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陉“万人坑”,日军侵华的铁证

2015-08-30禄君莉

乡音 2015年8期
关键词:井陉遗骨童工

文/禄君莉

井陉“万人坑”,日军侵华的铁证

文/禄君莉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但凡日本侵略者践踏之处,几乎都能发现“万人坑”,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无辜百姓的变相虐杀,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铁的史证。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像这样代表着中国劳工悲惨归宿的“万人坑”有六座,其中,埋葬死难矿工最多的是南大沟万人坑。

井陉矿区地处晋冀交通要冲,放眼望去满是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植被,可谓开窗即见绿,出门可踏青。可是,井陉矿区在被日寇盘踞的8年里,日本侵略者在掠夺财富和资源的同时,把这里变成了残害劳工、杀害抗日战士的“人间地狱”。如今,与累累白骨为伴的是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它以实地、实物真实再现了井陉劳工的血泪史和斗争史。1999年,纪念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警醒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国耻。

拾阶而上,眼前是一片平台,略显空旷,只见一只巨大的“手”,努力向上伸着,因为镂空,没有骨节和青筋,但五指叉开,好像是叉开到最大限度,努力要抓住什么似的,令还没有进馆的我心头不由一紧。脚下是一道“魂坡”,黑色的花岗岩映衬着头颅般大小的青白色鹅卵石,黑白分明,对比强烈,这应该是矿井里死难同胞的象征。“魂坡”尽头的“魂墙”上,一只只挣扎向上的“手”,有的残缺不全,有的青筋暴露,有的重叠交织在一起,无一例外地努力向上伸着伸着……可以想象,这一只只手,曾经擦亮矿灯、打磨煤钎、紧握铁镐……由于病痛不能继续劳动,残忍地被日本侵略者活埋,在他们一息尚存、生命即将逝去的最后一刻,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挣扎完全聚集在手上,这种挣扎多么令人心悸,与其说挣扎的是手,不如说是一个个不屈的生命!

对矿工来说,矿井里的煤尘、噪声、高温、高湿不是最可怕的,甚至劳累、饥饿、疾病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像瘟疫一样的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最惨无人道的是由于日军野蛮开采,矿难经常发生,日军因害怕瓦斯涌进其他巷道,往往不等矿工撤出,便残忍地强迫封闭井道让矿工活活闷死。侵略者的残暴从遗骨陈列室里的遗骨可见一斑。

遗骨陈列室是在遗骨原地建起来的。遗骨中,有头颅被打穿的,两三个黑暗的窟窿赫然在目;有腿骨被砸断的,支楞着的断骨令人触目惊心;有肋骨带着血迹的;有两三个遗体叠在一起的……我猜想,他们是累死、病死还是被折磨杀害致死呢?无法确定,但能肯定的是这些矿工生前一定遭受到非人的折磨,看着扭曲的头骨,不难想象生前脸上痛苦的表情。再往里面看,竟然有一具小小的骨骸,佝偻着腰,头颅埋在土里,显然这是日本侵略者抓来的童工。这个还是撒娇年纪的孩子,原本该生活在父母双手组成的溺爱弯里,原本该在蓝天下田野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可是属于他的却是潮湿的矿井。孩子,你稚嫩的小手能举得动沉重的铲煤工具么?孩子,你瘦小的身躯能承受得住魔鬼的皮鞭么?孩子,是不是你的父母早已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这个可怜的孩子,艰难地捱过一天又一天,还是没能逃过魔爪,永远被留在这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如果你以为这是仅有的一名童工,那么你错了,据资料记载,日军统治时期,井陉煤矿雇佣的童工至少有1000名以上,这个数据不能不令人恨得咬牙切齿。据当年幸存的童工介绍,在矿井下还有个地下室,被叫做“阎王殿”,门口有两条大狼狗,被带去严刑拷打的人从没有活着回来的……

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

矿工的生命就这样在痛苦和耻辱中死去,纪念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法,也无法再现当年井陉矿工的悲惨生活境遇;无法再现当年矿区万人坑惨绝人寰的场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残暴的侵略者,井陉矿工没有退缩,而是团结起来,组织了游击队伍,活跃在矿井里煤田上,他们埋地雷、扒铁路、掐电线,与日军巧妙地周旋,后来这支游击队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重要抗日武装。

解放后的井陉矿区,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井陉矿区,可以说是老矿区,新生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居住环境优美,矿区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步步高。

从纪念馆出来,太阳落下去了,如血的火烧云有一种悲壮的美,夕阳用它最后的余晖给了雕塑一个金黄的剪影。来这里不仅仅是告慰无辜的灵魂,更重要的是牢记日军侵华的罪恶史,但愿血的历史不再上演。

猜你喜欢

井陉遗骨童工
后山的遗骨(下)
后山的遗骨
新时代井陉拉花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河北民间舞蹈井陉拉花在高校推广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琉球王族后代要京都大学返还先人遗骨
牛津科学家找到“圣诞老人”遗骨
水与战争之三 井陉之战
禁止使用童工的立场不能后退
世界无童工日: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加强社会保障是消除童工现象的关键
井陉西元墓地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