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海一勺

2015-02-25

乡音 2015年8期
关键词:周信芳标点彭德怀

史海一勺

抗战时期牺牲了多少共产党将领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抗战期间中共部队只牺牲了一位将领,而国民党部队却牺牲了100多位将领。这种认识有极大误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艰苦抗战,一直到1945年8 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中国整整经历了14年的抗战。在这14年中,中共领导下的抗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搏杀。仅1937年后的全面抗战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人员损失共584,267人。

如果与国民党部队牺牲的同等级别的将领进行对比,仅东北抗联就有70位以上的中共将领在抗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于受到资料的限制,笔者以为,实际上远远不止70位中共将领。

(摘自《北京日报》朱成山/文)

中国远征军立下赫赫战功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反攻缅北等巨大胜利。

(摘自《书刊报》)

抗战中,周信芳演出《明末遗恨》《洪承畴》

周信芳(1896-1975),京剧大师。7岁登台,艺事早成,取名“七龄童”,后由谐音改“麒麟童”。创造了独领风骚的“麒派”艺术,至今在京剧舞台上享有盛誉。1932年到1933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继而进犯热河、榆关。此间,周信芳从上海到天津演出,主演了一批反侵略、保家乡的爱国剧目,其中即有《明末遗恨》和《洪承畴》。

《明末遗恨》演的是李自成从西安进逼北京,明崇祯皇帝大惊而后自缢的故事,表现了“亡国之惨”主题;《洪承畴》演的是明朝降清大臣洪承畴的真实故事,表现了痛斥汉奸走狗的主题。这两出戏都是借古喻今,起到了鼓舞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作用。在《明末遗恨》中,周信芳饰崇祯皇帝,当演到崇祯看到国势垂危,只有一死时,坐在宫中,散发披面,对其女说:“世界上什么最悲?这亡国最悲!世界上什么最惨?这亡国最惨!”此念白一出,观众震悚,许多人大哭起来。《洪承畴》通过洪承畴降清的故事,揭露汉奸投降的卖国行为,以唤起民心,同仇敌忾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2月26日,周信芳还将100元钱交给《大公报》社,请代转抗敌前线,表达他的爱国之心。

(摘自王德彰著《谈戏说史》)

彭德怀不要新沙发

1956年,彭德怀率军事代表团去苏联访问。访问结束后,彭德怀回到家,无意中发现客厅里的沙发都换成了崭新的皮沙发。他问夫人浦安修:“这是怎么回事?”浦安修告诉彭德怀,是管理局统一换的。彭德怀又问:“那原来的沙发呢?”浦安修说:“让他们拉走了。”彭德怀的脸不由得拉下来,他让景希珍马上去把管理局局长找来。浦安修怕彭德怀训人,急忙拦住景希珍,“你找人家管理局长干什么!”“我让他把那套旧沙发给我拉回来。”浦安修解释道:“这是统一换的,又不是我们一家,你要是坚持把旧的换回来,别人家怎么办?”彭德怀一根筋的劲上来了:“别人家的事我管不着,但在咱们家,我总还有发言权吧,本来好端端的沙发,又没坐坏,换它干什么?”

管理局局长局促不安地跑来,彭德怀指着沙发问:“进口这一套沙发要多少钱呀?”局长犹豫了一下:“也就六七百块钱。”彭德怀的火腾地一下蹿上来:“你说得好轻松呀,你知道这六七百块钱,是多少农民一年的收入!”局长不说话了。彭德怀命令道:“你去把原来的那套沙发给我拉回来,把这套新的给拉走。”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李兴濂/文)

第一个给古典小说加标点的是谁

我国古代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第一个给古典小说加标点的人是我国现代出版家、翻译家汪原放。汪原放是安徽绩溪人,5岁丧父,少年时只读了7年书,后进图书社工作。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时,要汪原放写信向胡适约稿。1917年7月胡适留美回国,7月10日乘大轮抵达上海,汪原放等在码头相迎。汪原放与胡适初次晤面,一见如故,他倾心于胡适的有关《论白话》《论标点符号》的论述。1917年底,他在胡适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从此他心中埋下了标点古典小说的“火种”。

1920年,汪原放率先用新式标点符号标点了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由上海亚东图书馆排印出版。这是用新式标点来翻印旧书的第一次。以后,汪原放陆续标点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等10多种古典名著。汪原放在20世纪20年代,运用新式标点符号,堪称我国新式标点第一人。

(摘自《燕赵老年报》邬时民/文)

路费为什么又叫“盘缠”

汉字中与钱有关的字多为“贝”字旁,但“盘”和“缠”二字都和钱扯不上关系,为什么合起来指路费呢?

要想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先要了解古代的货币。古人用的货币是金、银、钱币(主要是铜钱)。普通老百姓几乎用不到金银,主要使用的还是铜钱。因为铜钱外圆内方,中间有孔。为了使用方便,古人常常用绳索将一千枚钱币穿在一起,为一贯钱或一吊钱。由于成串的铜钱非常笨重,不便于携带,所以出门办事的人习惯于将钱盘起来,缠在腰间,又方便又安全,因此得名“盘缠”。

(摘自《感悟》佚名文)

猜你喜欢

周信芳标点彭德怀
标点可有可无吗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小标点真厉害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有趣的标点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周信芳坚持拍背影戏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