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研究述略

2015-02-21李冰冰

关键词:及物动词语素偏误

李冰冰

韩国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研究述略

李冰冰

虽然中韩两国同属东亚,但是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因此,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对7篇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词义偏误、词性偏误、搭配偏误和语用偏误几个方面对34年来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偏误分析做一综述。

韩国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迁移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学习汉语词汇时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词义偏误、词性偏误、词语搭配偏误和语用偏误四个方面。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以“韩国学生”、“偏误分析”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网上对1980年至2013年的期刊论文进行模糊搜索,得到符合上述条件的论文485篇,最后选出涉及词汇偏误分析的7篇论文进行综述。

一、词义偏误

文献[1]认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义偏误主要表现在同形词上,韩语中有许多与汉语词同形的汉字词,但是它们与汉语词之间的意义却不尽相同,韩国学生在学习这些汉字词的时候往往会受母语影响而照搬照用形成词义偏误。文章列举了“学院”、“人间”、“继续”、“深刻”、“失职”和“放心”6个韩汉同形词,从词义范畴的大小、义项对比方面分析了两种语言中词义的具体差异。在谈教学对策时文章也提到了韩汉同形词在词语的义项、感情色彩、词性和语体色彩几个方面的差异。文章开头把这些偏误的原因归结为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笔者认为,母语的干扰虽然是造成以上词义偏误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这一点文章并没有深入论述。

文献[2]通过对韩语中的汉字词与汉语词的义项对比,把韩汉同形词分为同形近义和同形异义两种情况。同形近义词是指此类韩汉同形词的义项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有时在某些义项上两者还相互交叉,既相似又有所区别,区分起来有一定困难。同形异义词则是由于汉字的多义性和汉字组合之后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例如“汽车”在韩语中指的是火车,“世上”在韩语中是“世界”的意思。文章在分析这些同形词的时候也认为韩国学生由于受语际干扰会产生较多的偏误。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两种语言自身系统的差异导致的,属于语际偏误。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同形词角度出发对两种语言词汇进行的对比分析,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概括得比较全面,最后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是一篇有较高水准的论文。

文献[3]讲到的词义偏误,可以概括为两点:(1)语际干扰导致的偏误。由于受到过汉语的影响,韩汉两种语言在汉字的使用、汉字意义的对应方面会有一些相通的地方,韩语中存在着一些与汉语“同形同义”的对应词,例如“保护、动员、活泼、固执、故乡”等。汉语与韩语的这种“共字”现象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在学习那些“共字”却不“共义”的汉语词时会产生依赖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选用自己熟悉的“同形词”,又由于对这些词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上常会出现词义上的偏误。(2)汉语自身特点导致的偏误。汉语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大多又是由一个个语素构成的,留学生在掌握了一个语素之后,往往会因为对词义的感知不周全而在选用具有相同语素的两个词或多个词时出现错误。这篇文章的语料来源于作者收集的学生的书面作业、作文、试卷。笔者认为,在分析过程中是否已将由教师教学方法引起的集体性偏误排除在外是应该注意的。

从韩语词汇组成类型及其结构特点来论述文献[4]。它把韩语词汇按其来源分为自源词和外来词,外来词其中之一就是源于汉语的外来词。在自源词的合成词构词语素中涉及汉源语素的又有三类,分别是汉源语素+汉源语素、汉源语素+自源语素和汉源语素+西源语素。文章认为正是由于韩语和汉语在词汇的组成类型和结构特点上存在的多方面联系,使得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然后从词的理性意义的角度出发,从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集体和个体的不同及搭配对象的不同四个方面论述了两种语言中近义词的偏误。其中,在词义范围的大小和词的搭配对象方面韩国学生出现的偏误最多。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韩语的分析较为透彻,这也使得在把韩汉语言作对比时更有针对性也更准确,但最后作者提出的策略较为简单,理论性较强,并无多少新意。

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词汇偏误论述得比较详细、全面的是文献[5]。文章先是介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偏误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分别从语素层面和词的层面对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进行了分析,并将偏误原因归纳为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四个方面,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教学建议。词义偏误方面,文章主要是在“语素层面偏误分析”一节进行了论述,将其从同语素双音节词偏误、同语素单、双音节词偏误和非同语素同义词偏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韩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词义偏误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语义理解不到位造成的。在同形近义词、同形同义词和同形异义词的理解上语素义扮演了重要角色,对语素义差别的忽略、异语素含义把握不到位和语素义的过度迁移泛化使用是造成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时出现的词义偏误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要加强对语素义教学的重视程度,借助语素义辨析词语,能使留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词语之间的意义差别,明确搭配的不同,从而减少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词义偏误。

此外,文献[6]作为现实语料,对韩国学生的词汇偏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一是母语与目的语词义差异造成的偏误;二是目的语中近义词偏误。笔者认为这是不同的着眼点,首先是把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得出韩国学生词义偏误的两个原因,概括为:一是两种语言中对应词概念意义的不等值现象造成的,即词语义项的不完全相同,而韩国学生却将这些词扩大化使用。二是学生对韩语中“汉字词”的把握不到位,从而进入理解和使用的误区。这与前面提到的文章的结论基本一致。然后文章又从目的语内部的角度出发,举例分析得出了汉语中近义词较多也是韩国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这与文献[3]得出的结论类似。

二、词性偏误

对于词性的偏误分析,同样以前文“词义偏误”部分涉及的文章为参照,此外还有文献[7]涉及到的相关部分也在下文中做一列举。同样,本文后述当中的搭配偏误和语体偏误也只阐述以上提到的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文献[7]从韩国学生母语负迁移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在习得汉语词汇时出现偏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恰当地比附造成的。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常常会“把动词当成名词”、“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第一点中作者列举了“关心”、“照相”和“结婚”,这几个词语在汉语中是动词,而在韩语中却是名词。关于第二点偏误类型,文章则认为是因为韩语中不及物动词很少,动词和宾语的位置也与汉语不同造成的。可以看出,文章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词性偏误分析是建立在汉语与韩语的词汇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把偏误原因归结到两种语言所存在的差异上。

文献[1]将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的词性偏误列举了以下五点:(1)名词误用为动词;(2)动词误用为名词;(3)离合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4)复合趋向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5)“一点儿”和“有点儿”的误用。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韩国学生把非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也印证了文献[7]“韩语中不及物动词很少”的观点。同时,虽然没有明确点出偏误产生的原因,但从文章中可以得出韩语的词性标志很明显,而汉语恰恰是缺乏形态变化和词类形态标志的语言,这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产生词性偏误的重要原因。

文献[4]关于词性偏误主要讲到两点:量词的偏误和副词的偏误。显而易见,汉语量词众多,而且用法也与韩语中的量词用法有所不同,韩国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副词的偏误中,文章也分了几种情况:该用甲而用乙、副词与形容词混用、多用否定副词、副词的重叠等。文章在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还是比较深入的,但在研究的横向方面是不是有待扩展,因为关于其它词类的偏误分析作者并没有涉及。

三、搭配偏误

关于搭配偏误,文献[5]在词层面的偏误分析中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不及物动词和宾语搭配使用偏误”、“处所词和动词搭配偏误”、“离合词和宾语搭配偏误”、“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偏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以及“述语和宾语语义搭配不当形成的偏误”几种形式。作者通过分析得出带有民族文化特点、按照各自民族认知方式隐喻形成的这些韩汉同形异义词对韩国学生的干扰,使学生对汉语词汇语义、语用特点把握不到位,又简单地把母语中的搭配关系套用到汉语的对应词上,从而产生母语负迁移偏误和搭配偏误。

文献[7]把韩国学生词语搭配不当分为“动宾、动补搭配不当”和“副词搭配的偏误”进行分析,其中后者又分为“在某些关联词语构成的格式中副词的漏用”和“无法满足某些副词使用上的强制性规定”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文章并未详细阐释每种偏误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归结到韩国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影响上。

文献[2]分析了韩汉同形词的搭配偏误,并总结出学生搭配偏误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在平时对汉语搭配习惯的忽略;二是对没学到的搭配自然挪用韩语的表达习惯。笔者认为上述两点原因都可以归纳到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因为总的来看都是由于学习者的主观原因引起的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偏误。

四、语用偏误

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就是能够达到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不仅要顾及到词语自身的意义、性质特点,还要考虑到使用的背景、交际的场合等多方面因素。虽然汉语先前对韩语有过较大的影响,但是韩国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和使用汉语词汇也并非易事,依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偏误。关于这一点,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语体色彩偏误这个方面。

文献[7]关于韩国学生语用偏误的情况提到两点:一是由于学生没有把握好交际场合而造成口语和书面语的混用。例如“前辈”、“托您的福”、“承蒙您的问候”等书面语色彩较强的词或短语常常会出现在学生日常的口语交际当中。二是由于对词语的褒贬义认识不清而造成的感情色彩偏误。例如“实在”所修饰的词一般是消极的,带有贬义色彩,而学生可能因为不理解而用错。

文献[1]主要分析了韩国学生的语体偏误,作者认为“儒家谦己尊人文化对韩国学生的影响”、“韩语中古汉语词的遗留”和“韩语本身具有的复杂的敬语系统”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时产生语体偏误的主要原因。学生由此会在并不恰当的场合和语用条件下过多使用谦词和敬语,给人造成生疏、不自然的感觉。再者,在汉语成语的使用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韩国留学生的使用频率更高,但是由于对汉语成语的语义轻重或语体色彩的把握不到位,往往出现不能恰当地表情达意现象。

关于语用偏误,观点比较新颖的是文献[4]。文章把学生的语用偏误从“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用语失误”两方面来论述。前者,先引述了语用语言失误两个层面的含义,指出了这种语言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并以空间指示的语用失误和主语的省略为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韩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比较,文章指出汉语中的指示词有近指和远指之分,而韩语中除了近指、远指还有一个中指,这就是韩国学生常常分不清汉语中“这”、“那”的指示用法的原因。后者,“社交用语失误”当中文章认为表现最明显的是日常用语失误以及说话的分寸和礼貌程度上的失误。引述了Kasper对日常用语失误的划分,又指出因为过分的礼貌用语使得韩国学生在日常交际当中出现了不得体的表现。

五、结语

通过对上述7篇关于韩国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的文章介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针对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词义偏误研究主要集中在韩汉同形词、对应词方面,因此,以后的研究分析在词汇的广度上有待扩展。至于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词义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策略几个方面。

第二,词性偏误主要表现在动名词混用、非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原因是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中动、名词词性存在较大差异;韩语中及物动词较多导致韩国学生使用习惯上的思维定势。

第三,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搭配偏误的形式比较多,除了不及物动词和其它句子成分搭配使用较多外,也包括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共有的难点,即汉语离合词和量词与其它句子成分的搭配。

第四,对语用偏误的研究则集中在语体色彩的把握不当造成的偏误,主要有口语、书面语的混用;词语感情色彩的误用等。此外,研究者都注意到韩国学生过多地使用谦词和敬语,总会给人一种过分谦恭,不自然的感觉。

从以上几篇文章的综述可以看出,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词汇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无非是将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或举例进行比较。研究模式的框架性比较普遍,一般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语料,总结偏误及原因,最后提出教学对策,而教学对策的理论性往往比较强,没有多少能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尝试从更新颖的视角,更实际的角度出发,突破原有的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努力探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逐渐形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更完备、更清晰的体系。

[1]杜艳青.韩国学生汉语词语偏误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4(3).

[3]施文志.日韩留学生汉语词语偏误浅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4]张方.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类型及其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7).

[5]杨柳.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D].保定:河北大学,2010(5).

[6]杨莉莉.韩国学生汉语词类偏误分析[J].文学教育,2011(3).

[7]刘红英.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使用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编辑:张齐)

H195

A

1673-1999(2015)01-0077-03

李冰冰(1990-),男,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12)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2014-10-23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语素偏误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因果复合词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