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问题驱动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2015-02-23陆世慧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生物教学含义

陆世慧

【摘要】问题驱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讲述了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的含义、特点及问题设置的措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把握问题深度,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启发性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驱动 含义 特点 措施

生物学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自然科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生物学科教师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就能让学生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学习,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一、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的含义

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是指生物学科教师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是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教学方法;是重视生物科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把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力,将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设定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并非就是普通的习题,而是那些能够改变学生思维模式,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并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从而体现“主动参与”的教学思想。

二、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的特点

(一)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既然创新都源于问题解决,那么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思维的加工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样,教师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正在通过一种令人兴奋的、螺旋式方式进行发展。教学不再是固化的,而是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在这场从促动到参与的变革中,教师会从教学本身获得创新,而使自己产生新的职业成就感,从而改变常规模式下教师墨守成规的痛苦。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发动机,是驱动学生深入探究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生揭示问题的“导火线”。只要在一个人面前摆出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他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针对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更没有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体现和培养。所有的思维都体现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无论哪一层次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设置问题,也就是说能力来自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而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创新总是在应对不同的困境或问题时产生的。没有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是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自主、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转变学生被动、受压制的状态,使其学习主动、热情、高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借助学习资料(自找或老师确定),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已知——未知——新的已知”循环渐进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生物教学“问题驱动”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大量的科学研究充分证实,非智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情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问题的提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奠定好问题引出的基础。教师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生物学习之上,提高课堂成效。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设置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述“分子扩散”的内容时,将生活中常见的香水带到课堂,站在讲台位置,向四周喷洒一些,一段时间之后,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均能闻到迷人的香气。又如,为了更明显地说明分子扩散与温度有关,可以设置不同水温,测算糖溶解的速度,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了解到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分子扩散的速度,为提问创设真实的情景。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堂的饭香味、夏季的花香等。然后向同学提出问题,假如用一层常见薄膜隔开,是否还能闻到香气,如果将薄膜换成生物细胞膜,结果又会如何?采用情境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二)把握问题的深度

在生物教学中利用问题驱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设置的生物课堂问题要适中,而且要灵活,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如果是基础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将问题设置得更简单具体,有些问题范围广而且不够细致,学生很难回答清楚。可以尝试把主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如:

主问题: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书中呈现的问题)

问题1:在克隆过程中,B羊为克隆羊了提供细胞的什么结构呢?(答案:细胞核)

问题2:细胞核中有什么物质?(答案:DNA)

问题3:DNA有什么作用?(指导生物发育)

结论:B羊提供的细胞核上有DNA,DNA指导生物的发育,所以克隆羊长相与B羊相像。

这些小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找出,把问题分割后,基础落后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另外还要注重对问题的引导,触动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浏览和探究。而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描述以上问题的结论,或者反问质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理论学习的目的都是将其应用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应当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还应当注意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开发他们的智力。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这类问题的设置有以下几个要点:

1.提问时机要准确。在学生思维火花闪过的那一刻,我们要把握时机提问,切中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越奔流的态势。这类问题往往是具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是非题。

2.提问内容要精简。启发性的问题切忌难繁多,内容精而易懂,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才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

3.提问过后要评价。鼓励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而在提问过后适当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再次回答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常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知识探究的源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地球变暖、转基因食品、人体克隆等等,这些与生物知识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完成生物课堂的讲解之后,要为学生设置一些与社会热点事件或者社会现实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延续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豪感。

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需要通过全方位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对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而需要老师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更加灵活地运用问题驱动来提高教学效果,使广大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生物教学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