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与罗尔斯顿生态自然观的探析

2015-02-19燕京理工学院吕莎肖银辉

人间 2015年12期
关键词:自然观康德

燕京理工学院 吕莎肖银辉

康德与罗尔斯顿生态自然观的探析

燕京理工学院吕莎肖银辉

摘要:“自然”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没有什么哲学范畴能像它那样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康德与罗尔斯顿的自然观并分析二者之间的不同,他们的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康德;罗尔斯顿;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38-01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的名言

一、康德与罗尔斯顿简介

在哲学的道路上,一个人不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都绕不开康德的思想。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鼻祖,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今严峻的生态危机,其康德的自然观是一个必经的研究路径,其对当今生态文明的良性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荒野哲学家,他提出的“自然价值”是西方环境伦理思想探究的主题,也是其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是对环境伦理进行纯粹哲学研究的人物之一,被誉为“环境伦理学之父”。

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大肆掠夺,给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套上了紧箍咒,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6]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一直是哲学界普遍关心的话题。康德认为“人是创造的终极目的”,这一命题被认为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然而,罗尔斯顿秉承的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他的视角是把人类的道德关怀从自身扩展到整个自然界。

二、康德与罗尔斯顿的自然观

康德承认人具有价值,人是目的,而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只是人的手段,环境伦理学界就因此把康德划入人类中心主义阵营,但是,康德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同的。第一,人类中心主义承认人具有内在价值,是要把一切存在物都当作手段,来为人类谋利益、谋幸福。康德承认人是目的,则是要求人为了义务而遵循道德原则,人的道德行为源于无条件善的“善良意志”,而不在于功利的结果或者愉悦的心情,不是为了利益或幸福。所以,康德真正目的在于“道德”,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利益”。第二,康德所谓“人”之所以优越,在于人能为自然立法,但更重要的在于人的善良意志能为自己立法,他是自律的,是有“道德理性”的;而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之优越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强大的“科学理性”,他能够把自然当作机械的存在,能够利用科学技术让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第三,即使康德不承认对动物具有直接的义务,但是,他对待动物的态度也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康德并没有因为把动物视为手段就任意地对待动物。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虽然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观价值论,但是如何才能保证自然价值论能够成立,这是个问题。第一,关于自然因具有某种“主体性”就有“内在价值”这一推论。罗尔斯顿试图用意识能力的层次性、相对性和连续性来说明自然有“主体性”,并进而论证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关联性、类似性。第二,关于从无机物是生态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推出无机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这一推论。第三,关于从“主体性”和整体主义推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进而推出人对自然有义务这一推论。这一推论,常常被指犯了摩尔所说的“自然主义谬误”,即自然有“主体性”、是一个整体,这并不能推出人就要对自然负有义务。摩尔认为,具有善性质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就具有善性质的事物,这类事物应当说是自成目的的,所以这种善可以被称为“目的善”或“内在善”,它表明该事物具有的是内在价值。按照摩尔的观点,自然的内在价值是由自然自身所决定的、而非人为所规定的那种意义的存在,它是对自然界自成目的性的一种表征。

三、康德与罗尔斯顿自然观的不同

罗尔斯顿对自然的价值论述,彻底推翻了康德的义务规定:“人只对人有义务,从而把人的义务对象由人本身扩展到自然物身上。他嘲笑康德是一个残留的利己主义者,认为他没有足够的想象力从道德上关心真正的“他者”(非人类存在物):树木、物种和生态系”。[7]然而,康德会建议我们,要尽量带着审美的愉悦来看待大部分自然现象,而对其余的现象如寄生生物则采取蔑视的态度;在这样做时,我们要把自己想象为是幸运的,或是有能力作出这种区分的。康德同时也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神(自然)或实体就是人的身心存在和活动的根本原因。人的身体和心灵虽然彼此不能相互决定,但由于二者同属于神或实体,因此二者都遵循必然性的法则,并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而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则超越了康德的伦理学,超越了人本主义伦理学达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

康德与罗尔斯顿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前者虽然承认价值的客观基础,但是价值本身却是主观的,后者虽然承认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价值本身却是客观的。从康德的内在价值出发,可以说人是价值的评价者与选择者。罗尔斯顿则认为,一个评价者是一个能够为了价值而行动的实体。尽管没有价值的观察者,但是无感性能力的生物也是价值的拥有者。

无论是康德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罗尔斯顿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作为唯一主体,自然界作为客体,也因此人是唯一的尺度,衡量一切的尺度,这种将哲学更加“人”化,真正的体现了人之为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强调大自然的内在价值,认为人和自然有作为主体存在的事实,并且事实引导出人和自然都有其内在价值,进而试图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结

康德启蒙的理性自然观是近代德国启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思想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罗尔斯顿倡导的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的生态哲学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总体框架。因此,二者的思想都对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兆俐.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探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张洁,马克思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之异同[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

[4]翟乐,浅析康德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J]理论前沿2014年第3期。

[5]李秀艳,康德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吗?[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

[6][德]恩格斯著,曹葆华等译《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7]韩立新,《环境伦理:一场真正的道德革命》[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介绍:吕莎,河南南阳人,硕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哲学专业,目前就职于燕京理工学院。肖银辉,河南信阳人,硕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前就职于燕京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自然观康德
康德时空观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形成
艺术百家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康德调钟
漫画
康德的时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