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出版编辑的时间管理

2015-02-21刘慧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图书流程计划

■刘慧静

论出版编辑的时间管理

■刘慧静

在速食文化盛行和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时效性是图书竞争力的重要表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和应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人们的阅读需求不断加大。面对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常常会发现出版编辑案头的工作越堆越高,事情越积越多,时间总是不够用,编辑在各种书稿和编辑活动中捉襟见肘,腾挪不开。让人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么,出版编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如何流逝的?又该如何解决?这正是本文力图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的:如何做好出版编辑的时间管理。

一、探寻出版编辑时间流逝的方向

在出版编辑的实际工作中,从策划到市场,图书出版往往需要的时间跨度较长,有时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加之牵涉部门及人员又多,致使时间管理的难度加大。即便制定了计划,如果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时间也会悄然流逝,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因此,学习掌握时间管理方法前,我们先要弄清时间流逝的方向,然后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科学调整。

1.流逝在无计划的被动工作中。有些编辑没有时间观念,工作没有计划和目标,每天上班只是应付工作,被动等待分配,工作无效率。

2.流逝在对时间的容忍度上。有些编辑虽然事前也做了精细的规划,甚至认真做了时间进度表,但却因为对时间的容忍度比较高,不能保证计划如期完成,从而任时间“流逝”。有调查显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平均每八分钟就会受到一次打扰,每次被打扰的时间大约五分钟,而每次被打扰后重新回到原来的思路就需要三分钟。很多时候工作完成的速度常常取决于我们对时间的容忍度。如果对时间期限的容忍度比较高,或是没有期限,那问题就永远悬在那里,工作只会越来越乱,我们越来越忙,越来越无力。同时,因为不能按计划完成的挫败感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对个人的认识,产生负面心理。

3.流逝在网络上。网络这个深潭,随时就可能把我们吸引过去而让人不自知。有时候我们为了查资料而上网,资料还未找到,问题未弄清,却被某个链接给拽了去,常常会因此浪费了三四倍的时间,甚至到最后忘了查找资料的初衷。还有些人把网络当成工作间隙的放松,却一不小心就会将“放松”变成了“放纵”。正是在这个挡箭牌下,我们让时间流失在了关注朋友动态,阅读心灵鸡汤、励志故事等活动中,却将正常的工作时间挤得少之又少,由此又生发了时间不够用之感。

二、认识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是各种商务培训中经常提到的名词,但对我们出版编辑工作者来说,同样需要。抛却高深的理论解释,对于出版编辑来说,时间管理就是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出版工作必须要未雨绸缪,设定好工作目标,做出合理的计划,统筹安排,把握好关键节点,才能实现图书出版的价值最大化。

哲学家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循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源有四个特性:供给定量,毫无弹性;无法蓄积,必须消费;无法取代和无法失而复得。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正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高效达成目标。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上并不是对“时间”的研究,而是指对自我的管理,即在可支配的时间内,管理自我的行为和方法,运用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以期高效完成目标。①但有效地利用时间,并不是指必须要加快速度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因为这种不分主次的辛苦忙碌,不仅会让自己觉得疲惫,还容易欲速则不达,影响工作效率和目标的达成。运用时间管理就是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剔除前进道路上的杂草,不被急事所奴役,不被他人所左右,对面前的事务做出正确的取舍和排序,朝着工作目标坚定迈进。而这种取舍,正是自我管理的行为训练。时间管理方法不是完全的掌控和对计划的绝对遵从,而是为了降低计划的变动性,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②

三、做好科学的时间管理

1.统筹考虑,制定计划

详尽完善的计划是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要尽可能地落实步骤细节,制定量化标准,以便日后对照查漏补缺。对于出版编辑来说,一本书的诞生大致要经历几个流程:搜集资料、提出选题、遴选作者、组织约稿、编辑加工、宣传营销、跟踪总结。这几个流程中每一条的牵涉面的都很大,需要我们在选题诞生之初就要做好谋划,在脑海中建立模型,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才能着力推行,提高效率。同时,每一本书的出版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从书稿内容到版式都具有唯一性,可以说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是一次创新。鉴于图书出版的不可复制性特点,需要编辑根据每个选题及作者的特点,合理分配管理时间,量身订做每本图书的编辑出版流程和时间节点计划表。可从流程最后一个环节倒退,排产时从市场需求见书的最后时间出发倒计时,根据每个环节的工作量及具体经办人员的情况合理规划时间,直至得出最初策划选题开始的时间。③

我们不仅要求出版编辑在做图书策划方案时列出详细的出版计划,更为发稿图书制作了流程表,流程表随初审稿件发稿,流经环节都需签上收稿及退稿时间,把控每个节点,促使各环节工作人员注意时间,提高效率,更有效地达成出版目标。

2.科学管理,掌握方法

出版编辑流程因为涉及部门多、人多,时间节点多,前一环节不完成就无法开展后一阶段的工作,因此对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更强烈,要想达成目的,探寻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1)做到计划分解,要事为先。出版计划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将出版计划逐步分解,制定出周计划和日计划。我们每天工作和生活要分清轻重缓急,可以给事情排序;但要注意要事并不等于急事,不能总被所谓的“急事”绑架而放弃原则,打乱计划。④(2)掌握好二八原则。这里所谓的二八原则即指时间管理领域内颇为著名的帕累托原则(Pareto Principle)——用20%的专注时间投入达到80%的成果效率。人们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也有波峰和波谷,如果我们能够把一天中头脑最清醒、思维最敏捷的时间用在解决要事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我们是在精力波谷期处理要事,即便投入80%的时间也只会有20%效率。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每个人的精力高峰期到来的时间点不同),找出精力波峰,把握一天中关键的 20%。(3)对计划的全程管控。对于出版编辑来说,并不是做出一个漂亮的计划就可以做好时间管理,达到增产高效了。我们还需要跟踪计划的推进,对计划做到全程管控。一旦某个环节遇到困难和矛盾,要及时调整方法,进行疏通。(4)做好沟通配合。一本图书的顺利出版涉及多个人和多重环节,必须大家协同配合才能达成。每个部门或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安排,要想按计划推进,编辑就要及时做好沟通,与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比如前期组织约稿时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作者出谋划策,提供好服务和帮助,可以给作者提交一份尽可能详细的编写工作方案,写作过程中,关心作者疾苦,保证写作进度按计划行事。作者交稿后,编辑还需要安排排版、设计和文字加工等,要确保沟通做在流程的前一站,才能推进出版按期完成。同时,图书出版后后续的图书营销、稿酬发放等等,也需紧跟完成。只有将工作排好序,利用好时间管理,及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出版。(5)减少对网络的依赖。(6)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化零为整。

总之,在“互联网+”的高效时代,掌握好时间管理,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是我们必备的基本能力。出版编辑的时间管理观念和能力越强,就越善于管理时间,越能提高图书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出版的活力。

注释:

① 张甲祥:《工作计划与时间管理》,http://wenku.baidu.com/view/551333f9f705cc17552709cd.html,2012年4月20日。

② 吕晓凤:《向时间管理要效益——谈图书编辑的高效工作方法》,《现代出版》,2012年第6期。

③④[美]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新勇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135页。

(作者系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教材分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图书流程计划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班里有个图书角
暑假计划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