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聋生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2015-02-19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李一平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李一平

关注聋生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李一平

摘要:本文描述了常见的聋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给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如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加强聋生心理疏导、充分发挥聋生榜样的激励作用、帮助聋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通过这些教育策略,促使聋生学会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悦纳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

关键词:聋生心理;心理问题;心理成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92-02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聋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被予以高度重视。

一、聋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1、学习和认知能力偏低

聋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对文字的理解力偏弱。当记忆文字材料时,他们死记硬背,只能进行机械记忆,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较差,识记困难,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知识积累特别缓慢。

2、自卑,依赖性强,缺乏竞争、合作意识

由于听觉和言语缺陷,聋生与健全人交流困难,其人际交往范围往往局限在聋人圈子里,想要“走出去”却没办法走出去,想做很多事却没办法做。长此以往,他们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养成事事依赖他人的习惯。当需要他们去帮助别人或相互合作时,则表现出不太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便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或“经常与别人争论。

3、抗挫折能力弱,情感抑郁

聋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弱,常常会感到“苦闷”,他们缺乏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勇气,遇到小小的问题就轻言放弃。常有聋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不愿动脑筋思考,而是说自己差、笨、不行。倘若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自己丧失信心,就会陷入颓废和自暴自弃的深渊。

4、情绪控制力弱

聋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外界沟通少,长期缺乏有效的情绪情感教

育,他们更多时候是遵从本能驱动,做事不顾后果。如聋生在遇到愤怒、恐惧等负性事件后,往往不能有效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理性地看待和解决问题,而采取发火、自伤、自残等极端方法。

二、聋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生理缺陷

聋生的主要缺陷是听觉障碍及由此所致的语言障碍。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影响思维的发展。聋生言语发展的迟缓和缺陷,导致他们思维发展不足。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像健全人一样发展出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远低于同龄健全人。这些都进而影响了他们心理的发展,造成其性格、情感和意志方面的某些缺陷,并外显于行为。

2、学校教育

(1)只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特校只对聋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而不关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认为聋生只要有一技之长,以后有个工作吃饱饭就可以了,这使得聋生在遇到问题时并不懂得如何去调节和解决,容易滋生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学校管理的封闭性,不利于聋生的社会性发展。

目前,大部分特校从安全出发,对聋生实行封闭式管理,限制聋生外出,这造成聋生与外界接触过少,人际交往范围只局限在学校这个陕小的圈子里。由于他们青春年少,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许多学生通过网络QQ去结交社会聋人。他们思想单纯,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轻信社会聋人的话,常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如社会的冷漠,对健全人的误解等等,这不仅对聋生的个性形成十分有害,还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融入社会。

3、家庭教育

家庭的早期教育对聋生影响非常大。有些父母因孩子的缺陷,对聋生或娇惯溺爱,迁就姑息,使得孩子任性无理;或冷漠粗暴,不闻不问,使得孩子性格孤僻。父母与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造成聋生性格与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社会不良因素

聋生缺乏有效的是非辨别、判断能力,模仿力极强,这些因素使聋生很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不健康的书刊、图画、报纸、音像制品甚至网络等影响,从而诱使不良心理品质的产生。

三、聋生心理教育策略

1、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聋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班主任在生活上要多关心聋生,多与聋生沟通和交流,与聋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对他们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

(2)构建和谐、快乐的班集体

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爱的集体中的聋生,他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从而真正地参与到集体的管理与活动中来。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聋生学会爱、尊重和真诚,努力构建良好的充满爱的集体,让每个聋生都能够在集体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受教师和同伴的耻笑,进而让聋生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人际环境里形成健康的自我。

2、加强聋生心理疏导

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熟悉和掌握聋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主动走进聋生的心灵。比如:教师可与聋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与谈心,加强对聋生的心理疏导。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日记,甚至用三言两语的字条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思想。不管是书信、日记,还是字条,教师都应及时、认真回复,给聋生以信心、鼓励和理解。

3、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因为聋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非常喜欢模仿,教师可对他们的言行加以正确引导,从而纠正其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教师可以用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事迹来激励聋生。同时,教师还可把本校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为聋生学习的榜样,在整个集体中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激励聋生向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4、帮助聋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师应从聋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如数学闯关、体育竞技、社会实践、书画、舞蹈、才艺比赛等,让聋生通过顽强的拼搏、不懈的努力达到预计目的,取得一定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获得自尊心和成就感。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利于聋生的心理调适。

5.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学校应对家长进行聋生心理知识宣传;还可制定家校联系卡,让家长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合力对聋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发展,从而让聋孩子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家长要让家庭成为聋生快乐的加油站,让他们在家庭中快乐、自由地成长。家长应关注孩子,主动与孩子交流,带他们亲自去感受生活,用现实触动其心灵,从而帮助聋生形成健康的自我。

6、鼓励聋生开放自我

教师要鼓励聋生走出自我封闭,开放自我,广交朋友,通过交朋友,从中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这既能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同时也能学习他人的长处,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乐群个性,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

总之,心理问题不是“聋”的必然结果,相信聋生,给他们提供发展机会。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都应给予聋生正确的引导和更多的社会支持,应学会去感受和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理解和接纳他们,帮助聋生学会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悦纳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勇敢地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王兰芳∶《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刊》2008年第6期。

[2]袁芯:《走出心理阴影,塑造聋生心理健康》,《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2期。

[3]王守国,赵支梅:《问题聋生的形成及其教育策略》,《素质教育论坛》2008年第2期。

[4]罗予团:《网络时代聋生品德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新一代》2011年第7期。

作者简介:李一平,(1981-),女,汉,合肥,研究生,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