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有效防治措施
2015-02-22孙振海
孙振海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712)
鸡白痢的有效防治措施
孙振海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712)
鸡白痢;传染病;防治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非常普遍的鸡群传染病,且各个品种的鸡均会感染,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2~3周的雏鸡,传染性极强,严重降低了雏鸡的存活率。而鸡白痢对成年鸡的影响主要以破坏生殖系统为主,造成公鸡的性功能减退和母鸡的产蛋率下降等。
鸡对该病的抵抗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在已经存在鸡白痢的养鸡场中,雏鸡发病率大概在20%~40%,而新传入的鸡场发病率明显提高,甚至可以达到100%,死亡率也高出已存在该病的养鸡场许多。鸡白痢可以通过蛋垂直传播,也可以在鸡与鸡之间水平传播。
1 临床症状
鸡白痢的潜伏期为4~5d,发病初期,鸡的表现为:羽毛松散、精神萎靡、翅膀下垂、昏昏欲睡、粪便呈白色且伴有腹泻、不合群、厌食、怕冷,3d后病情会明显加重。雏鸡会出现呼吸困难且急促,部分病鸡肛门四周的绒毛与粪便粘在一起,排便不顺畅并伴有痛苦叫声,后期会变得消瘦,彻底不进食。
2 剖检变化
将病死鸡剖检可见,雏鸡消瘦、食囊空虚、盲肠中有白色豆渣状物质,个别混有血丝且盲肠壁增厚;多数会有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肝脏有坏死点且表面有点状出血;肾脏呈苍白或暗红色,内部有灰白色尿酸沉积;在肝、肺、心、胃以及盲肠表面会生成一种坏死灶或灰白小结,个别病例还会出现心包积液。
3 防控措施
3.1 药物预防对雏鸡的防治重点在饲料中,自从雏鸡开食,就将抗菌药物混合进饲料或饮水中进行喂食,一般鸡白痢的发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成年鸡的防治要注重及时性,一旦鸡群中有病死鸡情况的发生,就应及时确诊,全体用药。一般防治药物采用氯霉素或恩诺沙星,连续使用5d后,间隔2~3d,再使用5d,主要目的是控制新发病鸡,防止疫情扩散。
3.2 挑选健康种蛋、种鸡,建立健康鸡群在挑选种蛋、种鸡问题上,应坚持内部繁殖,不要盲目的从其他鸡场引进。对健康的鸡群,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对种鸡进行全面的血清凝集检测。也可对40~60d的中龄雏鸡进行检测,及时淘汰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鸡以及可疑鸡。对发病的鸡群,每隔2~4周进行一次检测,经过反复多次的检测,全部淘汰掉检测出的带菌鸡。
3.3 孵化注意事项孵化时,先将待孵化的种蛋用消毒喷雾剂消毒后,再放入孵化室。不可使用不安全的种蛋进入孵化室。每进行一次孵化,孵化用具都要用甲醛进行消毒。如果有引进的种鸡,要注意对其隔离和检测。
3.4 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鸡舍的所有用具都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必须每天清洗一次,防止其被鸡粪污染。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燥,室内温度应维持恒定,采取高温育雏的方法,注意室内的通风,使室内温度均匀,避免雏鸡过于拥挤。适当的配比饲料,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VA。切忌用孵化失败的废蛋喂鸡,预防啄食癖的发生。一旦发现病雏,应及时隔离并消毒。另外还要格外注意飞禽进入鸡舍传播病源的情况。
3.5 消毒使用熏蒸消毒的方式对鸡舍进行消毒。熏蒸消毒法可以将甲醛通过高锰酸钾与含4%甲醛的福尔马林产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来,杀死病原体微生物,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鸡舍消毒方法。消毒前,封闭严鸡舍,根据鸡舍的大小计算出药品的用量。通常情况下,1m3鸡舍用20~30mL的福尔马林,10~15g的高锰酸钾,兑4~5mL的水,混合均匀后进行熏蒸消毒。混合的先后顺序为,取一个耐腐蚀的陶瓷容器,加入水,之后加入高锰酸钾,混合均匀,最后加入福尔马林,随后人要离开鸡舍并关好门。最好将饮食设备一起搬进鸡舍熏蒸,设备应提前用消毒液消毒。
(1)确保人身安全。熏蒸容器放置得离门近一些,方便混合完成后人员的撤离。操作必须要慎重,顺序不可打乱,切忌将高锰酸钾加入福尔马林中,造成福尔马林飞溅对人员产生伤害。由于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剧烈,为了防止福尔马林溢到外面,因此容器要选择比较大的。
(2)化学试剂的配比。福尔马林溶液的体积与高锰酸钾的重量之比是2:1,反应结束后的残渣应是呈微湿状态的褐色粉末;如果残渣为紫色,则说明高锰酸钾使用过量;如果残渣过湿,则表明高锰酸钾过少。
(3)其他注意事项。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切忌使用塑料容器,以免引起火灾。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使温度在26℃以上,湿度在75%以上,方可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如果温度湿度达不到要求,消毒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熏蒸时间越长,消毒效果就会越好,所以,熏蒸消毒时间尽量保持在24h以上。
由于鸡白痢的传播呈周期性,因此,应将防治措施应用到鸡群成长的各个时期,尤其是种鸡。此外,还应每年对鸡群进行2~3次抽检,改进防控措施,建立健康鸡群,培育出健康的雏鸡,将鸡白痢的传播从各个环节彻底切断。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