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

2015-02-22郭晓青

西部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产褥期中医药产后

郭晓青,梁 莉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产后抑郁症的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

郭晓青,梁 莉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对产后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更好地运用中医药方法,降低产后抑郁的危害性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产后抑郁;中医药;综合治疗;综述

产后抑郁症(p o s t p ar t u m de p re ss ion)为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内症状逐渐加重。该病可出现情绪改变,如心情压抑、沮丧、情绪淡漠等;自我评价低如自暴自弃、自罪感等;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对生活缺乏信心等表现,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混乱或昏睡状态[1-2]。其发病率各国差异较大,约0.5%~57%不等[3],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9.3%~23.5%[4-5]。近年来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后3个月的发病率为12%~14%,产后1年内的患病率为22%~24%[6]。

本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可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产后抑郁母亲的婴儿发育状况明显劣于正常母亲抚育的婴儿,而且影响婴儿的抗病能力,婴儿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正常母亲婴儿的4倍[7]。产后抑郁症由P it t在1968年首次提出,2000年以后载入我国《妇产科学》和《中医妇科学》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变化,心身疾病日益受到重视,产后抑郁症也逐渐受到关注。一般认为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1年内康复[8]。应当予以重视。且临床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亦有复发的倾向。故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

1 祖国医学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产后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癫证”“不寐”等范畴。本病在古代中医学中并无专论,但其相关病因病机、症状、辨证及治疗等却早己散在于历代古籍的相关论述中。隋代《诸病源候论·产后风虚瘀狂候》较早论述了类似的病源。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较广泛论述了相关病证,分列有“产后癫狂、产后狂言澹语如有神灵、产后不语、产后乍见鬼神”等方论。《陈素庵妇科补解》、《重订严氏济生方》《证治准绳》《万氏妇人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等书均对本病有所提及。《经效产宝·下卷·产后心惊中风方论》曰“疗产后心虚,惊悸不定,乱语谬误,精神恍惚不主,当由心虚所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产后血虚,心气不守,神志怯弱,故令惊悸恍惚不守也。”《傅青主女科·怔忡惊悸》云“由产后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跳动不安,谓之怔忡;若惕然震惊,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谓之惊悸。”指出本病的病因,多因产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心失所养,神明失守所致,产妇时觉胆怯惊恐,情绪不稳,心神不安,记忆模糊,语言错乱,头晕目眩等,均是产后抑郁的表现。

1.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妇科学[9]将其病因病机归为产后多虚,血不养心,心神失养,或过度忧愁思虑,损伤心脾;产后多瘀,瘀血停滞,上攻于心;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血不足,魂失潜藏。李京枝[10]认为,产后抑郁病因复杂,常见的有气虚、肝郁、血瘀、痰湿,几种病因又常常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相兼为病。该病机特点是“诸郁并见”。简佩玉等[11]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血不养心,神明失守。此外过度忧思,损伤心脾;产后多瘀,瘀血阻滞,上攻于心;或情志所伤,肝郁气结,肝血不足,魂失潜藏亦可致本病。刘思敏[12]认为产后气血亏损,阴精暗耗,肝肾不足是产生抑郁症的病理基础,而思虑过度、或忧郁恼怒等七情失度是其外因,治疗首先当“审因诊治”。以补血益气,养心定志为主。

1.2 中医学对产后抑郁辨证分型的认识 中医妇科学[9]各其分为心脾两虚、脾血内阻,肝郁气结三型。简佩玉等[11]认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素体因素及产后多虚多瘀的内环境有关,将其分为血虚气弱、心脾两虚、疲血内阻、肝郁气结四型。谢萍等[13]认为产后多气虚血虚血瘀,运用参归仁合剂具显著改善产后抑郁患者(气虚血虚血瘀证)中医症候的作用。

1.3 中医对治疗的认识 中医学在治疗产后抑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效果明显。张薏等[14]通过对产妇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表明产褥期 抑郁症 的发生与产后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产后体质偏颇者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产妇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并对体质偏颇者进行积极地中医方法纠偏有利于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目前对于本病的临床证候分型尚有争议,但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大多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心脾两虚:多表现为产后焦虑,忧郁、心神不宁,常悲伤欲哭,情绪低落,失眠多梦,健忘,精神萎靡,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塘,脘闷腹胀,恶露色淡,质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2)瘀血内阻:多表现为产后抑郁寡欢,默默不语,失眠多梦,神智恍惚,恶露淋漓日久,色紫暗有块,面色晦暗,舌黯有瘀斑,苔白,脉弦或涩,可活血逐瘀,镇静安神,采用调经散加减治疗。3)肝郁气结:多表现为产后心情抑郁,心神不安,或烦躁易怒,夜不入寐,或噩梦纷纭,惊恐易醒,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有块,胸闷纳呆,善太息,苔薄,脉弦,可疏肝解郁,镇静安神,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1.4 中西结合及中医特色治疗 楼豪英等[15]在自拟产后熏洗方配合产后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观察组产后第2天给予自拟产后熏洗方熏洗足部,将熏洗方(黄芪30 g,当归、川芎、桑寄生、杜仲、香茅、香附、郁金各20 g研末,放入直径25 c m,高18 c m的圆形木桶内。大约用6 000m L水冲泡中药粉末,利用药的蒸气熏蒸颜面及足部,并吸入药的香气,待水变温和之后浸泡足部,一般以浸过内踩尖3寸为标准,即要浸过三阴交穴。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保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 4.6%和1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认为通过熏洗足部的方式,由经络来传递药效,方便、经济、毒副反应少,产后熏洗方通过温补脾肾、调节气血,可有效改善产后女性精血亏损,心肾失养,水不涵木等生理状况。从而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再配合心理保健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确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雨芹[16]探讨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中,将6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轻、中度抑郁症,口服赛乐特40 m g,1次/d;重度抑郁症口服普哇伦0.4m 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取穴:耳穴在中医选取心、肝、脾、肾、神门。随症加胃、胆、三焦等穴。观察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8周后H ADM评分显著下降。耳穴贴敷通过耳穴刺激有效缓解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状[17]。借助耳廓进行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十二经脉皆通于耳,全身脏器皆联系于耳,当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在耳部相应的区域内必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点,刺激耳部相应的穴位反应点,即可治疗机体疾病[18]。《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为空窍一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可见耳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王旭欣等[19]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贴(丹参30 g,石菖蒲30 g,当归30 g,炒枣仁50 g,郁金30 g,合欢皮50 g,首乌60 g,琥珀20 g,朱砂l0 g,生牡30 g,研末装瓶备用)调成糊状,贴敷心俞、肝俞、脾俞、内关等主穴,再辨证辅以配穴,心脾两虚者加足三里;心胆气虚者加胆俞、神门;肝气郁滞者加太冲、三阴交;痰热内扰者加丰隆、三阴交;肾虚者加太溪;肝火旺盛加太冲。贴敷5~6 h/d,14 d为1疗程,贴敷l0 d休息4 d,连续4个疗程,并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两组H 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O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或);不良反应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穴位贴敷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

1.5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一直以来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对于产后抑郁亦是如此。陈杰等[20]针灸治疗产后抑郁患者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恶心、头晕、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王黎玲等[21]认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安全有效。

2 中医药实验研究

贾广成等[22]运用动物实验研究逍遥散类方及其分离组分的抗抑郁作用发现,逍遥散水煎剂组及逍遥散分离组对大鼠脑突触体摄取单胺类神经递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逍遥散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郭晓擎等[23]通过动物实验应用行为学与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逍遥散通过调节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而保护脑组织、修复神经元细胞功能、维持体内正常生理代谢水平,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3 中医综合疗法

黄丽燕[24]采用植物精华香蕉精油涂抹按摩部位,采用揉、按手法对产妇头面颈部、胸腹部、背部、四肢依次按摩。头面部主要取百会、四神聪等穴;胸腹部、四肢取腹中、中脘、气海、合谷、内关、太冲等穴;每个部位按摩15min;然后产妇取俯卧位,按摩背部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并施以大面积推拿手法,按摩10min,1次/d,效果明显。其认为通过穴位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安神作用,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焦虑、促进产妇抑郁情绪的改善。刘海静等[25]临床研究发现孕期保健操及健康教育对患有抑郁的孕妇能明显改善产后抑郁情绪。黄爱娟等[26]采用产妇放松功治疗产后抑郁症,效果明显。

周道友等[27]对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 D S)评定并诊断的72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按入选先后随机分为西药组与中医综合治疗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赛乐特)及中医综合治疗(中药柴胡疏肝散颗粒剂/认知心理治疗/音乐治疗),每组36例,接受4周的治疗后,2组之间减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减分值比较均有减少,在产褥期抑郁症中,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帕罗西汀的疗效相当,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其认为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于产褥期抑郁症的治疗中可考虑使用中医综合疗法。景利娟[28]认为产后抑郁病机偏重气阴两虚,中医综合疗法弥补单一疗法局限,依从性更高。

4 讨论

产后抑郁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产妇自身的身体康复、新生儿的健康和性格培养及家庭的和谐产生了很大危害。西医抗抑郁药虽见效快,但副作用大,长期服用依从性差,特别是产后哺乳期在应用西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就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具有辨证论治针对性、理法方药灵活性和药效安全性等优点,而且手段多样,尤其是中医综合疗法打破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中医历来认为七情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病良方。中医推崇“治未病”思想,中医通过体质辨识,通过围产期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之前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充分准备,也是减少和预防产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但目前中医综合疗法和中医心理疗法多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方面,对治疗机理、方法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

通过对产后抑郁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更好运用中医药方法,降低产后抑郁的危害性及临床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提供参考和方法。如何开发疗效确切,系统、可行性强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并能结合中医心理疗法,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220.

[2] 翟书涛.妇女精神卫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92-196.

[3] Halbreich U,Karkun S.Cross-cul tural and social diversity of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J].Journal of Af fective Disorders,2006,91(2-3):97-111.

[4] 施立枝.产后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健康必读,2011(11): 338.

[5] 何瑛,何国平.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6]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93-799.

[7] Stevens LM,Lynm C,Glass RM.JAMA patient page.Postpartum Depression[J].J Am Med Associa,2010,4(15): 1736.

[8] Curtain CE.Causal att ribute ions and prenataldepression[J].Abnormal psychology,1983,92:161.

[9]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03-306.

[10]梁艳,邱二娟,李京枝,等.李京枝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经验〔JJ.光明中医2010,25(3):382.

[11]简佩玉,彭雪琼,王铭霞.产后抑郁症中西医病因及中西药结合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54-255.

[l2]刘思敏.补益阳明津气对围卵巢早衰女性卵巢藏泻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43.

[13]谢萍,郑利茶,陈姚宇,等.参归仁合剂治疗产后抑郁临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1):33-35.

[14]张薏,周晨,丁森君.产褥期抑郁症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830-832.

[15]楼豪英,刘玉红,梁丽群.自拟产后熏洗方配合产后心理保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1):123-125.

[16]杨雨芹.耳穴埋籽加穴位按摩辅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84.

[17]雷妍玮,杨志峥,宫深谋,等.耳穴贴敷干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5):828-829.

[18]王胜.腕踝针加耳穴埋籽治疗高原地区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082.

[19]王旭欣,贾云晌,王海霞,等.穴位贴敷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54例[J].中国药业,2012,21(12):98-100.

[20]陈杰,张捷,裴音.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7):77-78.

[21]王黎玲,王招玲,蒋丽琴.针刺加热敏灸治疗产后抑郁症36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6):39-40.

[22]贾广成,田俊生,周玉枝,等.逍遥散类方及其分离组分抗抑郁作用的筛选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1-14.

[23]郭晓擎,田俊生,史碧云,等.南柴胡和北柴胡组成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J].中草药,2012,43(11): 2209-2216.

[24]黄丽燕.香薰按摩在产后抑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0-52.

[25]刘海静,孙贵平,刘迎军,等.孕期保健操及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7(35):5851-5852.

[26〕黄爱娟,姬爱冬,柯冬云,等.产妇放松功对产后抑郁症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71-72.

[27]周道友,吴玲玲.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0,5(5):457.

[28]景利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抑郁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75-76.

The Progressof T reat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by Com prehensive TCM Therapy

GUO Xiaoqing,LIANG Li
University Hospital of Gans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betteruseof TCM method,decreasing theharm fulnessof postpartum depression,clinic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he cause,pathogenesis,clinicalsymptomsand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were reviewed.

postpartum depression;TCM;comprehensive therapy;review

R749.42

A

1004-6852(2015)07-0151-04

2014-10-25

郭晓青(1975—),女,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生殖医学及妇女产后康复。

猜你喜欢

产褥期中医药产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