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滦平去看“抡花”

2015-08-30文/毛

乡音 2015年8期
关键词:店子花架花会

文/毛 砚

到滦平去看“抡花”

文/毛 砚

滦平县位于承德市西南部,东临双滦,南临承德县,西南与北京市怀柔、密云接壤,北部与丰宁、隆化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有世界出名的金山岭长城、山戎文化、康熙御道及行宫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有汉、满、蒙、回等多民族混居,形成了独特的孕育民族民间文化的环境和空间,其中即有美轮美奂的“抡花”。

作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抡花”是滦平县火斗山乡大店子村民间花会中的特有项目,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早在康熙年间,本村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开始学习此表演项目。当时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祭祀“火神”而产生,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每年的正月十五当地都要表演,表演时金花四射、流光溢彩,时而“繁星”点点,时而“小鱼儿”飞蹿,高潮时则形成一道美丽的光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其制作独特、表演精彩,深得当地及附近群众喜爱。

“抡花”的制作材料简单,但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主要材料有锅铁、木炭、花桶及表演时所用的花架。首先,要选择一处宽阔的广场做表演之用,花架固定在场地中央。花架由2根直径为15-20厘米的木桩立在左右两边做柱子,用直径为10厘米,长2.5米的木料做横梁,直径10厘米长2.5米两边带有挂钩的扁担挂住花筒,做一工字形中心轴用来转动扁担使花筒产生离心力向四周甩花;其次,准备木炭,木炭必须是桦木或柏木焖制而成;然后,用12号铁丝织成直径15-20厘米,高40厘米的圆形花筒;接着把锅铁轧成均匀的小碎片;最后,把木炭和锅铁装进花筒,装时要分层,且木炭和锅铁比例都有讲究,搭配不匀或放多放少都会影响表演时的质量。花筒装好后,将上面的木炭点燃,然后将花筒挂在花架的铁钩上,就可以进行“抡花”表演。

抡花必须在晚上进行才能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在表演中所有观众围成一个大圈,与花架保持大约30米的距离,以免抡花时飞溅的铁水对观众造成危险。因抡花时摇动花架较费体力,所以需20左右小伙子分组轮流替换。

笔者曾观赏过一次“抢花”表演,只见先由三至五人慢慢摇动,会出现“流星”闪闪,接着出现“小鱼儿”飞蹿,大约20分钟,开始甩花,当火燃烧正旺时,摇动花架的速度逐渐增加,平均5人一组轮流转动,随着速度的加快,金色的铁水被一层层地甩出来,耀眼夺目,气势磅礴,接着进入高潮,形成一个美丽的圆形光环,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金钵发出万丈金光,景象极为壮观。持续大约15分钟后,高潮渐退,慢慢结束。

然而,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商轻文的思想影响着大多数的人,“抡花”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艺表演项目已经举步维艰,面临濒危边缘,急需抢救和保护。

笔者采访了“抡花”传承人梁志福,他 1970年出生,现任火斗山乡大店子村花会会首,是当地花会特色项目“抡花”的第十代传承人。梁志福从小随家族中的长辈们学习抡花的制作和表演技艺。他说,“抡花”虽然表演起来难度不大,只要年轻力壮的人不停地摇动花架即可出花,但它的制作及炭火和碎锅铁的装填比例却有严格的比例和很高的技术难度。所以,梁志福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使“抡花”这一项目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梁志福于1990年正式成为“抡花”的传承人,因“抡花”的制作和表演最早是由当地梁氏世祖创造,所以梁志福属于家传技艺。在此后的活动中,梁志福更加不断努力,研制和改进“抡花”的表演效果,同时还负责着村里的花会事宜,每年都为花会的筹办付出辛劳,不但出工出力,还年年垫付资金以维持花会的运转。同时,通过各种关系拉赞助,为“抡花”的传承和发展拓宽了渠道,也为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抡花虽系手工制作技艺,但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大店子村的抡花技艺已传承三百余年,其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技术要求较高,不但要掌握装花筒时碎铁和木炭的分配比例,还要掌握抡花时的节奏速度,任何一环节掌握不好,就不能展现表演时的壮观场面。

滦平“抡花”表演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

猜你喜欢

店子花架花会
北京花会与年味儿
那些人
济南黄河北店子水闸管理现状与建议
小型花架的应用
店子乡群众希望建一座纪念馆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
一个走运的人
美术作品
自制简易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