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2015-12-16陈雪钧
陈雪钧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陈雪钧
创业教育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从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国际经验与启示、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体系、现状与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社会经济环境驱使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历史久、规模大、水平高,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等教育界和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查寻相关文献,尝试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评析其主要贡献和不足,并审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解决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创业教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1970年美国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在普度大学召开,内容涉及大学在促进创业发展中的作用。1974年Jeffry A.Timmons编写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创业课程教材《New Venture Creation》,提出以系统的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问题为中心”和大量案例分析的鲜活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此后,创业教育逐渐在全球掀起热潮。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国外学者在对本国创业教育与经济、技术、生产率的关系研究中普遍发现,创业教育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推动力。Plaschka和Welsch提出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创业教育造就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从而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提高了科技产出效率。Gorman,Hanlon和King对1985—1994年的创业文献研究发现,创业教育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提出创业教育的价值一方面使个人价值实现,追求个人的经济、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创造了平等的机会。德鲁克研究指出美国在1965—1984年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是“创业就业”,创业型和革新型企业创造了约3 000万个就业岗位。Kuratko和Hodgetts认为创业教育是推动技术革新和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
(二)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外高校不仅重视教师的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而且非常关注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Donald F.kuratko提出创业教育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同时驾驭创业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生能力与水平,指导学生创业发展方向的基本职业素质[2]。国外高校十分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开展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美国高校的创业师资不仅包括专家学者,还要求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经常聘请这些人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他们一般以短期讲学、参加案例讨论和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项目。对创业教学的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实践实习调查、问卷调查、自评、他评和教师自评等,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励。
(三)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国外学者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学者认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观点。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3]。美国创业教育的领袖人物JeffryA TimmondS教授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课程两部分,但两者是相互融合的;他在百森商学院开设的创业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即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Mc Mullan和Long提出构建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和创业实务操作等方面的创业知识课程体系,并辅以相关基础课、专业课。Katz提出四种资源引导和支持创业教学,即学术创业计划、基于文本的创业教学资源、基于网络的创业教学资源、创业研究资源[4]。Vesper和Gartner对美国941所大学的商学院院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高校给本科生开设最多的创业课程是创建企业、小企业管理、创业咨询、运营新企业、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创业财务管理、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营销等。Solomon提出创业课程应涵盖创业管理学、创业法律、创业财务会计以及与创业相关的市场营销等课程[5]。百森商学院的Donna J. Kelloy指出全球己有超过3 000所学校开设了5 200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
(四)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Krueger,Reilly&Carsrud指出不同的创业教育方法和手段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创业教育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巴布森、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均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将案例教学和经营计划作为创业教学的重点。英国创业教育重点实施了“企业创办计划”、“小工场计划”等创业教育计划。杰弗里·蒂蒙斯在百森商学院采取了“以问题为中心”和大量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企业也为学生创造模拟创业实践的机会。Solomon G T等人提出创业教育的体验教学和评价教学方法,包括现实案例与书面案例相结合、与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角色扮演、创业家俱乐部等[6]。Gorman G等人认为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Rae提出在创业学习研究中运用生活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概念与经验。Honig B提出创业教育的体验方法、体验模式、权变方法等[7]。
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借助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平台,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词组合,对1999—2013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 985篇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见图1)。将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以前为萌芽发展阶段。其中:1999—2003年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在20篇以下;1999—2006年共发表论文179篇,占总量的9.1%,平均每年22.3篇。2007—201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发表论文100篇以上,7年间共发表论文806篇,占总量的90.9%,年均发表论文258篇。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图11999 —2013年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文献
(一)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
西方国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间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学者主要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借鉴与启示等进行广泛研究。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创业教育最早、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众多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游振声总结了美国高校多样化的创业教育途径,包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项目、创业教育活动和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创业教育方法。王一川指出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聚焦式创业教育”和“普及性创业教育”两种模式。章豪锋对美国创业教育师资建设进行研究,指出美国注重创业教育师资的“专兼”结合,注重创业教育师资的实践经历、培训与发展,注重创业教育大师的精神引领。孙珂、乔明哲、胡瑞、李坚等指出,英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与成功经验主要有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课程,既有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又有渗透在其它专业课程中的创业教育,还有课程以外的创业教育活动;务实的创业实践教育,专业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创业教育实践,例如创业课程、创业项目、创业活动等;建立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教育保障体系。李志永、谢丽丽认为日本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有:官、产、学密切配合的社会性、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学校体系的相互衔接性;创业家专门教育型、综合演习型、创业技能专业型和企业家精神涵养型等创业教育课程模式[8]。罗涤、李文英、黄晓波认为,澳大利亚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制结构,在政策扶持、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9];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采用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训模式三种;清晰的课程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国际合作来实施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模式
在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国内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一些学者对国内高校的典型创业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提出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杨涛提出上海交通大学的“三个基点+三个转变+全面推进”的“综合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重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以课堂为主导”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以“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创业导师+北航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培训模式[10]。席升阳总结了中国高校三种创业教育模式,即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专职创业教育机构负责创业教育课程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吴婕在对国内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了创业教育模式: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学习创业教育模式、尝试创业教育模式、自主创业教育模式、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模式、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从类别上看,主要有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温州模式[11]。李瑜对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教学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和服务型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阐述。施永川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即清华大学的融入职业指导体系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央财经大学的依托创业先锋班改革的创业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温州大学利用区域优势践行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12]。
(三)创业教育体系
吴婕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1)创业教育目标。王永祯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概括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13]。(2)课程体系。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杨雪萍、余为等建议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主体课程等)和选修课(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流程与操作、商业法律等)两大类。纪玉超提出以融合的理念促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协调发展,即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鲁淑华提出开设普及型和专业型创业教育课程的理念,并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构想[14]。学者们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如下共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3)制度体系。余为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包括:专职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创业教育的实施;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运行制度、学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4)保障体系。余为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主要有:一是政策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套完善有效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包括税收减免、手续精简、贷款扶持、信息引导等。二是师资队伍。培养具备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校专业教师以兼职、挂职、兼课等形式从事创业实践;通过国际交流、引进等形式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师资力量,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外聘兼职教师[15]。三是后勤服务。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合作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与技术指导、教育培训等后勤服务。
(四)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随着国内创业教育的逐渐升温和规模的逐渐扩大,一些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模式改革滞后、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不足、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问题、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创业教育设施设备与场地问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创业教育环境问题、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等[16]。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多国内学者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主要对策有: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强化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优化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17,18]。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理念已被普遍认同、创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形成规模并取得显著的产出转化效果。但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社会制度等与中国迥异,其研究成果不能被中国高校照搬套用。而国内有关创业教育研究在成果数量、内容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深入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国内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介绍、国内创业教育实践探索的归纳,缺乏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视角构建中国特色的创业学理论体系框架,对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体系、模式等缺乏深入的理论阐释。
(二)缺乏对国际经验的适用性研究
国内学者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研究成果大多是照搬国外经验,缺乏对国际经验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由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社会制度、教育发展阶段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迥异,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识别适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国外经验。
(三)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性研究
国内的研究成果大多将创业教育局限于高校领域,忽视了创业教育的系统性、长期性与开放性,割裂了高校与社会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不全面,缺乏对创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动态影响机制研究。
(四)缺乏对创业教育的实证性研究
现有文献大多数是定性描述性研究,研究思路局限在分析现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内容缺乏创新、缺乏理论上的提炼与升华,不能有效指导创业教育实践。特别是缺乏建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没有形成客观、科学的认知。
当然,已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开拓了广阔空间。可以预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仍是未来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还有诸多课题有待深入研究,主要有:一是基于新理论或交叉理论视角研究创业教育;二是国际创业教育经验在中国情景下的适用性研究;三是基于开放办学理念的创业教育社会网络构建研究;四是对个体案例的深入研究等。
[1]Gorman G,Hanlon D,King W.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3).
[2]Donald F.kuratko.创业成长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Katz J A.The chronology and intellectual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2).
[4]Katz J A,Green R P.Academic resource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Simulation&Gaming,1996(3).
[5]任路瑶,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教育护照[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
[6]Solomon G T,Weaver K M,Fernald L W.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pedagogy[J].Simulation&Gaming,1994(3).
[7]Honig B.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ward a model of contingency-based business plann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Education,2004(3).
[8]谢丽丽.日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典型个案分析[J].教育探索,2010(10).
[9]罗涤,高微,赖炳根.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0]杨涛,柳艳鸿.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11]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9).
[12]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13]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
[14]鲁淑华.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5]刘振忠,李瑞,段斌.影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16]李晓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和追因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15).
[17]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5).
[18]张亿全,徐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编辑:文汝)
G641
A
1673-1999(2015)01-0113-04
陈雪钧(1978-),男,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人文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饭店管理。
2014-10-15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源整合视角下的重庆高校大学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113058);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与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1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