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2-22邢冬杰孙永显王龙梅张彩坤
邢冬杰,孙永显,王龙梅,张彩坤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邢冬杰,孙永显,王龙梅,张彩坤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99
课程组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的中医药人才的目标。
高职高专;西医内科学;教学改革
西医内科学是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课程[1]。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西医内科学除传授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和强化学生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运用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分析、处理同一疾病时,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据此目标,近年来,课程组围绕西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开展改革尝试,现报道如下:
1 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市和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岗位群特点,详细了解中医医疗岗位对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需求,探索适合于专科层次中医学专业的西医内科学理论与实践内容。
1.1 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及利用度
1.1.1 基本内容的整合 课程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整合(疾病的种类、内容和授课学时),使西医内科学理论讲授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更贴近临床实践,例如,增加了疾病对应的中医病(证)名称和中医中药治疗内容,使其对中医学专业专科层次学生更具针对性及适用性。此外,我们优化了课程结构,调整了授课顺序,例如考虑了疾病发生的季节,按照季节的不同,讲授相应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的疾病在春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为让同学们见习到更多的典型病例,我们打破原来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编排的授课顺序,春季尽量多安排呼吸系统疾病的教学。
1.1.2 开设西医内科学的导论课 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疾病,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深入病房进行4学时的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
1.1.3 西医内科学常见疾病系列讲座 介绍本课程常见疾病的诊治新进展系列讲座,介绍先进检查项目、诊治方法和技术,将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巩固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1.4 开设“每周病例会诊”师生教研活动 将附属医院典型病例完整资料带到活动现场,通过展示相应病历资料、化验单、影像图片等,让学生了解整个诊疗过程,师生共同参与,互相提问,探讨该病的主要特点,总结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尤其注意加入中医药治疗方法。通过此类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已学过的医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能加深对西医内科学的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以上理论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注意学生高尚的职业品质与素养的形成。
1.2 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重构——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对于医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课程组通过深入调研,围绕中医职业岗位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参照国家助理中医师职业资格考试标准重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下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
1.2.1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校内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以电子模拟西医内科学疾病诊治系统为教学平台,以多层次教学内容为依托,在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弥补了典型临床病例不足,为学生和患者的真正接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2 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 分别在课程前一学期、课程中、课程后一学期进行临床相关实践,形成了创新的阶段性实习模式。课程前实践主要增强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课程中实践主要增强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紧密结合,课程后实践主要增强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这种分阶段强化的临床实践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顶岗实习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程前及课程中实践活动基本在二级医疗单位中进行,对学生社区医疗理念的养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1.2.3 实行“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临床实践中,由带教完成,先对学生展示疾病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去病房接触患者(问诊及体格检查),进行辅助检查及进行相关诊断技术,提出诊治方案,书写病历及开具医嘱,带教老师总结及指正。另外,根据情况安排参加包括病例讨论在内的科室有关活动。通过这个过程,一方面熟悉临床基本操作规范,如病史资料的采集、体格检查、各种检查单的分析以及病历的书写等,另一方面直接参与临床诊治及医疗文书书写的过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执行者,也充分提高了学生在这个阶段对疾病的诊治能力与水平。
1.2.4 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社会医疗活动,让学生接触患者,不但可以巩固课堂理论讲授内容、了解社区群体健康状况,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社区医疗理念的认识以及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提前进入医生角色,培养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教学资料的建设 课程组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西医内科学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工作。同时,通过教研活动、医院调研、专家座谈等形式,院校联合开发适合高职高专类院校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工学结合”西医内科学系列教材及教辅资料,为中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教材建设外,课程组还建立了西医内科学试题库、常见疾病体征图片库、病例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建立了课程网站,并于2012年获批“省级精品课程”,全面而丰富的教学资料充分满足了教和学的需要。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注重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结合的理念,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及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
2.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
2.1.1 强化“案例导入法”的应用 案例导入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2],经过反复实践,比较适用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及病史资料的展示,引出所要讲授的疾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老师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和诊断、治疗、预防等程序逐一讲解,学生可随时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它的优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收获大,效果好,针对三年制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的实际情况,课程组强化了该种教学方法。
2.1.2 定期应用“床边教学法” 即现场教学法[3],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使用。首先选择典型病例,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到病房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提出辅助检查的项目,然查看辅助检查的详细结果,自己提出诊断和治疗措施,写出病历,最后与医院的病历进行对比,带教老师讲评。此法使学生真正接触患者,学习印象深刻。
2.1.3 尝试应用“情景模拟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分组扮演患者与医生的角色,体现问诊、查体、诊治的全过程[4],使学生既真正体验当医生的感觉,又实实在在体验到作为患者的滋味。优点是突出临床诊治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缺点是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和演示,获得的信息较少。
此外,我们还积极使用“P B L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根据章节适当应用“自主学习法”。通过以上方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
2.2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2.2.1 媒体教学 课程组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制作了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了临床典型案例图片、录像、动画资料,购置了正式出版的CAI、VC D等教学光盘百余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2.2.2 网络教学 建立西医内科学课程网站,开设了学习资源库,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病的示范病例、典型症状及体征(图片、动画、视频)、西医内科学常用诊治技术、试题库等;建立了网上师生交流平台,利用网络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形成了快捷的网上互动。学生还可利用试题库,自动生成试卷,进行网上自我考核和评价。
2.2.3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教学 电子模拟西医内科学疾病诊治系统和西医内科学模拟病房的有效利用,为学生提高西医内科学诊疗技能和技巧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开展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做一个理论知识丰厚、技能操作熟练、人文素养优雅的优秀全科医师,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西医内科学知识竞赛”“西医内科学技能比赛”“西医内科学读书报告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 完善考核体系——注重综合素质考核
靠死记硬背的传统考试,造成了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为此,课程组在考核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将西医内科学考核分为为3部分:1)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包括课堂提问、病例讨论的表现、病例分析报告等;2)技能与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等;3)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通过随机题库抽取A/B试卷进行理论考核。实现了考教分离,考后进行集体阅卷、流水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订出进一步整改措施。改革后的考试体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诊治疾病的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医临床实用型人才的目标[5-7]。
西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课程组通过以上改革,重构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诊治思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此外,全面而丰富的教材及教辅资料适应了教和学的需要,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印象深刻[8-9]。总之改革后的考核体系避免了传统考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的中医药专科层次人才的目标。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
[2] 汪银凤,万光伦.病例导入式教学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J].安徽医学,2011,32(2):246-247.
[3] 赵秀敏,李香娟.开展床边教学的几点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1):25-27.
[4] 金卫芬.内科护理带教中情景模拟法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3,48(10):107-108.
[5] 王燕.对卫生化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4,27(10):45-47.
[6] 刘芳,刘娜,刘靖.改革医学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995-997.
[7] 张珺,沈津湛,吴元洁,等.从培育中医临床思维方面谈谈中医基础课程教学[J].西部中医药,2014,27(6):43-44.
[8] 张江华.七年制《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研究与探索[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3,(1):48-49.
[9] 张玲.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河北中医,2011,33 (6):960-960.
On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lM edicine ofW estern M edicine in H igher Vocational Schoolof TCM
XING Dongjie,SUN Yongxian,WANG Longmei,ZHANG Caikun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tai264199,China
Teaching reform was raised actively around 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performance system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CM talents according w ith educational concept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who weremeeting the need of grassrootsmedical institutions post.
higher vocationalschools;westernmedicine internalmedicine;teaching reform
R192
A
1004-6852(2015)08-0040-03
2014-10-25
邢冬杰(1980—),女,汉,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