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血流动力学影响
2015-02-23蒲从义张国锋马红瑞周雷贵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050700
蒲从义 张国锋 马红瑞 周雷贵 李 朋 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 050700
探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血流动力学影响
蒲从义张国锋马红瑞周雷贵李朋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050700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的应用对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84例在我院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42例,分别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麻醉的效果。结果:甲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乙组,幅度较小(P<0.05),且患者唤醒时间与拔管的时间较乙组相比,也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患者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声带息肉摘除血流动力学瑞芬太尼丙泊酚
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9月对收治的42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行瑞芬太尼+丙泊酚手术麻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2012年4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男49例,女35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7±4)岁。患者纳入标准:均为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的Ⅰ~Ⅱ级;均未患有较严重的循环、消化与呼吸、血液等疾病,并在1个月内均未服用任何麻醉药物;未长期服用精神类的药物。所有患者的体重42.8~84.0kg,平均体重(63.1±11.4)kg,手术时间8~21min,平均手术时间(9.9±2.9)min。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组,且两组在年龄、体重与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与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支撑喉镜的引导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且两组麻醉诱导的方式相同,即在入室之前的30min给予所有患者肌肉注射0.5mg的阿托品与0.05mg/kg的咪唑安定,而在入室之后,则进行常规的静脉开放,并在吸氧去痰5min之后实施诱导麻醉,且方式均为静脉滴注诱导:甲组给予0.3mg/kg依托咪酯、1~2mg/kg司可林与1.5μ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是1mg,国字号为H20030197),而乙组则用4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是070201)替代瑞芬太尼。在诱导完毕后进行气管插管,当患者麻醉反应较小时,则每隔2~5min给予其0.5~1.0μg/kg剂量的静脉推注以加深麻醉效果。麻醉维持:甲组给予其0.25mg/(kg·min)的瑞芬太尼与4mg/(kg·h)的丙泊酚持续泵入,而乙组给予其0.25mg/(kg·min)的芬太尼与4mg/(kg·h)的丙泊酚持续泵入,且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差异,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使用麻醉药[1]。
1.3观察指标以手术结束后开始计时,有效记录患者在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的时间与拔管的时间,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之前、插管前与插管后1min时的DBP(舒张压)、SBP(收缩压)与HR(心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患者在术后苏醒的时候都比较安静,且在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动也比较稳定,待气管插管拔出送回病房,患者均不知情。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与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表中可看出,两组患者在诱导之前同插管之前、插管之后有较显著差异(P<0.05),乙组同甲组相比,其SBP与DBP出现显著升高情况(P<0.05)。
2.2两组麻醉效果分析两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且甲组的效果同乙组相比有显著优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更短、唤醒时间更早、拔管时间更早(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注:*同诱导前相比,P<0.05;1mmHg=0.133kPa。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的情况分析(min)
3讨论
声带息肉,指的就是在机体声带的固有层中的浅层部位出现的良性增生情况,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如在支撑喉镜引导下行摘除手术,这种手术方式虽花费时间短,但操作却极容易造成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的变动,故手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很重要[2]。
在临床上,以往多选用芬太尼+丙泊酚作为该手术的主要麻醉形式,其中,丙泊酚属于一种短效静脉且快速的麻醉药物,可作用于机体的中枢神经,起到催眠与镇痛的效果,且麻醉诱导效果发挥快,有利于患者的快速苏醒与功能恢复,加之术后患者出现呕吐与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故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3];而芬太尼组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虽然镇痛作用比较快,但持续的时间却比较短,且小剂量使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大剂量的使用又极易抑制呼吸,故两种药物结合使用的麻醉效果并不是理想。
在本文中,甲组将芬太尼换成了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较明显,且患者苏醒、拔管的时间也较短,围手术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也比较稳定。故瑞芬太尼作为一种起效快、可控性好且镇痛作用强的麻醉药物,联合丙泊酚一起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麻醉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75.
[2]戴仁锋,石小军,樊理华,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0,19(20):25-26.
[3]郭波,肖永忠.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0):1924-1925.
(本文通讯作者:张国锋)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4-09-05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7-0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