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人秀如何更好地向传统国粹致敬
——对《叮咯咙咚呛》深入创新的思考

2015-02-21何晓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戏川剧真人秀

■何晓燕

真人秀如何更好地向传统国粹致敬
——对《叮咯咙咚呛》深入创新的思考

■何晓燕

2000年以来,表演选秀、野外生存、旅行探险、角色互换、婚恋约会、户外竞技等各类真人秀层出不穷。根据《综艺报》的调查,2015年各大卫视在黄金时段推出的新节目,超95%为真人秀①,数量猛增、浮华热闹的背后则是节目质量上的良莠不齐。然而,《叮咯咙咚呛》的面世让观众看到了央视制作团队的探索勇气、运作智慧和文化担当,以时尚的制作手法,扛起了向传统文化致敬的大旗,让看多了各类真人秀的观众耳目一新。

《叮咯咙咚呛》开播后,在收视份额、微博的话题关注、网络点击量方面都有不错表现,而且该节目与韩国KBS电视台签订了海外播出合作协议,成功实现了中国节目的海外输出。在真人秀这一时髦外壳下如何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叮咯咙咚呛》的探索值得学界做进一步的思考。

一、选手策略:精心配置与明确定位、细节展示

选择明星,将明星差异化配置并将明星置于不同情境,还原和细腻展示他们的真实行为是明星体验类真人秀节目的主要理念。《叮咯咙咚呛》比2007年东方卫视开播的同样是“明星拜师学唱戏”的 《非常有戏》节目更加尊重真人秀本身的创作规律,注重明星选手在国别、年龄、性格等方面的配置,还通过人气组合作为嘉宾助演来提升与年轻观众的契合度,这些都是值得肯定之处。

“人是真人秀节目终极关怀的主体,真人秀节目在纪录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展现人在事件中的心态和情感,关注人的命运和追求,突现人、人性和人格”②。从真实“展现人在事件中的心态与情感”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要素来看,《叮咯咙咚呛》对选手的身份定位和内心空间把握还不够明确。现在《叮咯咙咚呛》把明星选手们设计成了“零基础的学戏人”的学员,但是正如第十回舞台竞演时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继戎所说的那样,“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叮咯咙咚呛》中的明星都涉足唱歌、演戏、模特等演艺事业,虽然和戏剧不是同一行当,但是明星们其实都具备一定的表演基本功,因而《叮咯咙咚呛》中明星选手应该是“比较状态下的跨界学戏人”的定位,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应该是他们从相仿领域进入到不熟悉的戏剧领域时的反映,应该重点展示这些已有表演经验的明星们发现的中国传统戏剧与其他表演形式的不同以及让他们叹服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明星,特别是韩国明星学戏来传播中国传统国粹的精髓。如第四回中张赫与探望的友人交流学戏感受时,就很惊叹戏剧表演中身体的每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随手做了一个表示闻花的动作,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现在只是加了花香四溢的特效,其实如果能够深入张赫理解本身,加入他对戏剧动作写意化的理解,以及通过资料片段分析同一动作与影视表演的不同,那对传统国粹的电视化表达效果就更好一些。

二、编剧设计:从借鉴杂糅到强化戏剧本身的独特性

真人秀的编剧主要是对任务环节和人物关系进行设计,《叮咯咙咚呛》在人物关系上的设计值得肯定(京剧组是兄弟情,越剧组是荧幕爱侣情,川剧组是兄妹情,三组各不相同),但是在任务设计还有待突出戏剧特性。

《叮咯咙咚呛》因为是原创,没有现成的节目模板,因此现有节目对其他节目的借鉴较多,有一种“拼贴感”,如京剧组和越剧组在戏校住宿,安置在床头的摄像头拍摄明星们的起居生活,与室内体验类真人秀相仿;川剧组去拜师,靠攀岩设备穿越险峭的金刀峡谷,晚上又在万盛石林帐篷露宿,与野外生存类真人秀类似……其实,《叮咯咙咚呛》还是原创了很多基于戏剧功底和戏剧常识的游戏环节,如考验身体柔韧性的抬腿盖章,考验灵敏性的躲沙包,寻找喜怒哀乐四种表情的面具等,但是太分散,如基本功的唱念做打是在第二回中统一传授,而各队在后面的分散学习中又涉及了唱、念、做、打的内容,因而没有形成一种基于戏剧内蕴的整体感。因此,节目组可以考虑横向聚合,以传统戏剧的共有内容来进行任务设计,如基本功(唱/念/做/打)、艺术表现途径(音乐/美术/服饰/化妆等)、身体演绎(手/眼/腿等)等来具体设计和设定任务环节。

三、叙事推动:从平行递进到增强单回的对抗冲突性

《叮咯咙咚呛》的叙事框架没有采取目前普遍如《爸爸去哪儿》那样的并列式编排,也没有采取如《非常有戏》那种分为初赛、复赛、总决赛有淘汰的层层淘汰的编排,而是按照明星从受邀参加节目、寻找同伴、寻师拜师、进入正式训练、共同学习到最后登台亮相表演的全过程来进行叙事编排。因此除了第一回的集结和最后一回的舞台竞演,《叮咯咙咚呛》每回中三组的学习内容不一致,学习任务也不一致,这就使每回节目理不出一条清晰线索,更谈不上明显的冲突和对抗。如第七回中,京剧组学化妆学唱段,越剧组排练走场逛超市做大餐,川剧组高腔接力品火锅,各是各的内容和进程,显得比较杂糅。

《叮咯咙咚呛》节目的每一回合可以就学习板块(上述提到的基本功、艺术表现途径、身体演绎等)中的某一具体方面来进行环节设计,让三组明星各自结合京剧、越剧和川剧的具体剧目来进行学习。如某一回合设计成学习眼神对于角色造型的意义和途径,就让明星选手们通过具体的经典唱段来理解眼神的传情达意技巧,又如某一回合设计成传统戏服的鉴赏和穿戴,就可以让选手们从各剧种的经典角色来了解不同戏服……在竞争性的呈现上,可以先是每组队员进行竞赛考核,然后是跨越京剧、川剧、越剧,进行队队考核,通过竞赛排出胜负,这样既能强化戏剧独特性,也能保证单回合节目的冲突和对抗性,从而增强节目的叙事推动力。

四、核心价值:从表层触及到深层的话题和情感渗透

《叮咯咙咚呛》有自己明确的核心价值,就是弘扬国粹并让当代年轻人能够了解传统和弘扬传统戏剧。运作了《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舞蹈》的灿星总裁田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曾说,选择做怎样的真人秀,他有三条标准:具有大众审美基础、与大众感兴趣的文艺样式、以及和大众话题相关③。按这个标准衡量,《叮咯咙咚呛》通过邀请韩国明星、人气演员助演等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弥补了传统戏曲这一小众艺术在大众审美和大众文艺样式上的不足,但是在大众话题,特别是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方面,《叮咯咙咚呛》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渗透。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他们知道传统戏剧不是当今主流的文艺样式,但他们并不是反感和摒弃,而是仍然予以热切的关注,引发他们关注和情感共鸣的并不只是明星学戏的表层,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戏剧传人安心坚守与传承的敬佩。《叮咯咙咚呛》中有表现年轻人对戏剧人的钦佩,如第五回在戏校中,金圣洙、郭京飞在他们谈到戏剧演员与他们影视演员相比,更辛苦却获得更少时不禁唏嘘,这时加入了资料片段,展现戏剧曾经让台下观众同哭同笑的辉煌,对历史进行观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更应该凸显当今时代下戏剧艺术的精神坚守和源远流长。节目组其实很有这方面的想法,让越剧组去了施家岙的老戏台,京剧组去了有300年历史的老戏楼正乙祠,但是现分散在不同的回合中,没有形成跨越历史与现在的时空感和戏剧精神亘古绵延的力量感,如果在某一回合中,将正乙祠、施家岙和湖广会馆(川剧的老戏台)进行整体编排,那种精神力量是会非常触动人心的。

另一方面,是希望传统戏剧能有更新颖的形态来和年轻人沟通。节目组请到了裘派的第四代传人裘继戎,现有设计是在第二回中让裘继戎在长城之上教明星们学戏基本的唱念做打,大气磅礴的拍摄场景值得称道,但对戏剧的创新表现而言有点资源浪费,因为裘继戎作为名门之后一直致力于将现代音乐、太极、现代舞融入到传统京剧中并且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在最后的竞演中,他还表演了先锋新作《进化》,因此节目组应该多设计类似于裘继戎之类的戏剧革新者与明星们交流,如何从曲目、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创新,而明星们在探索中的思考和努力、成功和失败、坚持和放弃才更符合年轻观众的期待视野,正如他们在日常奔忙中为心中梦想而努力的真切过程。“真人秀之父”约翰·德莫尔说过,真人秀一定要建立和观众的情感关联,而这个关联就是观众能够从中看到自己。

注释:

① 刘惟真、赵婀娜:《我们需要怎样的真人秀节目》,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402/c40606-26788529.html,2015年4月2日。

②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③ 李邑兰:《“所有真人秀做到最后都是情感节目”:星空传媒CEO田明有话说》,《南方周末》,2015年3月12日,E26版。

(作者系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学戏川剧真人秀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川剧版画传四方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戏苑”萌娃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调查
眼睛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