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
2015-02-22李一鸣张艳美刘松林王朝辉
齐 伟,李一鸣,张艳美,卢 群,刘松林,王朝辉*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130030,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
齐 伟1,李一鸣2,张艳美2,卢 群2,刘松林2,王朝辉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春130030,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寰枢关节紊乱与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 ,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寰枢关节紊乱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得出其机制为寰枢关节紊乱使得两侧椎动脉同时受到压迫或牵张刺激而痉挛 ,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
寰枢关节紊乱;椎动脉;颈椎病
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颈部损伤,造成寰枢关节紊乱而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在一定病因影响下引起椎-基底动脉系对脑干或迷路供血不全的疾病 ,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基底动脉或交感神经,以眩晕、头痛、恶心及其他一系列综合病症为主要特征[1]。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双侧侧块的两个上下滑膜关节 ,中央部齿突前方与寰椎前弓之间的滑膜关节,齿突后方与寰椎横韧带间的滑囊[2]。寰枢关节主要的运动形式是以枢椎齿突为轴心的同心圆的旋转运动。寰枢关节发生旋转的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的左右前后滑动[3]。这些运动造成与椎体周围软组织出现病理变化,其中对椎动脉供血产生影响,出现眩晕的症状。查阅近年文献资料未发现有详细资料阐述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与椎动脉供血的关系。笔者试从寰枢关节功能解剖的角度和临床研究对该机制进行探讨。
1 寰枢关节解剖学特点
1.1 寰枢关节的形态结构 1)寰椎:由前弓、后弓、两侧块及横突包绕的环形骨骼结构组成,与其他颈部椎体相比无椎体、切迹、棘突及关节突。前弓是连接两侧侧块前面的弓形板,其前面凸隆,中央有小结节,称前结节[4]。寰枕前膜与前纵韧带分别附着于前弓的上下缘。后弓与前弓相比曲度更大 ,正中为退化的棘突 ,即后结节。前后弓与侧块相连处较细 ,骨质疏松,是寰椎的薄弱部分。2)枢椎:椎体较小,椎板较厚,棘突有分叉,无上关节突,椎体上形成圆柱状突起的齿状突,上端为乳头状,前、后方均为弧形关节面,分别与寰椎前弓及横韧带构成寰齿前关节、寰齿后关节。齿突尖部和膨大部分别有翼状韧带和横韧带等附着并保护齿突。枢椎的两上关节面稍膨出 ,呈内高外低的斜面 ,与寰椎下关节面相吻合。颈椎弓根短且粗[5-7]。
1.2 椎动脉的解剖 椎动脉是颅脑主要供血动脉之一,椎动脉主要解剖特征可概括为“四段”“五弯曲”。椎动脉的5个弯曲可为椎动脉伴随寰枢椎旋转活动时预留一定的伸展空间[8-9]。
2 颈椎的运动关节运动学特点
2.1 矢状面运动学 1)寰枕关节:主要进行伸展运动时,上凹的枕骨髁在寰椎下凹的上关节面内向后滚动 ;进行屈曲运动时,其会向前滚动[10-11]。2)寰枢关节复合体:寰枢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功方式是进行轴向旋转[12],但是允许其进行大约15°屈曲和伸展运动。寰椎作为颅骨与枢椎之间的椎体 ,当其进行屈曲运动时 ,环形的寰椎滑车向前倾斜;进行伸展运动时,滑车则向后倾斜。3)颈内关节(C2~7颈椎):颈椎此节段内的屈曲和伸展运动构成了一个弧形,他们均在由骨突关节的关节面组成的斜面内进行运动。在伸展运动的过程中,上位椎体的下关节面向下后方滑动(相对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面)。这些运动可以接近55°~60°的伸展运动[13]。
2.2 水平面运动学 1)寰枢关节复合体:由于枢椎的结构特征明显,垂直的齿突结构和接近水平的上关节面,环形的寰椎与附着的横韧带沿着齿突结构相互缠绕,两者向两侧可进行35°~40°的轴向旋转运动[13]。寰椎的扁平的下关节面将沿环形路径在枢椎上关节面宽阔的两肩上发生相对滑动。寰枢关节复合体的结构非常适合其最大限度地在水平面上进行旋转运动。完全旋转使椎动脉进行拉伸。2)颈内关节(C2~7颈椎):此段的旋转主要受骨突关节内各关节面之间的空间方位的影响。各个关节面与水平面和额面之间分别成45°交角。在旋转方向的同侧,下关节面将会向后并稍微向下滑动;在旋转方向的对侧,下关节面会向前并稍微向上滑动。在此段颈椎可分别向两侧进行30°~35°的轴向旋转运动[13]。一般规律是越靠近颅骨,颈椎的旋转角度越大。
2.3 额状面运动学 头颈段脊柱可以各向两侧进行35°~40°的侧屈运动,大多数由C2~7颈椎节段完成 ,寰枕关节侧屈可以达到5°左右[13]。而寰枢关节复合体的侧屈运动幅度则可完全忽略不计[14],额状面上的运动对椎动脉的影响主要是C2~7颈段,与此文论述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关系不大,属于控制变量,故此不做详细论述。
3 影响分析
根据功能解剖资料结合运动学,可知椎动脉的第2个弯曲接近直线,位于寰枢椎关节之间,第3个和第4个弯曲位于寰椎的上方,弯曲的角度>90°,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2个弯曲可以保证颈部屈伸,侧弯及旋转时椎动脉有足够的长度,避免椎动脉受到挤压和牵张。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后认为,寰枢关节失稳时可造成两者的横突孔不吻合。由于第2个弯曲接近直线,会使寰枢关节段的椎动脉受到拉伸和卡压,同时也导致第3,第4个弯曲代偿功能减弱。颈椎屈伸、侧弯、旋转时椎动脉的拉伸和卡压,导致痉挛、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发生脑部供血不足。
由于寰枢关节紊乱时,寰椎向前转动的横突孔与枢椎同侧横突孔的距离大于寰椎向后转动的横突孔与枢椎同侧的横突孔的距离。使得与寰椎旋转方向同侧的椎动脉受到的卡压和刺激的程度大于对侧。寰枢关节处于旋转固定时,寰椎带动头部同时相对枢椎旋转,旋转固定后头部处于旋转位,不能正常视物。为保证正常视物,头部带动固定的寰枢关节相对第3颈椎及以下的椎体向寰枢旋转方向的对侧旋转。再次牵伸椎动脉,加重脑部供血不足。
以寰椎顺时针旋转为例,寰椎顺时针旋转时,左侧寰枢椎间椎动脉受牵拉和卡压的程度大于右侧。枢椎以下的颈椎内关节,右侧寰枢椎间椎动脉受牵拉和卡压的程度大于左侧。在寰椎顺时针旋转时,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枢椎以下V2段椎动脉左右变化分别为:1)右侧枢椎和第3颈椎产生代偿性旋转移动,造成第3颈椎和枢椎横突不吻合,牵拉卡压刺激V2段;2)左侧第2颈椎以下的颈椎内关节旋转伴有向后滑动使得V2段的椎动脉拉伸和卡压,逆时针则反之。由于V2段接近直线,此段的旋转移位使两侧的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直接压迫或牵张刺激而痉挛 ,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加重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
4 结论
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对椎动脉的影响(以寰椎顺时针旋转为例):右侧椎体主要牵拉卡压V3段第2个弯曲,枢椎和第3颈椎间的V2段。左侧椎体主要牵拉卡压V3段的第2个弯曲,及全部V2段。使得椎动脉受到压迫或牵张刺激而痉挛,管腔变窄,血流受阻,使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
[1]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75例时效性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3):239-241.
[2]张朝佑.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段少银,叶锋,康江河.CT三维成像观察正常寰枢关节功能位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骨伤 ,2006,19(3):162-165.
[4]赵霁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5]许新忠,荆珏华.寰枢关节周围关系的临床解剖学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10):1284-1286.
[6]徐立伟,樊旭,宋凤明.从环枢椎论治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92.
[7]游勇,谢宗贵,胡元明,等.颈性眩晕与环枢关节紊乱的临床和X线表现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8,17(3):114-115.
[8]戚英,康春萍,赵卫锋,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寰枢关节紊乱87例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247-248.
[9]木合塔尔・阿尤甫,刘俊昌,李勇涛.整脊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76例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12):824-825.
[10]王楚怀,赖在文,许燕玲 ,等 .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J].现代康复 ,1998,2(6):530-532.
[11]陶慧卿,袁相龙.寰枢关节的特点及其错位引致头晕的诊断和治疗[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9.
[12]胡有谷.寰枢椎的解剖及其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1997,12(17):779-784.
[13]连树林 ,丁庆刚,旋静 ,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2-433.
[14]范宏元 ,向开维,孙裙 ,等.“筋骨并重”在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中的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40-741.
Effect of atlanto axial joint disorder for blood supply by vertebral artery syndrome
QI Wei1,I Yiming2,ZHANG Yanmei2,LU Qun2,LIU Songlin2,W ANG Zhaohui2*
(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30,China;2.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There is closed connection between atlanto axial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and comprehensive structure of vertebral artery,in human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analysis of dislocation syndrome of atlanto axial joint effect of vertebral artery.atlanto axial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caused by abnormal structure of atlas andaxis,joint in the dislocation state,first,pulling and extruding of vertebral artery.looked straight ahead,Locked atlas axis driven back to the center position,At this time and again due to vertebral artery pull,squeeze in the vertebral artery at the same time,adding to the stimul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Cause a dizzy brain blood supply shortage.
atlanto axial joint disorder;vertebral artery;cervical spondylosis
R681.55
A
2095-6258(2015)05-1065-03
10.13463/j.cnki.cczyy.2015.05.067
2015-0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摆动类推拿手法生物力学模型及多元耦合机制研究”(81473794);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446)。
齐 伟(1974-),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方向研究。
*通信作者:王朝辉,硕士研究生导师 ,电子信箱-274677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