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及出路——以长江大学为例

2015-02-23王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出路专业化困境

王丽

(长江大学 学生工作部,湖北 荆州 434023)



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及出路——以长江大学为例

王丽

(长江大学 学生工作部,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生发展,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保障其向专业化道路迈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困境;出路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辅导员工作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拓展了辅导员职能,明确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包括帮困、心理、就业、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多方面对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做了规定,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距离真正的专业化、职业化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一、长江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长江大学地处湖北荆州,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在校学生3.5万余人,专职辅导员139人,其中,男性占54.6%,女性占45.4%,师生比为1∶252。辅导员在岗工作时间总体较长,从业4年以下的有38人,占27.3%;5~10年的有40人,占28.8%;11~20年的有41人,占29.5%。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其中,30岁以下辅导员有47人,占33.8%;31~40岁有61人,占43.8%;41~50岁有23人,占16.5%;50岁以上有8人,占5.7%。

学校自2005年开始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实行辅导员二年副科、二年正科的职务级别定级工作。目前,专职辅导员中,正科级及以上职务者有69人,占49.6%;有职务职级的专职辅导员总体占比87%。学校近两年对辅导员的学历有较明确的要求,现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3人,占59.7%,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有3人。专职辅导员中,中级及以下职称者占89.9%,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占10.1%。与辅导员从业时间和从业年龄相比较,长江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学历结构不科学、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规划不准。从人才引进来看,长江大学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1∶200进行人员配比。第二,人才引进过多考虑与相关学院匹配专业引进,而不是有倾向性地引进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专业系统教育的毕业生。这样的人才引进制度,容易让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认识出现混乱,是要终生从业,让自己变成某个方向的专家,还是要找机会调整换岗,或者随时转到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岗位上去。

职业认同度不高。辅导员从事的是具体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有人形象地将辅导员工作描述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有人戏称辅导员为打杂的、消防员、保姆等,这些都说明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性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辅导员既要做思想教育、组织发展、文化活动、主题教育、评优表彰等教育工作,又要做日常管理、学籍异动、违纪处置、安全教育、征兵入伍等管理工作,还要做助学贷款、保险理赔、就业指导、情感调试、人际协调等服务工作,更要时时预防和干预危机。加之辅导员人员配比不足,很多辅导员身兼数职,每天忙于应对各种会议、各项事务,这些或多或少影响着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度。

专业化程度不高。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规定了辅导员的职业知识范畴,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习指导、事务管理等9个方面对辅导员能力做了3个级别的规定。但现实中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相较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专业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有:首先,辅导员技能的专业化受限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其次,多学科背景带来的方向选择迷茫;最后,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占据太多的时间,使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自我。

职业倦怠感明显。大部分辅导员从业时间较长,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发展受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调查显示,有31%的辅导员经常会因为突发事件感到心烦意乱;有41.6%的辅导员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缺少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50%的辅导员觉得工作压力很大。辅导员工作创新性不强,主动吸纳和补充新知识较少。

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可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将评价与绩效奖励等挂钩,让优秀的辅导员得到相应的奖赏,将会更加有力地促进辅导员工作。长江大学建立辅导员考核制度已有6年时间,但是考核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没有将辅导员的个人工作实效作为主体进行考核;其次,没有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主要项目,更多的是依托学院进行民主测评,以致出现学院辅导员轮流坐庄的情况;最后,没有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晋级、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工资奖励等挂钩。

三、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出路

第一,依规定配足辅导员。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在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现象严重,长江大学也不例外。加之长江大学两地多校区办学的格局,严重制约着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等工作,更多的是由辅导员来承担。鉴于此,学校只有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配足辅导员,才能保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有效维护学校稳定。

第二,畅通完善发展道路。在“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支素质过硬、技能够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对学生的道德培育、人格养成、学习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辅导员工作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学校应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政策、资金、人员上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支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2]学校要在现有条件下,畅通和完善辅导员的发展道路,早日实现职称序列的单列单评,评审条件尽可能与相关高级别国家职业技能认证打通互认,尽可能与工作实效、学生满意度等实现最大化的关联;继续完善辅导员业绩评价制度,并将其与辅导员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相关联。

第三,培训学习分层系统。辅导员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必须加快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学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个人意愿、学生工作需求,按照工作内容和职业技能,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职业发展类别划分,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9个方面基础知识的培训为引导,制定相应的分层系统的培训体系,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时要求等进行合理的规范,通过系统开班、外派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同时,鼓励和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使其将职业技能的发展和提升视为自己的内在需求,不断通过自学、自我修炼,朝专业化道路迈进。

第四,推行工作模式项目制。一直以来,长江大学始终坚持“四育人”(即教育引导育人、管理规范育人、服务支持育人、文化熏陶育人)工作理念。教育引导育人主要涉及思想教育、学习引导、典型培育、主题活动等;管理规范育人主要涉及事务处理、纪律管理、信息管理等;服务支持育人主要涵盖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就业服务(生涯规划、职业规划等)、资助服务(奖励资助、贷款管理、勤工助学等);文化熏陶育人主要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自组织管理与规范等。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为此,可以提倡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化管理工作模式,按照项目的规范和要求,使辅导员工作变得更加精细,更好地服务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和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促进队伍融合,促进专业化进程。

第五,让工作平台回归课堂。大学教育分为两大体系,即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育体系。前者即教学系统,由专业教师承担;后者即学生工作系统,由辅导员承担以人格培育为中心的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3]两个体系互为依托,彼此促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阵地和载体是办公室、学生寝室和学生活动场所。不论是哪种途径或者平台,面对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获益学生也是有限的。因此,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或者职业规划等,都有必要以课程的形式回归到课堂中去。同时,回归课堂还可以增强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

第六,工作目标协调统一。一项工作专业化程度越高,其单一性越强。面对诉求多元的学生个体,在专业化的前提下,需要通过辅导员工作目标协同性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学院为责任主体的机制中,每个辅导员隶属于不同的学院,分管不同的年级,牵头不同的专项工作,为此,学院辅导员之间应建立网格化工作格局,通过网格化工作格局,实现目标的协同统一性。如此,既确保了工作效果,又保障了辅导员不同职业专项的独立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其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及其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0).

[2]李利军,郑永森.借鉴双因素理论 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

[3]方宏建,夏晓虹.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责任编辑 叶利荣E-mail:yelirong@126.com

Building Dilemma of Local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and Outlet

——Taking Yangt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Li

(DepartmentofStudentWork,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Abstract: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the construction of counselor team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selor team can only be deepened,and the guarante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ll be better.

Key words:counselor;specialization;predicament;outlet

作者简介:严运桂(1962—),女,湖北江陵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研究课题(WXD002)

收稿日期:2015-07-20

文献标识码:分类号:G641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5)10-0070-03

猜你喜欢

出路专业化困境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困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