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问答网站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以知乎网为例

2015-02-21邓海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信用等级知识型

■张 弛 邓海霞

社会化问答网站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以知乎网为例

■张 弛 邓海霞

社会化问答网站,是将网络问答与社交网站相结合的知识问答社区。2011年1月26日,由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网上线。不同于百度知道等网络问答,知乎网致力于建立知识问答型的社会网络,通过引入社交关系来促进问与答。知乎网的发展引领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的社会化浪潮,然而,在其风光无限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知乎网的发展困境

知乎网的成立开创了国内社会化问答网站的先河,并逐渐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新阵地。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忽视其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规模化发展与高端化氛围的冲突

在知乎网的发展初期,其严格的邀请制度保证了用户的质量,进而保证了问答内容的质量。但是,社会化问答网站的社交属性决定了知乎终将走上开放的道路。自2013年3月起,知乎网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用户量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①

开放式注册一方面提升了知乎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用户数的井喷式增长。生物学家加勒特·哈丁曾用“公地悲剧”来描述当个体受到激励去损害集体利益的情形②,知乎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正是“公地悲剧”在问答社区的体现。当知乎开放注册后,成倍的用户涌进网站,而可匿名的身份制度又极大地拓宽了其自由行动的空间。虽然用户们也知晓该场域的游戏规则,但是受到私利的刺激,他们并不会普遍遵守公共条约。当用户出于某种恶意而进行了低质量的提问或无意义的回答时,他就违反了知乎的问答要求。但是他明白,即使他做出了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他也不用独自承担损失,因为知乎是公共的。只要有一个人破坏原有的平衡,那么其他人就可能以同样的行为来给予回应。而且,群体规模越大,发生此类事情的概率就越大。可见,知乎的规模化发展实际上是对知乎自身管治的冲击。

2.“马太效应”凸显身份鸿沟

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马太效应被广泛应验,知乎网也未能幸免。

当具有一定声誉的用户在知乎发声,通常都是一呼百应。而与之相反,很多普通用户不仅没有人关注,其添加的问题即使很有意义也鲜有人问津。久而久之,有影响力的用户备受瞩目,普通用户则渐生去意。

马太效应的形成凸显了用户的身份鸿沟,即社会地位高的人比社会地位低的人更受尊敬,由此导致用户的参与行为陷入一种怪圈——你回答得好不好,不是由你的内容决定,而是由身份决定。那些标志着用户真实性与专业性的身份标签,此时似乎象征着阶层。两极化现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用户活跃度的降低。每位用户在进入社区之时,都认同知乎对其许下了承诺——更高质量的问答与更有意义的社交,然而,知名用户会发现参与内容生产的人越来越少,普通用户则发现自己的存在感越来越弱。虽然感受不一致,但实质上他们都已裁定知乎的承诺失效,于是,知乎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大大降低。

3.盈利模式的单一性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型社交问答网站,不论是人力、技术,还是推广,都需要成本。创立初期,知乎团队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设计上,比如做好产品体验、找准用户需求等,至于盈利模式,知乎并未给出清晰的答案。目前,知乎的运营主要还是依靠创新工场的投资。

在互联网行业中,广告是最传统的网络在线盈利模式。但在知乎,由于其被打上了知识社区的标签,对广告的态度表现得十分谨慎。比如知乎的广告客户百度浏览器及高德地图,两者均为互联网产品,而且其广告图的主色调都是蓝色,与知乎的主色相一致。由此可以看出知乎对于广告的严格审核,以及试图给用户带来零干扰的严谨态度。对于知识型的产品来说,内容尤其重要,因此知乎不能粗暴复制其他商业网站的盈利模式,否则泛滥的广告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总的来说,知乎当前的运营主要还是依靠外界的投资,自身没有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二、知乎网的发展策略

1.引入信用等级制度

面对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挑战,知乎不能像维基百科那样,完全寄希望于海量用户对内容的自我修正,因为问题不同于词条,理论上它会有无数个劣质的变体。因此,知乎必须探索出一套更加精准的算法程序来促进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在这方面,信用等级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路径。

所谓信用等级制度,是根据用户对社区的贡献来划分用户等级,并以图标的形式显示在个人信息栏里。各个等级的用户享受同等的权利,但是如果有用户出现了不符合社区精神的行为,那么其他用户可对其提出警告,一旦申请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系统便自动降低该用户的信用等级。与之相反,如果用户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者贡献出高质量的答案,那么系统将会自动提高用户的信用等级。实际上,引入信用等级制度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不端行为不会受到惩罚,就会发生更多出格的行为。尤其对于相对匿名的大型群体而言,社区规制必不可少,否则成员的行为可能不断恶化。因此,知乎网必须通过技术力量来使机器变得足够聪明,从而更好地运用社群力量来打造更高质量的知识库。

2.构建线上知识社区

对于知识型社交网站来说,用户的活跃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站的持续发展,而社区关系又会直接影响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知乎网可以通过构建线上知识社区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目前,知乎用户之间的互动主要是由问答贯穿。但是,随着用户之间互动的增多,社区内部的关系联结也将不断强化。对此,知乎网可以建立多维的关系网络,例如设置情感专区,为成员的生活感悟提供表达渠道;设立招聘专栏,用户可在社区内“广纳贤才”;或开设文化资讯专栏等。总之,多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巩固知乎网的社区属性,进而实现知识共享的良性循环。

此外,构建线上知识社区还需要鼓励新用户分享内容。新用户的内容分享不仅能够带来新鲜话题与人际关系,并且有助于消解“马太效应”。对此,知乎网可以从新用户的引导方面来着手:当新用户进入知乎后,系统可以根据其职业爱好,自动匹配其可能感兴趣的用户或者话题;在他参与到某一板块时,系统可公开告知其新人身份,以加快新用户的融入进程;当新用户进行提问或回答时,系统可给予适当的鼓励,比如信用等级上升,让用户的每次参与都体现出价值。

3.开展线下的知识共享活动

2014年,一本名为《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的书出版,该书是由500万知乎用户甄选出的近百篇创业问答的精华内容。知乎作为内容方,采取了国内出版行业罕见的众筹方式进行出版,展现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并与知乎倡导的知识分享理念相得益彰。这场互联网出版实验不仅激发了用户参与的主动性,而且也让知乎把商业化的触角伸展到实体市场。因此,笔者以为,开展线下的知识共享活动是知乎实现盈利的有效途径。首先,知乎可以尝试更多元的内容出版形式。既可以把由话题产生的讨论内容精编成图书,也可以整理各式各样的攻略集结出版,另外还可整合知乎日报等产品的精华内容,以杂志的形式出版。其次,举办知识型访谈峰会,促进线下知识交流。作为各行业精英人才共舞的平台,知乎可以举办主题丰富的专业访谈会,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人士进行对谈,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知乎的影响力。此外,知乎还可以在移动端开发游戏应用。鉴于知乎的知识性印记鲜明,所以知乎的游戏也应紧扣知识这个主线,比如知识型游戏,类似疯狂猜图等等。总之,尽管知乎网目前仍困难重重,但作为互联网时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传播实践,它至今仍处于进行时中,而无论成败,这种探索自有其意义。

注释:

① 周源:《知乎为什么》(下),做书网,http://chuansongme.com/n/556778,2014年7月18日。

②[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胡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李 立】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信用等级知识型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协会圆满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扩大试点工作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昌吉州建立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住房抵押信贷信用等级的灰色评价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