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骨密度测定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2-19闫晋仙
婴幼儿骨密度测定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闫晋仙
(山西省古交市妇幼保健院,030200)
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特征是低密度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从而造成骨脆性以及骨折易感性增加,其后果见于老年,但却是一种儿科疾病,它不再被看成单纯的成年人疾病。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期骨迅速增长,骨量积累,是人一生中骨量峰值的关键时期,儿童时期骨密度能否得到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密度峰值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婴幼儿期骨密度水平及生长规律,本次研究采用定量超声法对570例婴幼儿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该年龄段儿童骨密度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为婴幼儿骨健康发育提供更为实用的建议。为了使儿童时期的骨密度达到最理想的骨强度峰值,了解儿童期骨强度的生长规律及其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3年来我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0~36月龄婴幼儿570例,按月龄分为6组:0~6个月组、7~12个月组、13~18个月组、19~24个月组、25~30个月组、31~36个月组。
研究对象均居住在本地区,生长发育正常,无早产、双胎史,出生体重2500~4000 g,母子均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类疾病。
治疗方法
1.采用以色列阳光7000sp骨强度测量仪,对6组婴幼儿左侧膝关节弯至足跟的中1/2部位进行扫描,测量并记录超声骨密度声速值(SOS值),以数据库中中国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声速值为标准,得出Z值。-1.0≤Z值<2.0为骨量正常,Z值≥2.0为骨量增高,-1.9≤Z值<-1.0为骨量轻度减少,-2.9≤Z值≤-2.0为骨量减少,Z值≤-3.0为骨量重度减少。
2.自拟婴儿骨密度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婴幼儿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生活方式、喂养方式、含钙食品摄入等。婴幼儿家长均在严格保密下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3.质量控制,仪器每天开机后用标准休模校正,由固定的2名操作人员配合测定所有受检者的骨密度。
治疗结果
SOS值与年龄的相关性:0~36月龄婴幼儿骨密度水平随婴儿月龄增大呈升高趋势;骨密度异常率随月龄的增长而呈下降的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0~36月龄各组婴幼儿骨密度水平及低骨密度阳性率比较
骨密度情况分析 :570例婴幼儿骨密度值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高。骨量正常471例,占82.63%;骨量减少99例,占17.37%,其中轻度减少37例,占6.49%,中度减少47例,占8.25%,重度减少15例,占2.63%,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儿童低骨密度阳性率比较
婴幼儿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骨密度与母亲孕期营养、日晒时间、是否补充维生素D、生长发育速度等有密切关系,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
讨论
婴幼儿期是人体骨骼发育的重要时期,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对营养的需求也相对较高,一旦缺乏就易引起营养性疾病。反之,补充过度也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儿童时期骨密度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理想的骨密度峰值,防止婴幼儿骨矿质缺乏是减少佝偻病发生及成年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因此,人体骨骼健康与婴幼儿时期的骨骼情况有明显的关系,而良好的骨骼健康来自儿童时期良好的骨营养。
骨密度是指骨头中矿物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敏感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普通X线片只有在骨矿含量丢失30%以上才能看出变化,而骨密度在骨矿含量下降5%左右即可测出。定量超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骨密度检测技术,是一种具有无放射性、无损伤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敏感度强,能很好地反映儿童骨骼发育的动态变化,能够更直接地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婴幼儿及家长容易接受。因此,骨密度测定是了解小儿骨矿含量最有效的方法,是评价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评估骨头坚硬程度、预测骨折危险系数、研究骨代谢疾病和各种病理因素导致骨矿化异常的一项重要指标。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可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早期预防儿童钙营养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对成年骨峰值的提高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测定570名0~3岁健康婴幼儿骨密度,发现婴幼儿骨密度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同张桂香等报道一致[1]。6个月之内的婴儿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达33.33%,是骨强度不足发病高峰期,这可能与在母体内骨矿累积不足以及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且此阶段婴儿生长速度过快,机体钙摄入或吸收量相对不足有关。6个月龄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年龄增长和生长发育,婴儿由坐到爬行扶站独走,活动量增多、饮食逐渐规律,婴幼儿骨骼发育渐趋成熟,骨矿物质沉积渐增,骨密度值也会逐渐增高。由此可见,婴幼儿月龄越小,低骨密度阳性检出率越高,所以要多关注小婴儿骨密度情况。如果孕期摄钙充足时,会使小婴儿骨密度维持在高水平,产后补足维生素D和钙,可提高婴幼儿骨密度水平,从而降低骨密度减少检出率。从本文自拟的婴幼儿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得出,骨密度水平与维生素D摄入量、日晒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相关。在相关报道中发现,合理的维生素D摄入量、日晒时间及适当的户外活动均有助于骨沉积,有利于婴幼儿骨密度水平的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期钙和维生素D是影响骨密度的因素之一,因此补钙对于儿童维持一个良好的骨营养状态,维持一个理想的骨密度值非常重要。
正常儿童骨骼发育是一个动态持续的渐近过程,0~3岁儿童除疾病外,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不断在体内沉积,骨骼逐步得到发育,身高得到增长,骨密度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遗传与机体发育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属不可抗拒因素,是婴幼儿基因所决定,所以要多重视环境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加强母孕期营养,合理喂养婴幼儿,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坚持户外活动和运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婴幼儿骨密度值,从而使成年后骨量峰值提高到更高水平,对预防佝偻病,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香, 李婧, 吴娇娇,等. 南京市2岁以内儿童骨强度状况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8(12):985-987.
单方验法
收稿日期(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