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的对策研究

2015-02-20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校教育

彭 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艺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的对策研究

彭 荔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受应试教育影响,“艺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无形中被忽略,存有弱化现象。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就必然强化“艺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学校要克服“一厢情愿”、“单兵作战”倾向和“快餐文化”影响,“养成教育”持久化、系统化、可行化、常规化,实现“育人为先”;家庭应平等对话,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家长该洁身自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社会要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社区教育平台,注重社会环境熏陶,优化育人环境;学生应加强自我修养,摆脱“功利”影响,凸显主体意识。最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有效“联动机制”,形成正面的“联动效应”。

艺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对策

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兴起,“艺考生”大量出现。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家庭、学生“同心协力”,社会“推波助澜”,共同提升升学率。学校、家庭、社会和“艺考生”四者负面因素的“联动效应”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导向’偏差”、“家庭教育的‘偏离’倾向”、“社会教育的‘淡化’倾向”、“学生的‘重艺轻德’指向”等“艺考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弱化现象。为有针对性解决此类问题,真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就必然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正面的“联动效应”。

一、学校“育人优先”,养成教育系统化

“艺考热”的升温、“艺考风”的飙升所带来的系列消极后果已引起社会重视。《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可继续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单的通知》指出“今后未经教育部批准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一律不得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1]。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针对性。李岚清“艺术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精神产品的双重任务,要按照‘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要求和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3]的指示更是对艺术院校的功能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界定。因此,在新形势下,学校在“艺考生”培养上应走出“应试教育”的短视,坚持“育人优先”导向,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树立“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抓住“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学生奋斗成功或失败时、成长过程遇到重大挫折时”三个关键期进行有效引导,持久教育,使养成教育系统化。

“养成”,就是“培养而成”,包括“养”和“成”两方面。“养”指途径,重在过程;“成”指目标,重在结果。“养成”,即“外养而内成”[4],是通过培养、教育来实现自觉主动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养成教育”就是“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践行、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是“教育者将教育目标具体化,通过语言、行动对未成年人加以外在教育”和“通过训练活动,将接受的教育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上”[6]的统一,是要学生“做好——人”,而不是单单地“做——好人”。正是因为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持久性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克服“快餐文化”影响,养成教育常规化

“快餐文化”是指在中学生尤其是“艺术生”中流行的以短、小、精为特征的文章或漫画,是不需要经过长时间、深层次的思考就能领悟的文化。“快餐文化”一方面便于学生接收,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学生兴趣的迅速转移。这无形中消解了“养成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应该结合“艺考生”的特点,建立跟踪制,将优良品质的养成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将其变为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渗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针对“艺考生”较为普遍的“三分钟热情现象”建立长效的感化机制,形成一整套针对“艺考生”思想政治系统教育的实施方案和预案,不能注重短期效应,更不能仅仅局限于德育课程或课外活动,最终使养成教育常规化。

(二)克服“一厢情愿”倾向,养成教育可行化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让学生能与成年人同步获取信息,某些信息甚至比成人更早获取,使其在尚未接受学校及家长的相关教育前就已经形成自己的看法,此时,基本无法用带有价值倾向的陈述和强制的灌输使其认同,无法用既定的规范去强迫学生机械地遵守。

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厢情愿”地向学生传授唯一的社会规范、要求学生遵守唯一的既定规范已经不合时宜。道德教育的关键,不是把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发地加强修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应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而不应再源于学校、教师假想的学生生活。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养成教育实施的可行性措施,关注“艺考生”的生活状态,注重规范和条文与社会生活的交融,接近日常化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充分调动其对规范的质疑,体验规范的形成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思辨中理解规范的内涵”[4],在“行”中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升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适应社会需要的规范的能力,理解规范背后的原则。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认知,不仅知道“是什么”也能明白“为什么”,才会把外在的自身理解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自身的需求,成为内在的自律需要,升华德育功能,重视行为文明,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的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克服“单兵作战”倾向,养成教育系统化

“育人优先”导向的落实、“养成教育”系统化的推进,单靠任何一个单一的部门、单位都难以完成。就学校内部而言,就必须要建立校内联动新机制,形成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制度。

学校要发挥作为教育主渠道的地位,杜绝条块分割思维,克服“单兵作战”倾向,消解当前所存在的两套完全背离的教育行为系统①,将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重视训练的长期性,建立“三个课堂”的有效连接机制。在第一课堂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避免产生“艺术技能”与“品德修养”相互割离的现象;第二课堂结合“艺考生”的特点,以专题讲座、名曲名画欣赏、影视鉴赏、文艺演出、艺术采风实践等形式丰富“艺考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注重“隐性德育课程”②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围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组织的社会活动为主的第三课堂,则让学生参与实践,切身体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跳出狭隘的单科科目意识,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目标,注重和挖掘各科知识的关联性,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共同发展进步的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师要自我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要具备“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理论修养和学科知识背景,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找准“艺考生”的兴趣点,将“我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变为“学生需要我教给什么知识”,抛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的传统教学观,创设平等“对话式”的“学生参与课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7],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敬业精神感动学生,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总之,全校教职员工要提高认识,建立有效的校内联动机制,将“思政教育”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养成教育的系统化制度,有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去掉理想化倾向,弱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

二、家庭正确引导,注重榜样示范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自身的言谈举止、价值取向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

(一)平等对话,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当今时代,“一言堂”、“家长作风”、“高压政策”、“棍棒政策”等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反而会强化其“逆反心理”,最终适得其反。因此,家长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民主、公平、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并对孩子的选择进行理性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孩子自我甄别、自我抉择的能力。惟其如此,孩子与家长才可真正促膝长谈、交心畅谈,家长也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家长另一方面要克服“功利思想”影响,克服“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错误思想的影响,随意而不要刻意地创造时机,将颇有争议的法律道德案例、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事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引入饭桌话题或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孩子思考,解答孩子的困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当然,平等对话、和谐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只着眼于“艺考”前夕,而应在孩子很小时就进行营造和熏陶。这就需要家长要有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及持久的毅力,不能有临时抱佛脚,幻想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侥幸心理。

(二)洁身自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于孩子而言,家长也许并不一定要专门创造机会振振有词地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相反地,他们更需要父母的行为示范。“艺考生”,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和较强的模仿能力,父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孩子在模仿和学习父母行为的时候,就已经把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吸纳。孩子的成长,“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8]。因此,“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9]所以,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洁身自好,不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不与有不良习气的“社会朋友”同流合污,不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带回家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洁净”的家庭环境,作孩子的好榜样。

三、社会环境熏陶,优化育人环境

马卡连科认为“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拼凑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的造就成功的。”[10]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艺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环境熏陶。环境熏陶,就是要创造和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目前,在“艺考生”成长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

1.网络和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在给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创造新方式的同时,黄色信息、暴力信息等鱼目混杂的情况,对自制力较弱的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等媒体“影响我国青少年的政治、道德、人生价值和文化倾向”[11]的取向也使中学生受“西化”影响,发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和错位。而西方文化作为以刺激大众的感官系统激发受众消费欲望、以感官享乐为主的消费文化对有着猎奇心态特别充分的“艺考生”产生强烈的诱惑,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恶劣的影响。

2.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已有不少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伦理道德体系又尚未建立,出现部分“真空地带”。部分人受利益支配,价值观念变异,见利忘义。由于经济地位和利益分配上的差别,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点相互影响、相互冲突,导致了人们道德选择的多样化,出现了多样化的道德格局,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善恶不分误导着学生,不正之风冲击着学生,不健康文化信息腐蚀着学生,商业文化市场诱惑着学生,人的道德价值和道德选择困惑连连。

3.文娱节目的不利导向

当前,让人眼花缭乱的选秀节目,“超女快男”的成功模式正在剧烈冲击着“艺考生”们,使其迷失方向,盲目跟风,大肆追捧,甚至于不惜荒废学业。这股风气更进一步弱化了“艺考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导的有利环境。

(二)优化育人大环境

1.加大监管力度

社会各部门应通力配合,加大网络管理和文化审核,尤其要对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络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其素质,对文化现象、网络信息、市场经济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权衡利弊、明辨是非。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建立社区思想品德教育网站或推出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栏目,制作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媒体软件并实现视频共享,传递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加大立法,健全法制,对违背网络安全、散布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信息的行为依据法律严惩不贷。

2.发挥社区教育平台

居委会和派出所应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环境营造。社区要在学校周边进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活动,大量张贴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海报,大力宣传社区先进人物,并使榜样和模范接近学生,对社区内的好人好事及时宣传,对社区内的坏人坏事要及时教育,“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派出所要取缔网络会所、歌舞厅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娱乐设施,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卡厅”、游戏厅和歌厅。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要重视思想品德,不能只侧重于专业素质的考核,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综合素质较高和思想道德素质较高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四、学生自我修养,凸显主体意识

“艺考生”作为参加“艺考”的主体,他们对“艺术”的了解、对“艺人”必备素质的认知、对“艺德”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待艺术、艺德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其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态度。要改变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其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受教育者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自己有能力教育自己,以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摆脱“功利”思想影响

受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艺考生”几乎都有强烈的“功利欲望”。他们大多数人选择报考艺术专业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条进入大学的“捷径”。“金榜题名”和“一夜成名”的功利诱惑不但迷失了“艺考生”的眼睛,更加迷失其心智,完全忽视自身的特点,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艺术、是否真正具有艺术天赋。在“功利”心态驱使下,很难说“艺考生”能对自己有理性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所以,“艺考生”首先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受短期效应的影响而选择“艺考”。

(二)凸显主体选择作用

就大多数高中生而言,其年龄均处于16-18周岁期间,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基本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同样,现代社会所营造的民主氛围和开放环境又使学生拥有强烈的自我做主欲望。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艺考生”就要凸显自身在学校选择上的主体性,争取自由选择的权利。“艺考生”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善于和勇于对自己做实事求是的评价,客观地分析自己是否具有艺术潜质和优势。如果自己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家长抑或有“好就业”的错误认识,也要克服“急功近利”心态的诱惑,并对父母的“急功近利”思想进行疏导,运用各种信息、各种途径说服父母。一旦决定要走“艺考”之路,应充分了解“艺考”的要求,尤其要了解“艺术”对艺人的道德要求,明确“艺德”对“艺人”的重要性,改变被动教育的角色,借助教师的引导和知识传授提升自身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并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自觉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艺德培养,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

总之,为强化“艺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正面的“联动效应”。学校克服“一厢情愿”、“单兵作战”倾向和“快餐文化”影响,建立校内联动新机制,使“养成教育”系统化、常规化、可行化、持久化,实现“育人为先”;家庭平等对话,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家长洁身自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社会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社区教育平台,注重社会环境熏陶,优化育人环境;学生自身加强自我修养,摆脱“功利”影响,凸显主体意识,凸显主体选择作用。

注释

① 相互背离的两套教育行为是:一为是明确纳入学校课内外的正规教育系统。它主要培养少年儿童遵循主流社会文化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二为未明确纳入学校内外教育系统之中的潜在的教育系统,是在正规教育系统之外的师生关系,以及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子系统)在与社会其它部门进行资源交换时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上。它倡导另一套行为与价值。双重的教育行为方式,往往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双重行为标准甚至双重人格。

② 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风气、教师人格、师生关系等等对学生的熏陶作用。隐性德育课程有广泛的渗透性,易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所接受,有自然、轻松的特点。

[1]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可继续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yszy/zc/200912/20091231/60230230.html.2009.12.31.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3] 李岚清.李岚清在北京考察艺术院校时强调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920/125551.htm.2000.7.1l.

[4] 黄河清,马恒懿,俞缨.养成教育定义新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0):95.

[5] 刘春魁.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4(06):45.

[6] 曾丹,王体正.养成教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1(06):172.

[7] 徐洪强.新时期中学艺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24.

[8]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99b6d01008yka.html.2008.3.20.

[9]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178.

[10]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1.

[11] 刘芳.网络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08):45.

On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Art Examinees

PENG Li

(Sichua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Arts, Mianyang 621000, Sichuan, China)

Affected by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rt examine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as virtually ignored and weakened. To foster literary and art talents with both performing skills and moral integrity,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those art examinees is bound to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schools should educate its students in a persistent, systematic, feasible and routinized way and making the students the first priority; families should have equal dialogues among family members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should play a role of model demonstration to their children; the society should enhance the supervision of those education platforms and optimize the whol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reinforce the self-cultivation and get rid of the utilitarian influence. All parties involved should make a joint effort to form an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realize a positive linkage effect accordingly.

Art examine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Countermeasures

2014-10-15

彭荔(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

G416

A

1672-4860(2015)02-0093-0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