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2-24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卫生院1323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谷值坎地沙坦

杨 巍 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卫生院 132301

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巍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卫生院132301

摘要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坎地沙坦酯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结果:经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坐位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谷值均较基线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SBP和DBP,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理想的制剂。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 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

坎地沙坦酯作为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为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对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男47例,女63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1.4±6.3)岁;病程5~35年,平均(8.4±1.3)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在纳入研究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改为服用安慰剂,1次/d,疗程为2周。2周末 SBP及DBP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观察组予以坎地沙坦酯8mg,口服1次/d;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10mg,口服1次/d,连续8周。治疗期间回访周期为1次/7d,测量服药前血压、心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异常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8周治疗结束后复查。

1.3评价指标(1)两组于治疗8周后检测坐位DBP谷值以及坐位SBP谷值;(2)比较两组的疗效。显效:DBP虽未达到正常范围,但降低20mmHg(1mmHg=0.133kPa)以上;有效:DBP下降不到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SBP及DBP基线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坐位 DBP 谷值、SBP 谷值均比基线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DBP下降(15.5±6.3)mmHg,SBP下降(15.3±8.2)mmHg,对照组DBP下降(8.4±3.4)mmHg,SBP下降(7.3±5.3)mmHg,两组DBP谷值和SBP谷值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酯降压效果优于依那普利,见表1。

表1 两治疗前、后DBP和SBP的比较(mmHg)

注:*P<0.05。

2.2疗效分析观察组治疗8周后降压显效率为63.64%,有效率为27.27%,无效率为9.09%,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率为54.55%,有效率为21.82%,无效率为23.64%,总有效率为76.3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2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P<0.05。

2.3安全性分析110例患者中头晕、头痛者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皮肤瘙痒4 例,观察组 1 例,对照组 3 例,均发作轻微且逐渐缓解。无因不良事件而终止试验者。治疗8周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心电图变化无显著差异。

3讨论

坎地沙坦酯为二苯四咪唑类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拮抗药,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完全水解为去酯坎地沙坦的活性代谢物,后者通过竞争血管紧张素Ⅱ的特异性受体,产生抗血管效应,引起依赖性的外周血管阻力下降,降低血压[1]。研究表明与其他降压药物不同,坎地沙坦酯有如下特点:降压效果好,优于氯沙坦等; 用药比较方便且降压作用和降压效应持续时间较长,比其他的沙坦类药物要长;餐前、餐后服用均对代谢无影响;不良反应较少。临床试验证明坎地沙坦酯除能明显降低血压外更降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本文对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坎地沙坦酯治疗,旨在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口服坎地沙坦酯8mg,1次/d与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均显著降压,观察组DBP下降(15.5±6.3)mmHg,SBP下降(15.3±8.2)mmHg,对照组DBP下降(8.4±3.4)mmHg,SBP下降(7.3±5.3)mmHg,两组DBP谷值和SBP谷值下降幅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和例数均较对照组低。同时研究进一步发现坎地沙坦酯联合其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能产生更加强大的降压效果,考虑可能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产生联合效果,但其主要的联合机制并不明确。

综上所述,坎地沙坦酯单独用药能明显的降低老年患者DBP和SBP,其作用时间长,效果显著,并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关午,马义平,廖东承,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13(6):424-425.

(编辑旭琳)

收稿日期2014-05-30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1-0050-02

猜你喜欢

谷值坎地沙坦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坎地沙坦酯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共沉淀物分散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基于改进幂次趋近律的滑模控制H桥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
光纤激光器中包层功率剥离器散热性能的优化*
沙坦“致癌”,必须要换药?
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上证指数运行规律模型
中国成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值选择的系统评价
阿齐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