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构想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015-02-17程文仕乔蕻强
程文仕,黄 鑫,乔蕻强
(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构想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程文仕,黄 鑫,乔蕻强
(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从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际出发,按照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压缩课程实验学时,缩减个别实验课程,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特定区域集中开展以“一张图”为主线,贯穿数据获取、分析评价、利用规划等三大环节及其九项业务工作,集中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践,即“139”实践教学模式及改革构想,旨在促进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甘肃农业大学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实践教学先后下发了教高[2001]4号、教高[2005]1号、教高[2007]2号、教思政[2012]1号等4个文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现出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也体现出国家对培养应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高度关注。然而,目前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场所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革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效果有限[1-4]。因此,改革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成效,对以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始于1989年创办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科专业。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凝练形成了“工管结合”的专业发展思路,“一体两翼、数字国土”的专业特色,和多专业协同发展的办学模式。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为甘肃省唯一一家拥有本科和硕士两级学位授权单位,并同时拥有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391人,硕士研究生59人;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全院本专业任课教师20余人,教学团队已基本形成了由核心层(不同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集体)、支撑层(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学术集体)、辅助层(助教与实验人员)组成的学术梯队;为搞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学院建设了120个节点的地理信息与规划实验室,遥感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确立了兴隆山、石佛沟、刘家峡、大沙沟4条固定野外实习线路,在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安宁区国土资源局和庆阳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4家单位建立了固定的实习基地,配套了较为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并配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实验条件的更新换代,其中学院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连续4年被教育部评为“MapGIS优秀实验室”;为了整合科研力量,组织带领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学院针对专业按照学科方向建设了土地经济与土地规划研究所、土地资源研究所2个研究所。目前,致力于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工程等方向的建设与内涵拓展。
自1998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共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1 413人,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1 022名本科毕业生,自2006年来招收硕士研究生121人,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62名硕士研究生,在全国毕业生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5月底)始终在60%以内,但毕业后通过考公务员、组织部选干、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大学生村官等途径,毕业后1年内均能参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11月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32%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规划管理部门工作,38%在各级人民政府或村社工作,18%在测量、规划设计、房地产等领域的公司或科研院所工作,11%考取了不同学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可以划归为基础实验与实践、专业实验与实践2大块,整个实践环节占到总学分的28.53%。其中:基础实验与实践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的实验课(占总学时的27.27%以上)、基础实践和综合实践环节(共10周,计8个学分)2个部分;专业实验与实践包括15门专业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共368学时,占总学时1 342学时的25.70%)、4门课程的专业实践(包括地学基础、GIS制图技术与实践、土地调查与评价、地籍测量4门课程,各1周,计4个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5周,计8个学分)。可见,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整个教学中,因实验实践时间、内容、方式、方法等的差异,基础实验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有其各自独特的组织形式,无法笼统地研究其实践教学模式,本文所探讨的实践教学仅针对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以下统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目前,专业实践完全按照课程进行分割,各自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每门课程的实验只考虑课程内部的实践及其操作,野外实践的课程也各自为政,往往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之中(“课余”时间)。实践教学中出现一些难于协调的情形:有些实践内容在不同课程重复实践,有些实践内容却没有涉足,有些野外实习地点学生重复调研,有些实践形成的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实验课程因在校内缺乏资料而难于组织开展。其结果是:实践战线较长,学生实践的东西是零散的,难以针对具体地域的实地情况去实践和研究,无法将各个实践环节有机融合,参与具体的业务工作时还得重头学起,有限的教学运行成本取得的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三、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土地科学基本知识,掌握调查测量、制图、规划、计算机与房地产估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房地产、城建、农业、测绘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土地政务管理及土地政策分析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摸索,现已形成了符合西部高校实际的办学特色: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理论修养及调查、测绘、制图、规划、评价、政策模拟和分析等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素质全面提升,创新型思维得到锻炼。
根据这一培养目标,要进一步搞好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适当压缩课程实验学时,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具体区域集中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社会所需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土地相关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管理工作者按照"依法行政"这一准则去做即可,没有太多可以通过实践去培养的;专业技术工作不外乎可以划归到土地数据获取、分析评价、利用规划3大块,这三大环节,调查获取的数据成果,是开展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的基础,调查和评价成果是开展规划的依据,最终成果都必须通过一张图进行反映。为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结合学校实际、及其所开设课程和多年横向合作项目的经验,最有效的模式是在理论教学和部分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区域,以“1张图”为主线,通过数据获取、分析评价、利用规划3个环节,将土地条件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9大块业务工作有机结合,集中7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这种实践模式简称为“139”综合实践模式(1条主线、3个环节、9项业务)。
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想与可行性
(一)改革构想
针对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际情况,要实施“139”综合实践教学模式,需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安排做如下调整与改革:
图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39”综合实践模式构架图
1.压缩课程实验学时。将一些专业技术实践内容中实验难于开展、实验效果欠佳等课程的实验课学时进行压缩,将原6门课程的实验48学时并入专业综合实践。
2.缩减部分课程。取消个别全为实验课,单独开始难度大、易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实验课程,将原实验课程《专题地图编制》48学时并入专业综合实践。
3.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取消以前完全按照课程设立专业实践的做法,将部分专业实践环节与调整补充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按照数据获取、分析与评价、利用规划3大块业务通过“一张图”贯穿起来,构建专业综合实践体系,集中7周开展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的总体构架见图1。
(二)“139”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39”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中的学分安排、开设学期等都符合学校的要求,符合“技术+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39”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工作的相关领域,符合社会土地管理相关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集中系统实践,有利于师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教学之中,有利于有限的教学成本高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接触业务工作实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全方位实践,有利于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形成,能够切实提高实践效果。
2014年上半年,为了论证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老师进行了交流,也征询了2014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和部分往届毕业生的意见,除个别人外,95%以上的人都认为“139”实践教学模式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较为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在理论教学和部分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一张图”为主线,贯穿数据获取、分析评价、利用规划等三大环节,将土地条件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九大块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开展综合实践的“139”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
当然,要应用好这一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学院在教学经费上、实习基地建设上给与大力的支持,也需要土地科学系就整个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指导教师的安排、实践组织与管理、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量核算等进行详细的部署,更需要相关任课老师的协同努力。
[ 1 ] 何克抗,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2 ] 任建笃.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 3 ] 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山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 4 ] 刘雅绒.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编辑:王 佳)
2014-09-01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GS[2013]GHB0849)。
程文仕(1976-),男,陕西南郑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G642
A
1008-6927(2015)01-0107-04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