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

2015-02-17荆永根李鸿飞

关键词:耐力课外体育锻炼

郭 瑞,荆永根,李 嵘,李鸿飞

(山西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谷 030801)

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

郭 瑞,荆永根,李 嵘,李鸿飞

(山西农业大学 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谷 030801)

第六次全国学生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连续25年下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的“耐力素质教学”实施方案,以研究和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通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将“耐力素质教学”融入每堂体育课之中,并在课外进行拓展与延伸,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耐力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耐力素质练习与锻炼的认知度,可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可真正解决大学生体育运动缺乏的问题,尽快改变目前大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并可为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体育课程;大学生;耐力素质;干预研究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181

2010年全国第六次全国学生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持续下降的趋势,耐力素质连续25年下降[1]。学生耐力素质的一再下降,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要求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2]。然而目前高校体育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育部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对高校的考核要求还不到位;在很多地方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仅仅停留在应付检查,流于形式;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参加体测猝死使学校运动会取消长跑项目的做法等,一再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大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体质的健康问题,也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大学期间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一直是困扰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难题。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抗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专家学者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中,体育运动的缺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市民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刘欣表示,大学时代正处在生长发育尾期,如果加强锻炼,还是很有效果的。尤其是经常跑步能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这对人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耐力素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发展耐力素质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及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构建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的“耐力素质教学”方案,以研究和探讨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效果及可行性。

一、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的教学构想与设计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在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及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构建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的“耐力素质教学”方案。将耐力素质练习融入每堂体育课之中,并通过每周3次的体育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的认知,达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解决大学生体育运动缺乏的问题。通过体育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实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经常化、生活化。正如董翠香教授所说,学校体育首先的任务是健身,不是掌握技术,只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效果。通过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的实施,营造崇尚运动和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尽快改变大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局面,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

通过体育理论课、健身知识讲座、校报、校园网络、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及耐力素质重要性的教育,消除学生对耐力素质练习的畏难情绪与“恐惧”心理。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的知识及医务监督方法,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反应及应对方法。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其“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优化教学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耐力素质教学中,可改变教学形式,增强兴趣以促进学生的耐力素质不断提高[3]。 还可将音乐伴奏台阶练习、健美操跳步组合练习、排舞串烧组合、趣味定向跑、“十人九足”混搭跑、生命履带、大木鞋等趣味练习与耐力跑练习相结合,让耐力素质的练习更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的练习中感受耐力素质练习的魅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

二、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山西农业大学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文理学院的18个教学班进行研究,其中男生班10个504人,女生班8个334人,共计83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18周,共36学时的教学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将18个教学班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由4名教师按统一要求进行授课,以最大限度保证对实验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并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肺活量、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相同内容的测试。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所测试数据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实验组。9个教学班学生每周上2次(每次45分钟)体育课,并进行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课外体育拓展锻炼。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内容的前提下(男生形意拳、女生初级剑),实施“耐力素质教学”方案。

(2)对照组。9个教学班学生按正常教学计划内容(男生形意拳、女生初级剑)进行教学,每周上一次(90分钟)体育课。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测试指标统计(X±S)

(二)教学实施过程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及耐力素质的认知度,每周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内容与方式,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自己的健康状况,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锻炼方式等问题,以此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及学生易于接受的趣味性较强的耐力素质练习内容与方法, 使体育课教学中耐力素质的练习更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的特点。

2.教学方案的实施

(1)实验班学生每周上2次(每次45分钟)体育课,并规定在没有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每周3次(每次60分钟)的课外体育拓展锻炼,促使学生每天有近1小时的体育锻炼与练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实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完成正常教学计划内容(男生形意拳、女生初级剑)的前提下,实施“耐力素质教学”方案。即在每节体育课及每次课外体育拓展锻炼中加入一定量的耐力素质练习,把以有氧练习为主的快走、慢跑、健身操、跳绳、游泳、“12min跑”、全健排舞、趣味定向跑、“十人九足”混搭跑、生命履带、大木鞋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趣味的练习中感受耐力素质练习的魅力,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

(2)体育课及每次课外体育拓展锻炼实行教师专人负责制度,强化教师对体育课及每次课外体育拓展锻炼的组织、实施、指导、管理,确保实验的科学有效性及干预措施的实施。在课外体育拓展锻炼内容的开发和设置上,由教师与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共同设定课外体育拓展主题及内容,采用灵活多样、主体鲜明、富于特色的课外体育拓展练习内容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进行体育拓展锻炼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要求。

(三)教学效果分析

1.通过一学期18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对照班学生,且差异显著。特别是实验班学生的800米跑、1000米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且差异非常显著(见表)。这与每节课增加耐力素质的练习及每周3次的“耐力素质教学”课外体育拓展锻炼的实施有很大关联,学生参加锻炼次数、锻炼时间的增加,促使了耐力素质成绩的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体育课干预效果。

2.通过18周教学实验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耐力素质的认知度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整体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主动锻炼意识的提高,使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加强,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由“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转化,这对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合理性及满意度调查中,有89.3%的学生表示满意。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一学期18周的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的实验研究,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肺活量、800米跑、1000米跑成绩均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各项成绩且差异显著,说明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明显,取得了良好的体育课程干预效果。

2.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合理性及满意度调查中,有89.3%的学生表示满意,且学生对耐力素质的认知度与健身功能明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整体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加强,促进了学生由“要我锻炼”向“我要锻炼”转化,这对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1.体育课程“耐力素质教学”方案的实施目的在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消除大学生对耐力素质练习的畏难情绪及“恐惧”心理,解决大学生体育运动缺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丰富耐力素质练习内容,注重耐力素质练习的娱乐性与健身性,改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枯燥的现象。可采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让耐力素质的练习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的练习中感受耐力素质练习的魅力。

2.在耐力素质练习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医务监督的落实,保障措施要到位。防止运动损伤及安全问题给学生造成的伤害。

3.应将教师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与管理,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中,真正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体育课的延伸,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

[ 1 ] 李小伟.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亮“黄牌”[N].中国教育报,2011-09-14.

[ 2 ] 教体艺 [2006]6号.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2006-12-23.

[ 3 ] 丛林.浅析中长跑的趣味教学法[J].田径,2008(7):4-5.

(编辑:刘伟霄)

2015-03-23

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编号:YB-201317);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大学体育课程‘2+3’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编号:J201582015);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规划课题:“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2+3’课程化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编号:GH-14003)。

郭 瑞(1961-),女,山西太谷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G64

A

1008-6927(2015)06-0097-04

猜你喜欢

耐力课外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