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

2015-02-21焦道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纪录片媒介融合

■焦道利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

■焦道利

新媒体深刻改变了当前媒介生态,给影视产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媒介高度融合的时代,微纪录片受到新媒体受众的普遍认同,满足了人们时间碎片化、收视随机性、快节奏生活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各视频网站既有突破又有瓶颈。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对微纪录片生存、发展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并从台网联动、构建传统电视主导下的台网产业生态圈、运作模式多元化、品牌形象的多元建构等方面对微纪录片的未来发展做了分析和思考。

媒介融合;微纪录片;品牌建构;台网联动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媒介即信息”①的论断,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媒介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其产生的影响早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范畴。与之而来的通常是观念的变化及对媒介传播方式、产品创作理念、产品营销等全方位的改革。1967年,美国的戈尔德·马克提出新媒体概念,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媒体已经从一个抽象的、不可感知的概念发展成为了具象的、可以切身感受的媒介形态。新媒体主要是在新技术手段下衍生出的媒介形态,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②。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了“媒介融合”这一概念,主要是指所有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指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融合在一起。在我国关于媒介融合概念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一书中所认为的“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③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一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的融合发展趋势做了部署和定调,更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全面在新媒体领域布局,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多点发力,媒介融合遍地开花。媒介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人们的思维、生活、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被“碎片化”。“微电影”“微博”“微信”“微广告”等越来越多的微文化产品出现在人们的信息生活中,使媒介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宣告着一个以微信息为核心的微文化时代的到来,与现代人多元化、复杂性、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特性相契合。在媒介多元融合的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新的纪录片样式——微纪录片。

一、微纪录片:媒介融合背景下微文化的新形态

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终端的普及使媒介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2005年至2006年间,以土豆、优酷为代表的国内第一批视频分享网站上线,UGC(用户生产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模式为网站提供了海量视频资源,视频分享网站使纪录片由“一对多”的播放模式变成“多对多”的平台模式,线性传播也变成了非线性传播。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纪录片带来新的机遇,2008年7月,专注于纪录片领域的“良友纪录网”开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纪录片,而且还为纪录片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评论、制作、运营的综合平台。2009年6月,奥视纪录片网站开通,2009年8月,搜狐视频推出国内首个高清纪录片频道,汇聚历史、军事、人物、社会、自然等专业内容。2009年12月,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依托CCTV纪录片资源,开辟了纪实频道。2010年9月1日,凤凰网纪录片频道开播,成为其大视频战略的先锋和前导。截至2010年12月,先后有中国网络电视台、爱奇艺、凤凰视频、优酷、腾讯视频、搜狐视频、激动网和酷 6等视频网站开通了纪实频道。视频网站早期主要以用户视频分享为主,随后便进入竞争阶段,搜狐视频与BBC、北京纪实、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外版权所有方以及独家版权代理公司合作,凤凰视频、中国网络电视台依托于自身庞大独特电视节目资源优势,实现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与资源共享,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开始进入媒体融合和品牌竞争阶段。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广告、微小说等微文化形态的兴起,契合了现代人多元化、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特性,特别是微电影、微广告等“微”视频内容风靡网络。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加快纪录片发展的若干意见》,纪录片创作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媒介高度融合的传播特点,使纪录片的概念和形态发生了变化,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微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④而有学者认为:“微纪录片应是指依托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适应网络化传播的时间较短、篇幅有限,但是能够以小见大,进行多种艺术尝试的纪录片作品。”⑤而国外通常以“微型纪录片”来命名4—10分钟的纪录片。⑥根据国内外学者观点,以及微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我们认为微纪录片就是适应新媒体传播,通过艺术化手段记录真实生活和再现真实历史事件,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的纪录片作品,具有创作周期短、耗资小、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通常时长为10分钟左右,上限为25分钟。其中,真实是微纪录片的本质特征。

凤凰视频把握现代人快节奏和碎片化的信息需求特点,首先推出既具艺术张力又凸显内容真实的“微纪录片”这一新视频产品,随后各视频网站纷纷跟进,推出微纪录片频道,微纪录片概念逐渐被业界和学界认可。2011年,随着凤凰视频《行者无疆—车轮上的记忆》《重返风沙线》等微纪实产品推出,搜狐的《语路》 《大视野》,优酷的《侣行》等纷纷跟进,各大视频网站在纪录片领域展开品牌化竞争,微纪录片成为各视频网站精耕细作的拳头产品,视频内容从过去的购买和爱好者上传转而进入成立专业团队自制阶段,涌现出了一批内容涵盖历史、军事、民生、经济、政治、文化、旅行等各方面的微纪录片栏目,掀起了网络收视热潮。微纪录片在微博、微信、App平台上“病毒式”传播,深刻影响了媒介传播生态,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吉林电视台等电视媒介开始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时,成立专业团队开展微纪录片的创作尝试,如中央电视台的《故宫100》(每集6分钟)、《资本的故事》(每集8分钟),湖南电视台的《我的中国梦》(每集70秒),北京电视台的《二十四节气》(每集2分钟)、《中国梦365个故事》(每集3分钟),吉林电视台的 《身边发现》(每集2分钟)等,各大电视台纷纷放下身段,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在创作模式和传播模式上主动探索与新媒介的融合。截至2014年11月,从各大网站纪实频道的大数据来看,超过一半的用户使用手机收看纪录片,每次观看时间为10分钟左右,每天看3部左右,观众最热衷看的内容为历史、军事、社会等,手机用户的特殊性决定了观众的收视习惯为喜欢看短小精致的微纪录片。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搜狐、优酷等视频网站纷纷开通“微纪实”频道,并推出了一系列受欢迎的微纪录片。微纪录片以其微平台传播、微制作周期、微时长、微投资、个人化程度高等特点很快得到了微时代受众的认可。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特征

1.深度互动

纪录片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曲高和寡,收视群体以社会精英人群为主,创作以电视台、专业机构和专业团队为主。媒介融合时代,微纪录片在创作的整个过程都少不了新媒介的互动和参与,甚至在策划阶段,就有网络等新媒体的介入,因此微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都与新媒介进行深度互动。“互动性,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⑦2010年,好莱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与凯文·麦克唐纳以“爱”和“恐惧”为主题,号召全球网友上传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当天的生活,获得了192个国家网友的支持,收集了八万多人的生活片段,创作了纪录片《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全民电影”。从生产的角度分析,由普通网民采用UGC的形式提供超过8000段、总计4500多小时素材,并最终制作成95分钟的纪录片,这在纪录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任何一个独立制作机构都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内容的取材与生产,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壁垒,实现策划者和网民的深度互动,将不同的民族、城市、情感交融到一起,并获得了极大的影响,⑧彻底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思维模式。

微纪录片无论是在策划、创作还是传播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新媒体特征,新媒体受众参与微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成为内容生产商、资金提供者,通过网络平台,与创作者实现深度互动。《我的中国梦》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线索征集活动和品牌推广,调动受众深度参与。《侣行》在获得极高的人气后,出品方邀请忠实粉丝参与到节目中。《语路》系列纪录片创作之初,出品方就启动连接创作者和受众群体互动的官方博客,很快,这一博客就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们在这个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故事,官方博客在《语路》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成为不同受众和创作者之间信息交流互动的平台。《资本的故事》《车轮上的记忆》等微纪录片在策划阶段就引入资本的力量,参与策划、创作过程。“把选题和片花放到专门网站上,让网民为创作集资,是互联网对于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新型介入方式。”⑨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题材并获得金熊猫电视节最佳微纪录片的作品《迷失的家园》,在拍摄资金紧张时,通过“点名时间”网站筹集到15万元拍摄资金,保证了后续的创作进程。在媒介高度融合时代,微纪录片无论是采取用户自制上传的UGC模式,还是电视台、视频网站的专业团队制作模式,与受众的及时互动已经成为微纪录片策划、创作、传播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微纪录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主题单义性

时间的流程对于纪录片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主题的多义性需要制作者长时间的跟拍与追随,这样才能真实地记录事件的变化。但是对于微纪录片来说,由于其播放时间的限定性,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很难透彻地表达多个主题、讲述多个故事,主题单义的表达成为微纪录片的创作诉求。《故宫100》每集 6分钟,每一集都从普通观众“看不见”的点开始讲述,于细微处阐述中国建筑和传统文化,把一个宏大历史题材故事碎片化处理为100个小故事,通过 100个空间发生的故事,让文明的幸存物开口。从一个物件入手,辐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如《国家仪式》中玉玺的皇权象征,《正大光明》中的匾额和秘密建储制度,《龙袍袈裟》中的雨花阁和宗教信仰等都是从细微之处讲述一个普通人所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中国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插旗》只讲述了插旗以及一位母亲在儿子墓碑前悲痛哭泣,饱含深情,引人深思。《二十四节气》系列微纪录片,每个节气一部,独立成片,纪录时令更替和自然律动。

微文化时代媒介高度融合,时间碎片化,网络移动化,传播跨媒体化,收视随机化,根据Talking Data发布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2014年,我国移动产业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数已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从用户性别层面来看,女性用户持续增长,占比42.2%,渐成主流;从用户年龄层面来看,80后用户占比38.3%,90后用户占比35.7%,成为移动侠中的主导力量。全国各地的移动侠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但他们的手机里平均安装着34款 App。”⑩移动用户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占上网用户的81%以上。从调查数据来看,央视纪录频道观看高峰为18点到23点,而网络用户观看纪录片高峰期为10点到24点,通常每个网络用户每天收看纪录片2 -3部,以10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居多。去时间化、去地域化、碎片化收视方式成为网络用户的显著特征。“微纪录片更专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而后通过丰富的输出终端渗透传播,信息可以更快速地传播扩散,以满足当前用户需求碎片化的特征。”(11)微纪录片在较短的时间内讲好一个故事、表达一个主题,主题的单义性和短平快的制作风格符合新媒体时代用户的收视习惯和需求。

3.注重时效

由于其短平快的制作风格,微纪录片可以将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及时、迅速地反映出来,由于随时随地可以上传的自由性,微纪录片在时间上有着很大优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微纪录片可以被视为社会现实题材之作的领头兵。由腾讯网视频中心自制的微纪录片《焦点人物》,其制作的宗旨就是追踪热点、还原新闻里的人,第九期《念斌沉冤得雪》的制作就是如此,2006年7月,福建平潭2名幼童因食物中毒死亡,12天后,念斌被认定投毒。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福建省高院先后四次判处念斌死刑。2014年8月22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念斌无罪释放。腾讯网视频中心在念斌释放之前跟踪拍摄,直至其释放并接受采访,这中间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为了让节目在受众热议时与观众见面,节目组克服了各种困难。这期节目于2014年8 月27日首播,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关注,截至12月1日,这期节目的点击量为2117.4万次。时效性已然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微纪录片的最大优势。《二十四节气》系列微纪录片每个节气独立成片,每集仅有1分 45秒,但都在节气当天于北京纪实频道播出,与时令紧密结合,时效与仪式感兼顾。

三、多元并存: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未来发展

1.台网联动,构建电视主导下的台网产业生态

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加快纪录片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规定:我国所有的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播放30分钟左右的纪录片。以此推算,我国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年至少要播放 6000多个小时的纪录片。2014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上星,广电领域的这一系列政策为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信息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认为:“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信息技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信息技术就像工业革命时期的能源一样重要,它重组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根植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技术范式,网络构成了我们新的社会形态。”(1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社会生活各个区域、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急速提高、3G网络大面积普及,用户进入一个自媒体狂欢的时代,守在电视前观看纪录片的场景越来越少。视频网站以灵活的运营机制很快适应了新媒体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度过了从电视台购置纪录片的时代,开始进入专业自制的竞争时代。打造特色化的微纪录片传播平台成为几大视频网站新的战略部署,台网联动初现端倪。央视微纪录片《故宫100》在创作之初,就兼顾新媒体受众特征,采用化整为零、独立成片的微叙事结构,同时又能自由组合成不同内容的长篇叙事,适宜电视观众收视。从其收视调查来看,每集6分钟的微纪录片更受到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认可,56.24%的受众是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媒体观看的。每集8分钟的《资本的故事》在财经频道播出后,在网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显然电视台专业团队创作中在满足电视频道播出的同时更开始关注纪录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但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形成对电视台的反哺,台网联动现象没有有效形成。其原因:一是,视频网站自制微纪录片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国内纪录片市场和电视台与网站联合机制不成熟,电视台还没形成播放视频网站作品的观念。

在新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台网联合是必然趋势。近两年,随着很多电视台专业团队加盟新媒体、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增多与节目质量的不断提升,视频网站向电视台输送节目成为可能。2011年 6月,搜狐视频制作的《钱多多嫁人记》通过手机平台与观众见面,同年10月,该片通过旅游卫视与电视观众见面,掀开了视频网站和电视互动的序幕。随后优酷土豆集团制作的《侣行》登陆央视一套,《晓说》输出到东方卫视等。自制节目的台网联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随着视频网站投巨资开始自制节目,如搜狐的《大视野》、凤凰的《甲乙丙丁》等,以及专业团队不断从电视机构向新媒体视频机构转移,未来视频网站的节目制作将越来越专业化,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成为一种常态,自制节目的跨平台传播将成为重要选项,电视台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联动成为必然趋势。要实现微纪录片的台网联动,首先有要拓宽播出平台的开放观念和意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2015年3月3日央视和凤凰视频同步播出的纪录片《河西走廊》就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视频网站投入资金、吸引专业团队创作精良的微纪录片,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反哺电视等传统媒体。如系列微纪录片《语路》在互联网取得巨大成功后,制作电影版,反哺传统媒介,实现了从网络到电影银幕的跨越;最后视频网站拓宽和电视台合作的广度、加大合作深度,同电视台共同投资制作微纪录片;或者共同选题,委托第三方制作,实现同时制作、同时播出,充分发挥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联动效应。

2.运营模式多元化

互联网进入影视,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大举进入影视产业之后,行业蓬勃发展,但视频网站的盈利依然举步维艰,微纪录片首先成为视频网站盈利探索的突破口。微纪录片经历了4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运作模式。凤凰视频微纪录片播出伊始,一汽大众、张裕红葡萄酒、东风本田汽车就与其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凤凰视频开始了针对客户不同诉求的个性化定制运营模式。如为东风本田定制的以大事件和大活动为诉求点的《重返风沙线》,为一汽定制的以历史梳理为诉求点的微纪录片《行者无疆》,为张裕定制的以文化和人物为诉求点的酒文化微纪录片。这些微纪录片都超越了生硬直接的广告宣传,凭借便于观赏传播等诸多特性产生了超越常规广告运用的价值。

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启动的“语路”计划,由12部微纪录片构成,共计87分钟,通过互联网推广,取得较高的广告回报,并最终实现了互联网到电影银幕的跨越。2010年爱奇艺为加多宝“昆仑山”创作的微纪录片《问鼎昆仑》,将产品的理念融入纪录片中,让观众在了解昆仑山自然风光的同时对产品进行隐形推广。2014年爱奇艺为王老吉集团定制的微纪录片《平衡》和福特定制的《逆时光之旅》,都摒弃了直接的商业推广,将产品特点和企业文化巧妙地融入片子中,融合了商业广告和纪录片的特性,创造了商品和消费者的特殊互动关系,在创作者个人创作意愿得到表达的同时融入商业品牌价值理念。

新媒体最大的特质就是强互动,用户改变内容。优酷自制栏目《晓说》网友的评论能左右节目走向。审片人是网友,审片的结果是改变节目内容,《晓说》栏目60%的话题是通过观众反馈得到的,这也代表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喜好的重要性。据调查,土豆网的受众群在 16-38岁之间,大部分为年轻人,土豆网自制微纪录片系列《土豆热》,时长为10-15分钟,选题时会充分调查青年观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同样,土豆自制的系列微纪录片《青春季》表现的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凤凰视频自制的人文类微纪录片《甲乙丙丁》,节目以人物纪实为看点,纪录凡人命运、彰显人性温度。(13)每一期节目时长都在6-12分钟之间,在2014年底制作的“新的生活梦想者”系列更是为了适应新媒体受众的观看需求,每一期制作了6分钟和3分钟两个版本,便于时间碎片化、空间自由化的新媒体用户移动观看。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发展与运作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无论是广告插播、客户定制、用户参与制作还是企业公益形象塑造、视频网站自制以及和传统电视媒体合作等等,都将成为视频网站未来多元化运营、实现网站有效盈利的渠道。

3.品牌形象的多元建构

“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O2O即O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将碎片化流量和个性化内容,相互进行投射行为,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14)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推出的舌尖系列品牌已经完成了从电视现象向社会现象,再向文化品牌的转变,大大提升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纪录片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国内媒体人多年探索的纪录片产业化成为现实,也促进了纪录片创作与品牌建构时代的到来。《舌尖上的中国2》在《舌尖上的中国》的品牌积累基础上,发挥了媒介融合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多平台的推广营销,完成品牌的构建,使纪录片还没有完成就已经受到国际国内机构和受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纪录片内现象级产品。

自2010年凤凰视频首先提出微纪录片概念后,品牌的塑造就成为互联网视频从业者的重要使命。2011年,由苏格兰威士忌发起,贾樟柯联袂卫铁、陈涛、陈挚恒、陈翠梅、宋方、王子昭六位新锐导演执导的系列微纪录片《语路》入选第3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并于2011年3月22日在香港科技馆演讲厅举行全球首映礼。2011年,搜狐视频自制的中国首档大型互联网日播微纪录片《大视野》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追捧,节目主要围绕军事、社会、文化等主题展开,周一到周五播出,每期24分钟,节目播出七个月,网友点击量超过五亿,成为网络自制微纪录片的典范之作。2013年,优酷视频联手“极限情侣”张昕宇、梁红打造的系列微纪录片《侣行》,经过两年的坚持经营,到第二季总点击量已经达到6.3亿多次,得到国内外新媒体受众的广泛认可,并反哺传统媒体,登陆央视一套。

微纪录片品牌的打造需要充分尊重新媒体受众碎片化、即时性、随机性等收视特点,微纪录片的创作要实现类型化、系列化、独特性,避免创作的同质化,调查受众的喜好。要充分调动新媒体对微纪录片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培养更多层面的受众。2015年,柴静的 《穹顶之下》在两天内点击率达到两亿多,成为新媒体掷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一枚 “炸弹”,《穹顶之下》既有完整的103分钟版本,又根据新媒体受众收视特性,分割了8段,每段13分钟,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成为自《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之后,影响深远的现象级作品,其效应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技术革命往往会带来观念上的革命,新的媒介技术正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新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媒介的发展历程。微纪录片的市场化特点使其在新媒介融合下显示出社会需求和发展方向,随着媒介融合脚步的加快、观众个人化需求的增强、台网联动机制的成熟,微纪录片的品牌构建和多元化运营将会为视频网站带来更好的商机,微纪录片的发展将会更加成熟。

(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页。

② 石磊:《新媒体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③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ju6itSkK42。

④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28vUDfmF5。

⑤ 史哲宇:《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新样式——微纪录片研究》,人民网传媒频道,2014年10月27日。

⑥ 赵淑萍:《国外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世界电影》,1994年第5期。

⑦ 王筱孛:《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市场化的新途径》,《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0期。

⑧ 李宁:《生产形态、传播方式与营销手段的改变与创新》,《当代电影》,2013年第8期。

⑨ 谭俐莎:《从技术到观念:网络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流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⑩ 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http://www.yixieshi.com/it/20293.html。

(11) 《凤凰视频首创微纪录片概念》,http://roll.sohu.com/20111111/n325319291.shtml。

(12) 参见[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3)资料来源:http://v.ifeng.com/special/jybd/。

(14)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2602.htm?fr=aladdin。

(作者系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国涛】

猜你喜欢

纪录片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