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混合型任务式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2015-03-18付瑞燕高学玲汪雪雁

关键词:微生物学双语英文

付瑞燕 ,高学玲,汪雪雁,蒋 军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普通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混合型任务式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付瑞燕 ,高学玲,汪雪雁,蒋 军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普通高校开展食品微生物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模式和双语教学考核效果三方面,分别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食品微生物学双语课程的建设方案及教学方法优化的实践过程。在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混合型任务式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追踪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的阶段, 很多知识都需要借鉴于他们的经验。因此,国际性学习型学生的培养对于学生获取世界最新的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其专业水平,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显得很有必要。我国高校学生学了十多年英语,但目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较差[1],多数本科生没能把英语当作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语言是一种习得性技能,需要经常地使用和实践,才能更牢固地掌握。应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抓手,完成专业学习内容和外语的有效结合,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英语,满足他们探索性的认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是一重要的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途径。所谓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两种语言教学,即在教材选用、课程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教学活动。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规定:“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等学校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 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5%~10%”。因此,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为顺应现今高校教育的趋势,也开展了食品微生物学英汉双语教学的尝试。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更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目前国内实行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各专业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个院校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国外出版的外语原版书籍教材,这类材料的优点是语言地道,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缺点是这类材料不仅价格较昂贵,而且一般都侧重医学微生物, 只有部分章节涉及食品微生物。此外,国外教材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相对较多而且比较零散,教材内容容量太大,学生会觉得双语教学课程内容太多而产生畏难情绪;另一类是自编专业课英文版,这类教材的优势在于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比较适合进行双语学习的学生学习,缺点在于相比起原版教材,语言表述不够专业、不地道,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不利[2]。

双语教学应当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这是许多院校的共识[3-5],这也是教育部的要求。只有真正地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才可能逐渐形成英语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应用英语语言去研究问题,因此,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自己编写的英文讲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以中文教材为基础,从英文教材中遴选与教学主要内容相契合的英文原句。讲义内容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主要内容的基本表述。内容比中文教材少,这样既能有效降低成本、减轻学生的压力,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身学习兴趣[3]。学生使用自编英文讲义,同时参考中文教材相应部分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既能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让学生直接体味到规范的英语语言和风格。

中文教材我们选用的是面向21世纪教材何国庆教授主编的《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英文教材我们选用的是国外经典教材-Kathleen Park Talaro教授编著的《Foundationsin Microbiology》 (Fifth Edition) ,Michael T. Madigant教授等编著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Thirteenth Edition)和James M. Jay教授等编著的《Modern Food Microbiology》(Seventh Edition),这几本英文专业书都属于世界上优秀的微生物英文教材,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也是大多数开展食品微生物学双語教学院校采用的教材[6-8]。

二、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包括制定教学模式在内的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9]。”研究表明,我国高校要成功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储备。也就是说,只有达到CET6考试及格或CET4考试成绩优秀(80分以上)的英语水平,才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10],才能较成功地实践双语教学活动[11]。食品学科属理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都不高,其中只有极少数学生达到CET6考试及格或CET4考试成绩优秀(80分以上)的英语水平。按照上述的标准,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参加全英语授课的双语课程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状[11]。除此之外,学生对英语的把握普遍存在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读、写能力,并且所掌握的公共外语的词汇与专业外语词汇之间差距较大,难以很快适应双语教学。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摸索,我国高校形成了过渡式、渗透式、沉浸式、混合型、阶梯式、体验式等多种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在课堂中对母语和英语应用比例不同,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灵活选择双语授课方法是共识。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曾尝试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沉浸型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这部分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专业英语课也还没开始上。经过课后调研,发现只有那部分英语功底好的学生乐于接受双语教学,认为对自己的专业和英语水平的提升有帮助。但是相当一部分英语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反映双语教学会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即使他们在课前对专业词汇做了预习,但由于听力水平不够,在课堂上把很多精力放在听懂教师讲述的英文句子上,而顾不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听得一知半解,这样不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课前不愿花时间预习英文讲义,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教师的英文授课,即使课后复习自己看英文讲义又较为吃力,渐渐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受到挫伤而逐渐失去对双语课程的兴趣。食品微生物学是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专业词汇和少量的概念阶段,不能理解教师对于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多方位解说和分析,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就得不到保障,对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是不利的。可见,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不适合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大部分学生。

一门语言的掌握,特别是外语的听说能力,不是短时间即可造就的[12]。双语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外语也只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英文授课方式不能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13]。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应放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而应该是通过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能力[14],正确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水平来确定双语教学模式。鉴于此,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采取“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的混合型授课模式,这也是不少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外语,专业词汇使用外语,知识讲解用汉语,逐步加大外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非英语学习,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双语学习提升他们阅读英语文献的能力,为其将来顺利适应科研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量的作业量和经常性的测验、年级考试,进入大学,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也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如果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是上课来听讲,下课不再看书,很可能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因此,想要收到期望的双语教学效果,必须要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参与, 课下复习。鉴于此,我们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英文讲义,对本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先有所了解,提前熟悉其中的专业术语词汇的读音和释义,听课时记下讲义上没有的笔记。平时督促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记忆,如在课前抽考重点词汇。在每一章节末以“Summary”的形式,用英文总结全章节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理顺知识脉络,要求学生朗读和试译“Summary”,通过学生的语言输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和英文词汇的掌握程度。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积极性,全方位开启学生积累记忆的过程,更好地在学习中积累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逐步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准确度和深度,掌握课程相关概念和原理的英文表述,从而提高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从全汉语教学顺利过渡到双语教学,有利于双语教学顺利实施。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课前生词抽测成绩都能达到80分左右,“Summary”的朗读和翻译随着教学的推进也越来越顺畅。那些在抽测暂时表现不如人意的学生,也会受到触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提高,课堂表现逐步改善。

多媒体内容绝大多数为英文,内容主要是以英文小结的形式呈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中文讲解为主,辅以适当的英文注解,使学生首先理解重点,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记忆相应的词汇和表达句式。两种语言灵活交替,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时间的推进随时调整两者比例,用英语时减慢语速。大量清晰、形象的配图,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有些食品微生物词汇较长且难记,授课过程中注意讲解词汇的构词规律, 包括词的前缀、后缀、派生及合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讲述鞭毛菌类型时要涉及到单端生鞭毛(Monotrichous)、周生鞭毛(Amphitrichous)和丛生鞭毛(Lophotrichous) 等专业词汇,将这些词汇的构词规律分解讲述,如“trichous means hair”,“amphi means on both sides”,“lopho means tuft”,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容易记住看似复杂的词汇。

掌握基本概念后,引导学生课后看一些英文文献拓展相关的知识。阅读文献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双语教学跟专业的关系,掌握国外最新食品加工与检测技术及了解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双语教学效果考核

期末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课上提问、朗读和翻译“Summary”的准确程度。课堂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列入教学评价的考核标准,可以促进学生在课上聚精会神思考,随时跟上老师的进度。

期末考试是考核学生对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参考指标。英文试题主要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及选择题,中文试题主要为问答题。测试显示,通过混合型任务式双语教学, 学生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与全中文授课没有差别,并且提升了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四、问题与建议

安徽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很多的理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过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教训,笔者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双语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构建双语课程体系

逐步建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双语课程体系,将有关联、交叉的课程同时开设双语教学。英语的学习深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双语教学同样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一定的教学资源。目前,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系仅开设了食品微生物学这一门双语课程,这种教学语言转变的突然性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不适应。如果能建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双语课程体系,就会产生一个协同效应[2],从而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英语氛围,使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专业英文词汇的障碍逐渐降低,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用英语进行阅读和思考,英语的水平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以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15]。

(二)双语教材选编

以国外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材。国外的微生物学教材有些地方的编排理念与国内的不同,如“微生物的营养”这章节中“碳源”部分涉及到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的问题,这其实是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密切相关的,我国的教材是把这两者前后分开,也就是先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素,后讲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国外的教材是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讲述的。如果英文讲义与中文教材讲述的前后顺序不一致,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困惑。如果有食品微生物学双语版教材,就会减少这方面的不利影响。双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事物,可组织精通英语的专家或外国专家编写教材。最好同时配套教师用书,以帮助教师精准地翻译、理解原版教材。

(三)专业教师专门外语强化培训

我国的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权威的双语师资培训系统。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少数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外,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英语读写能力一般较好,但是听和说的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双语课程体系应该配套双语师资培训系统。也就是说,必须提前对高等院校教师进行专门的外语强化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的质量和数量。

五、结论

当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科技和教育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特征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普通高校开展食品微生物学的双语教学是必然的趋势,且条件日趋成熟,在保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逐步推进,分步实施。对于双语教学还未广泛开展的普通高校,应采用基于原版教材的自编英文讲义和运用混合型任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合适。以自编英文讲义为主,中文教材为辅,这样既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又能减轻学生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这种混合型任务式授课模式基本可以达到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初级目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英文文献阅读能力的提升。双语教学是一项有必要长期坚持的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完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集思广益,使双语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 1 ] 刘灵芝,肖亦农,孙军德.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中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5):115-118.

[ 2 ] 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94(1):51-55.

[ 3 ] 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1):26-31.

[ 4 ] 黄海艳. 思维方式的培养: 双语教学的关键[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0-32.

[ 5 ] 孔庆学. 崔艳.食品微生物双语教学的一点体会[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 8(4) :57-60.

[ 6 ] 黎勇, 戚芳. 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9-111.

[ 7 ] 马红梅, 林炽贤, 李东哲. 综合性院校微生物学课双语教学实践的探索[J]. 琼州学院学报,2011(2):90-92.

[ 8 ] 郑琳, 刘健南, 梁大伟.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课英文双语教学的论证与思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32-35.

[ 9 ] 阮冰淡. 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05(4):55-57.

[10] 俞理明, 袁笃平. 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5(3):74-78.

[11] 韩建侠, 俞理明. 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 2007(1):65-72.

[12] 杨儒贵. 谈谈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78-279.

[13] 王丽萍.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77-80.

[14] 黄晓杰, 杨爱丽, 郭雪松. 《食品科学概论》启发导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71-73.

[15] 余佶, 刘祝祥. 食品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探讨[J].食品与机械,2012(6):239-240.

(编辑: 韩胜利)

2014-10-22

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课程建设研究项目:“食品微生物学双语课程”(编号:2011-89)。

付瑞燕(1976-),女,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G642.3

A

1008-6927(2015)01-0095-04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24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双语英文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