以“文本”形式“蜷缩”于生活的“彼岸世界”。①但是,任何一种理论一旦作为理论本身,只能是对“生活世界”之丰富性的最高抽象,只能是以纯“文本”形式而存在。宣传话语作为联系理论与理论宣传对象的中介,只有借助于某种恰当的话语范式中介才能实现理论的“文本”与理论的“生活世界”之根基的真正契合,这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抓住事物的根本”的本意所在,也是“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创新理念的生活化传播之核心所在。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实践中,没有能跟进时代的发展及时找到某种最为合适恰当的话语范式作为人们实现“此岸”到“彼岸”的理想中介,没能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人们易于接受的根植于“生活世界”的宣传用语,偏重于强调外界的理论灌输,内容相对死板,方法相对单一,较多地关注了共性发展,却忽视了个人发展的多样性,忽视了对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式、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话语范式,使得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效能不高,呈现出边缘化、外在化、低效能的非良性发展态势。“三网融合”理论宣传模式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必须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背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支点,以引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话语创新的终极目标,积极设置符合人的接受规律和心理、情感利益需要的话语体系,努力在融合“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宣传教育主体间的对话语境。作为一种话语范式,宣传教育者通过使用贴近人们生活的可理解、可信赖、能听懂、能信服的传播语言,实现了抽象的理论“文本”语言回归“生活世界”的宣传用语的真正转换;作为一种话语中介,由以往传统的单一载体宣传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现代“三网融合”的多媒体综合载体传播,由原来单纯说教、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转向平等相处、平等沟通的人本话语范式,将抽象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了理论的“文本”语言与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宣传话语的真正契合,实现了宣传教育主体间自由交流的可通约性,彰显了平等、和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包容全面多样发展的以人为本情怀,满足了人们合理的人本需求和个人利益指向,最终实现了“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中传播话语的“视界融合”。
第二,构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理论的宣传话语内容创新体系。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②话语内容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转换的核心,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创新设置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的内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网络、生活等领域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善于从中提炼出有利于对人们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优势话语,在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其话语内容的外延,及时充实到“三网融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内容体系中;积极推进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不断拓展其时代内涵,并积极创构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内容体系;以开放的世界眼光和科学态度,充分借鉴和吸纳其他学科发展的新内容、新概念,将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适性、学科化、具体化话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话语进行一定程度的耦合和对接,把政治性的理论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到社会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把对人们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政治性话语与生活性话语相融合,整体、全局的宏观性话语与具体、个别的微观性话语相交汇,不断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共识域”。
第三,构建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创新方式。在我国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劝导式、灌输式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之间常常因为彼此其所处的身份角色不同、教育地位不同,以及所占有的文化资本不同,宣传教育的言说者和听受教育者之间难以进行平等的话语交流,缺乏坦诚的交往意向和理解沟通,容易产生程度不等的隔阂或隔膜,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范式的创新,要立足于关系性和共时性视角,逐渐走向信息网络时代多元对话和开放建构的新范式;要立足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境界为基本价值遵循,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科学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本真价值,赋予理论宣传教育活动以更多人文关怀和人性价值的话语享有权,避免教育宣传者独占话语霸权和对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使“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从传统的单向度宣传话语权力格局走向网络状的新型权力格局,从宣传教育者的话语权独享转向与受教育者共同拥有宣传话语权,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灌输式共识”走向平等对话交流的“合作式共识”、“协商式共识”,通过创设一个平等对话、互不排斥、兼容并包的开放式话语宣传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四,开发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话语创新形式。实践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针,以充分体现人们广泛接受性为话语新指向,大胆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的传统灌输式文本话语形式中跳出来,转向时代化、大众化的话语理论宣传思维方式,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精神的理论宣传话语形式进行大“解放”,进行一定的通俗化语言加工、大众化形式传播,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的理论文本体系转化为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真诉求、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基本内容的文本话语,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经典文本、党的历史文献等文本中提炼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话语,挖掘其精髓,拓展创新精神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地创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话语的基本构成逻辑的新文本话语,采用人们易懂的语言、身边熟悉的事例、喜闻乐见的风格,深入浅出地揭开理论抽象的面纱,实现以讲平常话、议身边事、贴百姓心为特征的大众化理论传播话语新形式,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传播到人们的心坎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更加持久的公众传播力。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教育效能
“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从适应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信息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能的提高途径,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性。
第一,“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意识。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们头脑、引领社会发展,努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真诚实践者。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群众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最基础工作。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西方敌对势力也加强了利用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势,利用影视、广播、网络游戏等,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进行所谓“普世价值”的“西化”、“分化”渗透战略图谋。“三网融合”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用贴近人们生活实际的事件、喜闻乐见的生活性语言,深入生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入情入理地释疑解惑,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坚持晓之以理则以理服人,动之以情就以情感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权威性与人们的真情实感“同频共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严肃性、经常性、持久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同进共出”,为人们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搭建了生活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凸显了信息网络条件下我国广电媒体进行党的理论宣传的“喉舌”地位,巩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
第二,“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地教育培养人,强化了“宣传队”功能。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是引领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让人们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我们“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信息网络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的日趋多样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如,有的人不能客观看待消极腐败现象,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某些疑问和困惑;有的人不能正确看待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有所弱化;有的人不能辩证地看待个人的成长进步,在失败和挫败面前不能正确对待组织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素养不高,特别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③“三网融合”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电网海量优势,有效利用数字技术,使广电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有了共同的语言,无论是视频宣传还是音频宣传,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都可以通过广播、单播、组播、推播等多项技术的整合,赋予传统理论宣传教育方式以新的实现形式,如经典影视、网游“达人”、网络党校、网络咨询、博客微博、公共论坛等多种多样的网络宣传教育平台和群众参与平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加强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等的教育,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校正人生方向的“定星盘”,强化了“三网融合”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模式的综合育人、服务育人职能,成为信息网络条件下提高人们理论素质,打牢立身做人思想政治基础的“宣传队”。
第三,“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者,强化了“先进典型宣传”功能。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理论体系,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信息网络条件下的“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模式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尤其需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突出生活化、形象化,避免习惯性的宏大叙事方式,深入浅出地宣扬马克思主义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化为人们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以至达到寻常日用而不知的境界。马克思曾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④列宁强调指出:“避免不必要的舞文弄墨,避免在外表上摆出‘渊博’的样子。”⑤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沈浩这样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典型人物,并通过他们以身示范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三网融合”式理论宣传凭借近乎全覆盖的广电设施基础,快捷便利的数字传播媒介优势,可以将这些模范代表的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摄录、远程视频、网络直播、专题录播等多种信息处理,传输到全国广大基层单位,成为带领群众积极学习践行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员”和“引导员”,从而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身体力行地用真学、真信、真用的良好学风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越来越多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人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明白人。
除了上面论述的“三网融合”模式外,还有网站式理论宣传模式、菜单式理论宣传模式、报网互动式理论宣传模式(限于篇幅,另文再叙)等,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都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坚守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阵地,为深化我国改革,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①参见胡绪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范式的转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9期。
②引自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6页。
⑤《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0页。
〔责任编辑:蒋秋明〕
*本文系2012年全军军事类研究生资助课题“信息网络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模式及效能研究”(课题编号:2012JY002-384)的阶段性成果。
黄晓峰,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国防信息学院三系讲师,10B2012014@njzy.mtn;仲彬,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京,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