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的权力观探析

2015-02-21崔新生

关键词:谋利益权力观党和国家

崔新生

邓小平的权力观探析

崔新生

介绍邓小平关于权力来源、权力行使和权力监督的论述。邓小平主张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为人民谋利益,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邓小平的权力观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众观是邓小平权力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理论;权力观;党的建设;群众路线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目的、权力的监督等。邓小平的权力观具有丰富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权力观,有助于深化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认识,对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来源于人民,党和国家的所有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一切权力的基础。这是邓小平权力观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1]157这说明党和国家的权力都来自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是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必须置身于人民之中,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否则,人民不承认、不批准,他们的权力就将面临危机。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揭示了权力的基本特征。根据邓小平的权力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具有人民性和服务性两大特征。

(一)权力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根本性质就是它的人民性。毛泽东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2]1128邓小平指出:“领袖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不能是自封的。”[1]234人民和领导的关系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是代行人民的权力。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行使国家权力的效果如何,由广大人民群众说了算,就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3]618,判断的标准在人民群众的手里。如果党和政府的领导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是代表某一个或几个小集团的利益,那么党和政府的存在就失去了合法性,就可能会被人民所抛弃。党和国家权力的人民性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如果党不代表人民的利益,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仅仅代表一个政党的特殊利益,那么,它的先进性也就丧失了。“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4]807。只有始终保持党和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权力的人民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关于权力的来源,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权力是上级领导“恩赐”的;另一种是认为权力是自己凭本事“挣来”的[5]。认为权力来自于上级,是上级给予的,不是人民授权的,那么,领导干部也就不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而是在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这种认识必然导致领导干部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对人民群众负责,只看上级满意与否,而不顾及群众的感受,对上级唯命是从,对群众则颐指气使,其结果又必然导致权力寻租,以权谋私,败坏党的风气。第二种观点认为自己的权力是凭本事“挣来”的,跟人民群众没有什么关系,想怎么用都可以,不用得到人民群众的批准,不用考虑人民群众的情绪。这种认识必然导致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导致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使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此,邓小平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指出:“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1]234“有人说,我革命时间长,本领大。但群众不跟你走,你就一事无成。”[1]157邓小平认为这两种认识是错误的、扭曲的权力观,是剥削阶级权力思想的体现,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必须彻底抛弃;否则,“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6]403。

(二)权力的服务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权力的客体。各级领导干部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领导就是服务”[7]121,服务是领导的重要内容。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和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1]218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自己的分内工作,而不能把它看成是对人民群众的恩惠、施舍。党的干部时刻要牢记自己是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努力,时刻牢记人民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服务性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这也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它自身没有什么特殊利益,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们进城了,执政了,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如果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304党的宗旨能否实现,就看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当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党的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人民的父母官,当作人民的老爷,对人民发号施令,让人民对自己俯首帖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能老想着做官,而应该想着为人民群众多做点事情。只有党的干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始终想着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党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否则,党就可能脱离群众,背离党的宗旨,也不能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

二、权力必须为人民谋利益

邓小平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217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邓小平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党的领导干部只有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邓小平认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257。邓小平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原则,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党的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在决定恢复其职务的中央全会上,邓小平说过,“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就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8]631。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骨。在历经磨难、重新复出工作之际,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怎样为党为人民工作,怎样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邓小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并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人要想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1]219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领导者认为自己比群众知道的多,不愿意向人民群众学习,遇到事情也不愿意跟群众商量,这样的话,他们做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往往都是没办法实行的。邓小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总是待在办公室里,不能总是通过看文件、开会了解情况,而应该多深入群众,多向群众学习,遇事多跟群众商量,多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党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邓小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总是说空话,开空头支票,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6]368。党的干部对群众的实际困难不能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要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真心实意地察民情、解民忧。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地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

(二)保持国家权力行使的人民性

如何保证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保证国家权力行使的人民性?邓小平认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民主集中制这两大原则。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这个基本原则。我们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我们是否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6]114而要检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正确的,只能靠实践检验,人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人民,是看实践。”[7]381我们必须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人民利益作为判断工作成败的标准。只有人民满意了、高兴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证明是比较成功的。邓小平还认为权力和责任应该是对等的。党的领导干部在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的时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拥有的权力越大,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只有这样,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的时候才会比较谨慎,才会常怀畏惧之心,才会更多地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才不至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才可能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6]168要保证国家权力行使的人民性,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本质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实事求是原则是一致的,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延伸。”[9]党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多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把群众创造性的经验和做法提炼出来、概括出来,形成党的决议和政策,进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用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针对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6]144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扬民主,提倡集体领导,杜绝个人专断,反对“一言堂”、“家长制作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只有真正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共产党人才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

三、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加强权力监督是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地行使权力的基本前提。事实多次证明,缺乏监督的权力一定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列宁指出,为了防止新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变成官僚,必须对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为‘官僚’”[10]。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有关历史周期律问题时也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已经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新路,那就是发扬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使政府不敢松懈[3]144。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监督思想。

(一)人民民主权力的体现

邓小平认为,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要为人民的利益用好权、掌好权,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权力才不会发生变异,公仆才不会变成主人,才能保证权力的公共性和人民性。“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它既可以促使人奋发努力,也可能诱使人腐化堕落。”[5]权力被滥用,各种腐败现象就会随之产生,导致权力异化。个别领导干部无视人民利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而,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是权力人民性思想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民主权力的重要体现。邓小平指出,有了人民对干部权力的民主监督,他们看问题时就不会那么片面,做任何事情时就会变得更加谨慎,“谨慎总是好一些”[1]271。

邓小平还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对于权力监督的具体形式,邓小平认为主要有三种类型: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以及民主党派的监督。在这些监督形式中,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邓小平说:“实行群众监督可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会提出很多好的意见。”[1]271因为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权力监督想不通,所以监督就显得非常必要,“不搞群众监督就更危险了”[1]271。邓小平在讲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时,认为重点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6]332。各级领导干部缺乏监督,他们就可能滥用职权,就会对党和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就会损害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

(二)权力正常运行的保障

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变成执政党,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执政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搞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1]303。他说一个政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脱离群众,越容易滋生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和腐败等不正之风,越容易使党失去应有的活力。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就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权力观错位、颠倒,忘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记了为人民谋利益是社会主义公仆的天职。邓小平特别提醒各级领导干部:“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1]214官僚主义必然导致特权现象、滥用权力、脱离群众,领导干部一旦沾上这种习气,是不可能真心地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还经常告诫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所拥有的权力,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保持清正廉洁,保持与群众的紧密关系。“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6]358这些消极腐化的现象如果不能彻底地清除,必然会侵蚀党的肌体,影响人民民主权力的健康运行。

邓小平认为,要解决上述消极腐化问题,保证人民民主权力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克服特权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6]332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习惯于被监督的意愿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推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杜绝监督流于形式,防范监督的主观性、随意性。“制度是决定因素”[6]308。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出现的各种错误,有领导人的个人因素,但各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是更主要的原因。因为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所以当某些领导人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以致酿成了大错。邓小平总结说:“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6]333

综上所述,邓小平的权力观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我们学习邓小平的权力观,就是要牢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予的,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真正的主人,国家权力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容易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观是邓小平权力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以邓小平的权力观为指导,坚持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受人民监督的基本思想,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林庭芳,云晓芬.论邓小平的权力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4).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朱革新.试论邓小平的权力观[J].桂海论丛,1997(5).

[10]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5.

(编辑:米盛)

A849

A

1673-1999(2015)01-0001-03

崔新生(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14-10-01

猜你喜欢

谋利益权力观党和国家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为他人谋利益”四种情形的认定问题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守牢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此“谋利益”非彼“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