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MOOC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5-02-17李加军黄丽英
李加军,黄丽英
(广州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1363)
国内MOOC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李加军,黄丽英
(广州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1363)
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以2012-2015年间发表在CNKI上的1 508篇MOOC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从来源数据库、学科类别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作者单位分布、基金支持、被引频次、关键词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了目前国内MOOC研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强;MOOC研究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与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教育类期刊是MOOC研究的主要阵地;核心作者群不够稳定;高等院校是MOOC研究的主要机构;政府对MOOC研究的支持力度较大,但也存在地区不平衡性;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集中在早期;研究内容有待深化和拓展。
MOOC;文献统计分析;CNKI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168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学习的新途径。MOOC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被喻为教育史上的“一次海啸”“一次教育风暴”“500年来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技术变革”。大规模意味着学生规模巨大、数据量巨大;开放意味着课程和教学资源向所有人开放,而不限于特定用户;在线意味着获得和接受课程通过网络,主要或所有的教学环节通过在线实现。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是,MOOC除了提供视频资源、文本材料和在线答疑外,还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性社区,建立交互参与机制。
国外MOOC研究、建设普遍早于中国,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MOOC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实践层面,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斯伦(SebastianThrun)和皮特.诺威希(PeterNorvig)将“人工智能”课程免费放到网上,很快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最终2.3万人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2012年斯伦教授创办营利性MOOC平台Udacity。随后,又出现了Coursera和Edx,这三大平台是全球最有影响的3个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理论层面,AlexanderMcAuley等从数字经济时代MOOC的实践、经济机遇与挑战、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1]。Esposito定性研究了新兴的在线研究方法与设置的出现引起的伦理不断进化、竞争中的道德问题及隐私问题[2]。BonnieStewart试图调查网络学习者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知识,以进一步验证社交媒体在网络课程中的价值。Kop,Foumier和Mak从关注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学习体验中学习者和教育者的角色角度出发,研究新兴技术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3]。IngeDEWaard,ApostolosKoutropoulos和NilgunOzdamarKeskin等人进行了MobiMOOC应用实证案例研究, 探索运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学习的可行性[4]。AntonioFini从学习工具的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方法、网络学习工具可用性等3个维度实证调查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网络技术的态度[5]。综上所述,国外对MOOC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国内MOOC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国内MOOC文献研究的方法,对 2012-2015年(截至 2015年8月10日)CNKI上刊载的与MOOC相关的1 50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本领域的来源数据库、学科类别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作者单位分布、基金支持、被引频次、关键词,归纳出国内MOOC研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
一、 MOOC研究特征分析
(一)来源数据库
笔者于2015年8月10日在CNKI以“MOOC”为篇名关键词搜索,2012年至今共有1 508篇相关文献,2012-2015年各年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3、116、707、667,从载文量来看,2012年仅有3篇,揭开了MOOC研究的序幕;随后两年里MOOC研究载文量迅速增长,体现出该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充分关注,研究热度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MOOC研究论文数量将保持在1 000篇左右,MOOC研究论文数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位横向整理阶段。
表1 来源数据库
(二)学科类别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学科类别分析,按载文量排序(此处仅列出前十位),详见表2。MOOC研究文献遍布在教育、计算机、图书情报等学科领域。但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领域一枝独秀,独占71.42%,其次在高等教育、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外国语言文字方面也有较大的载文量。
表2 学科类别分布
注:学科领域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交叉。
(三)来源期刊分布
通过对文献出版来源期刊按载文量进行排序,列出前11名,详见表3。这11种期刊是国内MOOC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11种期刊总载文量266篇,占比仅17.64%,说明MOOC研究期刊比较分散。其中,教育类期刊占9种,《中国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位列前4名,总共发表151篇,占比约10%,此外还有《中国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继续教育》《中国远程教育》,表明MOOC研究阵地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期刊。来源期刊中名列前三位的期刊《中国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都不属于中文类核心期刊,此外11种期刊中6种不是中文核心期刊,说明期刊来源水平比较低。
表3 来源期刊分布
(四)作者发文量分析
在检索到的1 508篇文献中,通过考查作者发文信息,再经人工过滤筛选,最终按发文量排序整理统计出著者分布情况(见表4)。普赖斯定律认为,杰出科学家或核心作者群将完成同一研究领域50%以上的论文。普赖斯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 ,其中 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论文数, 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从表4可知,发文量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是5篇,则 ,在本研究中,m取整数值2,因此界定发文2篇及以上为核心作者,统计得到的核心作者共39名。其中:发表2篇和3篇论文的分别有15位,发表4篇论文的有5位,发表5篇的有4位。发文量2篇以上仅占7.63%,说明MOOC研究论文的高产作者偏少,缺乏长期稳定的作者群。
表4 作者发文量
从发文量排名来看,黄如花、李晓明、孙茂松、李立勋4位作者发文量均为5篇。黄如花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信息检索和信息素养视角分析和研究MOOC;孙茂松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技术实现和清华大学MOOC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李晓明现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MOOC的建设意义、MOOC制作、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李立勋是北京商报的记者,关注MOOC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政府政策走势等方面。发文量达到4篇的作者中,汪琼、张铭来自于北京大学,贺培风、马金钟、马红亮分别来自山西医科大学、北京市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延边大学。此外,还有一些核心著者在该领域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促进了MOOC研究的蓬勃发展,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单位分布
分析文献的作者单位,将发文量在7篇以上的20家单位列为多产机构,共发文303篇,占论文总数量的20.09%。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处于前5位,共发论文161篇,占发文量的10.68%,说明这5个单位在MOOC研究中较活跃。
表5 作者单位分布
通过对表5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MOOC研究排名前20位的发文单位集中在高等院校,表明高等院校对MOOC研究重视程度较高,同时研究能力较强。其中研究MOOC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国防科学技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型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MOOC研究层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学者黄知涛、周广新、王怀民等都是MOOC研究的核心作者。在实践层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早在2013年6月就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同时有14门课程在中国MOOC平台已经或即将开课;北京大学在2013年先后加入edX和Coursera平台,计划未来5年内建成100门网络开放课程;清华大学2013年5月加盟edX,成为首批亚洲高校成员,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一类是以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这些院校聚集了一大批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拥有一批在该领域有很强影响力的核心著者。
(六)基金支持
通过文献基金支持分析,对不同级别的项目基金支持进行统计,按载文量排序,此处仅列出前15名,详见表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以绝对优势排名前3名,文献篇数均在十篇以上。紧随其后的是国家留学基金,接着是一些省级项目。从省份来看,湖南、江苏、湖北、陕西、四川获得较多的基金支持,其他省份相对较少,反映MOOC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不平衡性。
表6 基金支持
续表6
排序基金类别数量累积数量比例/%累积百分比/%8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3740.204.9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770.205.1110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790.135.241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810.135.371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830.135.50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973计划)2850.135.6414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870.135.7715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2890.135.90
(七)被引频次
文献被引频次是反映文献的影响或质量水平,是同行学者评价文献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献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该文献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
通过对文献被引频次的分析,列出MOOC研究10篇高频次被引文献(见表7)。该领域高频被引文章有王文礼的《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2013年,被引246次),樊文强的《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2012年,被引207次),王颖、张金磊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2013年,被引179次),李青、王涛的《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2012年,120次)。从表中可以看出,MOOC研究高被引论文主要涉及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MOOC的特征、MOOC的模式等方面。高被引论文发表的期刊集中于教育类,其中远程教育类占60%。高被引论文发表的年份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说明MOOC研究在初期发展成熟度较高,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八)关键词分析
从MOOC研究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MOOC研究在2012-2015年这4年间的研究热点,对于以后的研究方向有着一定的影响。表8给出出现13次以上的前30个关键词。
表8 关键词分布
MOOC研究关键词大致分为以下3类:首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高校、高职教育等关键词,反映了MOOC研究首要的关注点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线教育、大规模开放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影响、挑战、在线学习、启示、远程教育等关键词,反映了MOOC的概念、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再次是高校图书馆、微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等关键词,侧重于MOOC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建设。
二、结论
总的来说,国内MOOC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深层次的研究议题关注不够。本文通过对文献来源数据库、学科类别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作者单位分布、基金支持、被引频次、关键词等8个方面的计量分析,归纳出MOOC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近几年的MOOC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研究关注度不断增强。从发文数量及时间分布来看,MOOC研究论文呈迅速增长的态势,说明MOOC研究越来越引起理论研究人员与实践者的重视,各类成果产出越来越丰富。从文献来源数据库来看,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占总的文献数量的93%,是主要的文献来源数据库。
(2)呈现协作化、复杂化和深入化的发展趋势。MOOC有众多的交叉学科领域,MOOC研究交叉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计算机、图书情报等领域,另外在外国语言文学、医学教育领域也有较大的载文量,表明MOOC研究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与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
(3)期刊集中性。目前MOOC发文量较高的11种核心期刊中有9种是教育类期刊,表现出较好的集中性,教育类期刊是MOOC研究的主要阵地。此外计算机类期刊软件导刊和新闻传播类期刊载文量也较大。
(4)著者非集中性。核心作者群不够稳定,39名核心作者发文量仅占7.63%,还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5)持续、稳定的研究机构正在形成。高等院校是MOOC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中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型大学和以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是其典型的代表。说明高等院校对MOOC研究重视程度较高,同时也聚集了一大批教育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6)基金支持存在地区不平衡。MOOC研究的基金支持排名前4位的都是来自国家基金,说明政府对MOOC研究的支持力度较大。同时MOOC研究的基金支持也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基金支持的地域分布范围以湖南、江苏、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区为主。
(7)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集中在早期。发表时间比较短的论文由于知识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时间,引用率不高。
(8)研究内容有待深化和拓展。MOOC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变革、MOOC的概念、特征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MOOC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建设三个方面,研究范围尚有待扩展,研究深度仍有待加强。
[ 1 ]McauleyA,StewartB,SiemensG,etal.TheMOOCmodelfordigitalpractice[J].KnowledgeSynthesisfortheDigitalEeonomy,2010(6):128-143.
[ 2 ]EspositoA.Researchethicsinemergingformsofonlinelearning:issuesarisingfromahypotheticalstudyonaMOOC[J].TheElectronicJournalofe-Learning,2012(3):59-65.
[ 3 ]KopR,FournierH,MakJSF.APedagogyofAbundanceorPedagogytoSupportHumanBeings?ParticipantsupportonMassiveOpenOnlineCourses[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11,12(7):74-93.
[ 4 ]WaardID,KoutropoulosA.ExploringtheMOOCformatasapedagogicalapproachforLearning[EB/OL].www.docin.com/p-466413389.html,2015-08-23.
[ 5 ]FiniA.TheTechnologicalDimensionofaMassiveOpenOnlineCourse:TheCaseoftheCCK0fCourseTools[J].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2009(5):7-18.
[ 6 ]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 7 ] 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 8 ]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 9 ]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5):30-36.
[10] 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11] 郝丹. 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12] 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6.
[13] 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教育网络,2013(3):20-27.
[14] 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 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28-33.
[15] 李华,龚艺,纪娟,等. 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编辑:王 佳)
2015-09-15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教育科研类项目资助(编号:2014GXJK19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资助(编号:GDJY-2015-D-b008)。
李加军(1982-),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G
A
1008-6927(2015)06-0036-06
源数据库来看,分布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特色期刊占总的文献来源的93%以上,其中排在第1位的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发文1 215篇,所占比例为80.57%。特色期刊发文202篇,排第2位,所占比例为13.40%,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发文分别为36、20、17、14、4,所占比例分别为2.39%、1.33%、1.13%、0.9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