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明星与文学电影改编的互动
——以伊丽莎白·泰勒和《小妇人》为例

2015-02-21周建华

关键词:艾美小妇人泰勒

周建华

好莱坞明星与文学电影改编的互动
——以伊丽莎白·泰勒和《小妇人》为例

周建华

以伊丽莎白·泰勒为例,讨论在以明星制为核心的经典好莱坞时期,文学电影改编和明星制的互惠共赢关系。并通过分析泰勒饰演的改编影片《小妇人》中人物角色特征的变化,探讨明星表演对于改编影片角色塑造和意义生成的影响。从两个层面上分析好莱坞明星制下明星与文学电影改编的复杂关系。

电影改编;明星制;伊丽莎白·泰勒;《小妇人》;互文性

文学电影改编的历史几乎与电影发展的历史一样长。文学作品中精美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中传达的人生智慧都是电影人取之不竭的宝库。然而电影改编却是受到评论家和观众诟病最多的类型,忠实一直是电影改编无法逃脱话题。观众无一例外都将改编作品与原著作比较,并把原著作为衡量改编是否成功的标准。而中外电影评论家们虽然逐步认识到电影与文学的差异,越来越强调电影自身的特性,然而在实际分析中他们仍然以原文作为研究改编电影作品的主要参照物,并坚持在无法绝对忠实的情况下至少要忠实原文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可是在一片讨论“是否忠实,能否忠实,忠实什么和怎样忠实的”问题声音中,有一个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产物,众多因素都参与电影意义的生产,而原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意义生产因素。其他因素无一例外都参与意义的生产,明星就是其中之一。在文学改编影片中,明星不仅仅塑造角色形象,明星表演风格还给影片打下其独特的个人烙印。这在以“明星制”为中心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中尤为明显。明星这一独特文本(包括明星的荧幕演出和社会演出、社会对明星的期望)和原文学文本以及改编的作品形成了复杂而又交互影响的互文关系。因此,本文将以伊丽莎白·泰勒为例讨论经典好莱坞时期明星制、明星表演和文学改编的关系。

一、好莱坞“明星制”与文学改编的合谋

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的一个中心就是“明星制”。明星制指“大制片厂公司重要影片的生产、宣传都围绕明星进行,从而使明星成为一部影片或一系列影片的品牌。成为企业产品差异化和与对手竞争的重要手段”[1]。好莱坞明星制是现代电影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孕育深受观众爱戴和追捧的一个个璀璨夺目的明星,好莱坞保证了其生产影片的卖座率。而文学改编也是好莱坞的制胜法宝,原文学的声望和广大的读者群是改编影片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明星产业使得文学改编作品星光熠熠,明星表演使传统的经典作品焕发的生机;而明星形象的塑造和明星表演特色的形成和传播也得益于一部部耳熟能详的故事改编。

明星是商业的产物,经典好莱坞时代的明星是美貌与演技并称的。伊丽莎白·泰勒是经典好莱坞“明星制”孕育的最后一位也是最突出的一位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不仅被誉为“世界头号美人”,而且善于刻画人物内心和能够胜任多种角色的,从艺60年,获得两次奥斯卡影后。1961年凭借在《青楼艳妓》里的精湛演技荣获第3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67年又因《灵欲春宵》荣获第39届奥斯卡影后。此外,金球奖、肯尼迪艺术成就奖、美国电影学会终身成就奖、英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都证实了伊丽莎白·泰勒的杰出的艺术才能。

演员实现其明星地位,不仅靠荧幕上的表演,更需要明星的社会表演。伊丽莎白·泰勒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好莱坞传奇色彩”的女星。她是好莱坞财富和爱情的象征。她是第一个薪水百万美元的好莱坞女星,收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她传奇的爱情生活堪比好莱坞最富戏剧色彩的传奇故事,充斥着好莱坞故事中经典桥段和情节。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娱乐事业,晚年的她也以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备受关注。

好莱坞明星产业造就了伊丽莎白·泰勒,伊丽莎白·泰勒又丰富了好莱坞的银幕。不论银幕内外,伊丽莎白·泰勒都是美丽善良又骄纵善变、性感多情并敢爱敢恨、爱慕虚荣而又自信坚强的。她既拥有人人都渴望的生活品质和个性特征,又无法摆脱人性弱点和生活磨难。本色魅力与性格魅力融入了她的表演之中,在一个个银幕形象尤其是文学改编作品中再现而又发展。如同泰勒一样,好莱坞明星的形象符号为文学改编影片添加了名气。“明星阵容常常成为一部电影质量保障的某种象征”[2],“明星对观众的号召力远远超过影片本身”,明星是吸引观众观看影片的“核心元素”[3]。此外,明星的个性表演还给这些文学改编作品留下了明星难以磨灭的个人印记。

另一方面,好莱坞明星的人气集聚和地位的确立与其参演的文学改编影片也是息息相关的。好莱坞的文学改编影片往往是票房和艺术的双料冠军。绝大多数获得奥斯卡奖的好莱坞电影是文学改编作品[4],而好莱坞盈利最多的影片中也有半数是文学改编作品[5]。

和其他众多好莱坞明星一样,伊丽莎白·泰勒曾出演过众多的文学改编影片。也像其他好莱坞巨星那样,泰勒的表演在这些文学改编角色中逐步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而她明星的地位和声望也由一部部经典的改编影片逐步垒就。确立泰勒童星地位的电影《灵犬莱西》是由根据英国作家艾瑞克·奈特经典儿童小说改编的。而她的转型之作《郎心如铁》改编自西奥多·德雷瑟的小说《美国的悲剧》,这部影片还获第24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改编自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剧本的电影《朱门巧妇》和《夏日痴魂》则标志着她进入好莱坞一线女星的位置。泰勒凭借这两部改编作品获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凭借《夏日痴魂》获第16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可见好莱坞明星地位的确立背后都离不开文学改编作品的功绩。“明星形象由媒体文本制造”[6],演员能够成为明星是影片为他们提供了“可被人关注和议论的场域”[7],文学改编作品给明星提供了良好的形象塑造平台,影片及片中角色的吸引力有助于演员成为观众喜爱的明星。当然由于明星的地位和个性表演,这些文学改编作品也备受瞩目,更重要的是原文学得到了新的解读和演绎,文学的意义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可以说明星的表演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改编影片确立了自己区别原著和其他改编作品的个性艺术价值。明星价值生产和改编影片的价值生产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二、明星表演对文学改编的影响

以利润为导向的好莱坞历来青睐文学改编作品,然而标榜着忠实原著的好莱坞电影人们,不会愿意也不可能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因为他们始终以观众为上帝,以观众的欣赏趣味为改编的导向。为了突出影片中观众喜爱的明星形象和观众熟悉的明星个性表演,改编影片中的角色往往不是根据原著而是根据明星的个性特征来重新塑造的。“明星作为他或她自身的可识别的表演,比明星所扮演的人物或者情节一致性所要求的心理真实更为重要。”[8]剧本、摄影、录音、美术、服装、化妆、道具,甚至整个影片的风格都围这一中心而展开。因而,明星独特的表演风格往往取代原著成为改编影片的标志。

与其他好莱坞明星一样,泰勒参演的文学电影改编作品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她个人的印记。以经典文学改编作品《小妇人》为例,虽然这部1949年的同名改编影片中泰勒只饰演了一个女配角,可影片却因泰勒的表演有了其独特的意义和特征。

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科特所著《小妇人》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被改编成电影的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虽然有1933年库克导演,赫本主演的改编精品珠玉在前,1949年由米高梅公司制作的这部《小妇人》依旧广受好评,并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泰勒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四姐妹中的老三艾美·马奇。她超越年龄的成熟气质和单纯而腼腆的少女心性形成了矛盾而又富有张力的表演风格,使得原本并不讨好的角色大放光彩,倾倒无数影迷和小说的爱好者,更塑造了《小妇人》改编史上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

这部改编电影是泰勒由女孩转变为女人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当时泰勒已进入好莱坞多年,好莱坞奢华的生活使年轻的泰勒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仿佛是人工催熟的花朵,17岁的泰勒已经成长为大众情人,艳丽而诱人。安·施特劳斯称她行为放荡不羁,经常穿着暴露;而她的朋友盖伦·麦克卢尔则认为泰勒“非常唯心和稚气…不知道怎样跟男孩们相处”,公司后来只得安排全美橄榄球队一名队员格伦·戴维斯做她的男友[9]。成熟迷人的外表和单纯腼腆的内心形成泰勒少女时代本色表演的独特风格特征,并在这部文学改编影片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原小说中的艾美是4个女孩中最小的,在家时总是为上学和作业烦恼,去了欧洲后则致力于装扮和社交。根据泰勒本身的形象,艾美在影片中成了老三,而且比两个姐姐看起来还要成熟。虽然影片和小说一样描写了战争影响下马奇一家贫困而又幸福的生活,但显然米高梅公司不愿片中的明星衣衫破旧。影片中的泰勒始终光彩照人,金色的卷发一丝不乱,衣饰虽算不上华丽却绝不寒酸。与小说一样,影片中的艾美也富有艺术气质,爱慕虚荣,喜爱画画更喜爱装扮。与小说不同的是影片中的艾美始终没有长大,自始至终单纯而又腼腆。在影片的前半段,她关注的是画笔和点心。影片的后半段,直接从艾美向乔辞行去欧洲跳到她与劳里婚后返家,而回到家的艾美和劳里不但没有任何亲昵行为,甚至显得过于生疏,远远没有她的二姐乔与劳里亲近。而小说中后半段艾美在欧洲社交界崭露头角以及她与劳里的情史在电影中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像呈现。

“演员的精彩演绎会赋予角色以一个经久不衰的生命,赋予角色以一个有思想的灵魂。”[10]与原著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角色特征不同,泰勒的本色表演呈现给观众一个成熟优雅却又极度单纯的小妇人形象。泰勒这句自我评价“女人的身体和孩子的情感”不但完美地总结了艾美这一荧幕形象的特征,也反映了深受战争后遗症影响的美国男性主流社会对于女性抚慰的诉求。因此,好莱坞工业塑造泰勒这样一位女星,并以泰勒的明星表演来改编这部反映战争对人们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战争的阴影中如何自救,如何走出创伤追求新生活的小说无疑是匠心独具的。泰勒的个性表演不仅丰富了原著的角色和原著的意义,更是突出了改编电影区别与原文学文本和其他改编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意义。

三、结语

与众多好莱坞明星一样,伊丽莎白·泰勒的明星身份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参演的文学改编电影,她在这些影片中的表演也丰富了她的表演风格。同时泰勒的个性表演也为这些文学改编电影增添了光彩,改编影片中的角色是泰勒个性特征、表演风格与原文角色特征的之间协商的产物。与泰勒一样,好莱坞明星参演的改编影片无一例外地打下了明星的个人印记。

文学的电影改编不是对原著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文学原著创造性的重构。这种创造性正是改编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电影是社会化大生产下的集体艺术创作,演员的表演是这种集体创造中重要的一环。在以明星制为核心的电影改编中,明星的表演对于影片意义的生产则更为重要。明星的独特表演风格会影响改编影片中角色的塑造和意义的生产。明星表演和原文角色和改编背景之间相互对话,形成了改编影片中独特的角色特征意义。

[1]何建平.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6:48.

[2]邱章红.形像与资本:好莱坞电影工业明星制剖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6).

[3]周付丽.好莱坞明星制运作模式研究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D].上海大学,2007:14.

[4]李骏.试析中西电影改编[J].理论界,2004(5).

[5]Bluestone G.Novel into Film[M].Baltimore&Maryland: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57:3.

[6]理查·戴尔.明星[M].严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7]张晓玲,姚丹妮.华语电影明星制的文化内涵与营销策略探究[J].当代电影,2014(1).

[8]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莆,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60.

[9]K·凯利.伊丽莎白·泰勒初登银幕的日子[J].戴声浦,译.世界电影,1994(1).

[10]杨远婴.电影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37.

(编辑:张齐)

I106.35

A

1673-1999(2015)05-0082-03

周建华,女,硕士,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影视改编。

2015-02-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文学影视改编的跨文化研究”(10YJCZH24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艾美小妇人泰勒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小妇人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更加专注画面还原 艾美MS-200
《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艾美酒店及度假村再扩青岛版图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
“艾美百分百”成员新浪潮乐队Nouvelle Vague于上海特别呈现“新潮律动”演唱会
艾美气泡酒开启艾美创驿大堂新体验
星闻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