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祛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2015-02-19王开美,万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9期
关键词:治疗体会带状疱疹

扶正祛邪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王开美1万鹏2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扶正祛邪;治疗体会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的缠腰火丹,“缠腰火丹”病名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缠腰火丹又名“火带疮”“蛇串疮”“蛇丹”“飞蛇丹”“缠腰龙”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说:“或问:缠腰生疮,累累如贯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生在四肢的叫蜘蛛疮,如《外科启玄》卷七:“蜘蛛者,症见患处皮肤上起小水疱,淡红而痛,五七成群”。本病临床特征除典型的身体一侧呈带状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外,疼痛是主要的症状。患者多有发疹前、发疹中或发疹后的急性疼痛,其中皮损消退后的疱疹后遗神经痛因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而让多数患者苦不堪言,患者常因疼痛剧烈,令人难以忍受而彻夜难寐,饮食锐减,严重影响了患病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在带状疱疹发病人群中为19.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50岁以上带状疱疹发病率约为50岁以下者的14倍。由此可见,其疼痛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因人而异,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带状疱疹病因病机解析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湿热,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脾湿肺热而发病。本病和心肝脾肺相关,如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载:“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肝心脾肺风热湿,缠腰已遍不能生”。治疗上多采用清热利湿、泻肝止痛,健脾利湿、清肺止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法。《医宗金鉴》记载:“此证……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 ,治宜除湿胃苓汤”。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病尤其多见于久病、体虚老弱患者。多数老弱体虚患者会在病后留有较为难缠的后遗神经痛。清朝《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已经认识到本病伴有严重的疼痛症状。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三方面有关:①中枢神经异常,通过试验发现疼痛患者患肢对侧的丘脑激动降低,认为丘脑对疼痛调节环路的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②与周围神经病变有关,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干炎症以及神经损伤后传导异常。③与神经因素有关,有些症状始终伴随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程,如失眠或者精神痛苦(无助或沮丧)等,老年(>50岁)患者中伴失眠者居多,占30%,明显多于青年(<30岁)患者,这可能也是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居高的一个原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体会

传统中医理论对“缠腰火丹”的治疗,偏重驱邪理论,如《医宗金鉴》:“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治宜除湿胃苓汤。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若不速治,缠腰已遍,毒气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逆,龙胆泻肝汤”。清代《外科正宗·火丹》载:“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型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经之火,治以凉血泻肝、化斑解毒是也。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又且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是也。腰胁生之,肝火妄动……柴胡清肝汤。外以柏叶散、如意金黄散辅之。”多数古代医家认为,带状疱疹多由风湿毒邪博弈血气,伤于疫毒,心肝脾胃多经受累,风火、湿热、毒邪发于肌表而致。治疗多以清泄湿热、疏泄肝胆之火为主,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柴胡疏肝散为主。但笔者发现,在临床中带状疱疹症候复杂,辨证困难,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疗效。本病的后遗神经痛是一个医学难题。带状疱疹是否留有后遗神经痛也是评价疗效的一个标准。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固难自生,便不会发生疾病。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当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调,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便可致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发生疾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说:“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灵枢·百病始生》也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尤其是针对年老体弱久病之躯,老年人多正气不足,久病多气虚阴亏,很多医家重在祛邪为主,仅注意到了清热泻火解毒、化瘀祛邪的一面,而忽略了益气养阴扶正一面。久病之人多体虚,泻火解毒化瘀之品多为攻伐之剂,有耗气伤血之弊,久服则邪祛而正亦虚。故笔者在临床上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年老体虚久病者多重用益气之品以扶正祛邪,效颇显著。另外,年老之体多气虚阴亏,又因热病日久或过用苦寒除湿之品,可进一步劫伤阴液,导致阴津不足,多数患者伴随口干唇燥,毛枯肤槁,舌红少苔,夜热早凉等阴虚证候,故阴虚是诸多证候的病理枢机。阴液不足,导致脉络枯涩,血行迟滞,助生不通则痛之候,故重以养阴之品濡润脉道,增水行血以利血液运行,且阴液为血液重要组成部分,水津充足,通而不痛。且现代研究表明,养阴可补充人体多种营养,有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作用,能有助于受病神经的修复,因而益阴扶正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尤为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小结

带状疱疹发生的病因病机符合上述理论。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性反应,发生带状疱疹。皮疹一般有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簇集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带状疱疹患者只要积极治疗,迅速将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有资料表明,约有3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神经痛,轻的痛数月,重的痛数年,有的甚至终生不能根治,患者苦不堪言,此病已成医学难题。在临床上,针对体弱多病年老者,或长期应用激素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笔者运用中医扶正祛邪理论,重在益气养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在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同时,因人而异,结合以人为本理念审因辨证并施予益气养阴药物,符合中医理论。对缩短病程、防治后遗神经痛有积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5-01-06)

猜你喜欢

治疗体会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肠道疾病10例体会
浅谈耳前瘘管的治疗体会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6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