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微信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2015-02-21吕少蓬王交来

关键词:舆论媒介微信

吕少蓬,王交来

(华侨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高校学生微信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吕少蓬,王交来

(华侨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通讯技术的发达为微信舆论的传播提供了传播载体,移动讯通工具的发达加速了微信舆论的交互、交融与互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微信了解、挖掘与传播信息的局面空前繁荣,微信成为学生搜集信息、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当前舆论媒介传播路径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移动性更高、渗透性更强、集中性更突出,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网络新时期,高校传统引导模式对微信舆论难度越来越大,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

高校学生;微信;舆论引导;策略

微信舆论是指人们以微信为信息获取、观点发布和信息传播载体,对某一观点和问题发表具有趋向性的观点、态度集合。微信舆论具有以下特征:其一,集中性。注册参与微信互动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8-24岁之间,大学生是参与微信互动的主要力量,其知识渊博,参与积极性高,活跃度强,促进了微信舆论的焦距。其二,时空性。参与微信舆论的人群,不限时间、地点和空间,可以随意发表信息、意见和态度,这为舆论的形成、发展与演化提供了岩床,丰富微信舆论意见的燃化。其三,功能性。微信舆论具有正功能性和负功能性,所谓正功能性即积极功能,表示微信舆论演化形成过程中对意见、观点和态度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所谓负功能,表示微信舆论演化形成过程中对意见、观点和态度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微信作为网络时期的新信息传播工具,给高校治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挑战,高校如何发挥好微信舆论的积极功能,成为高校学生管理新的课题。

一、当前舆论媒介传播路径的新变化

陆高峰通过微信舆论参与定量调查,根据用户使用微信的习惯发现,微信使用频率高,粘黏度高和倾向性高,而出现此结果的原因,除无线网络覆盖,以及移动工具的便携之外,还在于微信功能的多元化,使得微信舆论传播呈现使用频率高以及受众的黏度高等特点。

其一,移动性更高。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较而言,移动通讯工具以其外形小巧、功能多元和消费性价比强等特点,占据主流消费市场,人们通过Pad或者手机等移动工具,即可随时登陆微信,微信舆论网络空间焦聚过程中,虚拟舞台之下是成千上万的舆论参与者正通过小巧的移动工具穿梭于不同地域之间,而绝大部分微信舆论参与者是以虚拟身份的方式参与意见讨论等,因此,微信舆论传播的媒介以其移动速度更快,使用更加便捷的特点广受市场欢迎。

其二,渗透性更强。“超过一半人每天使用微信半小时以上,高达36.95%的人每天使用微信在1小时以上。用户使用微信的两大动机分别是与亲朋好友进行情感交流、了解新鲜观点意见。另外,了解新闻信息、学习新知识与休闲娱乐,分别各占7.97%,其他占2.9%,购物打车与支付占0.72%。”[1]从以上数据可发现,微信功能覆盖人们生活领域面越来越广,包括购买、消费、经商与关注时政新闻等等,因此,微信功能中的交友、微店与集中点赞,或者公共圈更加增加了人们对各种消费、购物乃至涉及人们权益的粘黏度。微信舆论信息传播越新颖、独特,关注度越高。

其三,集中性更突出。集中性分为信息与用户集中。微信信息相对传统媒介信息传播而言,信息传播内容短、传播速度快以及使用费用低等特点,广受人们喜欢,因此成为人们获知重大事件的渠道。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微信舆论传播的效果来看,“人们通过微信舆论活动获得信息,基于微信信息获取可信度、认同度以及亲和度较高。”[2]腾讯通过微信用户调查研究发现,有近七成用户非常喜欢微信,使用用户表示微信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通讯工具。

二、传统模式应对微信舆论存在的不足

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介的“普及导致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并对生存演化于其中的舆论产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给传统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新挑战。只有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利用信息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利用权威性优势,继续发挥传统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亲近性优势,大力发挥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新力军作用,才能掌握新媒介环境下舆论引导的主动权。”[3]

首先,颠覆传统引导模式,监控难度越来越大。微信传播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同时其传播内容具有公共服务性。传统舆论引导模式,主要是通过单向传播,信息传播反馈低,只能通过收视率或者调查了解反馈结果,因此交融性与交互性较低,给传统舆论引导带来时间、空间与地域引导限制,加剧了舆论引导的挑战。根据我国相关人权法律法规,微信舆论其私密性与公共服务性并存,涉及公民个人信息隐私,同时私密信息融合在多种公共服务信息中,难以辨别,因此,微信舆论的监控难度,使得微信舆论监控的度难以把控,稍有不甚,将引起私密信息泄露,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

其次,强渗透捏贴性,微信舆论引导工具落后。物质文明的发达,推动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由于微信传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时间发生于近几年,受思想、文化、物质支撑与网络通讯工具的先进性等影响,虽然移动通讯工具高度发达,但是对微信舆论的监督、引导与梳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物质工具、技术支撑与引导团队。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其引导受财政投入、技术弊端与团队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对微信舆论信息的传播,还难以应对自如。

再次,传统引导思想为主,引导模式落后。一部分高校应对舆论还停留在慢、等与被动处置的状态,思想观念传统,引导措施不到位,处置不及时是多数高校应对微信舆论的现状。往往由微信舆论引发群体行为,才能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对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形成威胁。网络新时期的舆论传播,已经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内容之广、传播渗透性之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们的生活领域,一旦引导失效,不仅制约微信舆论掌控速度、力度与深度,随时将引发多重矛盾的爆发。

“如果说以往媒介渠道上的舆论还是可以测量的,那么微信传播的舆论则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对于舆论引导的工作来说,最大的困难莫过于‘不知道舆论在哪’、‘舆论是什么样子’、‘谁是舆论的主体’。如果没有对这种新媒介确切的把握,那么在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刻,它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将是难以控制的。”[4]

三、高校微信舆论的引导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教学、科研与学生对网络使用率的攀升,高校加强网络时期微信舆论的引导策略成为当前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一,加大对微信舆论的财政投入,完善微信舆论引导的技术水平。高校微信舆论的参与群体主要为大学生,舆论产生、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涉及学生相关权益,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凝聚学生群体。高校加大对微信舆论的财政投入,一方面,需要加大应对微信舆论的物质投入,完善网络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库快速获得、提取与整理信息,做出联动反应,掌握舆论关键点,实施有效的引导策略;另一方面,招引网络技术人才,组建技术团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对学生实行有效的管理。

其二,建立和完善微信舆论引导的技术平台。从技术层面,人们利用移动通讯工具,通过微信关注时事以及生活信息,表达利益诉求,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微信是民意表达的渠道,相比传统民意表达渠道,微信便捷、快速与简练,能够较为完美的实现民意。高校通过扩展网络平台,推网络意见领袖,主动占领网络空间,学生“参与言行的收集,实现了舆论引导力的效能感、责任感。强大的技术功能有效地拓展了微信的舆论引导功能,在同等传播的价值体系中处于一种独立的平衡状态,维护了发送者输送信息、实施公共服务活动时的权威。”[5]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新颖,个性张扬,语言典型现代化,崇尚新鲜个性的信息,遇事缺乏理性思考,信息转载随意等,高校建立和完善微信舆论引导的技术平台,一方面能够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动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空间和平台,进行校风学风建设,举办校园活动,传递正能量。

其三,微信舆论引导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移动通讯工具在网络平台获得信息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微信已经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对高校微信舆论的引导可以通过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在活动中对多元的信息进行整理、反馈和引导,将消极情绪及早的疏导,及时引导舆论方向,主动占领意见领袖空间,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元意见领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体验感在攀升的同时,增强学生参与的乐趣和兴趣,学生乐于接受,一方面学生能够积极体验活动,对所关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与解决,同时,网络上能够满足学生获得信息的需求。因此,高校通过活动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在活动中教育、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从活动中反馈情感情操;学生通过微信反馈活动参与情况。

其四,加强微信舆论引导力,提高舆论应对能力。微信使用用户的逐步增加,使网络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开拓微信舆论引导平台,打造多彩网络空间与学生实现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互动,使得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宽泛化,使高校微信舆论环境结构呈现个性化状态,刺激学生参与,容易聚集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意见都会在高校网络平台形成多种表达。高校对微信舆论引导得力,将有助于高校更加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反之,一些不利事件将被网络聚焦放大,极易引发大学生的情绪大宣泄。因此,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大学生思想的多元思想趋势多元复杂的背景下,高校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有效功能,创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与体系,正确处置与对待微信舆论。首先要理性对待高校处理微信舆论;其次是要做好微信舆论的引导与预防,能够及时发现舆论导向,将不利舆论进行及时疏导,将可能引发的危机在爆发前处理了;最后,做好权威信息公布,对微信舆论中的热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让信息公之于众,主动出击,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如实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导权。

[1]陆高峰.微信舆论传播与用户使用特征[J].青年记者,2014(33):102.

[2]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等.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3]乔保平,邹细林,冼致远.媒介融合: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转型与突破[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82-186.

[4]赵云泽.微信舆论特点及其带来的监管挑战[J].红旗文稿,2014(9):30-31.

[5]赵文晶,刘军宏.微博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1(12):12-15.

Research on Wecha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VShao-peng,WANGJiao-lai

(CollegeofFineArts,HuaqiaoUniversity,Quanzhou,Fujian36202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the communications carrier for the spread of Wechat opinion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tools has accelerated the interaction,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ity among Wechat opinions.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an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in understanding, digging and spreading information through Wechat. The current new change in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pat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higher mobility, stronger permeability, more promin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new network age with the prosperity of new media,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model of micro-channel guide public opin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so it should continue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university students;Wecha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strategies

2015-05-26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2HSZ08)

吕少蓬(1961—),男,福建泉州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交来(1984—),男,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672-934X(2015)04-0065-04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4.010

猜你喜欢

舆论媒介微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微信
微信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