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差异分析

2015-02-25常晋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院校

常晋霞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

中外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差异分析

常晋霞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

随着中国医学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到中国学医产生了兴趣。同时,由于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很多高校均陆续开始招收临床本科专业留学生。该文结合川北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授课的实际情况,对中外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与学生人数、教材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微生物学;变态反应;留学生;教育质量;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外学习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及与国外多所高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求学,而较短的学制、低廉的医学教育及生活费用更是吸引了大批来中国就读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本校2005年开始招收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加纳、尼泊尔、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本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也因此承担了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结合本校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授课具体情况,将中外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与学生人数、教材与考试制度等比较分析如下。

1 教学模式

一些国家,如美国的临床本科医学生在进入医学院校前已拿到第一学位,学习了一些基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内容,因此,进入医学院校后,教师只花很少课时帮助学生简单复习基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然后,将大部分学时留给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先将班内学生分为几组,然后每组分配一个典型临床病例,每次小组讨论后教师会添加新的内容到病例中,如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检测结果、血常规、影像学诊断等,经过几次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不断推翻最初自己提出的几种假设,最后对病例作出最终诊断,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时每组选定1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以多媒体形式讲解病例并给出初步诊断。组内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或修正,并协助回答班上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诊断结果的质疑[1]。这样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辅助检测指标的意义,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很快就可以进入角色,鉴别诊断类似疾病,成长为合格,甚至非常优秀的临床医生。而我国高中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学习,有些生物学、遗传学等背景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学习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就会比较吃力。多数医学院校主要集中讲授的是基础免疫学部分,本校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设置为32学时,其中28学时均用于基础免疫学部分,结合临床的病例讨论几乎没有[2],学生也深感免疫学晦涩、难懂。微生物学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的是对病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等方面,对临床表现、防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做到针对性教学。

2 师资力量与学生人数

国外医学院校的教师均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知识渊博的教授,而且因为学生人数少,每届只有几百人,每名教师每周只有2、3次课,所以,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将新进展、新观念带入课堂中,学生人数少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国外医学院校还经常邀请在科研领域作出重大突破的科学家做讲座,带来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学生视野,所以,这些科学家也可以说是学生的教师。而国内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充电学习,因此,往往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知识面也不够广,而且多数教师均没有临床经验,只能注重基础理论部分的讲解,学生因此觉得基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很枯燥,而且基础理论学习的部分主要是将来从事科研会用到,与临床关系不是很密切,这样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达到培养合格医生的目的;而且国内医学院校每届学生人数已从几十年前的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几千人,而教师数量却一直维持不变,甚至减少,上课时一个教室300多名学生,如何与学生互动成为难题。没有办法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关注,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基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兴趣。

3 教材与考试制度

很多学校均没有统一制定的规划教材,国内的全英文教材也多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因此,本教研室选取了适合留学生的几本英文原版教材和参考书,如Review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10 th)等,教学内容基本按照USMLE step 1,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notes来选择,因为据了解这几个国家的执业医师考试与USMLE差别不大[3],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将这些书籍的电子版通过邮箱发给每个学生。每节课前将课件通过邮箱发给学生以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节课后均会有一些自测试题,每月考试1次,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出勤率和小组讨论占10%,这样可以更均衡、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4],使学生在整个学期均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也与国外医学院校的考试制度类似。而中国医学生一般会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一教材,学生也没有阅读参考书的习惯;因为只有期末考试决定挂科与否,所以,平时上课没有压力,不够认真,考试临近才会“抱佛脚”,这样很难真正地学好医学课程。

4 教学信息网络平台

国外医学院采用的管理系统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和图书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临床教学与医疗服务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电子信息平台[5]。学院的医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医学生每天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学院的各种信息、查询工作安排及收发各种电子邮件等,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课前、课后需要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课件、视频等均可通过网络获得,而且网络教育也非常普遍,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课堂学习,而是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学。而本校的教学网络平台还在建设中,一直进展缓慢,内容陈旧,学生能从中获取的学习资料非常有限。

5 生源差异

中国学生即使是离开家乡到外省就读,通常情况下语言也不会成为障碍,因为普通话在全国已非常普及,只有少数来自外省的学生反映有些老教师的“川普”不好懂;而留学生绝大多数均不懂汉语,虽然学校为其开设了汉语课,但汉语是世界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而且他们将来的目标是回国或到美国等国家考取医师执照从事临床工作[6],对于他们来讲学习汉语并不重要,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当然汉语水平提高得也很慢,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中国人顺利沟通,很孤独,缺少朋友,因此,教师除教授专业知识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缓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压力。一些留学生是因工作需要只想获得一纸文凭;有些是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生,对医学充满好奇;有些已婚;有些父母或亲戚在医院工作等,情况各自不同,年龄差别很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组织纪律性也较差,所以,管理起来很困难;而中国学生绝大多数均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就读,因此,年龄很接近(18~20岁),管理起来较容易。

多数留学生生源国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因此,就要求中国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而这对于中国教师来讲是很大的挑战,课前准备工作是漫长而艰巨的,本校参与全英文教学的教师多为中青年人,英语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教师均参与了学校外事办组织开办的青年教师外语培训,每周二、四晚分别学习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提高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增加医学专业词汇量;学校也选派了一些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培养师资力量。除此之外,留学生的英语表达、阅读能力虽然很好,但英语发音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7],与国内熟悉的美式和英式英语存在较大差距,较难懂,这也需要中国教师多与学生交流,熟悉他们的发音规则,才能真正做到与学生无障碍沟通。而中国学生的教学就相对容易,注重的是如何组织语言,使教学内容更精炼、有序,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

6 小结

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引入,知识更新快,内容繁杂、不直观,似乎呈现出“概念堆砌”和“逻辑无序”现象,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不易懂[8]。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相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机制、免疫性及实验室诊断等,看似逻辑性很强,简单易懂,但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致病机制不尽相同,诊疗手段及方法层出不穷[9],加上其发展相当迅速,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这就决定了该门学科内容繁杂、知识面广、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且难以记忆,如流感病毒因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变异而不断出现新的亚型,有H1N1、H3N2、H5N1、H9N7等。还有一些微生物感染至今依然是无法攻克的难题,如最近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造成近千人死亡,但依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甚至没有找到明确的中间宿主。因此,无论是对中国学生还是对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0]。

总之,中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从教师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到考试制度等均有很大差别,本校留学生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留学生生源质量不稳定;在留学生全英语教学中还没有体现出优劳优酬的工作奖励制度,优秀的教师需要兼顾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还要抽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压力过大等。只有结合本国、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全英文教学模式。

[1]邱玉玉,李晓霞,景学安,等.PBL+LBL双轨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5-96.

[2]郑丽,冯辉,单风平.中外医学免疫学教学差异比较[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6):80-81.

[3]陈庆新,李文姝,陈韶,等.医学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2):1211-1214.

[4]胡晓艳,姜梁.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西南军医,2012,14(1):194-195.

[5]安家泽,陈云虹.美国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技术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3):287-290.

[6]吴淑燕,李嫒渊,黄瑞.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76-78.

[7]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8]窦骏.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点[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8):755-756.

[9]陈云,冯东举,刘根焰,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的体会和建议[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8):791-792.

[10]潘万龙,胡为民,敬保迁,等.医学本科免疫学教学方法及技巧[J].中国医药科学,2013,3(7):158-15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65

:B

:1009-5519(2015)04-0631-03

2014-08-13)

常晋霞(1982-),女,山西晋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jinxiachang@163.com。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院校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