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15例临床分析

2015-02-25胡继东吴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4期
关键词:碳酸血症开腹

胡继东,吴波

(泗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宿迁223900)

基层医院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15例临床分析

胡继东,吴波

(泗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宿迁22390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69例患者中15例中转开腹手术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因术中腹腔内出血中转开腹手术9例,因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浸润、分离困难中转开腹手术3例,因腹内脏器损伤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高碳酸血症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患者肥胖中转开腹手术1例。15例中转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最主要原因为术中出血,而肿瘤较大、腹腔内脏器损伤也是诱发因素之一。严谨的术前评估、术者在实际腹腔镜手术水平中的合理估计是降低中转率的主要措施。

结肠直肠肿瘤;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

1993年国内完成了第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随后在国内各级医院腹腔镜结直肠手术逐步得到开展,近年来发展迅猛,国内部分基层医院也开展了腹腔镜手术。目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仍然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加快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保证。然而,由于肿瘤过大、术中出血、患者肥胖、腹腔内粘连等原因,术中存在一定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2004年8月至2014年2月本院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69例,其中术中中转开腹手术15例,中转率为21.7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5岁,平均(54.0±11.2)岁;直肠癌10例,乙状结肠癌3例,右半结肠癌1例,左半结肠癌1例;肿瘤直径3~8 cm;Duke′s分期:B期12例,C期3例;病理类型:中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5例。15例患者术前均行纤维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确诊。术前B超和CT检查无远处淋巴结及肝转移,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器质性病变。

1.2 方法术前准备与开腹手术相同。静脉麻醉气管插管,体位根据术式选择仰卧、“大”字形或截石位,气腹压常规为11~12 mm Hg(1 mm Hg=0.133 kPa),采用4孔或5孔法。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决定具体手术方式,先用超声刀清除肠系膜血管根部周围淋巴、脂肪组织,将血管系膜根部“脉络化”后切断,再游离病变段结直肠及系膜。术中决定中转开腹手术后,手术方式与常规开腹手术相同。

2 结果

15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原因:腹腔内出血9例,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浸润、分离困难3例,腹内脏器损伤1例,高碳酸血症1例,患者肥胖1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80 h。切口感染2例,换药后愈合。术后无肠瘘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由于结直肠癌疾病的复杂性和术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少数病例必须通过常规开腹手术才能切除病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率和成功率的大小与病例选择、病变程度、术者技术和临床经验相关[1]。腹腔镜手术虽然有微创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手术操作空间不足,显露视野困难;(2)术中无法像开腹手术时术者用手对病灶进行触摸、分离,导致“触觉丧失”;(3)腹腔镜显示屏多为二维图像取代了开腹手术时腹腔内的三维术野;(4)腹腔镜手术时用的腹外长杆器械较传统器械笨拙。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存在一定的中转率。

严重出血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重要原因[2]。据文献报道,腹腔出血原因有骶前静脉出血和肠系膜上、下血管出血[3]。其中骶前静脉出血最凶险,刘宝华[4]报道的发生率为2.00%~5.00%。由于腹腔镜术野空间狭小,遇到较凶猛的出血,术野会迅速被出血占据,持续负压吸引使腹腔内空间缩小,这时无法继续操作。张峪东等[5]认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出血原因:(1)先天或肿瘤因素引起解剖变异;(2)对腹腔镜视角下解剖结构认知偏差;(3)术者操作不当引起出血;(4)术者腹腔镜技术水平。

目前,腹腔镜手术制备人工气腹的最常用气体为CO2。随着大量CO2在一定的压力下进入腹腔,腹压升高、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加上CO2经过腹腔、腹腔脏器和破裂的血管弥散进入血液循环,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引起酸碱平衡失调[6]。腹腔CO2气腹可产生气压依赖性血流动力学改变,CO2在血液中高度可溶性和腹腔-血液CO2压力梯度可导致CO2经腹腔迅速吸收。大量外源性CO2吸收后,腹腔压力升高,胸膜腔内压和腔静脉压升高,肺顺应性下降,回心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和内分泌因素等均能使心率、呼吸、血压、气道压力和PaCO2升高,血pH值下降,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本院1例老年患者由于术中术野血液渗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50mmHg,立即进行血气分析,PaCO2>50mmHg,诊断为高碳酸血症,而中转开腹手术。

肿瘤大小及其浸润程度、术中组织粘连情况和腹内脏器损伤也是常见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分期晚的肿瘤与周围组织浸润严重,局部解剖不清,清扫困难。作者发现,肿瘤越大、分期越晚、粘连程度越重的患者中转率越高。

肥胖患者由于腹壁脂肪厚,腹腔内大网膜、肠系膜肥厚,手术操作空间狭小,暴露视野困难,操作难度增加;同时,肥胖患者腹腔内脏器脂肪多,脆性高,不易牵拉,易导致术中出血。肥胖最初也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基层医院由于腹腔镜设备老化,更新较慢,增加了中转开腹手术的概率。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遇到术中意外出血时首先是压迫出血,对于较小的出血可用从Trocar放入腹腔的纱布压迫止血即可,但对于较凶猛的出血仅可暂时得到控制,为进一步采取措施争取时间。术中在骶前筋膜前间隙用超声刀向两侧锐性游离疏松组织,看清方向,贴近直肠后壁,一般不会损伤骶前血管。一旦出现骶前静脉出血可用纱布准确压迫止血,一般可有效止血。本院1例术中分离过程中骶前血管破裂,在纱布压迫下迅速从会阴进路,用传统铁图钉钉出血部位止血无效的情况下,用超声刀工作臂一侧插入出血处进行止血,最终获得成功[7]。在行右半结肠癌手术时以钛夹夹闭肠系膜上静脉分支时由于组织少,钛夹容易脱落。所以,在夹闭血管时可以稍带些组织。取出肿瘤标本并吻合肠管时应观察这些小血管断端结扎是否牢靠[8]。对于处于学习曲线中的医生,术中出血发生率较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清晰的解剖层面分离操作能避免多数术中大出血,从而降低中转率[9]。

大多数情况下,经机体代偿能保持CO2生成与排出的动态平衡。但当大量外源性CO2吸收入血、机体无法代偿时形成高碳酸血症。本院在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初期,术中止血经验不足,腔镜操作及器械使用不熟练,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同时,患者年龄较大,当出现高碳酸血症后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偏多时应严密监测相应检测指标,适当调整呼吸参数,降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高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气腹过程中容易出现皮下气肿,而皮下气肿也是高碳酸血症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也可降低高碳酸血症发生率,从而降低中转率。

近年来,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和超声刀的应用,中转率明显下降,郑民华等[10]在76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中转率为9.21%。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要求术者不仅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而且具备丰富的开腹结直肠手术经验。中转率高者大多发生于开展手术早期。张舒龙等[11]认为,有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生大约需4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渡过学习曲线。由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核磁共振扫描及三维重建明确了肿瘤大小及其与血管的关系。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创新、显示屏图像质量的提高,经历了学习曲线后中转率明显下降。

总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众多,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是降低中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1]李国新,闫鸿涛,余江,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1):881-882.

[2]郑民华.我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现状和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79-681.

[3]池畔,林惠铭,徐宗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3):221-224.

[4]刘宝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并发症及对策[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3):242-245.

[5]张峪东,杜燕夫,渠浩,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意外大出血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43-144.

[6]王冰艳,吕国义.腹腔镜手术期间长时程CO2气腹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天津医学,2012,40(9):934-935.

[7]胡继东,吴保安,吴波,等.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35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34-35.

[8]夏军强,邓昌辉,王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12例处理体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72-74.

[9]Aziz O,Darzi AW.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evidence to date[J].Surg Oncol Clin N Am,2008,17(3):519-531.

[10]郑民华,胡艳艳,陆爱国,等.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76例回顾性分析[J].腹部外科,2004,17(2):84-86.

[11]张舒龙,王荣寅,王政宇,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学习曲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28-23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36

:B

:1009-5519(2015)04-0574-02

2014-09-09)

胡继东(1971-),男,江苏泗洪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E-mail:jsshhm@163.com。

猜你喜欢

碳酸血症开腹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冒泡的可乐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碳酸根基水铝钙石的制备及其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