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途径
2015-02-21尕藏才旦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试论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途径
尕藏才旦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将西藏定位为“两屏四地”,西藏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环节在于持久保持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效益。文章根据西藏“五带十四区”特色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在发展途径上提出了深加工技术创新、系列产品开发、品牌人文塑造、多渠道销售和人性化客户服务等建议,从而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步伐,持久保持西藏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一带一路”;西藏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品牌人文塑造
引言
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了《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要求向“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目标稳步推进,于2004年正式启动全面实施。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将西藏定位为“两屏四地”,即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为西藏特色产业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西藏蕴藏着丰富独特的生产资源,就一产种植业而言,白青稞、黑青稞、灵芝、松茸、黑木耳、黑枸杞、藏红花、绿萝花、红景天、元根、蘑菇、玛咖、瓜果、核桃和茶叶等物种丰富,如何将这些特色资源尽快地有效转化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产品,已成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
西藏高海拔、无污染、纯天然环境中长期积淀成型的独特资源优势,是孵化培育特色产业的肥沃土地,以科学技术催生特色产业向“新、特、奇”的方向快速推进,不断提升特色产品的人文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西藏特色产业发展途径中务必确保的一项重要环节。
西藏特色产业的最终发展目标就是“产业集群”,而且集群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产业优势。如拉萨市有初具规模的19家“朗玛”民族特色演艺场馆,已成为极富吸引力的休闲娱乐目的地。聚集模式有两种:一是纵向型。已进入形成期、发展期和规范期的特色产业企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聚集起来,形成纵向完整的生产链。如西藏甘露藏药、奇正藏药和各地市其他藏药厂已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二是横向型。同类生产企业将特色产品聚集,形成专业化生产销售中心。如拉萨市各县的净土健康产业,充分体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区位特色优势。聚集降低了企业采购、生产、运营和管理成本,避免了市场信息的误差,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外围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西藏特色产业的内涵及类型
(一)西藏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
西藏特色产业的基本内涵,应该确定在西藏各地(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上来,“特色”就是区别于其他产业发展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生产优势”,即资源禀赋+文化积淀+技术传承+生产创新=特色产业,西藏特色产业具有浓郁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内涵。西藏特色产业的质量与效益应该是成正比的,只有牢牢把握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的特色优势,才能持久地为市场提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优质服务。
西藏七地(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地方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差异性熔铸起了西藏博大精深的生产文化内涵。如上世纪90年代,西藏实施“3357”拉萨河谷农业综合开发、“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开发,“四个经济区”重点开发,“一点三线四区”经济区域布局和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西藏各地(市)资源禀赋、投资力度、人才流动的差异性因素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为主的藏中南地区和青藏铁路沿线那曲地区中部和东部区域为一体打造西藏中部经济区,以昌都地区为主打造东部经济区,以阿里地区、日喀则西部和那曲西部为主打造西部经济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作机制,互动互助,推动西藏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920.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自治区成立时增长了68.5倍,年均增长9.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252元,比自治区成立时增加290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6倍,年均增长7.2%。粮食总产量达97.97万吨,比1965年增长2.4倍。全区牧业产值69.34亿元,比196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2.7%。[1]随着“十二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西藏各地(市)的特色产业也迅速崛起,越来越体现出比较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然而特色产业的活化、培育、成长离不开市场内生要素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激励。因此,各级政府要在营造环境和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创业方面加大服务力度。科学引导市场主体循序渐进地获取利润,依托特色资源要素禀赋现状,科学合理确定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政府要切实处理好“获取”与“付出”的市场运营关系,要想方设法克制“特色产业”崭露头角就急功近利地转向“农牧民增收”的弊端,因其对于稳步推进“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很不利。从特色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有着鲜明的震荡期、形成期、发展期、规范期和衰退期等五个发展阶段,由于西藏七地(市)特色产业刚进入震荡期和形成期,如果肩负起沉重的“农牧民增收”包袱,就像8个月的孕妇身背40公斤的行囊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一样,后果可想而知。
(二)西藏特色产业的基本类型
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中央战略部署精神,启动“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力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以高原特色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6.16亿元,比1965年增长117.8倍,占GDP比重7.2%,提高4.4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63家,比1965年增加8.5倍;覆盖到29个行业大类。占到39个工业大类行业的74.4%,覆盖率比1965年提高59.0个百分点。一大批名牌产品如5100矿泉水、青稞啤酒、甘露藏药、圣鹿食用油等畅销区内外市场。[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87亿元,占比74%。西藏各类天然饮用水产量突破30万吨,高原特色食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一倍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和藏医药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0%、6%,藏药企业18家,藏药品种360多个。截止2015年11月,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企业89家,总产值36.6亿元,直接就业人员8.3万人,间接就业人员12.5万人。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根据西藏各地市影视动漫产业、民族手工业、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发行业、新媒体产业、文化演艺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发展现状,4年累计划拨专项扶持资金1.07亿元。其中2012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2610万元,2013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1770万元,2014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2050万元,2015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4318万元,先后有近80家企业或项目得到了专项扶持。[3]自治区财政厅为促进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2013年“全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7,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安排专项资金17,742万元,专门扶持精品文艺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百幅唐卡工程、《魅力西藏》、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话剧《解放解放》等文化产品受到公众的高度好评。为支持广电传媒事业发展与改革,落实资金32,452万元,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农村电影场次补贴政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4%和95.5%。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落实文物保护资金23,271万元,实施了扎塘寺、卡诺遗址、藏王墓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和夏扎庄园、色拉寺等27个自治区级重点文物单位维修项目。”[4-5]
2014年,我区文化产业产值27亿元,增长12%。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数字。相对于其他领域,我区文化产业依托于高原千年来沉淀的民族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6]2013年开始,中共拉萨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也每年划拨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对拉萨市七县一区文化产业和相关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占地8.147平方千米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2013年获评“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2014年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拉萨岗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公司等9家企业被评选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截止2014年末,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数量己达17家,为争取在2015年达到20家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
以上数据阐释了西藏特色产业的类型已从农牧业特色产业的母体中脱颖而出,辐射到三次产业大类行业之中,主要涵盖特色农牧业、特色生物产业(藏医药产业)、特色饮食品加工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业、特色文化演艺业、特色影视动漫产业和藏式建筑业等9大产业类型。
纵观西藏产业集群中震荡、形成、发展、规范、衰退等五个生命周期过程,自始至终受外部资源基础、环境因素,内部可变要素、驱动因素,涉及产业范围等具体条件的影响,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的业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因此,西藏特色产业也可分为以下类型: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源因素,可分为自发成长型和外生嵌入型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计划衍生型、规划引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合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产品的属性,可分为传统产业集群、高科技产业集群、资本和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7]
二、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布局及现状
(一)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布局
1.青稞核心产业区。主要分布在以下15个县(区):拉萨市的林周、墨竹工卡、曲水3个县;日喀则市的桑珠孜区、白朗、拉孜、萨迦5个县(区);昌都市的芒康、洛隆、丁青3个县;山南地区的贡嘎、扎囊、隆子、乃东4个县。
2.藏香猪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林芝市的工布江达、林芝、米林、波密4个县。
3.牦牛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以下13个县(区):拉萨市的当雄、林周2个县;日喀则市的亚东县;昌都市的类乌齐、江达、丁青、卡若区、贡觉5个县(区);那曲地区的那曲、安多、巴青、聂荣、嘉黎5个县(区)。
4.特色产业“五带十四区”。五带——藏中粮经饲、奶、绵羊、藏猪、藏鸡等复合产业带;藏东北牦牛产业带;藏西北绒山羊、绵羊产业带;藏东南藏猪、藏鸡、藏药材、林下资源、干果等产业带;城郊蔬菜产业带。十四区——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藏药材、林下资源、蔬菜、奶牛、马铃薯、林果、茶叶、冷水鱼等。[8]
(二)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特色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状况。自2004年以来,西藏累计整合投资32.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63亿元,财政产业基地扶持资金12.35亿元,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扶持资金5.43亿元,科技投入农牧业发展资金4.17亿元,建立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4个、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实施12类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达450多个。累计扶持和培育地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包括国家级8家),地市级龙头企业77家。[9]
2.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产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总产值23.2亿元,农畜产品加工总产值24亿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6%。
3.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29家,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经营企业带动农牧户6.1万户、20多万人,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1.2万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项目区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年均增幅达24.5%。
三、西藏特色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产业的研究深度不够
根据CNKI检索结果显示,2011~2015年10月,有关西藏特色产业的学术、理论文章共有40篇,其中10篇刊登在各类报纸理论版,28篇刊登在学术期刊,2篇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而且5年来的研究完全侧重于宏观策略方面,如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创新,以及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施战略等。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研究途径与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整体布局衔接不紧密;二是忽略了西藏农牧业特色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高附加值的生产经营技巧;三是对西藏特色产品的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缺乏前瞻性的谋划;四是缺乏对西藏特色产业整体发展类型和趋势的充分认识与区别分析。
(二)西藏特色产业的分类不清晰
“十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实施特色追赶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藏医药业、高生物产业、饮食品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十一五”期间,又制定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提出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围绕特色资源、产业优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实情,孵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就西藏特色产业而言,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刘天平教授认为“西藏特色产业的界定应该以特色产业的内涵、特征为主要依据。以西藏实际情况为基础。要考虑西藏经济总量与增长速度、产业发展情况及主要产业分布、资源总量与分布,重点考虑具有西藏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发展情况,哪些产业具有特色产业的潜质,哪些产业符合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等”。并提出西藏特色产业主要包括特色农牧业、旅游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食品和饮料业等五项。[10]此研究把西藏特色矿产业、建筑业归纳为优势产业,这种分类法显然存在发展规律上的认识缺陷,因为该产业正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最终目标仍然要进入产业集群中去的。另外,自治区产业规划部门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涵盖完整的西藏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导致西藏特色产业的分类不清晰。
(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程度较低
早在象雄时期西藏各地区就出现了产业集群现象,各地区依托区位自然资源和独特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业产业群。如古代绘画技术在制陶业、建筑、唐卡生活器具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纺织、刺绣、木雕、藏药、藏纸和藏香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尼木三绝、拉孜藏刀、米林刺绣、昌都铜器等已成为众多产业集群的千年佳话。但是西藏特色产业集群真正发展壮大仍在改革开放之后。
“十一五”期间,随着自治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战略部署,西藏产业发展取得了与国内同步的“集群化”跨越式成就,许多相关企业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具体优势,逐步形成了初具特色的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集聚的初创阶段,没有形成上游、中间、下游紧密合作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西藏各地区不同产业集群发展的业态及特点,既便于进一步探索产业集群的升级途径,快速推进产业集群在西藏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充分了解不同产业集群类型在运营管理中的首要困难,以便科学排除不同产业集群类型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四)科技推进特色产业的速度较慢
“十二五”以来,西藏各地(市)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对特色资源的粗加工、深加工和精包装等业务流程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拉萨市城关区、曲水、堆龙德庆、达孜等县区国有净土健康产业的崛起,充分发挥了自治区首府城市的首位度效应。但是那曲、阿里、山南等地区和日喀则、林芝、昌都等市,应用高新科学技术推进地方特色产业的速度仍然还很缓慢,尤其是在特色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严重缺乏文化创意的力度。如山南地区已成功种植出黑青稞,就黑青稞特色产品而言还是只有一种产品——糌粑。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完全可以将黑青稞、人参果、蚕豆、白青稞等农作物混合加工成糌粑、锅巴、方便面、青稞糕、饼干、点心等速食系列产品。同样林芝市的灵芝、松茸、蘑菇、羊肚菌、手掌参等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革新加工出许多系列产品。显而易见,特色产品的深加工与附加值的提升完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只有走特色资源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永远保持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西藏特色产品的营销创新不足
首先,西藏各地(市)特色产品的定位与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求衔接不紧密,仍然存在一流资源、二流技术、三流包装、四流营销、五流服务的现实缺陷。其次,西藏各地(市)特色产品的生产成本过高,尤其是营销方式过于传统,在特色产品的推广中始终无法有效解决营销渠道单一;营销成本过高;营销方式滞后;售后服务缺位等实际困难。再次,西藏各地(市)现代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有机相结合的科学应用程度过低,失去了特色产品科学宣传、有效推广的广阔平台。
四、促进西藏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研创特色系列产品的功效及附加值
首先,西藏各地(市)在研创特色系列产品的过程中,积极构筑高校、农牧科学院(所)、产业基地(企业)三方合作的发展途径,即“3+X”的发展途径。其次,科学推进特色资源与特色技术紧密相结合的业务流程和发展途径。研究、孵化、催生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药产品、工艺品、饮品、食品、饰品等。再次,要高度重视特色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高附加值的生产经营技巧。
(二)科学推进西藏特色产业的区域人文优势
要确保特色产业与地域文化意蕴的有机结合。既要持久保持特色产品的“新、特、奇”的文化内涵,又要充分彰显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消费者群体不断提供不同品质、品位、款式的区域特色产品,积极培育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超常感召力的系列品牌产品,最终实现特色产品的独具匠心、精雕细刻、绚丽多姿、功效卓著的技术优势,以及特色产品销售通道的所向披靡、无以伦比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加速培育孵化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首先,产业主管部门要将产业集群的培育、孵化、促进和升级工作纳入公共服务日程,西藏各地(市)扩大内需和产品走出去等相关政策应重点向集群内中小企业倾斜;按区域“群居价值链”发展特性制定西藏各地(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拓宽特色资源流动渠道;大力推动西藏各地(市)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稳步向前发展。
其次,西藏各地(市)特色产业基地(企业)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伐,以及“南亚经济圈”建设的构想,以南亚产业分工体系为愿景,积极开拓国际化战略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型产业集群要大胆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发展型产业集群要依托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潜在市场进行产品定位,迅速满足以上国内市场的消费群体;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按生态产业链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和重建,运用战略联盟与资本整合,全面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的自主生态体系和自主发展能力。
(四)加大科学技术对特色产业的孵化效应
特色产业基地(企业)应将科学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用科技孵化、提升特色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在特色产品制造工艺中要确保科技錾刻的精准度、完美度,以及深加工流程中产品附加值的科学提升。建立特色资源与高新技术紧密衔接的擒纵机制,相互协同运转,持续强化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服务新技巧
西藏各地(市)特色产业基地(企业)要以国内外消费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定位,要研创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全面提高“低成本运作”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研发、生产、广告、营销、服务等多方面不断创新进取。既要实现特色产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低成本地位,又要确保技术领先的竞争优势。同时,西藏各地(市)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物流系统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发展平台,确保特色产品展览展示、科学推广、销售便捷、售后服务完善、信息反馈及时畅通等发展机制有效运转。
[1][2]刘柏呈.雪域高原展开繁荣和谐新画卷——西藏自治区5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新西藏,2015(大庆专刊).
[3]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5年度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S].藏财教指[2015]131号.
[4]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2014年1月)[R]//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西藏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432.
[5]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N].西藏日报(汉),2014-01-20.
[6]廖云路.魅力夺目前景无限[N].西藏日报(汉),2015-02-11.
[7]陈瑾.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企业研究,2012(7).
[8]刘玉璟.满了粮袋鼓了口袋富了脑袋[N].西藏日报(汉), 2015-02-09.
[9]新华社.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高原特色产业异军突起,2015-07-14.
[10]刘天平,宋连久.西藏特色产业界定初探[J].当代经济, 2013(2).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pproaches of Tibet's Specialty Industry
Gyesang Tsid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
At the Fifth Conference on Tibet's Work,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of developing Tibet's special⁃ty industry is maintain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featured products,and keeping obtaining aboveaverage economic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Tibet's specialty indus⁃try,this article gives some suggestion for the industry on its development approaches,such like:to innovate the technology of deep-processing,to develop serial products,to build brands,to start multi-channel marketing,to provide people-oriented customer services,etc.in order to keep the pace of the state's“one belt and one road”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specialty industry.
“one belt and one road”;Tibet specialty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duct development; brand building;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4.002
F127
A
1005-5738(2015)04-008-006
[责任编辑:周晓艳]
2015-09-21
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提高西藏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研究”(项目号:08JA790101),2011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科研项目“西藏职业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性研究”(项目号:藏教研[2011]4号)阶段性成果。
尕藏才旦,男,藏族,甘肃卓尼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