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5-02-17胡选振孙天华吴建宇林同保宋安东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林实验班学院

胡选振,孙天华,吴建宇,林同保,宋安东

(河南农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胡选振,孙天华,吴建宇,林同保,宋安东

(河南农业大学 高教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探索新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熟知农业科学研究前沿的拔尖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农林高校的重要任务。河南农业大学适时启动了“绍骙试验班”计划,通过制定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变革学生的管理模式、实施全程的科研训练计划、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配套良好的保障机制、搭建有效的质控体系等举措创新了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农业;基础学科;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161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推进和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北京大学的“文理实验班”和南京大学的“大理科基地班”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高校创新性实验班的实践与探索,为新世纪、新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了道路。最近几年,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等一批独立的创新实验班规模化、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建立,标志着在高等教育领域文科大类、理科大类、工科大类三大类培养方向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步成熟[1]。

在高等农林教育方面,1998年全国农林院校共招生62 326人[2],从1999年扩招以后,高等农林教育规模快速扩大,2013年全国农林院校招生已扩大至336 812人[3],为扩招前1998年的5.4倍。农林高校办学规模上来以后,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实现质的提升。与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相对成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相比,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探索。为加快提升农林本科生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农林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河南农业大学依据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发展纲要和农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条件,经过充分细致的调研,认为需要探索新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熟知农业科学研究前沿的拔尖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12年,适时在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启动了“绍骙试验班”计划。“绍骙”二字来自于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农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河南农业大学已故教授吴绍骙先生的名字,寓意培养高端农林科技人才。“绍骙实验班”依托两院完整的学科群和师资优势,以培养“少而精、高层次农业领域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追求卓越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坚持以学习能力锻炼为关键要素的培养过程,重视能力延伸性,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全面提高学生竞争力。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培养更能适应科学领域研究与开发需要的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的卓越农林专业型人才。

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展拔尖创新型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并对改革试点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4]。我校结合文件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绍骙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的举措。经过3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一、实验班研究和实践的年度进展

2012年3―5月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学院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制订出拔尖人才和长期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务处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

2012年6―10月组建实验班,依托学校特色强势学院,由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按照选拔要求在二、三年级中组建拔尖人才实验班,在2012年的招生工作中或入校新生中选拔确定长期学位人才班的人选。

2012年9―10月选配导师。在教务处主页公开展示导师信息,主要公示内容含教师信息,研究方向,硕、博入学考试课程,硕、博在读期间开设的主要课程等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即明确近期和远期学习目标。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展开拔尖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初步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方法,探索有效的运行和监管机制。初步建立拔尖学生培养跟踪制度,积极参与高校交流,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2014年3月,对两年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针对后续的培养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修订建议,继续推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4、2015年开始在学校内部进行推广。2014年在牧医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基础学科)、林学院的园林专业(优势学科)、机电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优势学科)共招收学生60名(每个专业20名);2015年,在农学(优势学科)、园林(优势学科)、生物工程(生物制剂方向)(基础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优势学科)、制药工程(优势学科)和生物工程(基础学科)6个一本专业各招生25名,共招生150名。

二、实验班探索和实践的举措

(一)制定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3月,教务处、研究生处、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教学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研究起草拔尖人才及长期学位人才培养领导组织机构和有关管理办法,并单独制定了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主要体现:

1.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将常规的本科生四年制和研究生三年制灵活变通为“3+3”六年一贯制,实施本硕阶段的有效衔接,即前3年完成本科阶段培养方案,修完全部本科生课程、完成科研训练报告,三年级期末结束本科教育阶段,第四年初经过资格审查的同学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同时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学制的压缩,不仅不会缩减学习任务,而且由于实验班学生能够及早明确目标定位,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更能主动学习,从而使得研究生阶段更能厚积薄发。

2.优化培养方案。重视实验班学生的核心素质组成,强化实践动手环节,如增加科研训练学分、本科阶段的实验课(如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单独开课和单独考试,确保实现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思维。

(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1.小班授课。在教学上,“绍骙实验班”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小班授课,坚决杜绝大班上课和合班上课。较低的师生比让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交流机会,让教学效果最优化。

2.配备最优教师。对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要求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主讲。“绍骙实验班”任课教师全部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副教授。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知识及视野开拓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3.开设创新课程。聘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为“绍骙实验班”学生开设“分子生物学”、“生物过程工程”等创新课程,从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开阔学生思路与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绍骙实验班”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以名家为楷模、奋发有为的学习动力。如:2015年,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就邀请到国家级教学名师、华中农业大学郑用琏教授来校为两院实验班学生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使试验班学生受益匪浅[5]。

4.配备专门的教室及科研训练实验室。让学生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在课余积极、有效地参与科学研究。

5.兴趣驱动创新。激发“绍骙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创新。鼓励学生基于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探索实验、小发明、小装置设计等。

(三)变革学生的管理模式

1.配备高水平的班主任。比如,2012年首批招生的农学院“绍骙实验班”选派长江学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汤继华担任班主任,选派农学院学生会主席孔焕焕担任助理班主任;生命科学学院“绍骙实验班”,由时任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少兰教授和生化系系主任、博导陈新建教授担任班主任。2013年、2014年、2015年,陆续选派院士、校领导、特聘教授担任“绍骙实验班”的班主任。如:2014级生物工程(生物制剂方向)“绍骙实验班”班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教授;2015级生物工程(生物制剂方向)“绍骙实验班”班主任为中国工程院候选院士田克恭教授[6]。

2.对班级进行“目标化”管理。“绍骙实验班”每个学生都订立了个人发展目标(仅学院副书记、团委老师、班主任知晓目标内容),然后对照目标进行定期的督促和管理,以打造社会精英,实现人生价值。为配合目标化管理,自一年级就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坚持每天早操、早读,提高个人自制力;在生活上对“绍骙实验班”学生备加关心,在奖学金、困难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确保“绍骙实验班”学生在制定目标时没有后顾之忧。

(四)实施全程的科研训练计划

“绍骙实验班”旨在打造精品创新人才,采取全员导师制、全程科研训练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大学一年级让学生了解指导老师背景,根据个人兴趣,自助选择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实验课题下进行科研训练。学院专门成立考核小组,对科研训练的全过程进行考评。学院拨专项资金资助考核获得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培养科研素养。具体实施包括以下环节:

1.师生对接。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一开学,依据双向选择原则,试验班学生选择科研训练导师。科研训练导师应为副教授及教授职称,同时科研经费充足,能够负担学生科研训练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学生与导师原则上是“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个学生只能选一个导师,一个导师只能指导一名同一届试验班的学生。

2.训练安排。科研训练内容可以是导师在研课题,也可以是学生实验创新项目,地点一般安排在校内研究室。科研训练持续2学年,全程不间断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不耽误正常的上课。

3.成绩考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科研训练结束时,写出书面科研训练研究报告,学院组成考评小组,学生以PPT形式向考评小组汇报科研训练内容,考评小组负责其成绩的评定,优秀和良好者获得科研训练学分(5学分),不合格者延缓一年,经考评合格后获得学分。对于科研训练考核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并资助其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一次。从而确保实现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目标[7]。

4.学校项目倾斜。在学校立项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对“绍骙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倾斜。比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挑战杯项目中实验班学生所报项目立项不低于总项目数的30%。

(五)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1.英语培训。每年定期进行雅思及托福英语培训,聘请母语为英语的外教对“绍骙实验班”学生进行专门的全英文环境的集中培训,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为出国交流学习及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2.双语课程。开设双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已尝试开设“微生物学”双语课程。

3.国际交流。建立本科生国际交流渠道,每年选派成绩及科研方面优异的学生3~5名赴新西兰林肯大学或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并认可其新获得的3~4门课程的学分。

(六)配套良好的保障机制

1.校财务支持。为在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保证培养质量,校财务对“绍骙实验班”加大了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按2倍于普通班学生费用进行拨付。主要用于教师工作量补贴、综合性大实验投入、科研训练、学术会议、学生业绩奖励、困难生的生活补贴(鼓励学生全程进实验室,学生就没有时间进行勤工俭学)等。在校内质量工程项目中,2014、2015年专门拿出80万元、60万元作为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进行支持。

2.学院经费支持。学院给予3 000元/生的经费资助,导师匹配3 000元/生作为学生科研训练期间的生活补贴(学院统一从导师经费本划拨至专用经费本,定期拨付学生);设立“绍骙实验班”创新实验专项经费,鼓励实验班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探索实验、小发明、小装置设计等;另外,对科研素质训练优秀者,学院负担其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的费用。

3.教学积极性的调动。任课教师工作量以2倍于普通班授课工作量计,以鼓励教师实行个性化教学方法以及课外辅导、批改作业及全程质量跟踪。

(七)搭建有效的质控体系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绍骙实验班”学生实行考核制管理。学校要求各实验班所在学院(系)切实加强管理,严肃校规校纪,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各专业所在学院根据各自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效果,自行制定转段考核细则,报教务处批准后,按考核细则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各专业自己制定考核细则,对不适合转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进行末尾淘汰,每学期进行一次,至第六学期末;其余学生经审查合格继续实验班培养,至第七学期,直接转入研究生培养阶段。经考核被淘汰的学生,由学生所在院报教务处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转为相应普通本科专业继续学习。

三、实验班研究和实践的成效

经过3年多探索和实践,基于“绍骙试验班”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及社会竞争力等各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一)“绍骙试验班”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1.学习成绩优异。生物工程“绍骙实验班”学生基础课成绩平均分比普通班高2~4分,专业基础课平均成绩比普通班高4~6分,专业课平均成绩比普通班高5~8分。大三结束时,英语四级通过率为100%,英语六级通过率接近40%,远远高于普通班,有3名学生获得优异雅思或托福成绩。在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各级奖学金方面,实验班学生不仅获奖人数多,而且获得奖学金的档次高,2012级实验班27个学生中,有6人次获国家级奖学金,其他级别奖助学金26人次。

2012年组建的农学“绍骙实验班”经过考核31名学生中有27名学生达到了升入硕士生培养的要求,其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显著优于同期的农学班学生。

表1 大学一年级农学“绍骙试验班”学生与同期农学班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对比

2.科研能力突出。“绍骙实验班”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实验创新项目的申报,并且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项目中起引领和带头作用,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比普通班学生能力强,所参与的项目多被评为优秀,并受到学院表彰和奖励。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实验班学生有一项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一项获得河南省特等奖,一项获得河南省三等奖。

在科研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方面,生命科学学院“绍骙实验班”2012级学生中已有学生参与发表或即将发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其中王林娟以主要参与作者的论文《GCN1 is required for GCN2 phosphorylation of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elF2 in Arabidopsis》投稿于国际一流期刊《plant cell》。王红阳同学的研究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专利号:201510062696.5)。

3.综合素质良好。“绍骙实验班”学生在举办的创意大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PPT制作大赛等各项活动中,踊跃参与,成绩显著。

(二)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绍骙实验班”通过实施专业导师制、小班上课、教授授课制、课程设置及内容优化、着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明显,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如:农学院2013级“绍骙实验班”的靳玉同学,由于综合素质高,目前已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另有李含笑同学和生命科学学院“绍骙实验班”姬晓月等共7名同学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到新西兰林肯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三)实施范围、受益学生

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农学院的农学专业(优势学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基础学科)组建的“绍骙实验班”学生共计58人和60人;连续4年共计可培养本科生240人左右,由于项目研究中涉及到长期学位培养,其周期可按照本科3~4年、硕士2~3年、博士2~3年的方案进行受益学生预算,受益学生人数应在420到600人之间。

通过3年的探索实践,该种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2014年已经开始在校内逐步推广,当年,牧医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林学院的园林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共招收学生60名(每个专业20名);2015年,扩大到农学、园林、生物工程(生物制剂)、能源与动力工程、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6个一本专业招生。

四、结束语

绍骙实验班是河南农业大学吸引优秀生源、培养农林拔尖创新人才、探索精英式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为要求,严格选拔、集中培养,采取小班开课,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农业拔尖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的要求;创新了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了拔尖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模式。我校建立的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世纪农林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实践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拔尖人才的成长不可能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培养一批“适应农林业创新、国际竞争和交流合作的战略要求”[8,9]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还需要国内高等农林院校付出艰辛的努力。

[ 1 ] 张崴.大学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 2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3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 4 ] 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49/201312/t20131203_166946.html.2015-10-11.

[ 5 ]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为生命学院、农学院绍骙实验班授课[EB/OL].http://202.196.80.9:8080/zcms/wwwroot/henau/news/xydt/250878.shtml.2015-10-15.

[ 6 ] 河南农业大学.候选院士的开学第一课[EB/OL].http://202.196.80.9:8080/zcms/wwwroot/henau/news/mtjj/251065.shtml.2015-10-15.

[ 7 ]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学院开展绍骙实验班科研素质训练考评活动[EB/OL].http://202.196.80.9:8080/zcms/wwwroot/henau/news/xydt/249177.shtml.2015-10-15.

[ 8 ] 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3863/201312/t20131211_166947.html.2015-10-20.

[ 9 ] 陈映江,赵兴绪,马国军,等.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1-6.

(编辑:杨建肖)

2015-10-20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农业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SJGLX009)。

胡选振(1976-),男,河南邓州人,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

G642.0

A

1008-6927(2015)06-0001-05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农林实验班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