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
2015-02-24王彩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王彩端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
王彩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放疗患者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进行肿瘤放疗患者88例,在入院后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在综合护理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分;同时,就睡眠障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8例肿瘤放疗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 PSQI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明显(P<0.05),具统计学意义。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主要有疾病因素(98.9%)、放疗痛苦因素(90.9%)以及经济因素(90.9%)。结论:影响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主要有疾病因素、放疗痛苦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同时,正确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并对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睡眠障碍肿瘤放疗护理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5-2101-02
肿瘤患者发病并知道自身病情之后,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悲观、睡眠障碍等负性心理反应。同时,睡眠也是评价肿瘤患者基本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因此,加强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改善其负性心理和睡眠质量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均具现实意义[1]。本文就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予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3±4.2)岁。乳腺癌12例,淋巴癌12例,肺癌12例,胃癌10例,直肠癌10例,肝癌9例,结直肠癌7例,食管癌6例,鼻咽癌4例,喉癌2例,其他4例。纳入标准:患者在住院放疗之前均接受过手术治疗,且化疗时间大于30d;患者患病前均无顽固性失眠,且确诊患者有睡眠障碍。
1.2方法(1)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形式对88例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睡眠状况调查。(2)综合护理方法:首先,心理干预。患者入院且确诊有睡眠障碍之后,责任护士须及时了解、掌握患者个人信息与相关治疗情况。在与患者建立起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之后,对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应给予及时的解决并提供相应的关心与帮助。同时,责任护士还要细心观察患者情绪上的变化与波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以更加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2]。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拟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与疾病做长期斗争的信心。另外,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支持与配合。其次,睡眠护理。患者经放疗之后的疼痛感以及住院病房的陌生环境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产生睡眠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睡眠知识、重要性的宣教工作;同时,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通过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放松疗法,进一步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疼痛感较强烈的患者可遵医嘱予以药物镇痛等[3]。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拟定出科学的作息计划、改变以往不良生活习惯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护理操作时,也应尽量安排在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聊天,了解其思想动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举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了解的患者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1.3评价指标以调查问卷形式对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经综合护理方法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其进行睡眠质量评分;共发放88份问卷,回收88份,有效问卷88例;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2结果
2.1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主要有疾病因素、放疗痛苦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详见表1。
表1 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分析
2.2综合护理干预前、后PSQI评分情况综合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5.27±1.86)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9.84±2.51),差异明显(t=9.652,P<0.05),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睡眠障碍分为4个类型:入睡、维持睡眠障碍,白天过多瞌睡,睡眠中的异常行为,睡眠节律紊乱。通过表1发现,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因素主要有疾病因素、放疗痛苦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患者病初时毫无思想准备,加上疾病难治愈并可能影响身体功能与形象,易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焦虑不安、紧张、忧心忡忡、日不思饮、夜不能寐;稳定期时患者心理反应较前和缓,但病程长、无特效药治疗,担心预后,而出现担心、焦虑、沮丧及厌世心理;恢复期忧患日后的学习、婚姻、生活及工作能力等,而产生焦虑情绪。行放疗的患者,放射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导致的全身反应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及局部反应如皮肤、黏膜、肺部、眼睛等的损害,许多患者会感到沮丧、害怕、生气、失败、孤独或无助。而高昂的医疗费用,使患者认为给家人、亲朋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念。生物节律在维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三个主要因素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引发其生物节律进一步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导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当人体出现睡眠障碍后,反过来又会导致人体生物节律发生严重的失调,进而导致其出现食欲不振、疲劳、情绪失控以及原有休息周期的紊乱等,最终影响机体的修复。
3.2护理干预前、后PSQI的对比由于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因素对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本组肿瘤放疗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相关研究显示,科学、有效的个性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消除或改善肿瘤患者在睡眠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障碍,使之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并对治疗效果有较高促进作用[4]。本文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负性心理以及各种精神压力,不同程度地稳定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面减轻了原有的疲乏感等不适,进而促使患者的睡眠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对全面改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丽,贾桂贞,杨红云,等.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37-38.
[2]朱秀真.肿瘤患者放疗后心理和睡眠障碍的个性化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1-2.
[3]毛小娟.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7(3):39-40.
[4]陈璐,康琳,江锦平,等.妇科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和疲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6-18.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