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构研究*
——以河南新乡地区图书馆联盟为例

2015-02-22刘小锋李云波

图书馆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乡馆员图书馆

刘小锋 李云波

(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构研究*
——以河南新乡地区图书馆联盟为例

刘小锋 李云波

(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新特征给图书馆数据质量、技术要求、信息获取、服务和知识保护等方面带来发展机遇。结合河南新乡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联盟案例,阐释跨组织边界与知识收集、利用、传递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促进区域图书馆利用既有优势资源积极参与跨边界知识管理,提高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知识共享的有效性,加快区域图书馆跨组织边界合作、学习和创新。

大数据 知识管理 区域图书馆 知识组织 知识转移和共享

大数据改变了以往知识多局限于系统载体的状况,知识形成了一种强弱关联,即通过知识分析和数据挖掘,弱关系很容易接触到强关系,呈现出社会化获取知识的特征。一方面大数据具有一种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它推动了知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知识构成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大数据能利用知识创造新知识,提升组织的预测力、适应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等。这些变化使图书馆对知识转移和知识组织行为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动力、条件、组织形式、过程和途径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也为图书馆跨组织边界知识收集、整理、利用和转移思维方式的形成确立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以可行的工作实践促进知识管理和转移并达到共享目标,鼓励区域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馆员自愿参与知识转移和共享,继而成为知识强弱关联的中介和为区域内各类群体提供获取知识的畅通途径,方便人们灵活且自由地转移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成为区域图书馆发展的既定目标。我们希望在新乡地区图书馆联盟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些设想和实施方法,给予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设以思路和启示。

1 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特征

大数据环境下知识具有关联性、模糊性、渗透性、交叉性、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等特征。

1.1 知识的强弱关联性

大数据使知识在网络覆盖下形成了一种知识强弱关联,即弱关系很容易接触到强关系,呈现出社会化获取知识的特征。

1.2 知识的泛在模糊性

大数据泛在的知识形态和知识在云端的巨量汇集,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自由流动与知识获取交织在一起,使知识呈现出泛在模糊性的特征。

1.3 知识的跨域渗透性

与传统知识的局部和部分溢出效应不同,在大数据环境下,知识的即时、跨域、立体、融合、集群的汇集存储及传递与互动,带来了巨大的全局影响和全面的溢出效应。由于知识的泛在化和跨界流动,其边界难以清晰界定,形成了知识跨域渗透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领域,即知识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二是跨疆域,知识传递已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1.4 知识的交叉复杂性

随着大数据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知识变得交叉且复杂。

1.5 知识的失控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知识需求越大,就越是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巨量化。大数据可以使原本普通的知识演变为战略资源,垃圾信息演变成有用信息,并可能带来隐性的各类矛盾转化为显性的社会冲突的风险,存在着知识失控的潜在因素。

2 新乡区域图书馆知识联盟建设条件

新乡地区地处中原,四区八县,人口590万人,其中新乡市人口120万人。工业涉及电子机械制造、生物工程与新药、环保电池及原材料、化纤纺织、汽车零部件、造纸、水泥、食品和煤化工业等。新乡市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是比较密集的城市,共有6所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且分布聚集。新乡市内共有7个具有规模的图书馆(不包括辖区、县、乡馆),其中公共图书馆1个,高校图书馆6个。分别是新乡市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新乡医学院图书馆、新乡学院图书馆、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图书馆、河南机电专科学校图书馆。

河南师范大学现有藏书200多万册,期刊4800多种,中外文网络在线数据库10余个。目前构建了SAN结构的存储访问系统,信息存储容量达16.5TB;馆内局域网主干采用千兆传输、百兆交换到桌面,交换机接口850个;安装了无线网络系统覆盖整个校区,为读者使用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86席的电子阅览室,30台触摸屏检索系统,在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采用ILASⅡ2.0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河南科技学院和新乡医学院图书馆均采用“图腾”V9.0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河南科技学院中外文藏书总量约26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2万余册,电子图书142万余种,报刊15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32个。新乡医学院图书馆图书84万余册,中外文报刊3967种。新乡学院图书馆图书143.92万册,期刊1416种,报纸102种;电子书100.6万种;电子期刊1.2万种;中外文数据库36个。河南机电专科学校图书馆图书82.43万册、电子图书18.67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多种。新乡市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藏书20余万册。这些图书馆在新乡区域已形成了以理、工、农、医、文和管理为主体,涵盖人文、教育、医学、经济、管理、金融、法律、艺术等多学科,各馆均有各自的特色数据库,基本上是属于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互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区域图书馆馆藏体系。这些为新乡地区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知识服务平台确定了基本条件。

3 新乡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的结构

大数据环境下知识的几何级扩张和产生的知识新特征,已成为人们用来学习、交流和传递知识的重要选择。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和服务中相当重要且活跃的一部分。

在大数据环境下,任何图书馆已经不可能独自拥有所有的资源和隐性知识不产生转移。构建区域图书馆平台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图书馆资源尽可能覆盖所有相关的知识,延伸图书馆组织能力、知识获取和服务边界,通过不断地参与平台的跨边界交流和新的知识价值链接,图书馆才能得以快速发展。根据新乡区域图书馆背景、设备基础和条件以及开展的业务活动案例,认为知识平台建设是最佳获取和传递知识的工具,不仅能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而且在技术、知识获取与传递、知识创造和创新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新乡地区区域图书馆联盟是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龙头,以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为两翼,以新乡市图书馆(下辖四区八县图书馆)为中轴,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专科学校为鸟尾的图书馆知识组织联盟(图1)。基本上能满足该地区文化、科技发展的要求。

图1 新乡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结构

4 新乡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的作用

4.1 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是获取知识的最佳工具

知识组织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决定组织或同盟的合作关系程度。大数据环境下知识特征的多样性,只有通过区域图书馆知识的组织、重组和整合,聚集成为集体知识,才能促进知识自由和快速转移。新乡市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联盟的构建,弥补了以往图书馆重视对知识转移和利用、忽视人力资本资源积累这一重要过程的缺陷。解决了组织(个人)为保护其知识产权,采取种种措施以防知识的外溢、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使知识难以用正常的市场机制需要进行传递[1]的问题。如当需要的知识比较复杂,或者被包含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或组织框架中时,为克服知识转移和共享失灵现象,通过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既能够高效地传递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又针对内部及外部事件,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形成一种跨组织边界的联接。正如彭正银、韩炜所认为的,跨组织边界是最合适的转移知识的工具[2]。

4.2 服务质量保证

大数据打破了图书馆知识收集、整理的时间序列和空间组合绝对化、静止化的观念,使知识收集、获取、传递和应用在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上变得相对化。网络可以将知识保留在一个新的时空范围,即网络空间域和网络状态的时间。它使图书馆工作具有了虚拟性特点。大数据泛在的模糊性,使图书馆地理界限越来越模糊。图书馆要建立明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知识转移的战略目标,不仅要在馆藏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收集网络资源,而且要提升人才资源建设水平。面对大数据的冲击和信息扩散速度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为适应大数据环境应提高图书馆工作与转移知识的一致性程度,使图书馆协同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如定期举办读者辅导、馆员交流和读者免费阅读等形式,促进建立区域内图书馆相似的文化,使转移的知识和组织文化匹配[3],以此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如2013年,新乡市图书馆以“手机报”为平台,积极拓展文献信息服务。“新乡电视台手机报”由新乡电视台主办,是通过手机提供最新时事资讯的一种新兴传媒方式。对开展这样的信息服务工作要求精、准、新、快。也就是说,单凭一个图书馆的资源很难完成和达到好的效果。新乡图书馆积极联系市区各大学图书馆,从这些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中有针对性地精心挑选,馆员相互协作,每周定期在手机报上推荐优秀图书和最新信息,受到新乡各界的欢迎。另外,图书馆联盟与报纸联姻开展阅读宣传,积极与《新乡日报》《平原晚报》联合开展各种活动,使政府、企事业、学校和市民对图书馆开展的读书、讲座等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他们影响到更多的人。

因此,为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区域内图书馆就要勇于打破组织边界,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从高效到超高效的飞跃。

4.3 图书馆技术提高

大数据环境为人们带来了新的需求,各种技术之间的交叉性增强,使组织创新的规模和范围扩大,激励组织创新程度也越来越大[4],这些力量牵引或推动了图书馆技术的变化。由于区域图书馆在环境、文化、技术和经验等方面各有长短,仅依靠单个图书馆的技术知识受其情境的差异性和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独特性的影响[5],且知识转移处于成员情境范围之外。新乡市区域图书馆的构建弥补了这种差异性,同时成为区域各个图书馆知识能力增长和技术提高的互补条件。为了适应大数据知识特征和有利于区域知识服务和管理的提高,新乡区域图书馆采取链接跨组织交流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之间知识交流和合作,在技术上促使区域图书馆和馆员在技术情境范围出现重叠,使内部和外部知识进入本组织和馆员的情境范围之内。通过这个平台,图书馆在技术上得到相应的调整和突破,能有效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环境的变化,成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的力量。

4.4 知识获取度高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思维和工作方式[6]。大数据知识的网络集成,知识的渗透性和交叉复杂性,使图书馆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知识组织能力,而跨组织的网络知识组织、战略联盟趋势将迫使各图书馆发挥竞争能力、开发新业务和服务能力。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知识组织能力决定了区域范围内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活动。新乡区域图书馆联盟在组织能力上,使图书馆知识服务和管理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因此,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更能够适应读者、市场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需求。“正如当组织在技术支持下与它们的客户、合作伙伴甚至是它们的竞争对手要建立起联系时,原‘价值链’就转变成了‘价值网络’[7]。”因此,通过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能使图书馆文化氛围和馆员知识转移行为的相似性增强,而知识转移行为的自我意识提高正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随着平台的运行和发展,馆员逐步有了独特性的自我知识转移意识和行为,馆员知识转移行为相似性也逐步提高并达到一种社会同一性,增强了知识获取和服务的强弱关联性,同时也拓宽了知识获取和服务途径。

随着区域图书馆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新乡区域图书馆联盟充分利用各馆的先进技术,如RFID、虚拟化、云计算等,为尽快实现区域资源数字化和服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不仅使以后能在区域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教育与咨询活动,逐步实现“资源中心”向“学习中心”的转变,而且可以达到为区域知名企事业单位、高校和校企合作单位提供服务的目的。

4.5 促进知识创造和创新

区域图书馆的知识重组、整合和组织学习是区域经济、科研和创新的一种驱动力。从客观上分析,在任何组织中的人员都存在对组织发展的不同的隐喻方式,即对组织发展重点有不同的理解[8]。对于知识共享的理解,我们认为是个体——个体、个体——组织发展之间的频繁互动或类似的情境(或单一情境)下自愿传递隐性知识[9]和共享,以达到促进区域科学经济发展的目的。在新乡区域图书馆平台内开展知识重组管理计划方面,各图书馆组织能充分利用馆藏、馆员知识来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创新、科研创新,从严格的培训知识转移计划或者通过知识自组织方式对社会的影响来关注和保证知识共享目标的实现。

4.6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使知识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敏捷。隐性知识转移与许多相互依存方式或转移步骤取决于组织情境和组织机制。而隐性知识主要通过人际交往、精神形式、技术技能和经验交流的方式传递[10]。新乡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包含了馆员的人际关系、经验、技术,正是这个平台能够及时发现、挖掘和整合知识,才能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其结果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体现了图书馆的智力劳动、科学管理的发展、管理方式、组织文化和信息支持系统的作用,使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能保证信息资源获得持续和核心竞争力优势。

4.7 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或突破年龄、等级、地理的障碍

从实践的角度看,单方面的知识组织不足以融合对方所潜藏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新乡区域图书馆通过建立跨组织边界的组织形式获取知识,依靠图书馆之间的密切协作,有效地实行知识的转移和传递。如果我们从知识转移最小化程度理解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的组织作用,它至少能帮助图书馆与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之间创建一种知识获取和利用的强弱联系。它对合作双方技能培养与科研水平的发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区域内建立多方位、多功能、灵活、宽松的图书馆、馆员、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很有可能出现跨越年龄、等级、地理等障碍进行隐性知识转移[11]。

5 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框架

新乡地区图书馆联盟为建设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提供了好的思路。我们认为,建设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就是要把图书馆和馆员间的模式从知识个体意识定制化的知识管理范畴中解放出来,把大数据情境以及情境知识融汇在知识组织管理之中。当然,由于在不同的情境下馆员对知识转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评价是不同的,可能导致区域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的阶段目标以及最终目的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或被错误地理解。因此,在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时,要为突出知识转移情境要素并充分利用情境提升知识组织管理,把大数据情境知识明确、系统地集成到区域图书馆知识组织管理中,构建区域图书馆在大数据情境知识转移跨边界实施管理框架,在大数据情境中促进和实现知识生产创造、组织存储、分发共享和获取应用等知识转移过程,提升知识转移效果[12]。只有知识管理建立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区域图书馆跨边界知识组织平台情境为基础,才能有利于知识管理深入研究。

我们首先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竞争力战略、技术战略和知识转移氛围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区域图书馆知识组织一体化结构,并把知识组织的框架分为4个演化区域,即提高区域图书馆组织知识转移的动力、区别知识的组织价值方案、如何创造和保持知识价值以及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包括员工的知识、系统中知识、环境中知识和组织文化中知识),见图2。

知识组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知识的自组织是一项高度人性化的工作,对于不同的图书馆状况、环境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区域图书馆自组织的一体化结构和功能边界的明晰化和线性化,可以使区域内图书馆自组织处于一个规则的、可预测的情境知识中实施知识组织管理活动。自组织的规模、角色、技术、氛围、专业化和控制因素是组织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知识自组织跨越边界越大,就越能增大获得并扩大组织规模和隐性知识的机遇。目前,由于缺乏知识管理战略与自组织机构的协调,组织、员工、系统、环境、组织文化、竞争力、核心技术以及知识转移氛围的循环链接,导致不少对知识的自组织管理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因此,应从知识转移动力——区别知识价值方案——创造和保持知识——知识转移重要性四区的循环链,事先营造工作情境,在竞争力战略、核心技术战略和知识转移氛围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区域图书馆知识的自组织一体化结构,提高组织成员的热情,引发知识与知识主题。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工作任务的专门化,图书馆为了实现最大化知识转移效率,必须使自组织中的个人角色定位明显,知识的自组织边界控制确定,这样,知识的自组织权限边界也随之清晰。在工作实践情境下计划并实施开展知识转移活动。

图2 大数据环境下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建设框架

6 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的措施

6.1 区域内图书馆的协作和参与

随着大数据环境的动态化,知识转移的速度、灵活性、整合集成和创新成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组织边界和服务范围要求图书馆快速地回应顾客多样化的需求,除了促进图书馆和馆员个人学习外,图书馆应更多地关注知识组织过程而不是专门化知识链接。基于组织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部环境因素定义的基础上学习组织边界的界定,超越了传统的根据部门职能或部门划分“法定”边界[13]。图书馆知识平台的相对自主型特征,使得它成为一个新型的实体,将成为大数据环境下主要的区域知识组织与传递形式。因此,尽最大努力主动与图书馆员以及其他组织的关键人员沟通,建立起伙伴关系并尽可能保证图书馆以及馆员的协作和参与。

6.2 注重知识价值培训

知识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隐瞒个人的知识框架、模式和过去的经验[14]问题,因此要注重知识价值的培训工作。①知识愿力培训,只有热爱学习的馆员才能主动参与培训,只有怀着求知的心态才能积极配合知识的组织;②知识潜力培训,在知识价值培训引导和发现馆员在相关领域具有的发展潜力,并符合其知识组织规划;③毅力培训,能够坚持,培训后能够思考总结,制定行为转化的行动计划,并运用于实际工作。

6.3 客户导向和知识共享

图书馆主动将其知识进行知识转移,使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能够为人所知,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并自觉参与知识转移工作。

6.4 培育战略性思维,提升图书馆的战略决策能力

通过培育对宏观政策、市场动态、竞争对手的全面分析,为图书馆决策献技,将图书馆的决策导向科学化、合理化。

6.5 能力的培养

区域图书馆知识在于能力(包括知识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应用,它覆盖于图书馆知识组织能力建立相关的整个过程。图书馆平台组织作为一种制度进行知识组织和服务,创造了可以使许多个人专注于他们的专业知识的使用环境和条件,而大数据知识并不能承担这种协调功能,因为大数据知识的特征在协调过程中会因为知识的隐含性和不可分性等原因而失败,如知识的失控性。探索新的图书馆知识组织竞争手段,就是通过核心竞争能力与其他组织进行有效的重组或聚集,使图书馆能够创建出超级核心竞争力。

6.6 馆员的素质

构成平台管理的馆员应该是本行业或专业的核心馆员。这些馆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科研管理知识,懂得客户需要什么,懂得科研情报的分析、归纳与运用。成员的基本素质:①要对情报知识需求准确把握;②多种信息采集手段灵活运用;③清晰合理的逻辑判断;④简单明确的知识表达,历史信息的有效管理。

7 结语

构建区域图书馆知识平台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共同体的不断生成和演化过程。在大数据环境中,区域图书馆的边界不可避免地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理论上对图书馆工作实践管理知识转移进行探讨,把单个图书馆储存知识变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组织学习程序,构建一个跨组织边界的区域图书馆知识转移实施平台。希望深入分析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和对跨知识转移障碍关系的理解,以及它如何作用于隐性知识转移,如何通过知识重组促进科技创新。通过这个共享平台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特征[15]。让拥有知识者在转让使用权的同时明白并不是转让其所有权,而知识的使用也不具备排他性。区域图书馆知识组织平台应该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全面战略和专门化战略、未来的组织形态与这两种战略相对应的策略,成为知识集成者的组织和个人核心能力突出的专业化组织。大数据环境下知识组织形式是一种虚拟组织形态,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要扮演好知识整合者的角色。区域图书馆要把主要业务集于图书馆信息研发、咨询和技术创新,开发自己的知识网络,突出技术、个性化设计、品牌和网络竞争能力,并使这些能力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未来应计划致力于区域图书馆知识转移管理的整体目标,特别是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组合以及整体知识转移。因此,希望对本项目感兴趣的图书馆以及同仁参与项目的研究,在图书馆分享知识、经验、技术,在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组织平台管理中讨论,从而继续对区域图书馆知识共享平台管理以及知识转移进行深入研究。

[1]Argote L,Dar E.Repositories of knowledge in franchise organizations:individual.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A].In Dosi G,Nelson R,Winter S,eds.Nature and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C].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彭正银,韩炜.任务复杂性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1):11-18.

[3]刘长义,谢荣见.基于技术员工流动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144-147.

[4]James Brian Quinn.“Outsourcing Innovation:The New En⁃gine of Growth”[J].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0(4): 13-28.

[5]尹洁,等.ERP关键用户向实施顾问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09(11):139-144.

[6]Michael Hammer.“The Super Efficient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9).

[7]Don Tapscott&Art Caston.Paradigm Shift:The New Promi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8:78.

[8]Hayes R H.Clark K B.Exploring the sollrces of prodac⁃tivity differeflces at the factory level[A].In Clark K.Hayes R,Lorenz C,eds.The Uneasy Alliance:Managing theProductivityDilemma[C].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5.Katz R,Allen[J].Investigating the not invented here(NIH)syndrome:alook at the performance,tenure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50 R&D project groups[J].R&D Management,1982(1):7-19.

[9]Nonaka.A dynamic theory of knowledge creation[J].0rgani⁃zation Science,1994(1):14-37.

[10]曾款,刘国新.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机理与转移模型研究[J].软科学,2013(2):12-18.

[11]刘宁,张正堂.团队多元性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9):175-179.

[12]Chris Sherman,Gary Price.The Invisible Web:Uncovering Sources Search Engines Can’t See[J].Library Trends,2003(2):282-298.

[13]Peter M.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M].New York:Doubleday/ Currency,1990.

[14]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5]Szulanski 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impediments to the trau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27-43.

G253

2015-02-24;责编:张欣。)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gh-639);新乡医学院培育基金资助项目(2014YB22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乡馆员图书馆
新乡医学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新乡:豫北老区明珠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