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文化服务中异质性图书馆联盟的协同研究

2015-02-22张晓桦

图书馆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利益协同图书馆

张晓桦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22)

社区文化服务中异质性图书馆联盟的协同研究

张晓桦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22)

社区文化服务的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和动态性等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异质性图书馆联盟是改变其低水平服务的最佳路径。协同是促进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实现高水平社区文化服务的有效机制。通过界定目标和利益两个核心变量,解构了复杂的联盟协同理论,并依据目标冲突、一致和利益分离、耦合不同组合形成4种协同路径,为社区文化服务中异质性图书馆联盟的协同设计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社区文化服务 图书馆联盟 协同

1 异质性图书馆联盟:超越社区文化服务低水平的最佳路径

图书馆联盟是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以若干图书馆为主体,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结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1]。按联盟所属系统可将图书馆联盟分为公共图书馆联盟、大学图书馆联盟和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异质性图书馆联盟是由不同系统图书馆组成的联合体,笔者所指的异质性图书馆联盟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构成的图书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1.1 各系统图书馆服务无法满足社区文化建设需求

图书馆的社区文化服务是指图书馆在社区文化传承、思想和制度规范、文化导向与教育、文化整合、娱乐休闲和与社区经济共振中所能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服务[2]。多年来,图书馆“联接用户群体,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要”[3]的服务文化、奉献文化在参与文化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90年代,以吴建中教授为代表的图书馆学者提出了社区文化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重要定位的理念[4],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不仅如此,图书馆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还具有明确的政策支持。20余年间,图书馆界一直致力于社区文化服务,然而,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整体性,还十分强调层次性,也就是说,它是强调层次的整体性工程,其文化需求对象包括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全体成员,文化需求内容涉及思想道德、科技、文体、教育等诸多方面,是一种单纯依靠单一系统图书馆提供的差异性不明显、个性化特征不显著的粗放式服务,或者片面地强调了整体性,忽视了层次性;或者仅着眼于少数群体而忽视了整体性,仅部分满足甚至背离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各系统图书馆的资源结构与管理模式对此起决定性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服务主力军,一方面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服务机构的排名仅次于政府、文化部,排在第三位[5];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无论在管理模式上还是馆藏资源建设上均指向的是公众,在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了独特的功能。然而,社区公民需求结构不仅在精神文化等整体上具有普遍特征,同时还表现出个性化的、专业性的层次性特征,尤其是那些科技企业和高校集中的社区,科研人员在社区公民中占较大比重,其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层次较高,单纯依靠公共图书馆开展的以休闲娱乐、文化传播引导等为主的社区文化服务内容显然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服务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依托于现代知识人才集中的高等教育组织,形成了其独特细致和高水平的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机能。在社区文化服务中,如能将这些优秀的服务技术、先进的服务理念、成功的服务经验和有效的服务机制进行推广,必将产生更好的服务效益。然而,一方面,公共文化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垄断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限制了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参与[6];另一方面,行政体制上隶属于大学的高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存在封闭性、服务对象局限性[7],使其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构建性作用被弱化。因此,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很容易造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从而无法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

1.2 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可以有效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

异质性图书馆联盟借助公共图书馆的引导、公益和社会参与,以及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转化、知识教育等功能优势,为解决社区文化需求的无限性与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信息服务的不均衡性提供了有效组织形式。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世界上任何一座图书馆都不可能提供完尽的信息,各不同系统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都或多或少存在短缺,这种短缺在不同系统图书馆中表现各异,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与机制、馆藏结构和服务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社区文化服务中实际上可构成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服务的包容性。尤其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社区文化的网络服务以及虚拟社区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同时,作为大学的附属机构,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大学“知识转移”“社会合作”等重要使命框架下,充分体现了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互动的文化意蕴,凭借丰富的馆藏、高素质的馆员和学习空间,具备了大学实现向公众知识转移和构建良好社会合作关系的实践基础,从而得到了广泛的顶层设计支持。同时,文化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媒介储备的专业性优势成就了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领域综合性、内容专业性、流程系统性以及在高校背景下所具有的特殊对象的教育指向[8],这些均是公共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而随着政府对文化重视的提升,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由此迎来了公共图书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与以往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重心日渐下移,近年来兴起的“农家书屋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均彰显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无可替代的魅力,这些直接面向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服务举措满足了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再加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独特的文化消费性特征,均是高校图书馆所难以实现的。联盟正是借助二者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各自优势,来有效提升社区文化服务的水平。

2 协同:破除联盟构建困境的重要机制

2.1 联盟构建的困境

由于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松散、契约式的[9],导致了联盟实践中责任边界的模糊,图书馆联盟的困境便由此而生。一方面公共和高校图书馆由于规模、发展水平、战略规划等不同,为取得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在目标制定中必然存在各自不同的优先考虑问题,从而使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成员馆资源结构和丰富度的差异,使得双方在社区文化服务中资源投入必然存在不均等性,最终导致资源投入较多的一方容易忽视协作性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的一方形成资源的依赖性,久而久之便对联盟关系的融洽性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两者具有不同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以及各种不同的组织文化,因此不同成员馆馆员在理解联盟的工作机制与程序方面定有差异,同一服务内容,不同馆员执行效果可能大相径庭,从而降低了联盟服务的效率。

2.2 有效的协同机制为联盟构建提供解决之道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Ansoff提出协同概念以来,“协同”一直成为各种组织机构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策划并购重组行动、建立联盟形式所依据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10]。综合协同的英文有synergy、collaboration、cooperation、harmony、join-up、partnership、working together等,笔者将协同简单概括为:协同就是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以发挥整体效应。协同理念强调了制度化和经常性,而非约束性和短暂性,这就为联盟困境的破除提供了发展依据。制度化是发挥契约作用、保护协同主体利益的有效措施,它规定了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既有的约定实现联盟的目标,这种既有的约定是在联盟成员馆间经过认真、细致的谈判产生的,联盟能够形成的首要条件就是谈判成功并且形成双方均认可的约定,这种约定可以为资源共享的非坦诚性、利益分配的分化冲突、文化导向的差异冲突提供强有力的硬性规定和面向宽容的商讨机制。同时,制度化也为联盟实施过程中基于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知识动力、基于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创新动力、基于社会资本构建与维护的关系动力的形成提供具有约束性的导向。而经常性体现出的是联盟发展的长期战略性规划,长期战略规划为联盟成员馆各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瞻性指导,从而为联盟困境破除提供了可用于平衡的动力机制。

3 实现高水平社区文化服务的联盟协同路径选择

3.1 界定协同关系分析的两个变量

联盟协同体现的是具有不同发展目标和社会作用的两种不同主体之间,在复杂的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动态协调合作,若仅将焦点定位于成员馆间的多元性及社区文化服务的多元性上,构建一个具有宏观指导性的联盟协同理论体系会异常艰难,从联盟所涉及的核心变量角度,解构协同机制所隐藏的深层次逻辑和关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联盟所涉及的核心协同变量包括两个,即目标和利益。

①目标。任何协同关系都会牵扯到目标问题,因为目标的一致性与否是决定协同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同时目标也是对协同效果的具体规定。Brinkerhoff认为,一个理想化的协作性关系应是一种多元化参与者的动态关系,一致性目标是这种关系维持的基础[11]。但我们不能由此判定目标不一致就一定无法达成协同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目标冲突同样可以实现协同,因为有时协同主体的资源占有情况并不一定是平等的,在这种条件下,具有冲突性目标的双方可以由资源占优的一方扮演关键性角色,从而使协同能够顺利实现。因此,目标的一致性与否并不构成协同的必备条件,但它确实是一种重要的变量,它决定了协同机制的形态以及协同中的角色扮演。

②利益。联盟成员馆协同中,利益既可能是具有依赖关系,也可能是无实质性的利益交互关系,这就形成了利益耦合和利益分离两种利益关系表现形式。利益耦合强调的是协同双方在利益获取上具有相互依赖性,一方利益的获取需以另一方的资源为条件。而利益分离是指联盟在社区文化服务具体实践中,彼此的利益各自独立、不一致,当然不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并不代表协同失败,两种有效的路径可以促成协同的产生,一种是存在一种超越协同各方的强制力,通过它的协调来建立协同机制;另一种是建立在各方平等协调基础上的,通过沟通协调达成协同关系。与目标在协同中的重要作用一样,无论是利益分离还是利益耦合在协同关系产生中均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只不过不同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不同的协同路径。

3.2 协同机制分析框架

3.2.1 目标和利益两个变量在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具体体现

①目标的一致与冲突

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科普性和面向大众文化消遣性,因此其用户群体更多的定位于非专业和非科技类的娱乐性文化消费者身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能体现其职业理念的秉承、履行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使命,从而在与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为主的近亲族群竞争,以移动阅读、各类文化娱乐网站等为主的平行族群竞争,以数据库商及图书、期刊出版商为主的跨级竞争和以搜索引擎为主的“一网打尽式”竞争中[12],能够保持读者的忠诚度,提升其社会价值,获取政府的高度信任与支持。有所差异的是,高校图书馆更愿意将服务对象聚焦于社区内的政府组织、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对文化需求具有较专深特征的机构用户和有科学研究或继续教育需要的个人用户身上。馆藏资源学术性、人力资源专业化、服务内容的专深和系统化、高等教育社会责任落实的政策支持等优势,决定了其服务的用户群体更容易使其获取更高的社会价值,实现其服务功能的高质量延伸,从而获取高校的战略支持和提升社会影响力,为自身谋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联盟成员馆各自的目标内容反映了其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目标冲突与一致并存。其目标一致性表现在:任何类型图书馆的功能是一致的,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不仅是所有图书馆的共识,也是整个图书馆行业的一致行动。因此,联盟针对满足用户文化需求、保障用户文化权益、引领用户文化消费、传播先进文化等[13]内容开展长期、广泛和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是双方一致的目标。目标冲突性在于:我国之所以存在三大系统图书馆,是因其在发挥社会职能中各自的工作职责和重点是有所侧重的,体现的是服务对象的分流和社会分工的差异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社区文化服务是自身常规性功能的发挥,具有强制性,谋求的是其生存基本根基的牢固;而高校图书馆反映的是其功能的延伸,在实际社区文化服务开展中,高校图书馆更趋向于有选择地参与那些能够依据自身优势更好地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服务,因此双方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动力机制不同,导致了其欲实现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

②利益的分离与耦合

通过联盟的社区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能够将静态的“殿堂”转变为动态的“阵地”,将面向资源组织的文献库转变为活灵活现的知识库,使自身从“幕后”的组织者转向“台前”的行动者,使图书馆员的“保管员”形象升华为文化的“践行者”“领航员”,改变其核心业务日益边缘化的趋向,化解用户被分流的危险,提升社会影响力,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高校图书馆以联盟为平台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可以通过文化输出产生的和谐文化和教育社会化效应,走出“象牙塔”,树立其优良的社会形象;借助联盟,高校图书馆也能够迎合高等教育环境变化背景下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有效证明其在高校社会责任发挥中的重要价值,从而提升在高校中的地位,获取更充分的发展条件。

利益分离与耦合在联盟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双方的利益耦合在于:双方为获取最大化利益均需依赖对方,高校图书馆在联盟中能够实现更专业、细致的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满足学术型、科技型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借助于此可以弥补自身服务的缺陷,从而更容易获得最大化利益。而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和其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权威地位,决定了其能够获取政府的支持、容易走进社区,并且与生俱来的社会文化使命促使其在文化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社会资本,这为“远离”社区居民的高校图书馆实现其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深入社区公民内部的基础。两者的利益冲突点表现在:公共图书馆是一种纯公益性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是其重要的本质职能之一,政府资金投入的目的就是方便其开展无任何成本回报的纯公共性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只要根据自身条件,履行好这一职能便可获取相应的利益;而高校图书馆目前尚属一种准公共组织[14],其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并非其强制性的责任,主要面向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公共服务时必然要额外付出人力、物力成本,参与社区文化服务无疑增加了其成本,尤其是那些个性需求较强、知识含量较高、服务较复杂的文化需求更需花费较多的成本才能满足,这些服务理应视为消费性文化服务,因此成本补偿无疑有时会成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一个利益点。

3.2.2 四种类型的协同路径

在具体社区文化服务中,联盟成员馆定会存在目标冲突、一致和利益分离、耦合的不同组合形式,由此可衍生出相应的4种协同路径(如图1所示):目标一致——利益耦合,对应战略性协同;目标冲突——利益耦合,对应第三方参与协同;目标一致——利益分离,对应沟通性协同;目标冲突——利益分离,对应部门层协同。4个象限中的不同协同路径为基于不同目的与利益状态的各类社区文化服务设计提供了分析框架。

图1 异质图书馆联盟协同体系分析框架

①象限Ⅰ:部门层协同。很容易发现,处于此象限的社区文化服务中,联盟成员馆之间目标冲突、利益分离,出现这一情况在所难免,如果一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宣告此次社区文化服务合作瓦解,必将逐渐侵蚀联盟持续发展的稳固力。实际上,在利益和目标均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协同机制仍然可以产生,其产生的路径在于成员馆下属部门之间的协同。这种协同路径的实现,需要图书馆上级管理者下放给所属部门一定的服务自主权,这一点在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均不难达成。部门虽处于图书馆机构设置的中间层,但具有一定自主性经营管理权,同时各不同部门工作内容一般具有显著差别,各部门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这为不同部门在不背离图书馆整体目的和利益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社区文化能力预留了生长空间,因而一旦社区文化服务的自主权得到上级管理者的许可,条件成熟的部门便可以在本部门利益激励的驱动下独立作出社区文化服务的选择。此外,区域内的图书馆行业协会一般在本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再加之其本身对社区文化服务的认可与重视,借助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同样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

②象限Ⅱ:沟通性协同。在这个象限中虽然联盟成员间目标一致,但却缺乏利益联结,甚至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由于联盟成员在达成一定的目的时,缺乏相互依赖的利益联结,因此各方很难形成稳定的制度化的协同机制。沟通性协同关系一般具有临时性的特征,是在特定的社区文化服务中,为达成一致目的,成员馆之间通过针对某一特定服务进行沟通协调来解决利益分离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损害到一方利益的获取,但从联盟整体、长远性利益考虑,利益受损一方也并非不能够接受。

③象限Ⅲ:有第三方参与的协同。在此象限中,联盟成员馆间存在目标冲突但利益耦合特征。正如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买方的目的在于获得商品的最大使用价值,卖方的目的在于获得高额利润,虽然双方目的存在显著冲突,但他们的利益获得却是相互依赖的。在联盟开展社区文化服务过程中,当目的不同而利益相互依赖时,成员馆之间的关系便类似于买卖双方,此时,由第三方参与的协同便能够起到显著效果。政府、文化事业机构和一些非政府组织、企业构成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这其中,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而后三者则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产品提供者与实施者[13]。在目标一致而利益分离的社区文化服务中,联盟可以吸收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在内的其他可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协同中来,通过借助政府部门的支持,采取一定的补偿机制平衡联盟双方的利益。同时,公共和高校图书馆是服务的提供者,但并不一定是服务的生产者,联盟可将服务外包给其他文化事业部门(如社区图书馆)以及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以此来弱化双方的利益冲突。

④象限IV:战略性协同。此象限的目标一致,利益耦合。当在社区文化服务中,联盟中的各方目标一致而且利益相互依赖时,便可以产生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协同关系,由于没有实质上的目标和利益冲突,因此这种协同关系十分稳定,它是联盟得以发挥功能最大化的理想协同路径。战略性协同的实现需要在对联盟社区文化服务功能达成共识与功能设计基础上,参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无缝联接社区公民的文化需求,结合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各自及其联盟后的实际情况,彰显服务特色(如图2所示),并据此研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效益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为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性协同必须具有科学、明确、可实现性并被各方认可的协同目标,保持联盟内部信息沟通的无障碍,破除联盟各方本体主义思想的桎梏,接受适当的行政干预和争取充足的经费保障。

图2 联盟的战略性协同

4 结语

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文化服务不同于其他社会服务,它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和动态性的服务体系,异质性图书馆联盟是实现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最佳路径,而协同是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联盟超越碎片化、实现高水平社区文化服务的必然选择,协同关系中变量的明确是保证协同发挥正向整体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和确定协同路径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变量不同组合形式所衍生的协同路径分析,有助于指导联盟在不同社区文化服务中最大化满足联盟中成员馆的目标,有效平衡各方利益,为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笔者将复杂的联盟协同理论抽象为以目标和利益为变量的4种组合的协同分析,每种组合代表一种类型社区文化服务中联盟的协同路径,实际在社区文化服务中,情况往往十分复杂,需要多元化的协同路径共同作用于一类服务中,也就是需要上述4个象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协同路径的同时参与。协同本身的复杂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但至今仍缺乏一种坚实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的四象限分析力求对协同理论尤其是图书馆联盟过程中的协同方法开发有所裨益。

[1]周婕,崔海媛,蔡祯.自发的地区性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构想——北京市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建设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6(4):147-149.

[2]刘兹恒,薛旻.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31-34,59.

[3]兰开斯特;王兴,译.生存无从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19-23.

[4]吴建中,舒茨.公共图书馆应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二[J].图书馆杂志,1995(4):29-31.

[5]许子媛.论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5):44-47.

[6]石银,关俊华.刍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化研究,2009(27):224-225.

[7]闫真.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系统思考[J].晋图学刊,2007(6):53-55.

[8]赵晶莹.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J].图书与情报,2011(3):61-65.

[9]徐晓琳.图书馆联盟柔性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6(11):152-153,157.

[10]Ansoff,H.Implanling strategic managenlent[M].USA: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4:81.

[11]J.M.Brinkerhoff.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A De⁃fining Framework.Puhlic Administration,2002(22):19-30.

[12]田忠强.提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保障机制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73-77.

[13]王彩云.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6-29.

[14]沈光亮.服务购买: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11(3):78-82.

张晓桦女,1966年生。本科学历,馆员,办公室主任。

G250.73

2015-03-11;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利益协同图书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图书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