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异型淋巴细胞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研究

2015-02-24张玉枝,张金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传染性淋巴细胞



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异型淋巴细胞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研究

张玉枝1,张金彪2

(1.沧州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2.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实验诊断科,河北 沧州061001)

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1],好发于儿童期及青少年期,成年人、老年人、婴儿较少见,是儿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典型性,少部分可演变为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或自发性脾破裂而危及生命[2,3]。实验室检查时诊断IM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每个项目均有方法学的局限性,联合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疾病的发展趋势。本文对IM的检测指标做了联合诊断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住院及门诊IM患者50例,年龄8个月-16岁,平均年龄8岁,临床通过EB病毒DNA检测阳性已确诊为IM,并治疗痊愈出院。随机选择门诊发热病人51例,年龄10个月-21岁,平均年龄10岁,EB病毒DNA检测阴性已排除IM。

1.2 方法

使用抗凝管EDTA-K2,采血量1.5-2.5 ml,颠倒混匀3-5次,10 min-1 h间完成检测。仪器试剂 日本Sysmex 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及原厂家质控品,按要求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判定方法:WBC>10×109为阳性,L%>40%为阳性,M%>10%为阳性,异淋%>10%为阳性,EBV-DNA>5000拷贝为阳性。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WBC、L%、M%、异淋%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1,见表1。各单项指标灵敏度:M%>异淋%> L%> WBC,特异度:M%>异淋%>WBC> L%,阳性预测值:M%>异淋%>WBC> L%,阴性预测值:M%>异淋%> L%> WB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和阴性预测值(97%)均大于各单项检测,P<0.01,见表2、3。

nWBCL%M%异淋%实验组5013.5±3.1248±5.1018±6.2029±10.50对照组5013.5±3.1238±4.803±7.102±1.5t值2.125.4310.8211.01P值<0.01<0.01<0.01<0.01

表2 各项检查与EBV-DNA定量结果比较

表3 各检查项目诊断IM的价值比较(%)

*各单项比较统计学分析P<0.05。

3讨论

实验组50例IM患者WBC均比对照组高,并且超过正常范围,严重者WBC可高达30×109/L,这是由于EBV感染后机体淋巴细胞过度增值引起的。L%、M%也表现不同程度的增高,L%最高可达70%;M%最高可达30%。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M%M%指标无论是灵敏度还是特异度方面均优于其他单项检测指标,这一点提示M%指标在诊断IM上有着重要意义。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是由于异型淋巴细胞的增多引起的,分析仪把异型淋巴细胞误认为了单核细胞,所以造成单核细胞计数增高。这是一方面。单核细胞增高伴白细胞总数增高,要谨慎的白血病的存在可能,切勿一概而论,误诊为IM。所以必须血涂片检查观察细胞的形态。异型淋巴细胞是诊断IM的可靠指标。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发病后第3天出现,第1周逐渐增多,可达l0%以上,第2-3周最高可达40%以上,以后逐渐降低,持续5-7周。故需反复检查,充分结合体征,通过对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和比例分析来确诊。若经检查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的比例<10%,并不能就此否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4]。一般情况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越高,表明感染程度越大。但有时例外,有个别病例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临床症状不一致。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本报道发病平均年龄为8y,高于国外一些报道[5,6],这可能与地域之差或季节性差别有关。IM临床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口腔炎性糜烂、肝脾肿大等。本报道51例患者特点:均有明显的颈部串状淋巴结肿大表现,咽痛出现空腔糜烂表现的次之,所以颈部串状淋巴结肿大较为典型。有研究者认为眼睑浮肿为本病的特征之一[7]。其机理为由于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压迫,导致静脉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眼睑浮肿,但尿检和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此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极为少见。

笔者通过统计检查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目的在于提高诊断IM的准确性,通过统计分析,可得到结论,WBC计数及相关分类和血涂片异型淋巴检查联合诊断,不但提高了灵敏度,在一个小时内就能给临床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PCR检测EBV-DNA虽是诊断IM的金标准,但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给出结果。对于疑难病例可以选择该项目进一步排查。笔者认为IM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如果结合血常规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便能较早的诊断,为临床争取宝贵时间给与诊治。

参考文献:

[1]董志勇,何长宏,赵海云.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3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894.

[2]Greco L,De Gennaro E,Degara A,et al.Spontanebic rupture due to infectious acute mononucleosis:case report[J].Ann Ital Chir,2003,74(5):589.

[3]付利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脏器损害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94.

[4]刘莹,曹军皓,容东宁,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与EB病毒浓度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82.

[5]Papesch M,Watkins R.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s mononucleosis[J].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2001,26:3.

[6]Andersson J.An overview of Epstein-Barr virus:from discovery to future direction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J].Herpes,2000,7(3):76.

[7]石宏,相恒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61.

(收稿日期:2014-01-18)

作者简介:张玉枝,女,35岁,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血液学检验方面研究。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5-0788-02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传染性淋巴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