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14年拉美国家经济改革举措及存在的问题
2015-02-20沈安
沈 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北京 100803)
论2014年拉美国家经济改革举措及存在的问题
沈 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北京 100803)
2014年拉美各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一轮经济改革,转变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各项改革和调整措施。这一改革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内外企业的合作与投资,因而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拉贸易和投资带来了重要机遇。但是这一轮改革存在明显的应急性和区域不平衡特点,即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复苏和调整结构的重点,而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列入改革议程,致使改革的深度不足。这将成为这一轮改革的制约因素,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拉美;经济改革;基础设施;结构调整
在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下,3年来拉美经济增速放缓,个别国家甚至滑到衰退边缘。为应对这一挑战,拉美各国纷纷开始实施新一轮经济改革,力图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一轮改革2012年起步,2014年全面实施,因而今年经济改革再度成为拉美地区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些国家在前几年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各项改革和调整措施。这一改革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拉贸易和投资带来了重要机遇。不过,这一轮改革存在明显的应急性特点,即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复苏和调整结构的重点,而对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列入改革议程。体制改革滞后将成为这一轮改革的制约因素,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问题。此外,还有委内瑞拉等陷入衰退的国家,虽然存在诸多问题,却没有加入改革的行列,显示出本轮改革的区域不平衡特点。
一、严峻挑战促使开启新一轮改革
2003年以后拉美多数国家经历了长达6年的经济繁荣,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2012年后各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少数国家甚至陷入新的衰退。这一形势促使多数拉美国家重新思考发展战略和政策,认识到改革经济,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启了新一轮改革。
当前拉美经济形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持续走低形势,而内部因素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战略及政策调整滞后,劳动生产率低,国际竞争力低下,缺乏增长后劲。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能源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或者对单一产业或某些初级产品出口过度依赖。国内储蓄偏低,2003-2010年全地区年平均储蓄率仅为19.2%。投资不足,2011年全地区平均投资率仅为22.9%,大大低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40%。缺乏科技创新,2011年,亚洲国家出口的高中技术产品比拉美高3.3倍[1]。在资本、市场和技术上严重对外依赖的现象依然如旧。保护主义严重损害其产业升级,以致技术落后,产品成本高,竞争力不高。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家,经济脆弱,在国际市场发生变动,特别是市场需求和价格下降时,容易受到伤害。近3年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经济低迷,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矿产和粮食等大宗产品需求下降,21世纪初以来所谓的“大宗产品繁荣”已经不再存在。拉美初级产品出口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纷纷下降。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开放度偏低,本国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拉美国家存在多年的问题之一。联合国拉美经委会2014年10月14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偏低是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因素之一。该报告说,2003~2012年的10年中拉美地区各国在4个基础设施部门(交通运输、能源、电信、供水和排水)平均投资占GDP比重仅为2.7%。2012年这一比重为3.49%。投资占比最高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5.47%),最低是巴拉圭(1.51%)。大国中,除巴西(4.1%)外,墨西哥(3.32%)、阿根廷(2.89%)、智利(2.83%)、哥伦比亚(2.45%)等都在平均数以下。报告建议,2014~2020年,全地区每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应提高到6.2%,即3200亿美元,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2]。
据此,联合国拉美经委会认为,拉美地区必须进行结构改革。该机构执行秘书阿利西亚·巴尔塞拉指出,拉美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结构改革,通过扩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条,提高投资和劳动生产率。“改革并使出口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初级产品的依赖”[3]。
二、拉美主要国家的改革措施
拉美地区的结构性问题有些由来已久,有些则是过去1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和增长方式造成的。对此各国也有认识,早在2005年有些国家就已开始结构的调整。但是当时大宗产品繁荣带来的经济高增长掩盖了这些问题,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不那么突出。有些国家则是因为受各种因素牵制,如内部意见纷争,社会各界争论不休,政党对立,改革方案难以在国会通过等,当政者迟迟不下决心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丧失了在经济发展较好时期推动结构改革的机会。近几年国际经济持续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大宗产品价格走低,对拉美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濒临衰退。危机形势下,各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2012年各国开始筹划,2014年全面实施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改革。
下面是巴西等主要国家迄今为止已经实施或公布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巴西的措施大体上包括3个方面: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性投资;二、重振本国工业,即所谓再工业化;三、边推动经济复苏,边实施经济改革。但是,巴西的问题之一是私营企业不积极响应政府计划,致使许多措施难生效果,多数建设项目仍停留在方案和计划上,已经实施的不多。问题之二是保护主义色彩浓重,特别是再工业化政策,过度强调保护本国制造业,不利于外资和新技术的流入。问题之三是巴西劳工党政府大力推行消除贫困化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果,贫困人口下降,但是其主要做法是向贫困人口直接发补贴,开支较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难以持久。罗塞夫总统连任后表示将继续这种政策。在财政日益困难的情况下,过度的社会福利开支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制约因素。问题之四是巴西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虽然比较平衡,但对铁矿和农产品出口的依赖较大,对外资和外国技术的依赖较重,金融形势易受国际市场冲击,而现在的改革计划还没看到改变这种状况的举措。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政策,如高利率政策,仍无改变的迹象。
(一)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和港口建设方面,2008年宣布,为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专门建设的圣保罗、里约和坎皮纳斯之间的高速铁路,投资150亿美元。2008年巴西与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签署协议,决定建设连接3国的铁路网。巴西政府还宣布计划修建一条从巴西大西洋海岸港口到巴拉圭的农产品运输专用铁路。巴西政府2013年推出了为期25年、总投资1330亿雷亚尔的投资计划,包括建设7500公里高速公路和10000公里铁路,以及改扩建机场和港口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巴西铁路建设计划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巴西和秘鲁政府推动的从巴西大西洋港口到秘鲁太平洋港口之间修筑一条横跨南美大陆的铁路计划。这条铁路全长4544公里,中间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脉,总投资至少需要100亿美元。该计划并非建一条全新铁路,而是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扩建的,除建设新的铁路将两端已有铁路连接起来外,还要建设大批基础设施。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巴西时,中国与巴西和秘鲁达成共同建设该项目的合作协议,3方决定共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该铁路的建设尚在研究阶段。
(二)再工业化
巴西政府公布了振兴本国工业的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大多与推动经济复苏的政策相结合,其中包括计划兴建世界上最大的造纸厂、化肥厂和炼油厂。
2014年6月19日,推出支持出口商与制造业的措施,刺激工业复苏。把“支持投资计划”(Programa de Apoyo a la Inversion, PSI)延长到2015年。按照该计划,国家开发银行向购置机器、卡车和其他资本货的公司提供有补贴的信贷,降低对公司的税收。食品、饮料、建筑、在国外经营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减税9%。建立新的更灵活的缴税规则,促进欠税企业尽早完税。生产建筑材料和资本货的工业企业继续实施免税[4]。这项减税政策早在2012和2013年就已实施,导致当年政府财政收入未能完成计划指标,而对经济复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不过,这些措施既是为了复兴经济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因此并不仅仅是应急性举措,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在复苏经济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
与此同时,巴西其他一些复苏经济措施也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降低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和让雷亚尔贬值,以重振国内市场消费和出口。2012年后推出的支持农业措施。向大中农业企业和家庭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2014年罗塞夫胜选连任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措施,其中主要有:把银行基准利率从11%提高到11.25%。调整财政政策,改善公共收支。提高银行贷款额度。计划改革一些社会税种,提高燃料进口税,简化纳税手续。通过经营许可证转让扩大私人在基础设施、能源和交通设施建设中的投资,在2015~2017年投入1400亿美元[5]。总体来看,这些措施多数仍在计划之中,已实施的举措效果也不明显。2014年巴西经济仍持续下滑,实际上陷入衰退。但如果坚持执行下去对今后经济结构的调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墨西哥举国一致推行改革。培尼亚政府2012年上台伊始,推动执政的革命制度党与另外两大反对党达成改革协议,决定全力推行经济改革,制定并实施需要庞大投资的能源、交通运输与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行能源、税收和金融改革、教育改革,鼓励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国投资,并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取得明显成果。从拉美各国的进程来看,墨西哥的改革比较全面深刻,成果也比较突出。其特点之一是强调制度改革,因此修改法律的力度大,涉及面广。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该国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毒品暴力、有组织犯罪、社会抗议引发的动乱、官员贪腐、行政效率低等,政府虽然出台了新的整治应对方案和政策,但仍无根本改善的迹象。这些都是影响经济环境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不利因素。
2013年5月20日墨政府公布了为期6年的国家发展计划,经济改革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总投资达4万亿比索,约合3000亿美元。后来投资规模再次扩大,达到近60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立法并付诸实施的经济改革计划有以下几项。
(一)交通和通信改革
2013年7月15日正式颁布的《交通改革法》,规定了6年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1.3万亿比索(约合1000亿美元),其中5820亿比索用于基础设施和交通,7000亿比索用于通信。该计划包括的项目:15条高速公路、29条公路、16条绕城高速公路、7座桥梁、3条客运铁路列车、6组不同城市之间的运输网络、4条货运铁路、7座机场、7座海港[6]。
吸引外资参加本国通信和信息产业,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允许扩大外资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公司的占股比例。
(二)能源改革
能源改革是墨西哥20世纪30年代石油国有化以来最重要的改革。2013年12月颁布国会两院通过有关能源改革的宪法修正案。此后,又先后通过了约20多项二级法律,完成了有关能源改革的法律修改工作。能源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打破国营的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和国家电力公司对能源的垄断,允许私人资本参加能源的勘探和开采、石油加工、石油化工、运输与仓储等生产活动。2、改革墨西哥石油公司和电力公司,使之成为国有生产性企业。对两个公司的财务、人事组织、工会等实施改革。不过,在油气开发方面,允许外资加入的主要是深海油田、页岩气和清洁能源。电力方面的开放程度相对高一些。能源改革遭到左翼政治力量的反对,认为实际上是石油私有化,违反墨宪法。
以上两个领域改革的突出重点是打破国家对相关经济部门的垄断,允许本国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这两个领域投资经营,特别是吸引外资和高新技术加入本国油气开发和交通通信,提高产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因此墨西哥再次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新的投资重点。
(三)税收改革
2013年10月国会通过的税收改革法案规定,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公正透明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建立新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举措包括:1、全国统一增值税率为16%,取消原有边境地区的11%的优惠增值税。2、提高对高收入阶层和企业集团的所得税。3、提高房产买卖增值税率。4、对部分食品(所谓垃圾食品)和饮料征税(5%)。5、提高交易所利润税和红利税。这项改革将使部分大企业税负增加,因此遭到大企业和右翼政党的反对。上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税收体制的效率,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为今后的改革和建设筹集资金。
(四)金融改革
2013年12月国会正式颁布的金融改革法案规定,改革的目的促进银行增加贷款,促进经济的增长,推动银行体系健康发展,避免金融危机。主要改革内容,一是加强开发银行的作用。二是鼓励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三是强化对银行体系的监管。
阿根廷的改革以能源和铁路建设为重点。2003年以来阿根廷一直面临油气和电力供应短缺的能源危机。能源成为阿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短板。政府先后公布了一系列新的开发项目,制定相关政策,有些项目已经实施,有些仍处于计划阶段。政府把发展能源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推动油气和电力发展项目,把吸引外资作为政策的重点。阿根廷改革的重点是加强能源和交通经济发展的短板,进一步改善宏观结构。但是,涉及经济结构问题的许多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并没有改革的举措。例如,严重的保护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2012年阿根廷实行石油国有化,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使许多外资望而却步。国家实施的许多限制性规定,如为保证国内供应,限制农产品出口,严格的能源价格管制,外汇管制等等,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一)能源建设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油气生产,二是建设新的水电站增加发电能力。2012年颁布石油主权法,对20世纪90年代私有化的原国有石油公司重新国有化。为促进油气投资,2013年颁布油气开采和投资促进法,对油气出口限制、税收和外汇管制政策有所调整。该法规定,凡5年内在阿根廷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油气企业,其产量的20%可免税出口海外市场。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还可不受外汇管制,100%自由支配外汇。2014年颁布新的石油法,规定延长油气田租让期限和减少上缴税利,以吸引投资,增加产量,减少进口。在电力建设方面,决定建设第四座核电站“阿图查3号”。该项目已开始实施,阿公司与中国公司合作建设,中方将在设计、投产、运营方面为其提供技术、设备和工具,总投资20亿美元。在南方的圣克鲁斯省的圣克鲁斯河上,建设两座水电站——“基什内尔水坝”和“豪尔赫·塞佩尼克水坝”。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与阿两家公司组成的集团在第二次招标中中标。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阿期间,中阿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同意中国3家商业银行将为其提供47.14亿美元[7]。这两座水电站和一座核电站建成投产后,将大大缓解阿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二)铁路网现代化
阿根廷拥有南美最大的铁路网,但年久失修,经营不善,大部分停运,部分路段甚至废弃,整体运输能力大大下降。2004年后政府着手重整铁路,力图恢复运输能力。其中,主要举措一是改组经营单位,重新国有化,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二是改造和重建铁路网、地铁和城铁网。
首先重建的城铁是1990年停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萨缅托城铁。工程2008年启动,总投资30亿美元,2012年因资金问题停建,2014年第三季度恢复生产。该工程包括购置25辆中国造新机车和车厢。
全国铁路网重建计划中,已经实施重建的是中部的圣马丁铁路和北部的贝尔格拉诺铁路两大铁路网,其他铁路网的重建也将开始。
铁路网的重建资金主要来自国外。2013年美洲开发银行向阿提供12亿美元,用于城市铁路(包括地铁)的维修和重建和设备更新。根据习近平主席访阿期间两国政府签署协议,中国将在阿水电、矿业、金融和农业出口方面提供230亿美元的资金。
智利经济是外向型经济,结构比较平衡,但也同样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主要问题,一是对铜等矿产品出口依赖较大,二是油气资源贫乏,包括发电在内使用的油气全部依赖进口。能源是其经济的制约因素。近年由于其主要供应国阿根廷油气产量不足,无法保证智利的需求,智利不得不转向进口其他国家的价格较高的油气。油气供应不足,导致电力生产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智利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中投资1200亿美元大力发展经济。其中,在矿业方面的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能源方面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约300亿美元。这些工程计划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而且需要国际大财团和大公司的推动和参与,否则很难启动。智利政府已经表示欢迎外国资本参加,并明确表示希望中方企业参与投资。
在能源建设方面,智利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山区村民的意见,放弃建设水电站的计划,而把重点放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利能源的20%来自新能源。为此,将加大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投资。政府还计划加强发电和输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智利政府还计划加大投资建设电网,实现本国电网与安第斯地区其他国家电网的联网运营,以便从这些国家输入电力。智利政府已与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磋商电网的联网事宜[8]。
哥伦比亚近年来针对本国存在的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结构性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公路、城市和乡村道路、供水排水系统、油气田和矿业设施、体育设施、住房等市政工程。政府制定了2012~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划,预计总投资780亿美元,年平均占GDP的3.3%。其中,公共投资占52.4%,其余为私人投资。按部门分类,全部项目中,交通运输占56.2%、矿业和能源占18.8%、住房占12.6%、信息及电信技术方面的公共投资占7.1%、城市交通占5.3%[9]。
秘鲁政府与各行业部门联合确定的规划规定,2012~2021年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80亿美元,平均年投资率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其中能源投资占330亿美元,占37.5%;交通运输210亿美元,占23.8%;电信192亿美元(主要用于宽带建设),占21.8%。其他项目包括教育、供水和排水、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为筹措资金,政府允许私人管理的养老金基金(2012年总额达到287.54亿美元)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
三、新一轮改革值得关注的看点
拉美地区这一轮改革有几个突出的看点。
第一个是这一轮改革目标很明确。其近期目标是,通过改革调整,克服危机,推动复苏。远期目标是,转变增长方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这两个目标能否实现,将取决于各种内外因素。复苏经济的目标,不仅要看改革举措,还要看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要实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特别是摆脱对大宗产品出口和对外资的依赖,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发展新产业,开辟新国际市场,还要提高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扩大国内市场。从国际环境来说,今后数年国际经济将继续处于低增长期,这显然不利于拉美经济的复苏和调整。因此,如何实现改革的目标,值得特别关注。
第二个看点是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如前所述,为实施改革,各国纷纷修改法律法规,调整和修改相关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各国的计划和做法显然差别很大。但也有的国家对体制改革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国家甚至并没有把体制改革列入议程。这一点后面将会论及,这里不再细述。必须指出的是,体制改革关系到经济改革的前途,今后这些国家如何解决政策和体制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第三个看点是其他领域的改革。一些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改革及社会发展列为施政重点。这些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和社会安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其他领域,如社会安全、官员贪腐、行政效率等,是构成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环境的改善,因此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看点。
第四个看点是扩大对外开放。各国公布的改革方案都将寻求外国投资与合作作为重点。这在保护主义思潮严重的拉美国家是一个重要事件,因而也最受国际舆论关注。吸引外资,除项目计划外,各国政府不仅要转变思路,克服保护主义势力的反对与抵制,争取对扩大开放的更多支持,还要推动相应的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
在此要指出一些近些年来拉美国家的积极变化。首先,贸易多元化已经成为多数拉美国家的战略选择。探索对外经贸合作新路,开拓新市场,增加出口成为各国的共识和共同实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扩大与中国等东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其次,贸易谈判的主导思想发生积极转变。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是保护主义思潮较强的国家。该组织迄今未能与任何外地区组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但近年来其贸易谈判的主导思想发生了转变。我们看到,近几年南共市与欧盟打破持续近20年的僵局,开始加速双方的自由贸易谈判。这种转变为中国加强对拉经贸合作和加强对其自由贸易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地区一体化方面,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的建立和其对外合作机制的建立,中国与拉共体双方同意建立的中拉合作论坛,成为中国与拉美整体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再次,拉美意识形态不同的小地区一体化组织正在相互靠拢,谋求加强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比较开放的太平洋联盟与比较保守的南方共同市场在2014年开始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磋商。这些政策性调整和变化,对推动拉美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中国对拉美经贸合作关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样值得关注。
四、改革深度不足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改革或结构调整并非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动,它还涉及相关政策与制度,以及其他与经济环境有关的非经济领域的改革。从制度化建设的角度讲,经济改革首先应该是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是制度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强机制创新和制度化建设,是关系改革与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总体观察各国本轮改革方案,可以发现,除应急性和区域性不平衡性,还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特别是体制改革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国家甚至没有列入改革议程。体制问题如果不解决,致使改革的深度不足,经济改革的目标很难全面实现。
(一)计划过于粗放,缺乏细化的实施措施。比如,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取决于外资能否如期到位,要等待外资投入确定后才能谈到具体落实。换言之,如果没有外来投资,改革计划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这种“等米下锅”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各国都面临本国投资不足的困难局面。这个问题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中国家较容易解决,在实力较弱的中小国家就比较困难了。另外,从各国政府公布的政策方案来看,有些缺乏吸引外资的具体详细的政策措施。此外,如何取消对外资的限制性政策,对外资政策也不够明确。有些国家政府公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仅仅是初步的设想,甚至还没有进一步的实施规划。
(二)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特别是保护主义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一边强调扩大对外开放,表示欢迎外资,一边并不减少甚至继续强化保护主义,对进口和外资种种限制、严格的外汇管制等不利于资本流动的制度政策依然故我。这种现象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尤其突出。保护主义是妨碍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不克服这些障碍,经济难以发展。
(三)体制改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前所述,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滞后,是造成经济减速和结构失衡的原因之一。拉美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性问题,本轮改革应将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作为重点。能否认真实施体制改革将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最终成败。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各国近十年发展战略的调整有密切关系。21世纪初起,一些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也出现了过度干预现象,在激进左派领导的国家更是如此。在价格、财政、税收、货币、汇兑、汇率、利率、信贷、进出口、公司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各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一些国家在价格、出口、市场和资本管制方面过于严格或死板,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如不解决,就无法推动企业投资,无法吸引外资,也无法调整经济结构,因而也无法达到经济改革的目标。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税收一方面存在税率过高,企业难以负担,另一方面税收体制松懈,偷税漏税普遍发生,税收流失严重。还有社会开支过大,造成财政负担沉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各国都有所认识,在已公布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中,也包括一些涉及政策和体制调整的措施,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深化体制改革计划。
科技政策问题。科技发展滞后,严重依赖外国技术,本国产品竞争力低下,是普遍性问题。这是长期重经济轻科技的发展政策造成的。虽然各国对此有深刻认识,但是仍缺乏明确的鼓励和刺激科技发展的举措和政策。
除上述经济领域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外,严重的有组织犯罪、毒品暴力、恐怖活动、社会治安恶化、官员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等等,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需要严肃面对和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 这一轮经济改革已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而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重点。这一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必将大大影响拉美经济的发展进程。与其他地区国家一样,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和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改革如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的成果,拉美经济必然会克服危机,转变增长方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一轮改革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拉美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新的机会,但也将面临新的风险。特别是应看到,前述改革的不全面不彻底,一些关系到改革成败的体制改革还没有列入议程,也使改革面临着功败垂成的风险。此外,这一轮改革是为应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本国经济放缓的挑战而展开的,具有明显的应急性特点,因此在改革和复苏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也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和变化进程,随时调整改革的重点和步伐,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逐步深化改革,以取得较长期的发展效果。
[1] Secretaria Ejecutiva de Cepal destaco la importancia de mejorar la calidad de las relaciones America Latina - China[EB/OL]. www.cepal.cl 2013-08-22.
[2] Cepal: Informe Prelimilar de las Economias de Amercia Latina y Cabribe[EB/OL]. www.cepal.cl2014-10-14.
[3] Motimex: Cepal sugiere AL inversion anual de 320 mil MDD en infraestructura[EB/OL]. www.informador. Mx, 2014-11-11.
[4] El Gobierno de Rousseff anuncia nuevas medidas para impulsar la industria y la actividad económica[EB/OL]. www.republica.com 2014-06-19.
[5] Promesas a los brasilenos que Dilma debera cumplir[EB/OL]. www.terra.com.ar 2014-16-10.
[6] Anuncia Pe?a Nieto inversión de 4 billones de pesos para infraestructura[EB/OL]. www.unotv.com/, 2013-07-15.
[7] China financiará las obras de las represas Kirchner y Cepernic en Santa Cruz[EB/OL]. www.lanacion.com.ar, 2014-07-19.
[8] Chile apuesta a invertir en energía para elevar crecimiento y competitividad[EB/OL]. efe2014-07-01.
[9] Sergio Clavijo, Alejandro Vera y Nelson Vera:La inversión en infraestructura en Colombia2012-2020[EB/OL]. ANIF ene-mar 2013.
[10] Brecha de inversion en infraestructura 2012-2021[EB/OL]. www.republica. pe 2012-10-25.
Characters of Latin American Nations’ Economic Reforms in 2014
SHEN An
(World Studies Center of Xinhua News Agency, Beijing 100803, China)
In 2014, Latin American nations embarked on implementation of new economic reforms, transformed growth modes, adjusted economic structures, strengthen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 and carried out other reforms and adjustment measures. Such reforms required hug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co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hus it offered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xpand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Latin America. However, these reforms were obviously characterized as emergent reactions and emphasiz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s, and some long-standing structural problems have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to or included in the agenda of reforms. These unresolved problems would become constraints of this wave of reforms, and we should have a clear awareness.
Latin America; Economic reforms; Infrastructures; Structural adjustment
2014-11-05
沈安(1946-),男,研究员,高级编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研究方向:拉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及对外关系。
F131
A
1672-4860(2015)02-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