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2015-02-20陈慧青

关键词:市场机制高等学校

论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

陈慧青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关键词: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区域互动;市场机制

收稿日期:2015-09-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变革与调整研究”(10B032)

作者简介:陈慧青(1979-),女,湖南张家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E-mail:chenhuiqing414@sina.com。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章编号:文献标志码:A1009-4474(2015)06-0055-05

摘要: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了现实需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与区域互动的重要契机;既是盘活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更是高校自身回应市场机制的必然选择。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Structure

CHEN Hui-qing

(SchoolofEducation,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regional interaction; market mechanism

Abstract:With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population and so on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changing profoundly, demanding for the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hi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it is the realistic needs of the society to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realize regional interac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utilize the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to respond to market mechanism.

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领域也进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布局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其变化

(一)社会政治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

当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在国家发展战略、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执政理念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构想。比如在执政理念上,政府提出依法治国,强调回归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注重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机构改革,实行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促进政府从“大而全”事无巨细统揽一切的管理型机构向“小而精”统筹规划的服务型机构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引发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理念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理念的变化表明,政府职能部门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的转变将对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二)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过去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增长方式亟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以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以科技创新为主转变、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以尽快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改革目标。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正面临严峻困难,大量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严重过剩,部分工业成品、半成品滞销。农民工收入低、随迁子女入学难、城市养老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工“返乡潮”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一度出现“农工荒”。产能过剩、内需不足、房产低迷以及股市大幅涨落、金融泡沫大量产生、投机行为广泛存在等正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这些问题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植新的增长点,国家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政府需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担负起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等职责。高校要主动加强自我调适,在布局结构调整中进行系列改革,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所需的各类人才。

(三)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增长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从1990~2000年的10.7%下降到2000~2010年的5.7%。净增人口也进一步减少,从1990~2000平均每年的1279万人减少到2000~2010年的739万人〔2〕。这使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也不断减少。此外,受高等教育机会成本巨大、学生高考心理压力沉重、国外大学招生竞争加剧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存在诸多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生高考弃考现象愈演愈烈。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就达84万人。上述各种现象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正呈缩减态势,对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必然。

(四)社会文化发展也相应发生变化

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习俗、惯例和制度等积累沉淀而成的一种传统和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们的选择偏好以及接受教育的价值取向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呼吁十分强烈,对受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殷切期盼,都会对高等教育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和价值体系的重构,多元化、市场化、效益化的价值标准逐渐取代行政色彩浓厚的价值标准。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逐步成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化、个性化逻辑将逐渐取代行政化的逻辑〔3〕。这对高校发展以及布局结构调整同样提出了挑战。

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的发展变化及相关国情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意义重大。

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高校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子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高校的数量、层次及类型等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相协调,关系到高等教育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如果布局结构不合理,必然对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滞。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资源和环境问题非常严峻。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过度开发并存,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我国能源消耗巨大,逐渐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同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生态污染严重。治理环境污染、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当下及未来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二是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我国基尼系数2013年已达0.473〔4〕,超过“警戒线”,人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贫富差距增大还突出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和差距较大。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各地优势互补,已成为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三是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就业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严峻、知识青年失业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方面。此外,社会发展还面临诚信不足、文化软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资产泡沫化严重、投机行为盛行等诸多问题。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高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当前已成为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资源和环境问题与高校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各类型高校中,有一类“特殊学校”,即资源依赖型大学或行业特色性大学,如海事大学、水产大学、矿业大学、地质大学等。这类大学主要依赖一种或几种资源进行办学,与资源形成了密切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日益短缺对行业特色性大学提出了挑战,要求这些大学基于资源问题、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进行转型,对学科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扩大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解决资源和环境的发展瓶颈问题。同时,政府对于行业特色性大学也要有长远规划,使行业特色性大学对解决我国资源和环境问题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调整,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社会发展不均衡与高校地区发展不均衡存在依存关系。我国高校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出三条较为明显的地带。总体上看,东部地区高校数量多、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高校数量较少、发展水平较低。其中,处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京广铁路线和京哈铁路线的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最为强劲,对本地区高等教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较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使高等学校由大城市向中心城市以及地级市适当流动、改变当前高校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存的关系、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是推动我国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对高校布局做调整。基于我国就业存在的难题,要求政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行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就业政策,配套松紧适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等,以制度设计解决就业难题。另外,对高教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一方面要激发市场活力,引导民营资本参与高等教育投资。在当前国际经济萧条、国内经济不景气、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把高等教育发展作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并以地区高等教育的投资和发展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进一步盘活高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激活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培养大量适销对路的高级专门人才,解决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人才稀缺的矛盾,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对解决就业难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不仅关系到能否与高等教育内部各因素发展相协调,更关系到与社会整体发展是否相协调。通过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就业难题等,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是实现与区域互动的重要契机

新世纪以来,政府实行了区域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目标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5〕。而“十二五”规划则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从宏观目标、总体战略、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高校布局的区域不均衡状况一直存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与一般地级市之间高校分布差距尤为明显,这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极不适应。省域之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城市高校分布不平衡表明,我国高校布局结构在区域发展中处于失衡状态,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我国高校分布在数量、类型和层次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趋同”现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中差别化、异质化、个性化不够。区域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因而,对高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高校与区域互动的重要契机。

高校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要抓住机遇,积极与区域社会充分互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政府、社会和高校扮演角色不同,他们各自的利益追求、价值偏好及行为选择不同,因而在调整中各主体之间只有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牵制,才能实现各方利益均衡,使高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区域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必须有确切的目标和方向,即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要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对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应该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从而使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学校类型和专业结构)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三)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是盘活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高等教育发展要以一定的资源为前提。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与配置极为关键。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一旦以一定形式固化下来,在短时期内就难以重新配置和实现较大的变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是盘活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建国以来,高校基于社会发展按照六大行政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至今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应该说,这种分配模式在当时社会环境和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已面临新的形势,高校布局虽然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但仍然无法满足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世纪之交,在我国高校新一轮调整中,许多省市相继出现多校区大学以及大学城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逐步显现出弊端。如许多大学城规模过大,学生稀少,没有达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的建设初衷。另外,一些大学城配套设施落后,教师课后匆匆离开,不见人影。离开教师课余时间的人文关怀,学生犹如生活在一座孤岛,大学城也失去其本应有的繁荣和底蕴。这些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大量的资源错配现象,资源浪费并不鲜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对高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盘活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盘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涉及到政府、市场和高校三个主体,需要它们各行其责,才能实现布局调整的目标。首先,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体制机制设计上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其次,市场具有政府和高校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市场的影响已越来越强烈,市场可以发挥其内在的调节作用,从资金、生源、质量、就业等诸多方面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激活高等教育体制,盘活高等教育资源;再次,高校本身应该有危机意识,要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在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合理运用市场力量,牢牢把握方向,紧紧抓住机遇,统筹安排,合理预算,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是高校自身回应市场机制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时期,经济运行体制已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也相应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为实现高校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必然要求高校自身积极对市场机制予以回应。

高等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准公共品属性。从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来看,大学为市场提供合格的高层次人才“产品”,因此它既是一种服务性产业,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性产业。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主要由政府来管理和投资。而为了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高校又需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于是出现了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途径就是引入市场机制,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高等教育,引导高校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对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受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影响外,还受教育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除政治因素外,影响最大的就是市场因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首先应对专业、系科等内部结构进行优化。专业设置既要考虑长远的动态平衡,还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系科调整要有前瞻性,不能一蹴而就,应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中价格竞争、多向选择、优胜劣汰、服务效能等多种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将市场机制的质量意识和竞争理念引入高校管理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技巧,解决生源开发、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资源调度、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各种难题。总之,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高校要努力作出相应调适,这是回应市场机制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2015-09-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5-07/2015-06-10.

〔2〕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7-30)﹝2015-09-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199589.html.2015-07/2015-09-02.

〔3〕朱新生,张栋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与职教资源开发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35.

〔4〕新华网.基尼系数〔EB/OL〕.(2014-02-21)﹝2015-09-06﹞.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4-02/21/c_126164531.htm.2014-02/2015-09-06.

〔5〕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06-03-16)﹝2015-09-06﹞.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16/content_4309517.htm.2006-03/2015-09-06.

〔6〕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3-17)﹝2015-09-06﹞.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4164290.html.2011-03/2015-09-16.

(责任编辑:陈艳艳)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高等学校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非常规天然气管理与发展之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